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小組督導
作者:跳躍的光      更新:2020-03-01 13:33      字數:2358
  在S走了之後,吳醫生又接著做了一個谘詢,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子,在某投資公司任高管,她因為婚姻而來谘詢。

  離婚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但過後心理又感到難受。

  “他不是我要的人,但結束後又覺得對不起他,兩個人都走了一段彎路。我經濟條件還可以,財運不錯,雖然錢看得淡,但做投資卻很順,這兩年自己做的幾筆風險投資回報很大,可以說是富婆,豪車、豪宅都有了。他在經濟上不行,離婚之後,雖然給了他一筆錢,但想到他將後可能要過清貧一些生活,又感到不忍心。

  他人雖然長得不錯,但性格不好,沒有什麽追求,跟他在一起,看不到希望,還特別累。他喜歡玩遊戲,但幾乎他喜歡的我就不喜歡。

  他是一個沒有原則,沒有主見的人,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自我,就不像一個男人,但有時又特別固執,容易認死理。

  唯一的優點是好說話,即使發脾氣,但過後又好像什麽事都沒有一樣。

  他沒有能力去幹大事,但有時又做一些冒險的事情,讓你總是跟著他操心。

  不過,我提出離婚,雖然他不舍,但我堅決要離,離婚之後一個人生活又感到心裏空空的。原來有他在的時候,至少可以排除自己的寂寞。

  現在害怕到夜晚,一到晚上,回到房子裏麵,空蕩蕩的,大腦就控製不住地胡思亂想。

  對以前的婚姻有留戀,但又覺得不是留戀他,而是留戀家的感覺。

  雖然看上去是我拋棄了他,但內心又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離婚後失去積極的想法,感到喪失了自我。

  我還特別好麵子,怕丟臉,離婚了,現在也不敢跟親戚朋友說,隻有很少幾個人知道......”

  吳醫生為他做了情感心理的分析,女子說自己受了啟發,她外表看上去是一個女強人,自信滿滿,但其實內心是一個自卑的人。

  吳醫生說,自負與自卑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麵,過於自負的人其實內心深處很自卑,那些自卑強烈的人有時看上去又很自負,特別在乎自己的尊嚴等等。

  女人說道,真是這樣,還好這幾年順利的投資為自己找到了自信,除了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自己也做風險投資,炒股票,買期貨、債券,獲利不菲,一年至少五六百萬的收入。

  她接著說起自己自己買入和賣出的股票,說著說著,她突然看著吳醫生問,你炒不炒股。

  吳醫生說,我不炒股。

  哦,但女子還是繼續談論著股票,可能因為知道吳醫生不炒股,然後說了很多炒股的心得、經驗,以及她說,自己長期做投資,對相關行業還是挺熟悉的,並且在幾支股票上有一些消息來源,所以基本上炒股都是贏多賠少,比如哪支股票賺了多少多少。

  吳醫生從她那眉飛色舞的表情可以看出,賺錢確實給她帶來自信,也是她值得炫耀的地方,特別是在這個隱蔽的心理谘詢室,與這個沒有利益衝突的心理醫生談起生財之道,她能夠感到某種心理上的優勢。

  吳醫生雖然自己不炒股,他剛才說的並不是假話,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懂經濟,也不想花時間去研究它,他更想在自己的專業上發揮作用,但是他的妻子可是一個資深股民,這些年在股票投資上耗費心血,賠一陣子,好不容易賺一點,然後投進去又賠了......但妻子就像一個賭徒一樣,再怎麽賠都不舍得急流勇退。

  這一下聽到女子大談股票生意經,他下意識地記住女子提到的那幾支股票,暗暗在琢磨回家以後要不要告訴妻子趕快買入或賣出......

  過了一會兒,他發覺自己走神了,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關心的話題上,而不是來訪者的問題上,這是心理谘詢的大忌,所以又把注意力重新聚焦過來。

  做過了谘詢,已近傍晚,天已漸暗,路燈已漸次亮起。

  外麵正下著小雨,顯得尤其有些冷。

  吳醫生驅車趕往看守所參加心理谘詢師督導活動。

  這是看守所和市監獄係統考取國家心理谘詢師資格證書警官們的一個學習督導小組,一共5人,三女兩男,其中一名女民警還是公安部聘任的心理健康服務骨幹人才。

  因為吳醫生曾經與看守所合作開展過司法心理的課題研究,也給他們的幹警上過心輔導課,所以被邀請作為督導。這個小組,每隔一周的周六晚上舉行一次活動,已經了兩年之久。

  對於心理谘詢來說,取得資格證書並不表明就會做谘詢,還需要接受繼續教育和相關督導。

  作為團體督導的小組,不僅會討論到谘詢師個人成長和谘詢技術輔導,有時也會報告一些個案進行交流討論。

  這個小組是封閉式的,為了保護小組交流的深度和參與成員的隱私,小組討論的內容要求成員們保守秘密,不得錄音錄像等。

  當吳醫生進入房間的時候,已經有3個組員,2個女警官,1個男警官在那裏了,他們正在討論一個案件:“為母複仇”、殺害3名仇人的張扣扣被執行了死刑。

  這個案件前段時間是一個社會熱點,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因為離小組活動開始還有二十幾分鍾,所以大家還在聊著,主要是一位還穿著警服,掛著二級警督銜的看守所女警官,以及一位三十歲左右的身著便裝夾克的男警官兩人在對話。另一位戴眼鏡的女警官在一旁聽著。

  女警督一臉嚴肅地說:

  “張扣扣的複仇是正當的嗎?肯定不是,他的所謂複仇,不過是一個更大的悲劇,他最後被判死刑也說明了這一點。無論他的律師為他辯護的多麽煽情,也改變不了這是一個悲劇的事實。這個悲劇的產生,與張扣扣少年時母親被殺時心理受刺激有關,更與他本身的情緒、性格和成長經曆有關。”

  男警官接著說:

  “母親對孩子的心理影響確實大,是潛移默化的。

  張扣扣二十年之後報殺母之仇,但如果根據他多年之後血腥複仇,就推斷他與母親很親密,這可能是錯的。根據我的谘詢經驗,事實也可能正相反。”坐著這位女警督旁,穿著一件夾克便服、三十多年的男獄警表示讚同,“我想起一個來訪者,他母親在他上高中時突然因病去世,從此他的情緒變得抑鬱,多次想自殺。他來谘詢時,母親已經去世5、6年了,他說他一想到死去的母親就很難受,就不想活了。但在谘詢深入之後,我發現他對死去的母親,在懷念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深深的怨恨。他覺得母親一直忽視他,甚至看不起他,當說到母親對他的冷漠時,他痛哭了起來。這樣一個人,為了死去的母親而悲傷難過,甚至多次想自殺。”

  兩位警官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也吸引了吳醫生加入了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