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定於八月二十八日。(求推薦,求收藏,求投資)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3-22 10:10      字數:2235
  蕭何將陳平讓了進去,然後為王陸與陳平斟了一盅茶,在對麵坐了下來。

  對於陳平等人的到訪,蕭何心下是興奮的。

  一如陳平想要在國考之前試探一二,掂量一下對手的輕重,對於陳平的大名,這幾日蕭何也曾聽聞,自然是將陳平記在了心裏。

  他心裏清楚,眼前這個青年,將會是這一次國考之中,為數不多的大敵。

  今日陳平前來,他也好掂量一下陳平的輕重,至於王陸,蕭何根本就沒有在意。畢竟各地士子前來鹹陽已經很多天了,若是在這段時間之中,沒有聲名鵲起,幾乎剩下的全部都是中庸之才。

  蕭何在意的第一名!

  所以,在這一次的國考之中,真正意義上能夠成為他的大敵的便是那些聲名鵲起之輩,而陳平便是其中一個。

  兩個人彼此坐定,陳平率先開口,道:“久聞蕭兄大名,今日特來拜會,還請蕭兄海涵——!”

  “對於陳兄弟的大名,蕭何也是如雷貫耳,今日一見當真是一表人才!”

  對於誇人,蕭何的功力遠在陳平之上。

  畢竟是在官場之上曆練了多年的老油條,與蕭何一比,這個時候的陳平還很稚嫩。自然是在待人接物之上,遜色於蕭何。

  “蕭何兄,對於這一次國考,你有何想法?”

  意識到言辭之上不如蕭何,陳平也不氣餒,而是在瞬間換了一個話題,讓自己變得更從容一點,微妙的轉移了自己的尷尬。

  陳平的心裏想法,自然是逃不過蕭何的眼睛,在心裏一笑,蕭何喝了一口茶水,道:“自然是一件好事,對於世家也許不是,但是對於你我這樣的,可謂是一步登天的機會。”

  “這也意味著,朝廷開始開放了士子的晉升渠道,不僅是老世族可以,庶民也可以,隻不過,老世族依舊是占據優勢。”

  “這一次始皇帝陛下下令舉行國考,若是能夠推行下去,這一舉措可以和十二軍功爵位製度相提並論!”

  說到這裏,蕭何忍不住感慨一聲,道:“在未來,大秦朝廷對於中原大地的掌控,必然會強大許多,六國遺族已經沒有了機會......”

  ........

  “是啊!”

  點了點頭,陳平目光幽深,道:“陛下心思深如海,竟然在瞬間打壓了老世族以及六國遺族的勢頭,大秦帝國變得更加的順暢了。”

  兩個人都是智者,縱然站的位置不是大秦帝國的頂層,但是對於帝國之中存在的問題,還是能夠看出一二的。

  這一次國考,沒有任何的消息傳出,但是陳平等人心裏清楚,這一次的國考,必然是與大秦帝國當下的事情息息相關。

  所以,隻有試探這一問題,才能清楚對方的深淺。

  ........

  一如蕭何與陳平這樣的場麵,不至這一處。

  整個官驛之中,幾乎可以隨處可見,正如後世高考一樣,麵臨的考試越近,除了個別考生,就會心中發慌,顯的焦躁不安。

  ........

  這個時候,不光是考生再忙,而同樣的國府之中也在忙的不可開交。

  不管是考卷的抄寫,還是對於考生的編號,以及監考一事,都需要分配,甚至於還需要為考生準備飯菜,可以說是一大堆事。

  最重要的是,國府之中,因為土地改革一事,已經抽調了一大半人手,於是,這一次的隻有王綰一人坐鎮的國府,就顯得人手有些捉襟見肘。

  “王相,參與這一次的考核的士子統計隻有兩千三百四十人,其中楚地最多,關中最少,按照考舍的劃分,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大考舍!”

  聽到文吏的稟報,王綰點了點頭,道:“就按照這個辦法推行,但是告訴國府之中所有人,這件事不得有任何的誤差,不能出絲毫的紕漏。”

  “陛下親自指示,一旦出紕漏,隻怕是就隻有丟官歸鄉了,這一輩子在仕途之上難有成就。”

  “諾。”

  點頭答應一聲,文吏認真的點了點頭,道:“請王相放心,屬下會轉達到,告誡其他人的!”

  “嗯!”

  ........

  鹹陽宮書房。

  嬴政剛剛放下手中的竹簡,對於國府之中出的題目,很感興趣。

  “臣王綰拜見陛下!”

  王綰走進書房之中,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陛下,國考一事已經準備就緒,就等眾士子在文碑之前宣誓,然後開始了。”

  “今日是幾號?”

  聞言,王綰對於始皇帝這樣無厘頭的一句問話,依舊是下意識回答,道:“稟陛下,今日是始皇帝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七號。”

  “國考定在明日,以後國考三年一考,都定在八月二十八日。”

  嬴政心裏清楚,國考這樣的開始,最好便是一年一次,像是後世,更是一年兩次,不光是有國考,還有省考以及事業單位考試,等眾多的考試方式。

  但是,這對於大秦帝國而言,並不適用。

  首先,天下之間,士子並不多。

  這個時候,看似諸子百家興盛,各類思想碰撞,大師輩出。

  但是,終究是比不了後世,各大院校瘋了一樣的培養,在後世畢竟是基本上清掃了文盲,而在大秦帝國之中大多數都是文盲。

  特別是在最開始,三年一考都有些時間太短了,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嬴政需要將這件事,猶如製度一樣的推行下去。

  得到李康記憶的始皇帝,自然清楚這一項製度的優越性,這樣的製度甚至於超過了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

  隻要是持續推行下去,大秦帝國必然會不光是武功蓋世,也將會是文治千秋。

  “諾。”

  點了點頭,王綰朝著始皇帝,道:“陛下,各地士子三年一考是否太過於頻繁,畢竟一個人想要讀書成才,需要數年甚至於十數年的時間。”

  “在將來,不光是諸子百家以及老世族之中的人才,大秦帝國也將會廣開學舍,培養人才,之前的規模太小,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大秦帝國了。”

  嬴政神色肅然,王綰能夠從這一刻的始皇帝身上感受到那種自信以及期望。

  期望大秦帝國變得更加強大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