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千裏奔襲斷後路i.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19 03:54      字數:10660
  整個大明朝官兵軍營一夜激動。

  天剛剛亮的時候,全軍已經吃過早餐。

  所有官兵都盼著兵馬大元帥下令。

  元崢也沒有讓這些官兵久等:“全軍出發!”

  近八萬士兵,全軍向著昨晚發生爆炸的後金營地去。

  這個時候,山海關裏麵,衝出一隊三百隊的騎士,這裏麵有崇禎派出來的。

  也有城裏那些士族派出來的,還有一些是朝廷大臣們派出來的家丁。

  他們都是昨晚知道了真相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大早就等著開城門,派了這些騎士出去實地查年。

  城門打開,三百多人魚貫而出,然後城門立刻又被關上了。

  元崢他們這支隊伍走到後金營地的時候,從山海關裏麵出發的騎士隊伍也到了。

  這些騎士們見到整個山穀裏麵到處都是大火焚燒過後的痕跡。

  地麵上散落著無數的屍體,這些屍體許多都是殘肢斷臂。

  那些年齡大些的人,有的曾經在十八年前看到過萬曆二十六年京城大爆炸後的慘狀。

  今天這裏比那一次還要慘。

  上次死亡的人數,遠遠沒有這裏的多。

  這裏的那些人,好多都堆在穀底,厚厚的一層,簡直像是有人故意堆碼上去的一樣。

  景觀!

  那些士族裏麵的人,看到這種影像,冒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這兩個字。

  他們都是上過學,讀過書的人。

  自然知道景觀的意思,現在這種樣子,也隻有景觀這兩個字最合適形容的了。

  元崢命令:“把所有屍體上麵的服裝,鎧甲全部剝下來。

  然後準備在這裏挖幾個大坑,把這些屍體全部掩埋下去。

  同時還派人回城,讓城裏送大量石灰出來。

  掩埋屍體的時候,是要用石灰消毒的。”

  至於到底死了多少人,暫時沒有辦法統計,隻能夠等到掩埋工作結束後,才能夠知道。

  元崢昨晚派在這附近監視的斥候報告:昨晚從大軍走後,這裏沒有一絲動靜。

  那些逃跑的人都沒有回來。

  讓這些斥候們下去休息,元崢派出十隊騎兵,遠遠向後金退走的方向偵察。

  他要確定多爾滾是不是真的跑了。

  多爾滾確實跑了。

  他不是一個人在逃跑,身邊跟著上百人。

  這些人全是這次跟著他一起出征的各旗軍官。

  昨晚爆炸的時候,這些軍官中,大部分都跟他在一起喝灑。

  受到了他那頂結實帳篷的保護,他那個帳篷裏麵的人,竟然沒有死人。

  最多就是有人被後來燃起的大火燎了幾個水泡。

  像他這樣的幸運兒還有,都是些高級軍官。

  他們的帳篷堅固、結實,抗打擊能力強。

  完美地抵禦住了爆炸產生的第一波衝擊。

  吳三桂也跟在多爾滾身後,昨晚他也在多爾滾的帳篷裏麵。

  昨晚爆炸後,他一直跟著多爾滾,腦袋裏麵一片空白。

  什麽都沒有想,隻是緊緊跟在這些韃子身後。

  等到天色微明的時候,他們已經逃出二百多裏。

  多爾滾這才在一條河邊停了下來。

  他們不能不停下來,這些騎著的戰馬如果再不休息,怕是會被跑死。

  現在他們可沒有第二匹戰馬可以更換的了。

  吳三桂用冰冷的河水洗了一把臉,這個時候心神歸位。

  開始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一幕。

  他當然不知道那是粉塵爆炸。

  隻想到了兩個字:天譴!

  這不隻是他一個人這麽想,這些活回來的人,都是同樣的想法。

  他們的認識裏麵,從來沒有見到這樣威力的武器。

  一次能夠殺死幾萬人的武器!

  這不是天譴是什麽?

  吳三桂第一次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

  這後金遭了天譴!

  說明他們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自己還要不要繼續跟著走下去?

  範文程從昨晚逃出來,就在開動腦筋思考這個問題:要怎麽讓人們相信,昨天是元崢放的一把火。

  他寧願讓天下人都知道後金被一把火燒死了七萬人,也不願意讓人知道這是天譴。

  曹操當年赤壁的時候,被一把火燒掉百萬大軍。

  後來帶是成了三國裏麵最大的一股勢力。

  人力可控的東西,失敗了再來就是。

  若這是天譴,那些跟隨後金一路衝殺的蒙古人就會立馬叛變。

  他們會認為天命不在後金手裏,還在大明朝手裏。

  不用一年,也不用三個月,甚至隻需要一個月。

  後金看似強大的國力,就會分崩離析。

  他想到這一點。

  元崢卻根本沒有想到這些。

  現在元崢想的隻是怎麽去把闖王手裏的七千五百兩銀子搶到手!

  這裏的清理工作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

  特別是元崢要求:把所有屍體身上的衣服全脫下來。

  用石灰水泡過之後,再運回山海關裏。

  對於這樣的操作,元崢早就有一整套的方法。

  這些衣服,他是準備要發放到那此災民手裏的。

  元崢從來沒有忘記過,闖王能夠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麵,從七個人發展到幾十萬人。

  依靠的是什麽?

  山穀裏麵的那些屍體,許多還是從兩邊山峰上跌落下來的。

  這是那些士兵,被大爆炸驚了魂,傷了心。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失足掉落下來。

  就算是他們不從山峰上掉下來,也活不了的。

  昨晚的那場大爆炸,第一時間裏就把他們的內髒傷了。

  他們雖然外表沒有傷痕,實際上內髒都已經裂開,一直在流血。

  那些參加清理屍體的士兵,看著一個個外表完好無損,一點傷痕都沒有的人。

  倒在地上,無聲無息地死去。

  全都對自家大元帥佩服無比。

  這次殲敵七萬,戰利品也是豐厚,單是七萬人的兵器就足夠了。

  這一回,元崢手裏那一萬弓手,可以人人配上刀槍了。

  這邊的清理工作在進行,元崢要給這些士兵們的獎賞也在準備。

  崇禎收到自己派出去那些太監們的回報:山穀之中,屍體堆起山,不知道多少。

  方圓幾裏,全是屍體。

  並且那些屍體,全是韃子!

  最後一句話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大明朝都知道韃子人少,就算是用十個大明士兵跟一個韃子換,都不怕他們。

  可惜的是,戰場上從來沒有這樣的簡單算法。

  往往是贏者通吃。

  立刻就有大臣寫好邸報,這可是要傳遍天下的。

  這張邸報上麵,把宰相元崢率軍一戰殺退闖王二十萬兵馬,二戰殺死多爾滾七萬韃子的戰績,詳細寫了出來。

  同時發出去的,還有勒令各地立刻率兵勤王的詔書。

  當今大明天下,要論誰手下的兵力最強,這個不知道。

  要論天下誰手裏的兵最多,當然是左良玉了。

  他手下現在號稱八十萬,駐紮武昌。

  還在今年三月的時候,崇禎就已經下令讓封了左良玉為寧南伯,並且許諾左有永鎮武昌,讓他火速進京勤王。

  這樣的待遇,之前隻有雲南沐王府享受。

  沐家也是如此,永鎮雲南!

  隻是寧南伯左良玉以大軍開撥銀子不足為由,拒絕出兵。

  為了滿足大軍開撥的銀子,他直接截了漕運。

  三月崇禎催促他進京勤王的時候,左良玉交了一份按年月剿匪的計劃書上去。

  然而並沒有等到朝廷的批複,等下來的是崇禎逃離京城,逃往山海關的消息。

  左良玉向著京城方向,大哭一場,向崇禎,向天下表達了自己的忠心。

  然後繼續駐紮武昌練兵。

  這些日子裏,隔三差五的,左良玉就會收到崇禎發出來的號召天下官兵勤王的詔書。

  隻是他都不敢奉命!

  自從在朱仙鎮跟闖王打了一仗後,左良玉就害怕了。

  他怕闖王!

  怕自己打不過,也怕手裏這八十萬士兵被闖王收拾了。

  那樣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就全完了。

  他這樣的想法,當然沒有對任何人說過。

  現在他除了闖王,對張獻策也開始害怕起來。

  左良玉也不知道怎麽的,自己現在對每一支義軍都害怕,就害怕跟他們那些人的隊伍打起來。

  上一次,他看到邸報上麵說,吳本桂叛逃到後金那麵去了。

  這不是稀奇!

  畢竟大明朝的薊遼總督都能夠降了後金,更不要說多一個山海關總兵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左良玉的注意。

  投降時候的吳三桂,竟然沒有能夠把山海關帶走。

  也沒有能夠把山海關的精兵帶走。

  這就很讓人疑惑的了:崇禎皇帝在山海關到底做了什麽?

  才能夠讓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竟然隻能夠隻身投敵?

  左良玉百思不得其解。

  元崢親眼看著十來個大坑挖好,然後在底層灑上石灰,再扔進去那些屍體,扔了幾層後,再灑石灰。

  最後離地還有四、五尺的時候,撒上曬厚厚的石灰,再把那些土填回去、壓實。

  這些工作做完的時候,這一次的戰功也統計出來了:七萬三千三百四十三人。

  大明八萬精兵出關,回來的時候還是八萬精兵。

  一個兵都沒有少。

  倒是先前派人送回山海關四十門火炮,無數的衣服、兵器。

  糧草是沒有的了,全被火燒了,但是那些人騎來打仗的戰馬,也跟著死傷無數。

  所有的戰馬都被清理出來,不隻是八萬出戰的士兵們有。

  就連山海關城裏麵的家家戶戶都分到一大塊馬肉。

  一次殺死的戰馬好幾萬匹。

  實在太多,崇禎接受了元崢的建議,給全城百姓按人頭,每人三斤分發。

  吃人的嘴短,整個山海關裏麵的人,都在訴說著皇上的恩德。

  這可把崇禎高興壞了:這才是大臣應該有的樣子。

  大臣隻需要出力,名這種東西,還是皇上來擔著好。

  回到關內的大軍,第二天就把獎賞發下來了。

  同時也傳下了準備開撥地命令。

  元崢指著山海關對崇禎說過:關外的後金,這次傷亡了整個國內最精銳的隊伍。

  他們的人口一次就減少了十分之一。

  至少一年之內,他們是不敢再來的了。

  元崢要帶著八萬官兵,沿著秦皇島、遵化、通州一路進京。

  這一路上,不知道會有多少場惡戰。

  因此元崢想讓皇帝在山海關安心住著。

  等到大軍先把整個京師、山東、山西全部收複後。

  再請皇帝回京,到那個時候,京城有了兩個省的緩衝區。

  也就安全得多了。

  說到安全,崇禎一下子就同意了。

  現在他最講究的就是安全,上一次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差點沒有了性命。

  這一回說什麽也不能夠再做出那樣的事情了。

  如果能夠這個時候,他寧願去南京。

  隻是如今這形勢,他想去南京實在是此路不通啊!

  唐通在收到元崢在山海關外大敗多爾滾七萬精銳的消息後。

  當天就帶著人,來到山海關找崇禎報道來了。

  居庸關總兵,已經交給了那個叫做周克華的接班人。

  這樣的人,打仗還是能夠用一用的。

  元崢把唐通帶上,要一起出征。

  至於那個叫做杜之秩的太監,雖然他監軍的時候,能夠左右大軍的方向。

  但是回到崇禎身邊連一條狗都不如,他不比張縉嚴重那種文官,文官是人,是大人,是國家的人,不能夠隨意處置。

  這些太監卻是皇帝的家奴,皇帝處理他們就像是殺一條狗一樣。

  這一次崇禎命人把杜之秩吊在山海關的外。

  就這麽吊著!

  不許給水,給飯!

  他要讓全天下的太監都知道,背叛家主的下場。

  這回京城裏麵,背叛崇禎的太監太多。

  這些事情,都是崇禎的家事,元崢全不參與。

  他隻是帶著八萬精兵出了山海關,向著京師進發。

  今天是個好日子,四月二十四日。

  元崢是這麽想的,因為今天就是他帶著八萬精兵從山海關出發的日子。

  這八萬人中,有一半士兵可是從十九號開始就連續作戰,這幾天已經打了好幾場大仗了。

  這些士兵們說不疲倦是不對的。

  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興奮得很,因為在這些日子裏,那些老兵們,每人至少領到了二十兩銀子。

  領到銀子最多的當然是升到師長的陳三,他一個人領到了七百兩銀子。

  就算是那些剛剛從闖王陣營裏麵轉過來當輔助兵的士兵們,這一回在攻打多爾滾的戰鬥中。

  宰相認為他們出了力了,出了大力,因此每人都領到了五兩銀子的勝利獎。

  這些士兵們出的力全是用在了挖戰壕,和後麵挖坑上麵了。

  不管做的是什麽,宰相說他們出了大力,就是出了大力。

  現在這些才加入的士兵們,一路行軍,還要聽著老兵們的教訓。

  走路的時候,要有樣子。

  要走出雄糾糾,氣昂昂的氣勢出來。

  說到氣勢,這些降兵都知道,在他們作戰的時候,官軍的那個樣子,沉靜如山,緩緩前進,想想就讓人害怕。

  今天是四月二十六日,闖王這才剛剛逃回京城。

  出城的時候,帶著二十萬兵馬,現在入城的時候隻有三萬來人了。

  剛剛進城,闖王就使人把吳三桂全家捉來。

  這回闖王大敗,找不到一個出氣筒,隻能夠把這個吳襄弄出來出氣。

  吳家大小三十四口,全部當了出氣筒。

  牛金星剛剛湊上去,想要給吳襄求個情。

  這些日子裏麵,吳襄也是個懂事的,沒有少請留在京師裏麵的這些大順官員們吃喝。

  昨天大家還在一起喝花酒,大家都是兄弟夥。

  沒有想到今天闖王才回來,就要砍了兄弟夥的腦袋。

  牛金星覺得有些不義。

  他沒有想到闖王豹眼一橫:“若不是軍師在京師裏麵送上前線的糧草誤了時辰。

  大軍這次也不會敗得這麽兒狼吞虎咽。”

  一句嚇得牛金星趕緊趴在地上請罪,闖王倒是習慣了失敗。

  對這次失敗也沒有多大的感受。

  他隻是單純的想要敲打一下這些個軍師,不管是牛金星還是宋獻策。

  他身邊的這兩個軍師,進入京城以後,跟京城裏麵的那些狀元、榜眼、進士們喝過幾回酒。

  別的沒有學到,看不到武將的眼光倒是學會了。

  現在連他闖王在前線作戰,讓他們在後方籌備糧草的事情,竟然都敢拖拉。

  這樣的事情怎麽能夠發生?

  現在的闖王還有理智:大不了退出京師,再回到山裏當山賊就是了。

  雖然闖王手裏現在實際上已經占了大明朝半邊江山了。

  他實際上根本還沒有怎麽治國的方針和方法。

  他現在隻會一句口號:吃他糧!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不納糧的國家怎麽做?

  闖王是不知道的。

  這一點就連來自後世的元崢,都無法做到。

  農民不納稅的情況,那是需要國家的重工業和商業發達。

  這兩個行業交上來的稅收能夠滿足國家需要,務農成了最不賺錢的行業時候才能夠做的。

  至少現在的大明朝,是沒有這樣的基礎條件的。

  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情:我要登基!

  闖王在京師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想到要登基。

  那是因為那個時候,他不急。

  反正京師就在自己手裏,安全得很,不用著急。

  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去打一個小小的山海關,竟然會輸得這麽慘。

  官兵有這麽厲害,早做什麽去了?

  闖王心裏暗暗吐漕。

  這一回他明確感覺到,自己在京師裏麵的時日無多了。

  在四月十二的晚上,就有人在京城裏麵發現了大量迎還崇禎皇帝的檄文。

  那一次闖王派人抓了好幾百個人,沒有問出什麽結果來。

  隻得把這幾百人草草斬殺了事。

  這一次他兵敗入城的時候,看著街頭那些百姓的目光炯炯。

  一個個像是自己這些年看那些肉票的眼光一樣。

  京城居!大不易啊!

  闖王也知道,前些日子搞的那七千五百萬兩銀子。

  讓自己在京城失去了所有的民心。

  那些官員們也隻是應付著了事,再也沒有當初入城時候的熱忱。

  不過闖王並不後悔,如果現在讓他選擇,他還要先選銀子。

  這些年來,對於銀子他是太渴望了。

  既然你們不歡喜我,與其住在這樣的地方,老子不如回西安去。

  西安老家的百姓可是歡迎得緊啊!

  闖王現在也怕在京城待的久了,被大明官兵堵截住。

  自己若是一直打勝仗,是沒有誰敢前來勤王的。

  但是這次自己一敗,不要說那些手握重兵的總兵、大將們。

  就算是自己手下那些才投降過來的大明官兵們,也已經有了二心。

  對此闖王心裏還是明白的。

  看著金鸞殿上的那把龍椅,這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一把椅子了。

  這龍椅坐著雖然不舒服,但是怎麽也要留下點什麽。

  於是我要登基!

  這個任務就發下去了,

  闖王發了話,自然就有許多大明降臣們去辦理。

  這些大臣雖然已經知道了闖王兵敗而歸,但是膝蓋早就跪下去了。

  現在自然也不敢直起來。

  皇帝登基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儀式感最強的一件事情。

  一點兒也不能夠馬虎!

  不過用三天時間來準備,怎麽著也是最馬虎的一次皇帝登基了。

  這完全就是一次鬧劇,不過這一幕發生在京師紫禁城裏麵。

  再怎麽的鬧劇,都變得莊重起來了。

  京師裏麵的百姓,全都冷眼旁觀。

  他們原本認為闖王來了,自己這些百姓是真的不用納糧交稅。

  沒有想到,稅照交,糧照納,關鍵的是還有士兵跑到家裏麵來搶東西。

  皇上在京城的時候,京城裏麵,誰敢入室搶劫啊?

  百官之中的那些人,雖然一個個配合著闖王登基儀式。

  實際上他們心裏已經知道,闖王是秋後的螞蚱,崩達不了幾天了。

  山海關的關寧鐵騎,天下有名!

  這一次一戰就滅了闖王二十萬兵馬。

  最主要的是,這二十萬兵馬是闖王手下最精銳的隊伍了。

  沒有了精銳隊伍,闖王遠遠不是山海關元宰相的對手。

  這些日子裏,元崢當初從皇宮裏麵護著皇上出就的傳奇,已經到處都在傳說。

  有些說書人還在茶館裏麵開講。

  如今就是這個元崢,在一片石破了闖王百戰百勝的神話。

  如果闖王沒有戰敗,這些京官前些日子被追出去的贓也就隻能夠認了。

  現在闖王新敗,這些京官們的心思就活絡起來。

  錢已經被闖王搶了,但是如果能夠把闖王趕走,贏一個光複京師的名頭,也是能夠在皇上麵前討得了好的。

  不少京官們已經在私下聯絡,暗暗準備著。

  準備著等到官兵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來個裏應外合。

  京城已經成了一個火藥桶,隨時隨地都可以引爆!

  元崢是在四月二十七這天知道闖王要登基的消息。

  這個時候登基,明顯不是為了凝聚人心,跟自己再戰的打算。

  “闖王想逃!”元崢指著簡陋的地圖說道。

  左左、右右笑了:“曆史書上說了,他是在登基的第二天,主動放棄了京城,向西安逃跑的。”

  元崢趕緊問道:“他的逃跑路線是怎麽樣的?”

  左左、右右互相看看:“曆史沒有寫得那麽細。”

  元崢看著地圖上的雙方態勢圖,最後終於指了一個地方,他們這回是逃跑,一定會找最快的咱回到老巢。

  闖王的老巢在西安,那麽他一定會走這裏的。

  他的手指落在保定這個小方格上。

  地圖上的保安就是一個小方塊,這表示這裏有一座城。

  看著這個地方,元崢沉思道:我們的行軍路線就要改變了。

  從京師到保定隻有三百裏路,我們從這裏到保定足足有八百裏路。

  按照闖王逃跑的速度,他是二十一號從山海關開始逃跑,到京城花了五天時間。

  從山海關到京師至少七百裏,平均每天闖王跑了一百二十裏地。

  他跑得夠快的。

  元崢心裏想著,在這個時候,行軍能夠連續五天跑上三百多公裏,真的是極速了。

  這可能也是闖王他們多年以來,習慣了跑路鍛煉出來的。

  那麽他從京城到保定隻需要兩天時間就能夠跑到。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闖王從四月三十開始逃跑,最晚五月初二就會抵達保定。

  從現在開始,元崢要花五天時間,帶著一支八萬人的隊伍跑五百裏地。

  平均每天一百裏地。

  如果隻是急行一天,這些士兵還能夠將就。

  如果是連續五天這麽跑,不用打仗,這支沒有經過訓練的隊伍,怕是自己就散了。

  元崢有些為難了。

  元崢這是出征,不是逃跑,速度是怎麽也追不上闖王撤退時候的。

  七千五百兩銀子啊!

  如果大明朝沒有了它們,想要安定下來,可就真的太難了。

  現在整個大明朝北方的事情,就是天旱無糧。

  並不天下無糧!

  隻要手裏有了銀子,從南方運糧過來,不到半年,就能夠把整個國內形勢全部穩住。

  然後再慢慢清剿那些義軍!

  這是元崢計劃好了的事情。

  保定是一定要去搶的,這支隊伍隻能夠分兵了。

  看著自己的隊伍在遵化。

  元崢已經下了決心。

  他看著唐通:“唐總兵!”

  唐通趕緊說道:“宰相大人!請吩咐!”

  元崢微笑著:“唐總兵!我把這此士兵交給來統領,我帶著三千騎兵,一萬精銳步兵,輕裝前進。”

  唐通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人如此看重,小人敢不肝腦塗地!”

  這幾天,唐通的日子其實不難過。

  崇禎也沒有對他責備,到是多有寬慰。

  隻是把他的實權總兵的權利給了別人。

  待遇倒是沒有變。

  接下來就被宰相帶著離開山海關,這明顯是不想讓在山海關搞事情。

  唐通自己心裏,可是把這些事想了又想,不知道下一步自己會麵臨什麽樣的處境。

  好幾回都想著自己會不會跟袁崇煥一樣結局了。

  他沒有想到,宰相竟然突然要他接管這支隊伍。

  這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現在他不知道應該怎麽表示忠心了。

  元崢笑著說道:“我帶著騎兵和一萬步兵騎著戰馬在前麵先行。

  你率領步兵在後麵每日行軍八十裏,八日內趕到保定。”

  唐通看著元崢,欲言又止。

  元崢笑著鼓勵:“唐將軍有話直說。”

  唐通這才說道:“宰相大人,此去保定路途遙遠,中間全是闖王兵馬。

  若是闖王從京城出來迎戰,大軍行軍就是更是艱難。

  末將怕在路途上耽誤了行程。”

  元崢想了想:“沿途的城池,我軍一路打過去。

  你率領士兵一路前來接收就是了。

  至於闖王率兵出京師來迎戰,他現在已經是驚弓之鳥,沒有這樣的氣質了。

  如果他真的敢率兵來犯,你隻需要堅守五日。

  我必定率領大軍回來。”

  唐通不解:“大人!為何如此著急?這一路上城池雖然沒有險關名城,卻也不易斬將奪關的。

  大軍何不緩緩而行,就算是緩上幾日也應該無事。”

  元崢哈哈大笑:“如今天下都看著闖王,闖王新敗,京師落入闖王手裏才一月。

  那些新降闖王的將領,現在隻怕都被追贓納餉給害苦了。

  官軍此去,至少在京師地地界上,是沒有問題的。”

  唐通想到自己的居庸關,也被闖王手下的那些人給到處追贓,就是自己的那些親朋好友們也沒胡逃得掉。

  以前沒有對比,不覺得崇禎咋樣。

  現在跟闖王對比,皇上可是對官員們太仁慈了。

  想到這裏,唐通終於應承下來。

  他還是不明白:“大人這是要在保定,一戰平定闖王嗎?”

  元崢看著他說道:“唐總兵,事不過三,皇上待你一直不薄。

  上次你在居庸關是因為後背被戰友捅了一刀。

  情有可原,這也是為什麽我會對你一直青睞有加。”

  唐通趕緊說道:“宰相大人,唐通是個粗人,這次能夠跟隨大人一起出征,

  已經是意外。

  如今更蒙大人委以重任,事若不皆,唐通隻能夠馬革裹屍以還。

  決不偷生!”

  元崢笑了:“唐總兵!此次做好,今後這天下還有那麽多的賊寇要平。

  關外還有韃子未平,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西女真部、奴兒幹都司這些地方都還沒有收回來。

  大丈夫在世,正是大有為之時。”

  唐通眼睛發亮,他不知道為什麽,今天感覺到宰相說什麽都是真的。

  元崢這才說道:“若是能夠在保定攔下闖王,剿了他的大軍,或者把他陣斬馬下。

  這大明北邊江山就算是平定下來了。

  所以我不能不急啊!”

  唐通從心裏麵相信宰相是真的信任他。

  連這樣的事情都告訴他,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把整個隊伍都交給他。

  這才是最重要的信任!

  元崢開始分兵,三千騎兵這是要跟著走的。

  還有一萬步兵,每人配上馬匹也跟著一起出發。

  唯一區別就是騎兵都是雙馬,步兵隻是一匹馬。

  元崢這回連斥候都沒有派了。

  自己帶著二千五百騎兵走在最前麵,陳興率領五百騎兵走在最後壓陣。

  全軍帶著七日幹糧,全速前進。

  大軍從遵化出發,一日之間行軍一百五十裏。

  那些騎兵還好,他們早就習慣了馬上生活,這走著還沒有什麽。

  那些步兵可就難了。

  雖然這些馬匹都是說不出來的那麽溫順。

  可是從沒有騎過馬匹的人,不但在騎在馬上,還要快速奔跑。

  這一天下來,屁股、大腿全都磨得生疼。

  整個腰也累得夠嗆!

  騎馬不比扛著馬走輕鬆啊!

  這些步兵們根本不知道,像他們這種完全沒有騎過馬的人。

  能夠騎著戰馬,一日之間跑上一百五十裏地。

  已經不比那些熟練的騎士們差了。

  這主要是戰馬的功勞,這些戰馬一個個的非常聽話。

  沿途沒有一個調皮的,都是溫順地跟著前麵的那些馬匹。

  這一路上,元崢率領著隊伍。

  沿途逢洲過縣,直驅而入。

  那些小縣,根本沒有反應過不,就被元崢帶著騎兵衝進城裏。

  他們打著的旗幟鮮明,一看就知道是官兵。

  這支官兵跟以往大不相同,入城之後,隻是在城裏吼上一陣:“大明官兵光複XX城,光複XX縣,就出城走了。”

  隻是他們這一吼,就是幾個小時。

  實在是一萬多人的隊伍,太長了!

  元崢這個宰相,壓根就沒有見到當地官員。

  到是陳興在隊伍最後,每每那些當地官員回過神的時候。

  找到的都是他。

  對於這些官員,陳興都是同樣的回複:“皇上任命宰相、兵馬大元帥元崢,出兵平定京師。

  四月二十一日,宰相、兵馬大元帥元崢在一片石大敗闖王二十萬兵馬。

  闖王隻身一人逃脫。

  四月二十三日,宰相、兵馬大元崢元崢在山海關外全殲後金多爾滾七萬韃子精銳。

  如今宰相、兵馬大元帥率軍收複京師。

  凡是大軍到處,各部官員安於職守,穩定軍心民情,保護百姓不受闖王傷害,迎接大明官兵的。

  此前種種投敵、資敵行為,一律既往不咎。”

  陳興對每一處官員都是如此說法,也不多加停留。

  大明騎兵在城裏路過,一直不停的過了幾個小時。

  但是他們過城的時候,戰馬都是緩行。

  並沒有打馬飛奔,更沒有踩踏百姓的事情發生。

  元崢在入城之前就三令五申,所有士兵過城之時,一律不許搶掠百姓財物。

  違令者立斬!

  不許在城裏購買物資!

  違令者立斬!

  元崢這是怕士兵們在城裏購買東西,會耽誤了行軍速度。

  現在他做的一切隻為了早些趕到保定,攔下闖王。

  元崢還著的這支隊伍,終於在二十九日下午的時候衝到離保定一百裏處。

  現在元崢不慌了。

  闖王這個時候,應該已經搞完了登基儀式,正在大宴群臣吧!

  事實上正是如此,闖王一麵暗暗下令,讓自己的隊伍做出準備。

  明天一早出京向西安去。

  一麵在紫禁城裏麵,大會群臣。

  看著那些明朝官員,跪在自己腳下。

  闖王心情非常愉快,曾幾何時,自己當驛卒的時候。

  一個縣令就能夠讓自己像他們現在這樣唯唯諾諾。

  像這大殿上的官員,自己根本就從來沒有見識過。

  他們隻能夠活在自己傳說裏。

  這一個月來,這些大明朝的棟梁,天上的星宿,全都跪在自己腳下顫栗。

  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啊!

  可惜!

  這一切都那個叫做元崢的漢子給破壞了。

  闖王鬱悶地喝了一口酒。

  看著自己在京城裏麵立的那個皇後竇氏,青春亮麗,鮮嫩無比,雖然她隻是一個宮女。

  這些日子裏,闖王卻是真的喜歡得不得了。

  這竇氏可是比高桂英好看多了。

  隻可惜自己馬上就要離開京城了。

  元崢傳令大軍就地休整,這幾天來,大軍白天全力趕路,所有士兵都累得夠嗆。

  收到全軍休整一天的消息。

  所有士兵全都倒頭就睡。

  左左、右右、羅斯三人也是一樣。

  元崢倒是能夠堅持得住,他在營外,四處走走看看。

  這支一萬多人的隊伍,輕裝上陣,隨身帶著的隻有幹糧和一些喂馬的精料。

  就算是大軍休整,也無法起鍋做飯。

  這支隊伍裏麵,根本就沒有鍋。

  現在大軍裏麵的所有士兵們,根本不考慮別的事情。

  他們隻想要大睡一場。

  這一睡,元崢並沒有強行催促他們起程。

  四月三十日白天,元崢還是沒有讓大軍出動。

  繼續原地休息。

  今天這些士兵們,終於恢複了些元氣,馬匹也複原了許多。

  所有士兵們都牽著馬匹在周圍放牧,一點也看不出來他們是強行軍過來的了。

  大軍休整到一天一夜,到了五月一日的時候。

  元崢估計著,闖王昨日從京城出發,現在已經走在路途中了。

  這個時候自己再去取了保定,闖王可能離保定也不過上百裏,甚至更近。

  他一定不會再次回到京城裏麵去的。

  元崢的計劃就是這樣的。

  他要在最適當的時候,取下保定城,這樣才能保證闖王不會臨時改變行軍路線。

  畢竟跑路,闖王是專業的。

  元崢對於率領大軍跑路,是拍馬也追不上去的。

  保定城,四麵平原,城高十二米,周圍十二裏。

  駐守這裏的是闖王信任的將領劉芳亮,四月二十九日這天,他正在總兵府內,與一班兄弟慶賀闖王今日在京城登基。

  劉芳亮是在四月二十六日由到闖王兵敗一片石的。

  收到闖王兵敗消息後,他立刻組織了人馬,隨時準備著闖王的召喚。

  畢竟闖王現在手下兵多,將多。

  一時失敗,算不了什麽。

  還有這麽多的兵,再去打過就是了。

  讓劉芳亮沒有想到的是,闖王沒有召兵入京。

  反而是派人前來宣令:讓他守好城池,四月二十九。

  是個好日子,闖王要在這一天在京城登基。

  劉芳亮有些不明白:

  大順國早在去年就在西安成立,那個時候闖王不就是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