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局中局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07 02:27      字數:15323
  吳崇山腦海中有了逃跑的想法,轉眼間便如雨後春芽一般瘋長。

  ??此刻的吳崇山根本就不敢再跟元崢拚命,他一邊奮力招架,一邊想著對策。

  ??今晚殺死元崢的計劃是執行不下去了,應該怎麽挽救呢?

  ??現在能夠治住宰相的隻有皇帝。

  ??吳崇山借著跟元崢硬擋一下的反作用力,快速向後退走。

  ??跑出元崢所在的院子,選中一個方向,在黑夜之中,拚命地逃跑,他逃跑的方向乃是崇禎的居所。

  ??隻要控製住了崇禎,那麽一切都還好說。

  ??留在院子裏的殺手們,雖然不知道吳崇山為何發了瘋似的奪路而逃。

  ??但是之前他們所接到的命令便是斬殺元崢。

  ??現在吳崇山已經逃跑,他們這些人也被羅斯配合著元崢給洗腦。

  ??整個院子裏麵的一百多人,全部都服氣地看著元崢。

  ??在他們眼裏,元崢這個大明朝的宰相可是高大無比的了。

  ??不但位高,武功更高。

  ??大家都是明眼人,吳崇山的武功他們都是知道的。

  ??現在看著吳崇山在元崢麵前沒有還手之力。

  ??都對自己剛剛的選擇慶幸不已。

  ??元崢帶著左左、右右、羅斯,身後跟著剛剛收複的一百多名精兵。

  ??向著吳崇山逃跑的方向追過去。

  ??元崢不急,這個夜還長!

  ??他的時間還有的是。

  ??剛剛他不願意對這些士兵們大開殺戒,隻是念在這些士兵們,都是保家衛國的勇士。

  ??不願意他們這引起人,死在內鬥的手裏。

  ??這也是剛剛元崢沒有對吳崇山下殺手的原因。

  ??勇士應該死在對敵的沙場上,而不是死在自己的手裏。

  ??不到最後一刻,元崢是真的不願意對這些人下殺手的。

  ??倉皇逃竄的吳崇山此刻已經橫跨了大半個總兵府,眼前就是崇禎的居所了。

  ??看著微微泛出明黃色燈光的庭院,吳崇山眼中閃過一抹厲色。

  ??能夠先殺元崢,然而用和平手段脅迫崇禎,暗示他成為吳三桂手下的一個傀儡皇帝固然是最好。

  ??隻是如今發生如此驚人變故,元崢戰力竟然強悍至此。

  ??他也隻能是兵行險著,按照自己的製定的第二套方案行動,先控製住崇禎再說了。

  ??隻要控製住了崇禎這個大明最尊貴之人,元崢那所謂的宰相身份將再也不能給他帶來半點作用。

  ??身份是皇帝給的,收回去當然也隻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心中這般想著,吳崇山已經是推開了眼前院子的門。

  ??然後下一刻,他的臉色由紅轉青,最後變得一片慘白。

  ??並不大的院子裏,此時竟然是滿滿當當地坐滿了人。

  ??其中不少都是吳崇山的眼熟之人,本土鄉紳,士子貴族。

  ??這些人依仗著財力與關係,居住於山海關內卻又完全不受吳三桂控製。

  ??他們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人跟吳三桂一樣,同時在幾方下注。

  ??這些人跟草原裏麵的韃子有生意往來,也做些販賣情報的勾當。

  ??他們同時也跟中原的各路豪傑也有聯絡。

  ??關係莫逆!

  ??當然了這些人也跟朝廷裏麵人有關係,隻是最讓他們高攀不上的就是朝廷裏麵的這些人。

  ??幾百年下來,朝廷裏麵的權貴們形成的階層,早就固化下來。

  ??他們這些隻有錢財的人,想要擠進去,實在沒有機會。

  ??這也是他們對朝廷的態度一直就是敬而近之,卻總是得不到重視。

  ??大家族裏麵,本來就人口眾多,人才也不缺的。

  ??在各個陣營裏麵都要投資,放些家族裏麵的人進去。

  ??這些人在各自的陣營裏麵,完全是為各自陣營的利益在奮鬥。

  ??為此根本不會因為對麵陣營裏麵有自己族人而有一點點的手軟。

  ??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家族的發展壯大。

  ??現在這群以前互相鄙夷仇視的人們,此刻竟然共聚一堂。

  ??他們這些鄉紳之間,實際上也是競爭、合作的關係。

  ??大家族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有的隻有利益,現在他們就有一個機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

  ??看到推門而入的吳崇山,所有人臉上露出會心一笑,仿佛是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就差吳崇山這個客人了。

  ??吳崇山沉默,緩緩抬起頭,臉上浮現出一抹苦澀笑容。

  ??他沒有開口去問這些人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

  ??當他看到被人群簇擁在中間的崇禎,還有不遠處幾具自己派出的手下屍體,便是已經清楚的明白。

  ??他與吳三桂,在這山海關,乃至大明之中都再無立足之地。

  ??崇禎看著失魂落魄的吳崇山皺起了眉頭,淡淡的開口問道。

  ??“吳崇山,我大明待你們一向不薄,為何你與吳三桂竟敢勾結反賊,欲要對我圖謀不軌!”

  ??聽到崇禎的聲音,吳崇山從茫然中回過神來,沉聲說道。

  ??“沒有什麽好說的,成王敗寇罷了。

  ??吳氏一族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反叛。

  ??我們隻不過是朝廷無能的時候,想要自保罷了。

  ??這麽多年,我吳氏一族,鎮守山海關,苦苦支持,抵抗韃子。

  ??從不負國!

  ??倒是朝廷坐擁百萬軍士,還把京城丟了。

  ??實在讓人看不到出路,若是繼續下去,不隻是大明朝不保。

  ??我們這些忠心耿耿的人,也是家族不保啊!”

  ??到現在,吳崇山怎麽也不會承認自己是反賊的。

  ??說話間崇禎旁邊的貴族們紛紛是叫喊了起來。

  ??“陛下,這吳崇山與吳三桂意圖造反,理當立即伏誅啊!”

  ??“就是啊陛下,還請陛下允許我等,這就誅殺此獠!”

  ??看著這些貴族們不斷地表達著忠心,崇禎麵露滿意之色。

  ??像這些被驅趕到邊關的貴族,大體上由兩部分人組成。

  ??一部分是祖上便是大明的頂流貴族,然而後代卻是一代不如一代。

  ??按照大明的律法,世襲爵位若是沒有特殊情況,那便是一代降一級。

  ??到了降無可降的時候,也就隻能被京城內的上流貴族們所排擠,最後趕到這瘠薄之地來。

  ??而另一部分,則是最近才通過為大明立下的功勞,獲得了最低賞賜的爵位。

  ??但這些新晉的大明貴族,如果不能夠投靠京城內最大的那幾個家族的話,也隻有被驅趕出京城,獲封一塊邊關之地的賞賜。

  ??無論是哪一種身份,他們最大也是最終的目標卻是一樣的。

  ??重振家族榮光,帶領家族站在大明的最上流圈子裏!

  ??崇禎的到來,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想吃肉了鴨子就自己飛到了嘴邊。

  ??隻要自己這些人抱緊了崇禎這條大腿,待得平定叛亂之後他們是什麽?

  ??那都是護駕有功的大功臣啊!

  ??如此功勞,不說封侯拜將,至少給他們的爵位提上那麽一提是完全沒問題的。

  ??不設身處地地站在這些落寞貴族的角度,是根本無法體會到他們那種眼睜睜看著自己家族日益衰弱的無力感。

  ??為了複興家族,別說自己的命了,就算拉上整個家族賭一把,他們也是能夠毫不猶豫地幹出來。

  ??而現在的結果很明顯,他們暫時是賭贏了。

  ??至少在皇帝跟吳三桂之間,他們是選對了。

  ??這一刻有不少人甚至回想起了數日之前,宰相元崢帶著身邊那幾個美貌女子將他們都給拜訪了遍。

  ??這些人,無論最初心裏是怎麽想的,怎麽計劃的。

  ??聽了宰相的道理後,全都信服地認同了宰相的分析。

  ??同時了跟宰相、皇上聯手,振興大明的計劃。

  ??當然了,為了給這些合作人一點點信心,就是宰相在吳三桂宴會上暴露出來的武力。

  ??那可真的隻有傳說中的楚霸王才有的威勢了。

  ??宰相直接了當地提出了合作,並且點名了吳三桂有不臣之心。

  ??本土的貴族之中,有一部分人當麵斥責這是在胡言亂語,暗地裏卻對宰相的眼光佩服不已。

  ??宰相才到山海關,竟然就能夠看出吳三桂悄悄做的這種事情。

  ??這個元崢不簡單!

  ??根本不是那種隻有武功沒有智商的粗人!

  ??大多數人,卻是在當場拒絕之後,經過宰相口若懸河的解說,又當場改變了想法。

  ??並且還一直堅定地相信,宰相一定會成功的。

  ??這一切都是跟在元崢身邊的羅斯,她總是在那些人不知不覺的時候。

  ??施展出來自己的天賦,讓元崢說出來的話更有說服力。

  ??讓對麵的那些人從潛意識裏麵,相識元崢說的就是真的。

  ??都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理想和計劃。

  ??而這一切,都是在吳三桂的眼皮底子下悄悄地進行的。

  ??每次元崢隻是到各家去拜訪一下,時間並不長。

  ??那幾日是吳三桂與李自成討價還價的關鍵時刻。

  ??聽到手下人對元崢他們幾個行蹤的報告,吳三桂不由得哈哈大笑:

  ??一個手裏無錢,無權的宰相,竟然墮落到要親自去拜訪商賈的地步了。

  ??那些商人,豈是空口白牙就能夠說動的?他們那些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利益不出聲的人。

  ??怎麽可能會跟這個沒有一點這實權的人聯手?

  ??吩咐了手下對元崢和崇禎繼續監視,吳三桂還是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大事上來。

  ??種種因素相交匯聚在一起,最終上演了這場請君入甕的好戲!

  ??崇禎聽著周圍貴族們的叫喊聲,卻隻是微微一笑,也不著急。

  ??他看著吳崇山,淡淡的開口說道:“吳崇山,我念你與吳三桂在山海關鎮守多年,一時之間,差了一點心念。

  ??雖然罪不容誅,但我大明現在正是用人之際。

  ??朕卻願意給你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交出兵權,朕任升你為九門提督,吳三桂為兵部尚書。”

  ??在場的這些鄉紳們剛剛還異口同聲地討伐聲音,臉上還是激昂的神情,這下子全都凝固了。

  ??崇禎心裏有自己的打算:隻要吳三桂真的交出了山海關這裏的五萬士兵。

  ??京城的九門提督?京城還在闖王手裏,有權無兵的人,先要把京城搶回來再說吧!至於兵部尚書?

  ??崇禎每年都要換好多個的。

  ??一切盡在掌握中!

  ??聽到崇禎的話,剛剛還顯得頹敗之勢的吳崇山眼中又微微泛起光芒。

  ??若是有的選擇,他絕不想與崇禎拚得個魚死網破。

  ??況且今日他才是乃被下套的魚,能不能撞破這崇禎布下的天羅地網都還難說呢!

  ??吳崇山還沒有開口,崇禎身邊的貴族們卻是著急了起來。

  ??“皇上,萬萬不可啊!”

  ??“吳三桂和吳崇山這兩賊人意圖謀反,應該直接賜死再誅他們九族才是!”

  ??也難怪這些貴族們如此著急。

  ??若是崇禎真的借這個機會拿下了吳三桂,並且順勢將他收入麾下,那麽他們以後在崇禎麵前哪裏還有討價還價的資本。

  ??若說他們現在能夠給崇禎帶來的用處,那便是各自家族的影響力與招募的私兵家勇。

  ??有了這些兵力,再加上他們的影響力,縱使吳三桂一心造反,他底下的士兵能不能聽他的都還是個問題。

  ??但若是吳三桂投誠於崇禎,那麽在掌握了山海關全部兵力的崇禎麵前,他們的沒落貴族聯盟可以說是一碰就碎!

  ??崇禎又豈會不知道這些貴族的心思,但是一家獨大,永遠是皇帝最忌諱的事情。

  ??如果吳三桂真的願意回頭,至少現在崇禎是願意給他們機會的。

  ??這樣的話在山海關,他的手下立刻就有了三派:吳三桂一派、這些鄉紳聯合一派,宰相元崢一派。

  ??自己這個皇帝,在三派之中,搞搞手腕和平衡,要控製他們就容易多了。

  ??帝王心術又豈會是這些眼裏隻有利益的小貴族們能夠理解得了的?

  ??等到自己的目的達到,也是到了給他們這些人一點甜頭的時候了。

  ??崇禎微笑著說道:“諸位愛卿!朕與諸位結識於北巡之時。

  ??諸愛卿忠君之心,愛國之意,這些日子裏,朕已經一一知曉。

  ??如果朝廷外有韃子,內有賊寇,正是用人之際。

  ??各家若有良才,盡管推薦上來。

  ??滄海橫流,局勢動蕩,正是諸位愛卿出力的時候。”

  ??崇禎開口,身旁的老太監王承恩得到他的眼神示意,直接清了清嗓子,高聲喊道。

  ??“皇上金口玉言,誰敢不從!”

  ??“莫非,都是要反了不成!”

  ??一個反字被王承恩特意拉成了聲調,如同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了在場貴族們的心上。

  ??有貴族心中不岔,憑什麽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機會。

  ??能夠徹底鏟除山海關的土皇帝,將壓在他們頭頂的陰霾驅散,現在崇禎一句話便想要讓他們打消念頭。

  ??關鍵的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們這些人聯手擺了吳三桂這一回,如果吳三桂不死。

  ??他們這些人,接下來的日子就不敢安睡了。

  ??這等事情,叫他們如何能夠輕易接受得了。

  ??甚至在場有不少的人,此刻心裏甚至動起了別的小心思。

  ??既然吳三桂都可以有不臣之心,那麽自己這些人又何嚐不可以有。

  ??大不了事有不解,跑出關,到草原上去。

  ??草原上麵的韃子,可是非常歡迎他們去的。

  ??崇禎就在自己麵前,隻要......

  ??然而這些剛有了些許動搖之色的人,才剛一轉頭便是瞧見了王承恩眼中散發的陰冷光芒。

  ??那一雙微眯的細長眸子,若是不知道這個老者的身份,定還以為隻是個老頭兒罷了。

  ??這些人立刻想起了關於東廠的那些事。

  ??雖然不知道那些事情,是不是這個內宮大總管做的。

  ??但是作為內宮總管,不可能沒有一些手段。

  ??這些人統統是打了個寒顫,瞬間熄滅了那點不該有的小心思。

  ??傳聞後宮之中的每一處院子土地下,都有可能埋藏著一具枯骨。

  ??都是那些不堪深宮寂寥,暗自與侍衛暗結珠簾的妃子。

  ??而王承恩對付她們的手段隻有一個,那就是死!

  ??誰也不敢說自己要是真的現在就暴起發難便能成事,可若是讓王承恩給惦記上了,指不定什麽時候死得都不知道!

  ??刹那之間,剛剛有所鬆動的貴族聯盟,又形成了以崇禎為主導的小團體。

  ??吳崇山站在庭院的門口,看著這一場險些演變成現實的鬧劇既有些好笑,又有幾分無奈。

  ??他多麽想那些貴族被權力衝昏了頭腦,最好是現在就立即發難去對付崇禎。

  ??這樣混亂之下,他還有機會調動總兵府旁的關內親軍。

  ??到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包括崇禎在內的所有人統統斬殺。

  ??再將事情嫁禍給死去的貴族們,自己和吳三桂依舊還能繼續逍遙快活。

  ??還是大明朝的忠臣!

  ??可沒想到的是,這些貴族在這邊關之地熬了這麽久,唯一的想法也就隻有跟在崇禎屁股後麵,竟然連半點造反的膽子都沒有。

  ??看著麵前笑吟吟等待著他開口的崇禎,吳崇山歎了口氣,向著崇禎開口問道:“你所說的機會是什麽?”

  ??此刻的吳崇山並沒有用上尊稱,仿佛眼前與他對話的不是皇帝,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罷了,而他們要談的,也僅是一場交易而已。

  ??崇禎微微一笑,說道:“我要完全控製山海關,吳三桂和你在此地經營多年。

  ??軍士們對你們言聽計從,我隻要你們明天當著這些軍士們的麵,把山海關總兵交給朕選擇的人。

  ??否則我不安心。

  ??你們兩人的任命,我會當著所有軍士們的麵下詔,公告天下。

  ??至於你們的家人,當然也是平安的。

  ??不過他們不能夠再在山海關這樣的地方受苦,也應該到京城裏麵去享享福了。”

  ??吳崇山很沒有禮貌地抬頭打斷了崇禎的話語,他麵朝天空,嘲弄般地說道:“你莫不是覺得這是對我等叛臣的恩賜吧?

  ??你也知道我與總兵在山海關經營這麽多年,為了擴張也不知惹了多少仇家。”

  ??若是整個山海關兵權交給你,我與總兵在引頸就戮,那我們的家人隻有死路一條!”

  ??“狗皇帝,動手吧!”

  ??吳崇山將話說完便不再言語,抽出隨身攜帶的樸刀。

  ??在先前佩劍被元崢斬斷之後他便找了這柄樸刀,本想著有機會再與元崢一較長短。

  ??看看他的刀是否真的有那麽快,他的拳是否真的有那麽猛。

  ??可他跟元崢比劃的結果太讓人傷心了。

  ??今夜的突變之下,元崢竟然依靠三寸不爛之舌,說動自己手下數百精英臨陣倒戈。

  ??算算時間,元崢怕是也要追上來了吧!

  ??自己死了不要緊,關鍵是要把崇禎早已做好了應對他們謀反的消息傳遞給吳三桂。

  ??現在還來得及,隻要吳三桂帶著自己的親兵,在事態還未清晰的時候趕忙出逃,還有機會逃脫崇禎布下的這個局。

  ??直到此時,他還以為這一切都是崇禎及王承恩幹的好事。

  ??至於元崢,他隻是單純地覺得對方實力恐怖而已。

  ??關內駐紮的大營士兵晨起時間乃是日出之時,趕在這個時間之前逃出山海關,崇禎就沒有機會向士兵們宣布他們成為明朝叛將的事實。

  ??“快一點,再快一點!”

  ??吳崇山揮舞著手中樸刀,樸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靈性一般。

  ??似乎是知道主人陷入了危難之中,唯有拚死一戰方能保得性命。

  ??刀鋒所到之處在吳崇山澎湃內力的傾注之下,隱約之間竟是噴吐出淡淡刀芒,多少習武者夢寐以求的境界!

  ??可此刻的吳崇山對於武功的精進卻是沒有半分驚喜,他的注意力已經完全集中在了四周。

  ??不知什麽時候,從小小庭院的四周冒出了許多的黑衣人,包括吳崇山來時的路,此刻都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

  ??吳崇山沒見過這些由當地貴族們所豢養的門客,卻也能從這些人身上透露的危險氣息當中得知,每一個這樣的黑衣人,實力都隻可能比他差上幾分而已。

  ??而這樣的黑衣人,吳崇山轉了轉頭,粗略計算之下都有數十名之多。

  ??這一次崇禎聯合當地士族,是鐵了心要將他與吳三桂殺死,徹底以絕後患。

  ??越是如此的絕境之中,吳崇山越是變得冷靜起來。

  ??背後有破風之聲響起,吳崇山頭也不回,右手手腕一翻,手中長劍靈巧的一個折返,朝著身後發生之處擊去。

  ??隻聽嗡的一聲輕響,吳崇山的刀擋在了身後偷襲之人的劍尖之上。

  ??不待身後襲擊者反應過來,吳崇山勁力一帶。

  ??樸刀順著敵人劍身滑過,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又收回到了吳崇山身前。

  ??一同帶走的,還有飛濺到半空中的一抹血色,以及四根紛飛的手指!

  ??吳崇山這個時候突然明白過來,剛剛這一招好像是自己跟元崢對戰的時候,他使用過的。

  ??而這時襲擊者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一聲淒厲的嚎叫拉響了這場以多打少的伏擊之戰!

  ??同伴的慘狀並沒有引起其他黑衣人的畏懼,反而是激發了他們心中的凶性。

  ??鏗鏘聲之中,十餘名黑衣人縱身衝擊,揮舞著手中兵器便是朝吳崇山殺了過來,斬出漫天劍光,如遮天蔽日般的籠罩了下來。

  ??此等級別的高手,吳崇山應對一人自然輕鬆拿下,三五人圍攻亦可遊刃有餘。

  ??可眼下卻是十餘人同時出手,外圍處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出手的強者更是不計其數。

  ??一眨眼的功夫,吳崇山隻覺得四麵八方都傳來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壓力,帶著摧毀一切的恐怖力量,瞬間便將突圍的吳崇山給重新攔了回去。

  ??他手中樸刀舞出的防禦圈子瞬間崩潰,盡管大多數攻擊都在這破碎之中互相抵消,卻也仍有幾道劍光如同漏網之魚。

  ??靈巧的劃出一條條難以捉摸的軌跡,刺中了吳崇山的身體。

  ??劃破了他那原本就已經被元崢的黑刀切割得破碎的盔甲。

  ??不少的武器都吻上了吳崇山的身體。

  ??隻是這個吻吳崇山卻是消受不起。

  ??不過才一輪進攻結束,他的身上已經是多了五六處傷口,如同嬰兒唇瓣一般,咕嚕嚕的不斷往外冒血。

  ??那些襲擊者個也是不算好受。

  ??拚死突圍之下的吳崇山,雖然沒法與擁有黑刀之力,又兼天生神力的元崢這種怪胎相比。

  ??但在如今的時代之中,可稱已經觸摸到武道宗師境界邊緣。

  ??若是能夠靜下心來尋到一處繼續修煉完善,有朝一日徹底踏入宗師之境也未嚐不可得知。

  ??這些充其量不過二流武者的黑衣人,若是實力強勁,又怎會成為山海關內這些沒落士族的門客呢?

  ??麵對吳崇山發出的淩冽反擊,慘叫連連之中,十餘名黑衣人中過半身首異處,已是當場斃命。

  ??可才剛剛打開的缺口,瞬間又是被其他黑衣人給補上,冷冷地注視著被包圍的吳崇山,猶如困獸之鬥!

  ??吳崇山看著眼前明晃晃的刀光,黑衣人們冷酷的眼神。

  ??不遠處的崇禎還有士族們嘲弄的笑容,思緒一陣迷茫。

  ??他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自己還是少年的孩提時代。

  ??他自幼脫離了家中,在外習武幻想成為一代宗師行俠仗義,可卻總是碰壁。

  ??當他感覺自己快要放棄了的時候,偶然遇到了身為錦州總兵之子的族兄吳三桂。

  ??再後來,他就成為了吳三桂手下的一個小兵,一步一步爬上了如今位置。

  ??心中成為宗師的夢想越來越淡,而他的實力卻在一場場戰爭之中越來越強。

  ??在這恍惚之間,吳崇山仿佛又回到了從前,舉起樹枝以做刀劍的日子。

  ??舉劍,揮出。

  ??普普通通的一個動作,但那刹那間閃起的劍光,超越刀鋒之上。

  ??吳崇山就這樣以一個難以置信的方式,一劍連斬十餘名高手,在留下一條混雜著自己與敵人鮮血的路徑後,消失在崇禎與士族們的眼中。

  ??有士族想要喚人繼續去追,卻被崇禎伸手製止。

  ??小小的一個吳三桂和吳崇山,跑了也就跑了。

  ??實際上崇禎明白,困獸猶鬥的道理。

  ??他自己手上能夠指揮得動的,隻有從京城一起過來的幾十人。

  ??這些人的武力值,低得嚇人。

  ??自己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去全盤接收吳三桂遺留下來的龐大資產,包括這山海關的數萬精兵!

  ??有這些士族為自己開路,再加上自己皇帝的身份。

  ??就算是吳三桂想要煽動兵變,也是有心而無力了!

  ??吳三桂看著麵前昏過去的吳崇山,微微抬頭看向了屋外的天空,依舊是一片黯淡。

  ??但他的眼中,卻仿佛看到了血與火即將把整個天空照亮。

  ??假如他執迷不悟想要做最後的殊死一搏的話。

  ??深深吸了一口氣,吳三桂長歎一聲。

  ??如今他不過三十多歲的年紀,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男人最年富力強最具有野心的年齡。

  ??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除了出身以外,與他那不服輸的性格和那麽一絲絲的運氣密不可分。

  ??“大人!”

  ??“不好了,有不少士族帶著私軍,拿著皇上的手諭進入各個軍營之中,向士兵們宣布我們造反的事情,現在外麵一片大亂啊!”

  ??“小的們之前已經按照崇山大人的指令收拾好了家當,就等總兵大人您的一句話,馬上就能逃出山海關!”

  ??夜色之中,有親兵慌慌忙忙地闖到了吳三桂麵前。

  ??看到吳三桂懷中滿身是血昏迷不醒的吳崇山,先是一驚,而後慌忙地向吳三桂做著匯報。

  ??“崇山......”

  ??吳三桂微微張了張嘴,他沒有想到吳崇山竟然早就安排好了人去準備後路。

  ??連你也不看好我麽?

  ??心裏頭有些失意的想著,另一邊吳三桂已經是重新打起了精神,當務之急,還是先保住性命要緊。

  ??想要完全拿下山海關這樣的邊關要塞,即使是有著完全滲透進關內每一處的本土士族幫助。

  ??哪怕是崇禎皇帝親自傳下手諭,那也顯然不可能是一件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事。

  ??當元崢渾身浴血,率領著一百多精兵。

  ??緩緩來到崇禎所在的地方,首先聽到的便是吳三桂逃走的消息。

  ??看著崇禎皇帝滿臉興奮地說著自己是如何掌控住這山海關的士族。

  ??又是如何運用皇權策反關內士兵,卻對吳三桂的去向並不重視的樣子。

  ??崇禎今晚很高興,也是非常興奮。

  ??他再次有了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鏟除了魏忠賢的感覺。

  ??那個時候的他,還不到二十歲,年紀輕輕就一次拿下了在朝廷裏麵權勢滔天的九千歲。

  ??當時的心情跟現在一樣,興奮,激動,充滿信心。

  ??可惜的是,後麵的事情偏離自己的想象!

  ??整個大明朝的局勢並沒有因為魏忠賢的倒下有所好轉。

  ??反而是加快了倒塌的速度。

  ??這個世界是怎麽的了?

  ??一個所有百姓們口中的大壞人,大貪官,竟然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崇禎不知道,自己的上一個大內總管太監曹化淳正在鄉下的莊子裏。

  ??聽到了京城被闖王攻破,皇帝下落不明的時候。

  ??看著天空,良久才說道:“魏公不死,必不會有今日。”

  ??當年魏忠賢是一個完全能夠製住東林黨人的狠人。

  ??他不怕名聲壞,隻要實力。

  ??在自己手下也聚焦了一批名士,這些人跟東林黨人打口水仗。

  ??他自己就帶著東廠的人,到處搜刮那些東林黨人的家產。

  ??大明朝的官員們,如果真的完全遵紀守法,那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海瑞那樣的人,整個大明朝也隻有一個。

  ??大明朝朝廷發下去的俸祿是完全養不活一個官員的。

  ??更不要再養活官員一家了。

  ??所以魏忠賢對付那些東林黨人,跟闖王手下這些日子在京城裏麵做的事情差不多。

  ??隻是魏忠賢把搜刮來的銀子,自己留下一部分外,大部分的銀子全都用到關外抵抗韃子去了。

  ??也正是在他源源不斷的銀子支持下,那個時候,無論是對內對外,大明朝廷還能夠支持得住。

  ??魏忠賢一死,朝廷立刻就陷入沒有銀子可用的地步了。

  ??倒是官員們手裏的銀子越來越多了。

  ??元崢也是歎了口氣。

  ??他能夠看得出來,現在的崇禎很高興,很興奮。

  ??元崢是個好人,不願意在這個時候,驚醒了這個悲情皇帝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好心情。

  ??對於崇禎來說,吳三桂不過是山海關的一個守將而已,哪怕他逃掉了,隻要自己控製住了山海關的這些精兵,那麽有他沒他都是一個樣。

  ??沒有機會讀過後世史書的崇禎,自然不知道吳三桂在曆史上大明的覆滅中扮演了如何重要的一個角色,畢竟曆史中崇禎死的可比吳三桂早多了。

  ??但元崢卻是清楚的明白,吳三桂的反叛,於那些同樣處於觀望之中的其他各路諸侯,將會帶來怎樣巨大的衝擊!

  ??和普通靠著戰功一步一步晉升上來的將軍不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乃至與他聯姻的祖大壽,都乃是遼西一帶的望族。

  ??這片區域遠離京城,對於皇權本就沒有那麽的敬畏。

  ??更為重要的是,按照元崢的想法,若是吳三桂能夠斷了反叛的念頭,真心實意地投誠最好。

  ??有他做前車之鑒,相信崇禎很快就能夠收攏各個地區的明軍將領,重新組織力量反攻京城。

  ??最不濟的話,在消息傳出去之前,就地格殺吳三桂與吳崇山,對外則宣稱二人不知所蹤。

  ??這樣的話盡管其他地方的明軍將領會起疑心,卻也不有任何的證據。

  ??然後朝廷再對吳家加官進爵,一樣能夠讓各地那些手握實權的總兵們乖乖聽話。

  ??元崢怎麽樣,都比放吳三桂跑了好得多。

  ??這回真的是一把好牌,打出了最壞的結果。

  ??想到這裏元崢笑了:還不算最壞!至少現在手裏有兵了。

  ??可是現在卻讓吳三桂給跑了,這下事情就麻煩了。

  ??以吳三桂的影響力,元崢不難想出,恐怕關於崇禎逼迫大臣,強奪權力的消息就會傳遍整個邊疆,所有地方將領都會陷入到人人自危當中。

  ??無論事實是怎麽樣的,那些還在觀望的總兵們,肯定是會多想一想的。

  ??這在如今的大明,發生這樣事情並不奇怪。

  ??地方不受中央管轄,這便是邊關守將權力過於集中的結果。

  ??受到路途距離等限製,往往皇帝的一個命令,等傳到邊關的時候早已是十天半月之久。

  ??為了不耽誤戰機,鎮守邊關的守將對於手底下士兵都擁有絕對的掌控力,堪稱土皇帝絕不為過。

  ??若是在普通時期,這些將領也就罷了,皇帝的命令傳過來即使是敷衍了事,那也必須要象征性地完成一下。

  ??可現在崇禎打著的旗號卻是進京勤王,妄圖說服這些土皇帝們放著好好的自己一畝三分地不經營,出人出力給他收複江山。

  ??想要通過正常手段,本就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這時候若能夠拿下山海關,其他觀望中的明軍勢力自然不好在不聞不問,很容易便可以重新為崇禎所統禦。

  ??可若是吳三桂傳出崇禎要乘著這個機會剝奪他們的兵權呢?

  ??對照著吳三桂這個例子,這種情況之下,其他各路明軍勢力將領,又如何敢來擁護崇禎!

  ??元崢有些痛苦地扶了扶頭,他之所以沒有親自去參與對吳三桂的截殺。

  ??一是沒有想到,在那麽多士族門客的圍殺之下,吳崇山竟然能夠殺出重圍給吳三桂報信。

  ??第二個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

  ??他沒想到,連吳三桂都不認為崇禎能夠在他苦心經營多年的山海關中翻起什麽波浪,但吳崇山卻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還沒等吳三桂做出反叛的舉動,便已經提前做好了跑路的準備。

  ??一時不察之下,僅僅半個時辰的時間,吳三桂便和吳崇山帶著一百多人的隊伍消失在了山海關的天羅地網之中。

  ??盡管懊惱自己的疏忽大意,但元崢也沒辦法過多地糾結於此,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現在所要做的,便是如何將損失降到最小化。

  ??首先是要把吳三桂的三千家丁給收複下來。

  ??這些人是整個山海關所有士兵裏麵的精銳,也是整個山海關士兵當中最有實力的一些人。

  ??偏偏他們都是吳三桂的族人,現在領頭的人跑了。

  ??這些士兵的人心一定不穩。

  ??推開議事廳的房門,裏麵早已坐滿了人。

  ??包括羅斯還有左左、右右在內,崇禎以及王承恩還有本地士族,都靜靜地待在自己座位上。

  ??大廳之中,距離崇禎最近的一張座椅卻是空無一人,仿佛專門為誰而留的一樣。

  ??元崢也沒客氣,大步流星地走向椅子一屁股坐了下去,而後開始環視觀察這些本土士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