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膽大妄為ii.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6-26 03:18      字數:15515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淩晨五點,元崢率領的新四旅一團出現在吳江城外。

  ??元崢沒有給城裏的倭寇們一點點反應的時間,

  ??一團到達吳江的時候,正處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元崢命令士兵休息十五分鍾,十五分鍾後,全團投入進攻。

  ??吳江城裏完全沒有準備的倭寇,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它們雖然有士兵駐紮在城牆上麵,城門也是關閉了的。

  ??在它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元崢的隊伍已經進城了。

  ??新四旅第一團在吳江城下休息十五分鍾後,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

  ??東方的黎明正在到來,東邊的天空已經出現在了一絲絲的霞光。

  ??這一絲絲的霞光照耀在這個星球上,已經能夠讓元崢所在的第四旅第一團看清前麵一百米範圍內的景物了。

  ??隨著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這些士兵們能夠也慢慢地能夠看得更遠一些了。

  ??除了最前麵的士兵跟著元崢已經走到城牆下麵,

  ??他們身後還有更多的士兵們正在迅速向這裏集結。

  ??眼前九米高的城牆著實讓這些士兵們有些為難。

  ??元崢第一個帶頭悄無聲音地登上九米高的城牆,這些抵近城牆的士兵們看見:

  ??自己的旅長,手掌在城牆上麵輕輕拍一下,

  ??沒有一點點的聲音出現,

  ??旅長的身體猛地就向上一竄,旅長的腳尖在城牆凹凸不平的位置上輕輕點了一下。

  ??整個人就這樣已經翻身上了城牆,城牆上麵一隊巡邏的倭寇,不到十人,突然發現一個背著大刀弓箭的家夥,

  ??出現在城牆上麵,這些倭寇立刻端著刺刀衝上來了。

  ??元崢手一拋,帶在身上的繩梯已經放下城去。

  ??背上的大刀也操在手裏,一隻手提刀,另一隻手裏還有兩架繩梯。

  ??元崢直接向著這些願意跟他拚刺刀的倭寇們衝上去。

  ??在雙方接觸之前,手裏剩下的兩架繩梯全都拋了下去。

  ??城牆下麵,正仰頭盼望著這些繩梯的士兵們,牢記著旅長之前說過的話:不出一聲。

  ??沒有人歡呼!也沒有人說話!

  ??就邊呼吸的聲音,他們都壓製在最低!

  ??第三架繩梯拋下來的時候,第一架繩梯上麵的戰士已經攀上去兩米了。

  ??倭寇們的氣勢洶洶,元崢氣勢如虹,雙方如同激流遇到了礁石,

  ??又像是大海裏的驚濤拍岸,卷起千蓬血!隻一個照麵,就有三個倭寇的腦袋從城頭上掉了下去。

  ??城下正在攀登的士兵,看到有一團團的黑影不斷地從城頭上麵掉下來。

  ??還不知道那是些什麽東西,城頭下麵那些正在排著隊等候著的士兵,有人撿起一個圓滾滾的東西一看。

  ??原來這些都不是東西,全是倭寇的頭顱。

  ??所有士兵們雖然不準說話,臉上的神色都激動起來,

  ??旅長在城牆上麵已經開工了,城牆上麵暫時還隻有腳步聲,連槍聲都還沒有出現。

  ??這是一個好兆頭!

  ??城牆上麵那一隊倭寇一個照麵就死掉了三個,這個時候它們並沒有慌張。

  ??剩下的幾個倭寇中間,最後麵的那一個,手裏的開始拉動槍機,這是想要開槍示警的了。

  ??元崢手裏的大刀橫脫手,橫推出去,

  ??背上的弓已經出現在手裏,隻一箭射出去,再把弓還回到背上,

  ??追上還在空中,正跟倭寇的刺刀碰到,被它們挑開,就要落下城頭的大刀。

  ??順勢一揮,再砍下一顆頭顱,這個時候,剛剛就要開槍的倭寇額頭上插入一根箭矢,倒了下去。

  ??第一個登上城牆的士兵,看到的就是元崢把最後一個倭寇的頭顱砍得高高飛起,

  ??城牆上麵噴起一大股的血泉。

  ??有了第一個士兵登上來,後麵上來的士兵就更多了。

  ??元崢帶著他們向城門位置摸過去,打開城門發出的巨大吱呀聲,

  ??驚動了那些依偎在牆頭睡眼惺忪的倭寇,

  ??它們的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看見的一切,在它們眼前,一排排的國軍士兵,

  ??如同神兵天降,出現在它們麵前,這些倭寇琮沒有來得及發出警報,就被這些國軍士兵們的刺刀割開了咽喉。

  ??倭寇的警惕性非常的高,這裏剛剛打開城門,元崢率領的這些士兵們,

  ??隻來得及清理掉一部分的倭寇,其它的倭寇們終於發現有隊伍已經衝進城裏來了。

  ??這些倭寇反應過來,立刻組織起隊伍反攻。

  ??它們想要趁這支隊伍立足未穩的的時候,剛剛才衝進城裏,把他們趕出去。

  ??把他們消滅掉,這些倭寇的想法很快就被壓製住了。

  ??隨著身後一團的士兵們源源不斷地湧進城裏,衝上城牆。

  ??城北防守城門的這些倭寇們根本不能夠抵擋。

  ??它們一步一步地向後退去,依托著城市裏麵的房屋,街道的轉角,跟這支剛剛才趕到的隊伍巷戰。

  ??一團不止是要衝入城裏麵巷戰,還要在城牆上麵抵擋著,從東、西兩麵城牆上衝過來的倭寇。

  ??剛剛這些倭寇發現北麵城牆出現狀況後,第一時間就派出了增援。

  ??這下子,剛剛還是兵力、火力占優的一團,立刻陷入了苦戰、惡戰。

  ??現在他們是三麵受敵,受到了城裏倭寇的全力打擊。

  ??城牆之上,一團長邵宏訴命令士兵們,架起重機槍,封鎖住東西兩邊的倭寇,

  ??無論如何也不能夠讓這些倭寇衝過來,如果這些倭寇衝到他這裏,關閉了城門,已經進了城的一團,

  ??就被人關著門打了。

  ??跟在後麵的幾個團,想要重新打開這座城門,難度就更大了。

  ??剛剛元崢能夠突襲成功,完全是因為黎明前的這個時間裏,正是人容易犯困的時候。

  ??再加上元崢本人強悍的實力,這才僥幸成功,

  ??要是換做普通人,根本不可能這麽順利就能夠搶下一座城門的。

  ??城市裏麵的巷戰,已經不是元崢和左左、右右、羅斯他們幾個神槍手能夠完全壓製住對方的了。

  ??元崢率領著一團裏的一個連接近一百人,從主街道裏麵突進去。

  ??他的身邊有左左、右右、羅斯三個神槍手一起,

  ??這一路上,無論那些倭寇們躲在那個旮旯角落,他們這幾個人都能夠一槍一個地把倭寇的狙擊點給打下來。

  ??於是元崢率領著四個女人,這裏麵還有一個女記者,

  ??加上身後的一個連隊,突擊得非常迅速。

  ??可是一團其他幾個方向的進攻卻受到了倭寇頑強的阻擊。

  ??雙方在城市裏的糾纏不休,元崢心裏有些急了。

  ??這跟他預想的不一樣,在他預想中的,這裏隻有二千多倭寇,

  ??自己這支現在已經有五千人的隊伍一到,

  ??這支倭寇就應該被全殲了的。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才是真實。

  ??現在跟著元崢的這個連,已經跟身後的大部隊脫節了。

  ??一團除了元崢率領的這個一連,已經攻到了倭寇在吳江的指揮部來了。

  ??其他的部隊,不但沒有能夠跟上來,反而被打得節節後退,已經快要被打出城去了。

  ??不是這些戰士們不敢打,不敢拚,實在是倭寇們這個時候已經反應過來,

  ??全城的倭寇們都在向城北運動,它們一批接一批地投入戰鬥。

  ??本身這些倭寇的個人單兵戰鬥素質就比元崢的新四旅強上不少。

  ??現在它們人數占優,槍法又準,打得一團傷亡慘重。

  ??要不是一團的火力配備強悍,每個班裏麵至少都有一到二支歪把子機槍的話,一團真的就被這些倭寇給壓出城裏去了。

  ??一團的這些士兵們邊打邊退,退到邵團長組織的重機槍陣地的時候,

  ??終於能夠穩定住防線了,這個時候,一團已經被壓製在城北城門附近這一片區域了。

  ??一團被壓製到的區域小了,集中起來的火力就更猛,這已經不是倭寇們一時半會兒能夠啃得下來的硬骨頭。

  ??邵團長心裏急得,火真的要燒上眉頭了:旅長可是率領著一個連,被倭寇給分割開來,

  ??現在這種形勢,一支被包圍著的連隊,

  ??也許十分鍾,也許半小時,就容易被倭寇全滅了。

  ??可是前麵的倭寇實在太凶猛,他已經組織了三次衝鋒,都沒有能夠突破倭寇的防線。

  ??怎麽辦?

  ??東邊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整個吳江城裏蒙上了一層霞光,這層霞光半紅半黃的,像是給整個城裏麵蒙上了一層血色。

  ??血色黎明!

  ??好在後麵的炮團和二團終於也上來了,

  ??原來炮團終究是人少裝備重,行軍的速度就慢了些,還是二團長蒲天祿讓自己的士兵幫助著,

  ??兩個團這才一起到達。

  ??他們剛剛到達,就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旅長被困在吳江城裏。

  ??炮團這個最後成立的團,團長安樂欣隻是看了一眼路宏訴,轉頭唾了一口痰。

  ??什麽也沒有說就走了。

  ??看著他這個樣子,邵宏訴隻得苦笑一聲,命令再次組織突擊。

  ??這次有了兩個團的新力軍加入,特別是炮團的加入,倭寇們的防線終於搖搖欲墜了。

  ??有了這兩個團一千多人的加入,一團的防線終於穩固下來,

  ??這個時候元崢率領的一連,正被倭寇包圍著。

  ??元崢的前麵不到三十米就是倭寇的指揮部,這裏是一座莊園,不過說是一個堡壘也差不多,

  ??外牆全是青石砌成的,那些倭寇們就是趴在牆頭上向著外麵射擊著。

  ??不時不把擲彈筒打出來,元崢的精力就在攔截這些擲彈筒上麵。

  ??他們的身前是倭寇的指揮部,有重兵把守著,

  ??他們的身後、身左、身右都是倭寇,這些倭寇也是一樣的心急。

  ??這支突然出現的隊伍,不到十分鍾就從城外攻到指揮部來了。

  ??倭寇指揮部也被眼前這突然出現的隊伍給嚇著了,不聲不響地就進了城不說,

  ??半小時不到,這支隊伍就攻到自己指揮部來了。

  ??它們的指揮部立刻開始準備轉移,同時也調集重兵,加入阻攔這支隊伍的戰鬥。

  ??元崢率領的這個連隊,同時受到四個方向倭寇拚死攻擊,

  ??他們再也沒有餘力向前進攻了,隻能原地等待著,後續部隊上來。

  ??元崢心裏清楚,這個時候城北的一團麵臨著的壓力不比自己這裏小。

  ??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隻要拖到後續部隊到來,

  ??勝利的天平就在自己這邊。

  ??隻要不被打倒,就會勝利!

  ??有了炮團和二團的加入,倭寇在城裏反攻的氣勢終於被攔了下來。

  ??這個時候元崢派出來聯絡的士兵,也終於跟外麵的隊伍接上頭了。

  ??現在兩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都是北邊過來攻擊倭寇的。

  ??元崢命令:錢明珠的三團,和路鴻羽的四團,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進攻,

  ??留下北邊讓倭寇退走。

  ??元崢的命令傳達到城北的時候,三團才剛剛抵達,

  ??錢明珠聽到元崢被困在城裏麵,連氣都不敢喘一下,

  ??馬上領著自己的三團,一個營從城北這裏登上城牆,向東邊推進,剩下二個營沿著城牆根向東邊猛衝。

  ??旅長可是全旅的精神支柱,是新四旅的定海神針。

  ??無論誰出事,旅長都不能夠出事的。

  ??等到路鴻羽的四團到達的時候,一團也正開始艱難地向前推進了。

  ??四團沒有猶豫,立刻按照命令展開,不顧一切地開始猛攻。

  ??一時之間吳江城裏炮火震天,雙方激烈交火,

  ??所有士兵都知道:旅長已經衝到倭寇指揮部去了,

  ??現在正死死咬在倭寇指揮部身上,就等著他們一起去端了它。

  ??那些倭寇們也知道了,自己的指揮部正被一小股隊伍咬住,無論如何也不能夠再讓這些從天而降的國軍突破防線了。

  ??否則自己這些人,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這幾天它們在吳江燒殺搶掠,可是搶到了大批的財富,

  ??這些錢財大部分都被上司搜走了,現在這些東西全在指揮部裏麵呢。

  ??這些倭寇們都知道,那些財物是要運回國去,出售到世界各個地方去,換取更換多的槍炮、軍艦飛機回來。

  ??這樣能夠讓它們有更大的能力去侵略別的地方。

  ??現在它們當然不能夠讓眼前這些軍隊突破過去,把它們這些天的努力搶走,

  ??把它們的希望搶走!

  ??並且這些日子裏,雖然大頭被上司們搜走了,但是總有一些錢財留在它們手裏,

  ??這就像是手抓肉一樣,就算隻過過手,也能夠沾上一些油水的。

  ??手上才有了這些財富,就可以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起來,如果就此失去,那怎麽可以?

  ??安樂欣這個炮團團長,是從一個普通士兵提起來的,

  ??旅長對他有知遇之恩,自從知道了旅長在倭寇指揮部周圍,已經被倭寇包圍了。

  ??心裏急得不得了!

  ??現在他手裏有可是還有十七門炮的,命令手下的炮兵,放低炮口,平射對麵倭寇的火力點。

  ??至於前麵倭寇的火力點是建立在普通的民房,還是街道上,他都不管這些了。

  ??邵宏訴團長見到這個前些天還是普通士兵的團長已經紅了眼,

  ??原本想說些什麽的話,都沒有說出來。

  ??在邵宏訴這樣從軍校裏麵出來的軍官來說,還想要保存一下這座城裏的建築,從內心來講,他不想把這座城市破壞得太厲害。

  ??剛剛安團長已經吐了自己一口了,現在如果再阻攔的話,

  ??也許下一刻這個團長的炮口,怕是會向著自己的,想到這裏的邵團長什麽都不說了。

  ??隻是自己帶著士兵們,跟著這個安團長開辟出來的道路向前衝。

  ??安團長給自己手下的這些炮兵們說的隻有一句話:前麵不論是什麽,都給轟!轟!轟!

  ??九二步兵炮,被他當做了擲彈筒使用。

  ??三團、四團從東、西兩個方向發起進攻的時候。

  ??倭寇指揮部終於慌了:它們剛剛已經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來保護指揮部和增援城北去了。

  ??東、西兩麵防禦空虛得不得了,現在被兩個團衝鋒,很快就打到指揮部。

  ??這支隊伍是從什麽地方來的?他們來做什麽?

  ??為什麽他們用的竟然是添油戰術,兵力一點一點地增加。

  ??可惜的是自己這邊卻沒有能夠把握得住,對第波撲上來的那些對手,沒有能夠第一時間消滅了。

  ??既然不能夠消滅掉對手,就隻能夠被對手消滅了。

  ??錢明珠最先接應上了元崢,見到元崢身上邊傷都沒有的時候。

  ??他終於放下心來了,這個時候他才看見旅長身邊的四個美女一個不少,

  ??不由得暗暗佩服,這樣一支一百人的連隊,被上千倭寇包圍著,

  ??這些女人們都還是開槍的開槍,拍照的拍照,完全不知道凶險一樣。

  ??實際上,隻要元崢在,左左、右右、羅斯這三個女人從來就沒有覺得過害怕。

  ??至於楊曼柔,她對戰場的觀察力弱小得多,根本沒有意識到剛才她們有多麽的危險。

  ??在她的眼裏,剛剛的戰鬥,跟前些天的戰鬥沒有區別。

  ??錢明珠按照元崢的命令,把倭寇還沒有來得及轉移的指揮給圍了起來。

  ??現在還不是總攻的時候,元崢隻是讓把這些倭寇圍著,不要讓它們跑了。

  ??等到路鴻羽的四團也衝進來的時候,元崢這才命令四團配合著邵宏訴的一團、蒲天祿的二團和安樂欣的五團一起,

  ??先把城北的倭寇給全部清理了。

  ??他特別申明:不要俘虜!

  ??集中優勢兵力,吃掉倭寇一部!

  ??四個團、四千人,配備了二十六門九二步兵炮,現在大家都已經按照安團長的做法,

  ??不惜炮彈,無論對麵是一個人的火力點,

  ??還是倭寇的陣地,都是大炮轟過去。

  ??終於在半個小時後,城北的戰鬥結束了。

  ??果然沒有一個俘虜!

  ??現在該是攻打倭寇指揮部的時候了,這個指揮部裏麵,還有一千多的倭寇呢。

  ??它們從想要轉移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走了。

  ??因為在它們前麵的那一小部人,攻不進來,卻也讓它們這些倭寇衝不出去。

  ??原本倭寇指揮部是想等到城北的戰鬥結束後,集中全部力量前來消滅前麵這支小隊伍的。

  ??沒有想到城北的戰鬥結束了,結果卻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

  ??五千多人包圍著倭寇的指揮部!

  ??被包圍著的倭寇伊佐木和希聯隊,聯隊長正在聲歇力斯地呼叫:“我被不明國軍圍攻,

  ??已經被包圍,指揮部跟所有部隊斷絕聯係……”

  ??他的聲音就在這裏消失了!

  ??隨著一連串的炮彈爆炸聲,對麵正在聽著的十一師團師團長山寶宗武中將,再也聽不到自己手下這個聯隊長的聲音了。

  ??他憤怒地扔掉話筒:“那是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的隊伍,竟然能夠一下子全殲了一支近三千人的隊伍?”

  ??邊上一位參謀小心翼翼地說道:“會不會是元崢所部?

  ??他們有這麽一個習慣,不放過我們一個人。”

  ??十一師團師團長山寶宗武中將默然無語,他知道那不是元崢所部,

  ??按照接下來的最新戰報,元崢所部前進的方向不是這裏,

  ??並且這次帝國已經給元崢所部準備了一份大禮包。

  ??山寶宗武中將默默地把作戰地圖上麵,吳江這裏自己手下這個聯隊取下來,

  ??換上一個國軍隊伍的標誌!

  ??這是一個不確實的因素。

  ??隻是暫時還管不過來,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元崢所部,和前麵這次國軍的精銳吃掉。

  ??隻要做到了這一點,剩下這下疥癬之疾過後再慢慢來處理。

  ??山寶宗武完全沒有意識到:從什麽時候開始,對手下隊伍一次損失上千人已經不再感到痛苦和可惜了。

  ??在這之前,帝國的精銳一次損失上百人,已經就能夠讓他震驚的了。

  ??城北的倭寇被全殲後,新四旅一起壓上,依靠著猛烈的炮火,

  ??死死地把倭寇指揮部壓製住,元崢不知道的是,一枚炮彈剛好砸進了伊佐木和希聯隊的指揮所,

  ??伊佐木和希聯隊長和整個指揮所裏麵的軍官一共十二人,全部死了。

  ??沒有了指揮的一千多倭寇,成了無頭蒼蠅。

  ??堅固的青石圍牆,被放平了九二步兵炮轟開一個又一個的缺口,

  ??一隊又一隊的士兵們從這些缺口衝進去。

  ??那些還在頑抗的倭寇們,被新四旅很快分割開來。

  ??一片片地割開包圍、殲滅。

  ??從早晨五點開始的戰鬥,一直到十點半的時候,才真正結束。

  ??這是一場惡戰,也是元崢所部的新四旅第一次打得攻堅戰。

  ??雖然戰鬥的進程有些曲折,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元崢命令全旅,打掃戰場,清理人員,把傷員和陣亡士兵的遺體送回蘇州。

  ??收集戰場上所有的彈藥和槍支,補充自己的消耗。

  ??在倭寇指揮部裏,讓元崢驚喜的是,倭寇這些天搶掠來的物資,竟然還沒有運走。

  ??現在它們已經是新四旅的了。

  ??看著堆放在四個房間裏麵的古玩、字畫,裝在箱子裏麵的金銀飾品。

  ??元崢指示著把這些東西全部裝車,送到後方去。

  ??這些都是新四旅今後的根本,元崢知道戰爭打的是國力,打的是後勤。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手裏有錢,士兵們打仗才有勁。

  ??在這裏麵,發現的不隻有那些東西,還有一箱一箱的銀元。

  ??倭寇這次調整戰略進攻方向,也有看中了整個鬆瀘地區,人民富裕。

  ??這是它們搜集軍費的好地方,它們已經從不少地區的搶掠中嚐了甜頭。

  ??現在這些財富元崢也沒有辦法退回去,這裏麵發現的銀元,先給所有參戰士兵每人發放十個,作為參加這次戰鬥的獎賞。

  ??傷員三十個銀元,陣亡士兵是三百個銀元,

  ??這一次銀元發放得非常快,隨著消息傳出來,銀元就已經開始發放了。

  ??已經整夜沒有休息的士兵們,歡聲雷動,這種見得到的銀元,讓他們一夜間的疲勞仿佛一下子都消失了。

  ??那些昨天才參加進入新四旅的那些士兵們,前天他們還是被人看不起的潰兵,有些還是戰場上麵的逃兵。

  ??他們自己也知道,逃兵都是懦夫,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要當逃兵的。

  ??他們從家鄉出發的時候,懷揣著的是抗戰報國的理想走出來的。

  ??隻是戰場上的現實,讓人絕望,每天麵臨著倭寇頭上飛機不停的轟炸,

  ??麵前是倭寇炮彈不停的轟炸,

  ??還有倭寇機槍不停的掃射,自己這些手裏的武器,好多連膛線都磨滅了。

  ??子彈打出去,都找不著北的。

  ??這樣的戰鬥讓這些士兵們的報國熱情,一天一天地被磨滅。

  ??付出了巨大犧牲後,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勝利,得來的卻是從撤退。

  ??從這一刻起,許多士兵的心思就變了:從我要打出去,打倒倭寇!

  ??變成了我要活下去,回到家鄉。

  ??直到他們被元崢的新四旅強行整編,一夜急行軍後,竟然打了這麽漂亮的一個大勝仗。

  ??在元崢眼裏這一次攻堅戰,陣亡五百多士兵,傷二百多人的慘重代價。

  ??在這些士兵眼裏,完全算不得什麽,相比殲滅了三千四百多百倭寇的戰績來說,

  ??這戰損比是一比六了,太劃算。

  ??隻要能夠一個國人換六個倭寇的性命,就必定是把自己的命拿出去換,

  ??他們也是願意的。

  ??更別說現在手裏還有十塊銀元的真金白銀。

  ??這些新到的士兵們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

  ??這裏收繳起來的武器,元崢隻帶走大炮和機槍、彈藥。

  ??剩下二千多條三八式步槍讓元崢有些為難,這次出征吳江,他為了保密,並沒有讓剛剛成立的遊擊隊知道。

  ??現在也就沒有辦法讓他們把這些物資拿走。

  ??想到這裏,元崢讓左左、右右去外麵找吳江當地百姓,讓他們把這些槍守著,等待著蘇州過來的遊擊隊接收。

  ??同時元崢命令路團長派出一個連護送戰士們的遺體和傷員,還有繳獲的一車古玩、字畫黃金回去。

  ??讓元崢沒有想到的是,那些士兵竟然想要繼續參加戰鬥。

  ??傷員們主動提出來,他們還能夠戰鬥,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用下線。

  ??聽到這些士兵的呼聲,想到即將要麵對的二萬多倭寇。

  ??這個時候,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多一個戰士,就多了一分勝利的希望。

  ??元崢終於同意了這些傷員們擔當起護送任務。

  ??為了保險,元崢特別為這些傷員們配備了三十挺機槍,二十具擲彈筒。

  ??有了這樣的火力,就算是麵對倭寇的一個大隊,也有一戰之力了。

  ??至於國軍中間那些想要動手強搶的,元崢隻有一句話:“這些東西是我們新四旅的,也是你們的,有人敢搶,先開槍,後說話。

  ??一切後果我來負。”

  ??看著護送遺體的隊伍從城北退出去,元崢這個時候才對剩下的這四千二百多名士兵訓話:

  ??“現在我們就要去葫蘆濱,那裏有我們的一個主力師被倭寇咬住了。

  ??我們要去把那個師從倭寇的老虎嘴裏麵拖出來,現在開始出發。”

  ??剛剛急行軍了一夜的隊伍,經過一場五個小時的激戰,中間隻吃飯休息了一個小時。

  ??隊伍又開始了行軍。

  ??元崢低估了這個時代行軍的難度,在江南水鄉,攜帶了大炮的隊伍前進的速度根本就快不了。

  ??這一路走過,水網縱橫交錯,處處都需要船隻搭浮橋。

  ??為些元崢命令路鴻羽的四團先行一步,在前麵去修橋補路。

  ??下午三點的時候,隊伍到達屯村,元崢知道今天隊伍是肯定趕不到戰場上去了。

  ??元崢低著頭想著心事,他自己心裏計劃的時間這次是被迫要延遲了。

  ??那支被拖住的隊伍應該是能夠堅持下來吧,畢竟他們已經堅持六天時間了。

  ??天色暗下來了,元崢還是命令隊伍繼續前進,現在離倭寇近一點,明天能夠發起攻擊的時候就會早一點。

  ??晚上七點的時候,新四旅走到一個地方,看著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元崢這才命令隊伍停下來休息,找人打聽了一下,這個地方叫做淩家濱。

  ??這裏距離他們要去的葫蘆濱還有十五裏路。

  ??這支隊伍已經連續行軍作戰超過三十六小時,

  ??所有士兵在吃了隨身攜帶的幹糧後,倒地就睡。

  ??就算是左左、右右也堅持不下來,她們隨便找了一個地方,靠著樹就開始睡了,

  ??楊曼柔挨著她們,她今天也是累慘了。

  ??羅斯倒還有精神跟著元崢一起,巡視整個隊伍。

  ??今天晚上元崢沒有安排哨兵,他獨自坐在左左、右右她們這幾個女人靠著的大樹上麵。

  ??靜靜地呼吸。

  ??聽著不遠處河水緩緩流動的聲音,還有風吹樹葉的聲音。

  ??整個營地裏麵響起的那些此起彼伏的鼾聲,更嚇得周圍那些蟲子、鳥兒們都不敢作聲。

  ??新四旅這裏一夜無事!

  ??元崢從吳江派回去蘇州給指導員傳信的人是最先把喜訊傳回去的。

  ??指導員聽說在吳江又有二千多條槍,等著自己的去取,

  ??立刻組織了一幫百姓,馬上向著吳江出發。

  ??途中還遇到了正從吳江退下來的那些傷員,看著這引起傷員們押送著的繳獲物資,

  ??這些百姓們全都歡呼起來。

  ??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希望自己國家能夠富強,自己的家鄉不被倭寇揉搓。

  ??現在看到自己的士兵再一次打了一個勝仗,心裏的自豪別提有多麽強烈了。

  ??這支全是傷兵的隊伍,剛剛回到蘇州火車站,就被一隊才從前線退下來的士兵給包圍了。

  ??原來這些士兵們,是看中了他們這支隊伍裏麵的汽車。

  ??他們包圍著這支全是傷員的車隊,手裏的步槍、機槍槍口對著這些傷員。

  ??大聲命令他們下車!

  ??讓這些才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士兵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傷兵比他們還要驕橫得多。

  ??這些纏著繃帶,剛剛還要死不活的傷員們,聽到他們的命令,

  ??一個個的眼睛發亮,操起手裏的機槍就開始掃射。

  ??這些傷員們沒有一個說話的:在他們心裏,還記得旅長說過:

  ??無論是誰,隻要敢搶劫我們的這些東西,先開槍,後說話。

  ??完全沒有防備的那些家夥,被密集的子彈瞬間打倒一大片,

  ??就連邊上看熱鬧的也受到了池魚之殃。

  ??看到那些抱著槍,槍口對著自己這些車輛的士兵不是倒在血泊裏麵,

  ??就是丟下了槍,抱頭鼠竄。

  ??這些傷員們才停住了手,一個個的又低下了頭,恢複了傷員本來的麵目。

  ??隻是這個時候,全場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輕視他們了。

  ??也沒有一個軍官站出來指責他們。

  ??現在時間還是一九三七年的十一月十四日下午五點。

  ??這些傷員們指揮著汽車繼續向北退回去。

  ??南京統戰部這個時候已經知道了元崢率領新四旅竟然反攻吳江,並且還全殲了占據吳江城裏的倭寇聯隊。

  ??可給他的命令去邱家濱跟主力部隊會合的,這樣南轅北轍的行動,讓整個統戰部大發雷霆。

  ??偏偏這個時候,新四旅的傷兵,竟然在蘇州火車站跟退下來的士兵火拚。

  ??聽說現場一片狼藉,死傷無數。

  ??可新四旅的電台一直保持靜默,怎麽也無法呼叫到。

  ??終於在淩晨五點的時候,那支自作主張反攻倭寇的新四旅主動發回電報。

  ??匯報:我旅於十三日夜,整夜急行軍到吳江,

  ??於十四日淩晨五時發起攻擊,戰鬥至上午十時,全殲倭寇伊佐木和希聯隊三千四百餘眾。

  ??旋即於十四日十一時向邱家濱急行軍。

  ??我部將於十五日上午九時到達葫蘆濱,擬從倭寇背後發起攻擊。

  ??請主力師派出精銳之師跟我旅配合,一舉擊潰倭寇第十師團。

  ??收到這封電報,機要室趕緊送把它送到常凱申麵前。

  ??這個時候常凱申剛剛起床,看到這支隊伍終於主動聯係,心裏一鬆。

  ??再看看電文上麵的內容,又不由得罵了出來:“亂彈琴!倭寇一個師團就是那麽好的嗎?

  ??僅僅一個旅不足萬人的隊伍,竟然想要配合著反包圍。”

  ??他命令召集將領,商討對策。

  ??在場的這些將領,傳閱著手裏的電報,常凱申有些動搖,

  ??他說道:“諸位有些什麽想法?”

  ??所有的這些將領全都看著楊森,這些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元崢帶兵竟然這麽狠。

  ??一支整編起來不到三天的隊伍,竟然能夠連夜急行軍,然後攻下一座城了。

  ??這樣一支能守能攻,守的時候能夠穩如泰山,攻的時候疾如迅雷的隊伍。

  ??若是真的送入倭寇口中實在是可惜了。

  ??楊森看著在場的這些人,全都用一種惋惜,甚至是同情的目光看著自己。

  ??再次苦笑著:“我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竟然還有這樣一個人物,

  ??如果早些發現,老子早就讓當上師長了。”

  ??常凱申看著這些將軍,在座的沒有一個發言。

  ??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按原計劃執行!

  ??常凱申還想再努力一下:“要不要我們的主力師,配合一下新四旅,

  ??在他們突如其來地攻打倭寇背後的時候,主力師也打一波配合衝鋒,一舉把倭寇第十師團打潰打殘。

  ??這樣對接下來的南京防衛也有好處,若是能夠把倭寇這個師團全殲,這邊的戰役也許就能夠結束了。

  ??我們跟倭寇之間的談判也有了籌碼!”

  ??顧將軍站起來分析:“校長!我主力一師,現在已經是精疲力竭,他們跟倭寇第十師團,連續作戰已經達七天,

  ??這個時候讓他們衝鋒,無異於飛蛾撲火。

  ??但是這個衝鋒是必須的,如果讓他們衝鋒一下,

  ??然後立刻撤退回來,倭寇必定不敢追擊。

  ??因為在倭寇背後還有第四旅,在攻擊它們。

  ??這樣主力一師就能夠全身而退了。”

  ??這個時候他沒有說新四旅的結局會是怎麽樣。

  ??如果主力一師撤退了,倭寇整個第十師團二萬回頭全力攻打新四旅,

  ??新四旅怕是一個人都退不回來了。

  ??更不用說,這個新四旅本來就已經成為了倭寇的眼中釘,肉中刺。

  ??元崢發出來的明碼電報,可是讓倭寇在全世界麵前丟了大臉。

  ??隻不過新四旅的命運在前天開會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下來了。

  ??這一次元崢自作主張,也隻是讓倭寇更加把他這支隊伍當做必須除掉的理由,多增加了一條。

  ??就在元崢的隊伍向葫蘆濱跋涉前進的時候,倭寇上海派遣軍總司令鬆井石根大將,收到了南京發來的電報,

  ??這是他在南京政府內部的同情者悄悄發出來的,電報內容:元崢所部於十五日九點到達葫蘆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