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戰後總結
作者:虹城小朱      更新:2021-04-06 15:48      字數:2487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楊再興隻接了一招就收起了輕視之心。

  完顏昌上來就是一刀斜劈,這招角度極佳。

  楊再興眼一瞥就知道沒法躲,馬沒有人反應那麽快,人躲開了會傷到戰馬,隻有格擋。

  他雙手持槍,斜著向外格開,卸掉了部分力量,但仍然感覺到手臂巨震,很明顯對方力氣也不小,甚至不在自己之下。

  “好!”楊再興格開大刀,大喝一聲,順手反撩,直襲完顏昌胸腹之間。

  這一槍同樣不好躲,不論俯身還是仰身都不行,騰空不但來不及還更容易中招。

  完顏昌反應也是很快,雙手持刀,以刀柄下半截斜著上挑,將槍擋了出去。

  “這個楊再興,果然厲害,幸好比我力氣小了些,不難對付。”完顏昌兩下對招便試出了楊再興的力氣不如自己,心下稍安。

  兩人你來我往殺了起來,楊再興漸漸感覺有點吃力,倒不是說完顏昌比他厲害多少,主要原因在戰馬身上。

  金國出好馬,完顏昌的坐騎更是神俊。

  楊再興因為要攻城,便將馬留在了大營,這匹臨時抓來的戰馬明顯很普通,與楊再興也談不上配合。

  此消彼長之下,勝負的天平就有些向完顏昌傾斜了。

  而且,完顏昌的刀法很淩厲,招式大開大合,頗有幾分睥睨天下的氣勢,每一刀都帶起“呼呼”的風聲,足見其出招之快、刀勢之強。

  幾十招過去,楊再興胯下的戰馬麵對持續的高強度攻擊,已經有些不支。

  恰在此時,吳璘也拍馬趕來了,估計騎的也是臨時抓來的戰馬。

  後邊還有大隊士兵跑步前進發出的聲音,“啪啪啪啪”的很整齊,給人一種強烈的節奏感和威懾感。

  完顏昌對宋軍的槍陣印象深刻,可不想被纏上,便虛晃了一刀,縱馬就走,同時轉身大笑道:“哈哈~,楊將軍槍法不錯,打得痛快,等打完了仗我請你喝酒!”

  楊再興聽得完顏昌如此說,自然也不會小家子氣,勒住了韁繩回道:“完顏將軍的刀法也很了得,下次換了馬再打,想喝酒嘛,你解了甲隨時可以來我大宋。”

  楊再興的意思和完顏昌差不多,是說完顏昌解甲之後就可以到大宋做客了。

  客氣話歸客氣話,完顏昌和楊再興都很清楚,宋金兩國勢同水火,這兩人又都是軍中重將,見了麵不拚個你死我活就不錯了,還談什麽請客喝酒。

  楊再興現在不去追完顏昌,是因為追不上,而且還得收拾剛打下來的鹹州城。

  等完顏昌走遠了,楊再興才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自嘲的笑了笑:“嗬嗬,幸虧吳將軍到了,再晚來一會我就撐不住了,這個完顏昌還真是厲害。”

  吳璘當然知道楊再興的實力,說起來還在他之上,聞言不禁有些後怕:“幸虧他自持身份,沒一擁而上,不然……”

  楊再興感慨道:“是啊,確實是個人物,這樣的人將來必定會飛黃騰達。”

  此時,若是趙構在場,也一定會讚同楊再興的說法。

  原曆史中,完顏昌的確是一路升遷,曆元帥左監軍、右副元帥、左副元帥,手握重兵,又封魯國公,可謂權勢滔天。

  值得一提的是,秦檜原本是一力抗金的主戰派,被金兵裹挾北上後,就是因為完顏昌欣賞其才將之留用。

  後來,完顏昌策反秦檜後將其派回南宋做了高級內應。

  從這一點來看,完顏昌確實稱的上用間高手。

  不知此次與楊再興的交手,對完顏昌有什麽樣的影響,但應該不會改變其主和派的立場,畢竟現在金國的主流就是求和,不過是宋廷不肯答應罷了。

  楊再興自然不知道這些關於完顏昌的情況,召集一眾將領開了個戰後會議,簡單安排了一下城防和安撫百姓的事,就開始總結起攻打鹹州城的經驗和教訓。

  “如今,新式武器裝備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之前勢如破竹的突進足以證明,此時就不再贅述。重點是……”

  楊再興頓了一頓,目光從眾將臉上掃了一圈,見大家的表情都很認真,才接著說道:“重點是,如何進一步發揮優勢,獲勝的同時,減少傷亡。官家教導我們"士兵的生命堆出來的勝利,不算真正的勝利!"”

  因為想起了第一次攻城的慘烈情形,接下來,楊再興的聲音有些低沉:“第一次攻城失利,作為主將,我楊再興負有主要責任,……”

  吳璘見楊再興主動承擔責任,不禁出言勸道:“楊將軍,此事是眾位將領戰前會議商討決定,非你一人之過,若要論責,大家都有份……”

  楊再興伸手置於耳側,示意他不用再說:“這個就不用再討論了,我想說的是,大家時刻都要牢記官家的教導,遇到難題,要多用心思。例如此次攻城,起初,過分偏信了以火槍、手雷發動雷霆之擊的效果,從而忽略了傳統攻防之長。金兵針對我軍采用了龜殼防禦之策,雖然顯得過於保守,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給我軍造成了大量傷亡。但第二次攻城,我軍幾無人員傷亡,便大獲全勝,何也?”

  一眾將領聞言,皆有所思。

  是啊,兩次攻城,結果迥異,為何?

  一名將領想了想,迎著楊再興的炯炯目光,起身答道:“末將以為,金兵的龜殼防禦有破綻,這就是我軍的機會。再先以襲擾戰術令敵放鬆戒備,而後,楊將軍和吳將軍身先士卒,以傳統方法奪城,出乎金兵意料,最後,以新式戰法鞏固戰線,穩步推進,一舉破城!”

  “嗯,”楊再興讚許地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對,目前正是新式戰法推行初期,新舊戰法如何融會貫通,仗要如何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需要大家仔細考慮,稍後把這項內容加進去報給官家。”

  不得不說,楊再興的頭腦很清醒,思路很清晰。

  這次的攻城之戰雖然隻是北伐途中甚多戰例中的一例,而且也不算多新鮮的課題,但楊再興頓悟的過程對眾多將領而言卻是極具參考價值。有了這個領悟,其他將領就會少走些彎路,減少大量的人員傷亡,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看完楊再興的戰報之後,趙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是軍隊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所以,楊再興非但無過,而且有功。”

  然後,他立刻將戰報批轉給宗澤,讓他認真研讀,將該戰例加入到教材中去。

  想著楊再興和完顏昌過招的情形,他突然想到:是不是該考慮給中層以上將領每人配備一支短槍了?

  這回完顏昌還算講武德,沒有圍毆楊再興,那以後呢?

  總不能都指望敵人講武德、守規矩吧?

  在他看來,兩國交戰,怎麽做都沒有保住自己將士性命、幹掉對手實在。

  他是想到就做,於是立馬吩咐:“去軍器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