第757章 準備工作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24 03:13      字數:6362
  崇禎聽到元崢說到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中興之主。

  激動得臉都紅了。

  能夠從史書上得到一個中興之主的評價,這一直就是崇禎的理想。

  他從十七歲入京當了皇帝,一直想要的就是讓天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皇帝。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做一個中興之主。

  他當上皇帝的時候,大明朝的頹勢天下人都能夠看見的了。

  在上任一年的時間裏,崇禎把魏忠賢**剿滅。

  這讓他在東林黨人口中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人家給了皇帝最想要的名,他就重用東林黨人。

  結果朝廷裏麵那些能夠做事的大臣越來越少,口若懸河,誇誇其談的大臣越來越多。

  直到被闖王趕出京城。

  今年元崢把中原這一片基本平定,他的中興之主夢想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隻是這一回,京城裏麵的那些官員們,卻再也走不進崇禎的心裏去了。

  因為他的前首輔魏藻德的形象,常常出現在崇禎麵前。

  現在聽到元崢也說出來這句話,他怎麽能夠不激動?

  崇禎不解地問道:“愛卿!給朕說說,為什麽放開海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就能夠成為中興之主?”

  元崢笑著說道:“後金那些韃子們,每到受災的時候,就要跑進關來打草穀。

  皇上這是知道的吧!”

  崇禎點頭:“朕知道!”

  “他們就那麽跑過來,劫掠一番就跑,對他們來說,賺錢不賺錢?”

  “賺錢!”

  “他們用騎兵,用武力來劫掠財富。

  我們大明朝的瓷器、絲綢都是天下獨一份,茶葉也是我們出產的最好。

  我們隻需要大量把這些東西,高價賣出去就可以換回我們需要的東西。

  物離鄉貴,在本地最賤。

  大明朝的東西賣到那些外麵去,在他們本地買我們需要的東西回來,來回都有利潤。”

  崇禎不解地問道:“可這跟朝廷有什麽關係呢?”

  元崢笑了:“那些商品出口,我們要收稅,進口我們也要收稅的。

  商人們買賣得越多,朝廷收到的稅收就越多。”

  崇禎想了想:“可我們若是放開了海禁,海上那些海盜和倭寇不也同樣又會進來了嗎?”

  元崢笑著說道:“遠賊必有近腳,那些海盜和倭寇,都是有當地人做眼線的。

  但是隻要朝廷有了強大的海軍,隻要有海盜上岸,或者劫掠我朝商朝。

  本相自會帶兵滅了他們的國。”

  聽到元崢殺氣凜然的這句話,崇禎高興地笑了。

  元崢這個時候繼續說道:“等到我們的海上的戰艦強大了,大軍可以從海上直接到後金背後插上一刀。

  陸地、海上配合著,後金再也活不上多久了。”

  崇禎聽到這裏,又有些不解地問道:“愛卿!去年山海關一戰後,後金再也沒有派過士兵前來攻打我朝。

  倒是派了不少信使過來,表示願意跟我朝納貢,願意成為我們的一個蕃屬國。

  這些日子你不在朝堂,朝裏的大臣們都對此表示讚同。”

  元崢看著崇禎:“皇上,我大明朝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不和親,不納貢,不投降的朝廷。

  那後金原本就是我們的家奴。

  什麽時候家奴逃出去,侵占了主家的房屋、土地,然後回頭來說加入主家。

  成為主家一個分支的道理。

  皇上不用憂心草原上的那些韃子,本相這些日子隻是想著攘外必先安內。

  一心內政而已,如今天下巨寇平定,朝廷大軍正在天下縱橫清掃。

  本相要給天下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把我朝境內所有的土匪、山賊全部梳理一遍。

  不說做到全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至少也要做到:無論任何地方出現山賊過後。半年裏麵一定要把那些山賊給剿滅掉。

  朝廷的大軍四處征伐那些山匪,實際上就是在練兵。

  讓他們習慣長途跋涉,今後再出兵草原,也就不會害怕路途遙遠了。”

  崇禎這才明白:為什麽宰相大人,明明已經把那些巨寇都已經殺得沒有幾個人了。

  還一直不得勝還朝。

  原來宰相心裏記掛著整個草原的啊!

  若是能夠在自己手裏把草原打回來,中興之主的名頭就穩了。

  崇禎有些不安地問道:“愛卿!這攻伐草原,怕是消耗巨大吧!

  朝廷有那麽多銀子嗎?

  朕能夠看到草原收複嗎?”

  元崢笑了:“陛下!那些草原韃子跑到我們的地盤上麵打草叢穀。

  雖然有些消耗,但是他們總的來說肯定是賺了的。

  我朝大軍出兵去攻打他們,也是可以賺錢的。

  大軍出動,不但不會花費朝廷的銀子,相反的。

  還會給朝廷賺回來大把的銀子。

  隻是這些銀子,會被那些讀書人笑著伸手拿,罵著說本相不仁罷了。”

  崇禎疑惑了:“什麽笑著、罵著?”

  元崢笑著說道:“大軍出兵,既然到了對方的地盤上,當然要對對麵的那些百姓做些事情。

  就是對麵的官府的府庫,也應該是我朝大軍的了吧。

  隻是有些人書生意氣;認為就算是那些百姓,也是皇上的百姓,要愛護。

  對麵的那些府庫裏麵物資,也是人家的,不應該自取。”

  崇禎問道:“上國大邦,不是理應如此嗎?”

  元崢冷冷地問道:“他們的子弟跨上戰馬,踏上搶掠我們百姓道路時候,那些人想過是皇上的百姓們嗎?

  倒是一直為皇上,為朝廷交稅納糧的百姓,被劫掠,這公平嗎?

  路是他們自己選的,他們能夠做得了初一,就應該知道有人會十五的。”

  崇禎在院子裏麵轉了幾圈子:“朕不明白。宰相你這說法,跟朕以前的老師教的不同。

  可是朕覺得很有道理。”

  元崢笑了:“皇上覺得有道理就對了。

  皇上!我們上國大邦,就是要講道理。

  但是我們隻講自己的道理,隻講我們自己百姓的道理。”

  元崢這次回來,要組建海軍、開辦技校的事情都說通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具體去辦理。

  元崢知道現在整個世界上的各個海洋上麵,正是海盜最多的時候。

  他的艦隊想要做到最強,新式大炮一定要有。

  蒸汽輪機也一定要用上。

  他回京之後,就在第二天,就去科學院裏麵看了。

  大炮的改進進展很順利,那些工匠們見過了他拿出來的子彈。

  第一步就原樣放大做出來幾枚炮彈。

  然後把整個大炮後部給鋸下來,做同來的大炮已經可以用了。

  隻是元崢要求的小型化還在繼續探索,鋼材的問題還存在。

  炮筒隻要做得小了,就容易炸膛。

  這些是元崢上次離京的時候,他們就做了來的樣子。

  這一回元崢回來,炮彈已經有了改變。

  實現了元崢說的彈頭上麵裝上引信,炮彈打出去後,靠著爆炸傷人。

  一下子就讓大炮的威力提高了上百倍。

  一次次的改進了鋼材的質量,又一次次的試驗,經過四十多次的失敗。

  這些人終於換了一種想法,他們決定把剛剛澆灌出來的模子鍛打一遍。

  這樣來提高鋼材的質量。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

  這些人終於開發出來一台水壓機。

  有了水壓機的加入,這些人做出來的炮管還是不合質量,倒是用來做槍管還成功了。

  隻是還不能夠量產。

  那些想要做出蒸汽機,一步登上一品大員的工匠說工部官員們。

  這些日子裏麵,不斷地改進著蒸汽機的設計。

  元崢現在見到的蒸汽機已經是一個圓柱形的了。

  看來有些東西都是相通的。

  後世元崢見到的大型鍋爐也都是這個樣子。

  隻是現在這些人遇到的問題不少,首先是蒸汽的輸送。

  不單單隻需要管道,還需要閥門,進水閥門也需要。

  最初這些人考慮的時候,隻想著把那個茶壺做大就是了。

  等到真正做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那個茶壺什麽都不是。

  真正要做的,實際上隻是用上了它那個水遇熱變成蒸汽的原理。

  元崢見到這些做蒸汽機的人,使用的管道全是銅的,並且也是他們自己澆注出來。

  不由得有些頭痛:他們跟槍械製造兩個部門,現在都有共同的需要:無縫鋼管。

  這一回元崢組織了大明科學院裏麵的第一次跨部門合作。

  蒸汽機製造和槍械製造兩個部門,共同成立一個鋼管研究中心。

  專門研究鋼管的製作。

  元崢對整個科學院的所有人都鼓勵一番。

  他知道:科研從來不是提口號,它有自己的規律,慢慢來吧!

  為了給蒸汽機研究所提高進度,元崢幫著這些人製定了整個研究的各個步驟:從蒸汽機主體,到蒸汽機閥門、管道。

  傳遞裝置、葉輪。

  這些東西,很多可以同步研究開動的。

  有了元崢的提示,整個蒸汽機研究所裏麵的人,終於認識到:這是一個需要更多人參加的工程。

  他們又陸續成立幾個專門研究單獨項目的小組。

  隻要這些人不放棄,元崢就放心了。

  現在他想去南方了。

  他要親自去主持南方的開放工作。

  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草原!

  元崢這去南方,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夠回來的。

  再說了,他這一走,還擔心著後金休整了一年多,從草原上再打進來。

  就算他們打不進京城,破壞了自己好不容易在北方恢複起來的這一點元氣也是不是好的。

  因此元崢要主動出擊,狠狠打擊一下後金,要像上一次那樣,一次打擊,讓他不敢向南看。

  實際上元崢多慮了,自己去年他在山海關把多爾滾手下的七萬精銳燒死之後。

  後金就一直沒有恢複過來。

  後金執行的八旗製度,多爾滾雖然是攝政王,原本權力來的就血腥。

  各旗旗主也都是攝著鼻子認下了他這個攝政王的。

  他一次葬送了幾萬精銳,基本上是把自己手下精銳喪失殆盡。

  手下沒有兵,說話就不硬。

  各個旗主有想法,後金統治下的那些蒙古部落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看到了後金手下精銳喪失許多,這個時候。

  這些蒙古部落裏麵,不少人都想起了曾經的黃金家族榮光。

  紛紛開始脫離後金,自己扯杆子,立旗子。

  他們都是看到後金是從一個小小部落打出來的。

  自己這些部落也是可以做到這樣的。

  整個草原上的戰火紛飛。

  多爾滾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直接從其他旗裏麵強劃了不少士兵過來。

  又大力在那些搶掠來的漢人中間招募新兵。

  美其名曰:大家都是一家人。

  這是範文程最喜歡見到的事情:他一直在努力勸說多爾滾,一定要把漢人攏絡過去。

  因為漢人的數量太多了。

  想要搶奪中原,沒有漢人的幫助是不可能的。

  這一回,多爾滾在受到重挫後,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一年多來,他這個旗根本沒有無兵可派,也無法出去作戰。

  倒是其餘的各旗,一直在草原上麵征戰不休。

  作戰意味著能夠搶到更多的人口和牲口,還有女人、財寶。

  但是他們這些後金人卻也同樣會受傷,會戰死。

  那些不願意接受漢八旗的旗主們,手上的實力越打越低。

  部落裏麵的錢財倒是越來越多。

  以往這些金人把蒙古部落打下來,都是會把那些能夠打仗的人,全部收編過來。

  現在因為這些蒙古人也會叛變了,他們不再互相信任。

  因此隻要打一個部落,就把部落裏麵的男人,超過車輪高的全都殺掉。

  隻留下女人和沒有車輪高的小孩子。

  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本來就不通暢,上次大戰過後,明朝加強了對草原上麵物資的管理。

  對麵也加強了信息的封鎖。

  元崢根本不知道草原上麵發生了什麽。

  現在他不管對麵發生了什麽,他隻想到了自己要做什麽。

  這一次,元崢要把大明朝的整個北方防線,向前推進一步,

  遼寧、錦州他都是要搶回來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元崢已經下令在四川的隊伍開始撤軍回京,

  整個四川的防禦全部交給秦良玉了。

  現在張獻忠的隊伍有組織的已經被消滅完了。

  就算是有殘存的也都跑進深山老林裏麵去。

  秦良玉動用四川本地官兵已經完全能夠保護好的。

  有了這樣的實力,元崢這才決定撤軍回來的。

  對於中原的剿匪行動,元崢是一點也沒有放鬆。

  整個中原大地上,元崢的計劃是:至少要等到各地的百姓能夠生活得下去的時候,才把大軍撤走。

  最近這一年裏麵,他是不準備撤軍的。

  隻是現在元崢手裏的騎兵隻有一萬,真正精銳還是隻有三千,另外有二萬能夠騎兵的步兵。

  他們是可以騎著馬趕路,卻不能夠馬上作戰的。

  真正的騎兵,必須要會射箭的,騎射的由來就是這麽來的。

  不會射箭的,根本不配為騎兵。

  元崢現在就是要想辦法把這二萬步兵變成騎兵。

  方法當然有,那就是給這些步兵全部換上新式的步槍。

  開槍當然容易訓練的,至少比練習射箭來得快。

  對於槍械研究所裏麵最新式的大炮,雖然它們還是非常笨重,但是元崢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就是給這些大炮,仿照後世那些裝甲車、坦克一樣,給它們配備專門的運輸車。

  這種車底盤很底,車輪特意做得很寬,這樣來降低車輪的壓強。

  大炮問題解決了,現在元崢要解決的就是步槍裝備問題。

  這些槍械在元崢的催促下,已經開始大量生產,也在京師的隊伍裏麵進行了一個營的小規模試用。

  這些日子裏麵,元崢天天都跟在這個營裏麵。

  對那些士兵們進行培訓,這些人,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麵,就會是教官,培訓大隊伍的。

  好在這些士兵們,雖然對現代武器不熟悉,但是他們對鳥銃卻還是用過的。

  元崢開始對這些人進行最基本的訓練。

  從武器的分解接合開始,一直講解到瞄準射擊。

  日子過得飛快,元崢回京三個月後,兩支派到四川去的隊伍,也回來了。

  這批人一回來,立刻就開始接受換裝,換武器的訓練。

  新式武器跟舊武器有了許多的不同。

  新武器需要新式背帶,用來攜帶彈藥。

  並且還需要新的指揮方法。

  為此元崢操碎了心。

  好在經過這一年多日子的掃盲,元崢的隊伍裏麵,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已經識字。

  元崢發下去的槍械使用手冊,這些士兵們都還能夠看得懂。

  至於元崢寫出來的戰爭指揮藝術,也已經發到班長以上的軍官手裏。

  元崢讓那些軍官們,有空就多學習。

  他自己親自對所有連以上的軍官進行講課。

  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人,早些明白現代戰爭,跟以前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情了。

  元崢這些日子都是在軍營裏麵度過的。

  朝廷裏麵的政務,他完全沒有管理了。

  不過在朝裏有了三個跟他一樣想法的官員,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每在休沐時期都會到元崢這裏來匯報一下情況。

  交流一下朝廷接下來的需要做的工作。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宰相真正要做的事情可多可少。

  元崢這個時候才明白了,為什麽明朝的皇帝,可以一個躲在後宮裏麵做了三十年的木匠,整個帝國還是正常在運作。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做的都是自給自足的生活。

  他們隻要不遇到天災人禍,是基本不會跟官府打交道。

  那些人交稅納糧,都是有裏長代辦了的。

  現在朝廷隻是在元崢的要求下,加強了對商品的征稅。

  全國統一的加稅,並且是全國統一的稅額。

  從商品出產地征稅一次,然後商品在國內運輸途中就不再交納稅收了。

  隻在出售地,按照售價繼續交納一次稅收。

  隻出售一次,就需要交稅一次。

  這就讓朝廷裏麵今年的稅銀大幅度上升。

  也讓朝廷裏麵的這些官員們,第一次感覺到朝廷真的開始中興了。

  並且現在元崢已經命令各地總兵,各回各自的駐地。

  對每個總兵手下的士兵數量進行了大裁剪。

  隻有他自己手裏的軍隊,一個也沒有少下去。

  但是元崢手下的那些士兵,大多數時候都在中原大地上流動。

  他們的補給就各地就地供應,然後從各地應該給朝廷上交的糧、銀中間扣除。

  這也讓各地總兵、巡撫高興不已。

  本地供應朝廷士兵,可以減少自己這些地方的負擔。

  大大減少負擔了。因為不用長途運送,在這個時代,長途運輸糧食,如果走陸路的話,行程稍稍遠上一些,出發時候的一百斤糧食,到達目的地時候,怕隻剩下十斤了。

  現在不需要長途運送,當地既可以減少補貼這部分損耗,又可以減少民役的征發。

  經過元崢這樣的改變,朝廷整個軍隊的消耗大幅度地減少,不足去年的一半。

  這才是讓所有文官們最高興的事情。

  元崢就這麽慢慢地訓練自己的隊伍。

  等到他覺得時機合適的時候,就要開始出兵了。

  元崢在準備出兵之前,特別在京城北麵進行了一次的現代化的實彈演習。

  這一次他是特別請了崇禎皇帝前來參加,卻是不許一位朝廷文官前來參加。

  元崢這是怕那些文官們,見到了自己隊伍的演習之後,詩興大發。

  寫出文章到處宣揚,現在元崢是要對自己軍隊的戰鬥力和裝備進行保密的。

  崇禎跟著元崢站在二十多米的高台上,看著下麵站得整齊劃一的軍隊。

  心情澎湃,什麽時候自己見到過這樣的隊伍?

  崇禎眼尖,一眼就看了來了,腳下的這支隊伍,沒有刀、槍、沒有盾牌,也沒有弓箭。

  他心裏有些疑惑,不過卻沒有說出來。

  他倒是看到個士兵手裏都拿著一隻鳥銃。

  這鳥銃跟宰相他們當初拿著的有些像。

  崇禎還在那些隊伍裏麵,看見了一門一門的大炮。

  隻是粗粗數了一下,就有一百多門。

  他指著那些大炮:“元相!那些炮都放在車上,這是要運走的嗎?”

  元崢點頭承認:“今後這些隊伍走到哪兒,這些炮就跟著到哪兒。”

  崇禎指著那些士兵手裏的槍問道:“這些士兵們隻用槍,會不會太危險了?”

  他沒有特別說出來,用槍遇到大雨的時候,可是沒有還手之力的。

  因為大雨會打濕火藥,也會讓火撚子不容易點燃火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