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如當年鹹陽城外:一字千金。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4-05 01:23      字數:2193
  兩個半月,是關中土地改革的最後時限,嬴政也沒有太過於為難李斯,必要的時候動用權力,是最好的解決之法。

  但是在放權的同時,嬴政也告誡李斯,殺戮是一種最有效也是一種最快的手段,但是,不到萬不得已,這樣的手段不能用。

  殺戮,往往都是傷人傷己,一如劍一般。

  但是,嬴政很清楚,想要在兩個半月之內橫掃關中諸郡,殺戮不可能避免,也隻有殺戮的震懾之下,才能有這樣的效率。

  當然了,任何事都有例外,若是他親自下場,不殺人,也能夠做到。

  ……

  “諸卿回去休息數日,各地郡守大將必然會趕赴鹹陽,正好參與歲末大朝會!”嬴政趕人了,李斯等人一路奔波太累了,這個時候,有些人已經心不在焉了。

  “諾。”

  點頭答應一聲,李斯等人起身,朝著嬴政深深一躬:“臣等告退!”

  ……

  目光落在李斯的身上,一直到李斯身影消失不見,嬴政方才收回了目光,對於李斯等人的想法他能夠理解,但是作為帝王,他有自己的顧慮。

  土地改革拖得越久,六國遺族以及老世族的準備就越充分。相反朝廷的勝算便會下降,這一點早已毋庸置疑。

  更何況,他的心太大!

  時不我待的感覺每天都充斥在嬴政的心頭,有對於壽命的不安,有對巍巍大秦的擔憂,讓他恨不得把時間搬成兩半用。

  “呼……”

  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嬴政躺在一側的小榻上休息,背負著一個巨大的帝國,壓力太大,仿佛一座大山壓在了他的頭上。

  偏偏這個帝國之中,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同樣的有些話隻能埋藏在心底,他根本不能說出來。

  ……

  博士學宮官署。

  這個時候的博士學宮之中的博士,學士分成了幾派,其中勢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其次便是法家。

  “文通君,王道大世書寫的如何了?”淳於越走進書房,看著正在奮筆疾書的孔鮒,道。

  “淳於博士,還有一大章,估計需要三個月才能寫完!”孔鮒停下手中筆,抬起頭看了一眼淳於越,道:“淳於博士有事麽?”

  “文通君,現如今陛下正在推行土地改革,右相李斯與廷尉畢元在櫟陽以東大開殺戒,三千多人喋血渭水北岸。”

  這一刻,淳於越臉色凝重,他心裏清楚,嬴政不是不想對付他們,隻是沒有時間罷了。

  “而且周青臣最近一段時間前往鹹陽宮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我覺得隻怕是對我們不利!”

  淳於越心中擔憂,他清楚始皇帝一直以來對於博士學宮都有意見,一直以來,他們從未在意過。

  畢竟大秦帝國需要他們!

  需要他們收攏山東之心,所以一直以來他們有恃無恐,因為隻要大秦帝國需要他們一天,他們就算再如何出格,嬴政都會妥協。

  但是,扶蘇離開了!

  嬴政親自將扶蘇放逐了,這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而且大秦朝廷,徹底對於老世族出手,他們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

  正因為如此,淳於越等人才會致力於編寫《王道大世書》,借這個機會整合儒家士子,然後讓大秦朝廷忌憚。

  但是,因為這件事,博士學宮官署之中儒家士子,變得更加孤立了,其餘非儒家的士子,對他們產生了不滿。

  而且最重要的是,淳於越心裏清楚,儒家士子之中有人與陳縣以及臨淄方麵有聯係,這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

  淳於越雖然是一個儒生,但是他又不傻,在這博士學宮官署之中,必然是有嬴政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去。

  隻不過,大秦帝國之中,局勢緊張,嬴政權當沒有發生,彼此之間相處融洽,不過是假象。

  一旦中原大地之上的老世族被掃平,必然會對儒家出手。所以,這段時間,是他們唯一籌謀的時間了。

  “文通君,三個月時間,是否太長了?”

  聞言,孔鮒放下筆,抬起頭,眉頭緊鎖,半響之後,搖了搖頭,道:“《王道大世書》是儒家的希望,必須要精益求精。”

  “一如《呂氏春秋》一樣,一出世才可以震驚大秦朝野,成為天下人議論的焦點,隻有如此,《王道大世書》才能成為儒家的希望。”

  孔鮒臉色凝重,他不是不清楚淳於越的意思,但是有些事,縱然是他也無能為力,寫書是一件認考驗人的差事。

  他隻是孔夫子的後人,又不是孔夫子,不可能寫出《春秋》等,更何況大秦帝國之中信仰秦法,而不是儒家。

  他的身份,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正因為如此,孔鮒才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王道大世書》上。

  “呼……”

  長出了一口氣,淳於越也是無奈了,孔鮒的意思很明顯,而且他也清楚這樣的必要性,著書立傳不精益求精會毀了一切。

  但是局勢危機,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三個月,變數太大了。

  “文通君,老夫得到消息,博士學宮官署之中的儒生,有人與陳縣方麵有來往,有人與臨淄方麵有來往。”

  “這座博士學宮,隻怕是並不安全……”

  淳於越喝了一口米酒,沉吟了片刻:“而且,老夫聽聞李斯等人已經到了鹹陽,以陛下的性格,隻怕是下一步將會劍指整個關中。”

  “文通君,長公子扶蘇已經被放逐,我們沒有了希望,一旦陛下踏平天下老世族,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

  這一刻,書房之中氣氛有些沉悶,他們都清楚伴隨著嬴政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儒家的位置也越來越尷尬。

  隻是,一時半會之間,有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當年文信侯奮力一搏,從此雜家生長,當年鹹陽城外,一字千金的盛世,老夫至今還曆曆在目!”

  淳於越感慨一聲,當年他親自改過,自然清楚《呂氏春秋》寫的有多麽的嚴謹,這一刻,他對於孔鮒也沒有逼的想法。

  隻有《王道大世書》質量高,起到的效果才能更加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