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朝廷政策之中的巨大弊端!【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3-31 15:53      字數:2176
  諸子百家!

  各有信仰,對於大秦帝國而言,他們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邪|教組織,不聽話,內心深處想要改天換地。

  特別是儒家!

  偏偏儒家在山東諸郡之中影響深遠,齊魯文化的核心便是儒家。

  就算是嬴政想要動,也不敢輕舉妄動,在所有部署完成之前,他不想打草驚蛇,正因為如此,連博士學宮官署的通敵者,他都能容忍。

  “諸子百家與老世族看似強大,但是隻要我們釜底抽薪,他們就會成為無根浮萍,除了融入帝國之外,便是毀滅!”

  王綰的想法雖然很好,也讓人有一種衝動,但是嬴政是帝王,越在這個時候,越不能衝動。

  嬴政沉默了大約一刻鍾,對著王綰淡然一笑:“這件事不急,朕還沒有做完部署,等時機成熟,諸子百家便可以一網打盡。”

  “從此大秦帝國之中,必然會有一個新的學派誕生,我大秦也將步入盛世!”

  ……

  內史郡!

  它真正的名字不叫內史郡,而是內史,雖然它如同一個郡一般運轉,不僅設置了郡守府,也有郡守。

  前一任郡守畢元,如今的郡守是鹹陽令兼鹹陽將軍的蒙毅。

  內史是大秦帝國諸郡之中,最繁華的幾郡之一,是大秦本土之上最繁華的。正因為如此,其中的達官貴族,老世族,大秦功勳,多不勝數。

  這也是在內史之中推行土地改革的難題之一,李斯與鄭國之所以速度放緩,也是因為內史的特殊環境造成的。

  大秦帝國的京畿地區便是內史,隻不過由於內史的職責與官吏設置與郡一樣,故而,也有內史郡之稱。

  內史郡守位高權重,相當於後世北京市長,而蒙毅又是鹹陽令兼鹹陽將軍,權勢遠在一市之長上。

  內史的範圍很大,在秦嶺以北的涇渭流域。所謂內史郡,是大秦故土的軸心部分,關中為根本。

  從郡縣劃分而言,老秦故土從北到南劃作了九原郡、上郡、北地郡、隴西郡、內史郡、漢中郡、巴郡、蜀郡,共計八郡。

  然從道路修築而言,內史郡因是帝都京畿之所在,所以也是所有大道的出發點與歸宿點。

  是故,內史郡官道是打通關中與老秦本土各郡,也同時兼通天下的主要大道。

  除了此刻正在修建的,以鹹陽為中心,為戰爭服務的直道,以及為了加強帝國統一的馳道。

  正因為如此,內史郡之中大約存在著四十多縣,由於人口遷徙,內史的人口也是整個大秦帝國諸郡第一。

  這裏是達官貴族,諸子百家,新士族,老世族,牛鬼蛇神,三教九流各路人馬的匯集之地。

  不光是人多,更是局勢複雜,這裏是老秦人的根基,在內史郡之中最多的必然是純正的老秦人。

  他們為了大秦帝國拋頭顱灑熱血,無數老秦子弟前赴後繼,用鮮血染紅了中原大地,才有了今日。

  相比於老秦人祖祖輩輩的付出,雖然他們得到了爵位,得到了錢糧,得到了地位,可謂世受國恩。

  但嬴政心裏清楚,帝國不虧欠天下,唯獨虧欠老秦人。

  大秦帝國兼並六國,老秦人除了軍功,並沒有得到任何的便利與實質性的好處,帝國之中,舉國上下,一體同法。

  老秦人與山東國人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說老秦人這三個字,除了吹牛的時候自豪一點,並沒有多大用處。

  書房之中,嬴政看著內史地圖,不由得微微一歎息。

  在帝國的立場上,老秦人的付出是值得的,畢竟可以讓帝國迅速增強,山東諸地快速歸心。

  但站在老秦人的立場上,朝廷的政策讓老秦人心寒。

  北鎮九原的三十萬北地軍,清一色的老秦人,南征大軍清一色的老秦人,未來平定南越,遷徙的人口,又是清一色的老秦人。

  心中念頭一動,嬴政神色凝重,突然朝著王綰,道:“王卿,你說朝廷對於老秦人是否太過苛刻了?”

  聞言,王綰有些不解,這舉國一體同法,不對老秦人優待這一直以來都是嬴政自己堅持的。

  這一刻,嬴政又如此問,驟然之間,王綰有些搞不懂嬴政到底要幹什麽。

  “陛下,實不相瞞這些年朝廷的國策,確實傷害了老秦人的感情,老秦人子弟,之所以奔赴戰場,除了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的影響,除了老秦人尚武之外,便是當時七國爭霸,秦國是老秦人的秦國。”

  “他們願意為秦國拋頭顱灑熱血,更願意為秦國前赴後繼去死,因為秦國就是一個大家,而秦王便是族長。”

  “如今秦國變成了大秦帝國,六國被兼並,六國之民一躍而起與老秦人平等,甚至於朝廷的政策,處處優待六國之民。”

  “大秦帝國的廣袤疆土,是老秦人死了一批又一批打下來的,結果老秦人硬生生在自己的國家之中活成了二等人。”

  說到這裏,王綰也是情緒到了,不管心中所想該不該說,全部一股腦兒說了出來:“陛下,這些年隻是臣等沒有提及,不管是軍中,朝廷之中,民間對於此事皆頗有微詞。”

  ……

  “呼……”

  一直以來,嬴政心頭都有一個疑問不得解,隻是尚未發生的事情,又不能找王綰等人探討,隻能裝在心裏。

  但是,在今日與王綰的一番交談之中,他仿佛找到了答案。

  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一步步從弱小到壯大,一部分歸功於孝公以來七世明主,另外一部分則是歸功於老秦人。

  如果當初不是老秦人拚死一搏,或許弱小的秦國早就被魏國給滅掉了。

  秦以嚴刑峻法著稱,而秦人也有老新秦人之分。

  剛開始的時候老秦人還被國家照顧,後來的時候則是被一視同仁。

  特別是統一六國之後,朝廷為了更好的開疆擴土,於是大量的老秦人派往邊關地區。

  雖說這樣是為了駐守邊關,開疆擴土,但是難免會寒了一些將士的心。

  這個天下是他們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最後他們卻要身處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