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高爐設想,新聞署。
作者:姒荒      更新:2021-04-18 12:09      字數:2219
  對於冶鐵技術的發展,嬴政有很大的信心,畢竟現在的少府之中,集結了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工匠。

  同樣的,煤炭的提前利用,再加上他腦海之中超越千年的見識,這又是華夏曆史上,最不可琢磨,最容易誕生奇跡的一個時代。

  畢竟大秦帝國時期的青銅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黑科技,這樣的發展,讓人很是詫異。

  同樣的,也讓嬴政對於大秦帝國的未來,抱有更大的信心。

  “有了陛下的鼎力支持,臣以為大秦帝國的冶鐵技術必將會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相裏鞍沒有反駁,也沒有信誓旦旦,而是說了一句平常話,他心裏清楚,大秦帝國這樣的國家一聲令下,足以化腐朽為神奇。

  至於會發展到哪一種地步,就要看始皇帝的決心了。

  聞言,嬴政看了一眼相裏鞍,沉吟了一會兒,道:“愛卿掌握的冶鐵技術,發展到了那個層次?”

  “陛下,從春秋時期開始,南方的楚國、北方的燕國率先掌握了人工煉鐵技術。”

  “燕人鑄刀劍,采用滲碳法將熟鐵反複鍛打成鋼,並使用了淬火技術。他們還首創局部淬火,使刃部剛硬鋒利,脊部富有韌性。”

  “生鐵柔化技術,這種技術把生快飾件進行熱處理,或將鑄件加熱後反複破打,提高其韌性,減少脆性。”

  “經過處理後,能擴大鑄鐵的使用範圍,提高鑄鐵的質量。”

  “後來,伴隨著戰爭,在戰國之時,中原大地之上出現了生鐵冶鑄技術,如今秦墨之中掌握了百煉鋼技術,隻不過太慢。”

  對於冶鐵技術,嬴政了解的不多,唯一知道的便是百煉鋼以及高爐法。

  “煉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嬴政語氣幽幽,朝著相裏鞍,道:“在冶煉前要經過選礦,除去其它雜質,提高鐵礦石的品位,然後經破碎、磨粉、燒結,才可以送入高爐冶煉。”

  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熱量以及其他作用。石灰石是用於造渣除脈石,使冶煉生成的鐵與雜質分開。”

  “這種煉鐵的主要設備是高爐,模樣便是朕畫出來的這種,具體情況還需要少府,一次又一次的試驗。”

  “在冶煉時,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從爐頂進料口由上而下加入,同時將熱空氣從進風口由下而上鼓入爐內,在高溫下,充分接觸得到鐵。”

  說完,嬴政將長案上,他按照記憶畫出來的高爐的圖,遞給了相裏鞍。

  他心裏清楚,這高爐煉鐵法,是從一種豎爐煉鐵法之上發展起來的。

  雖然也是一種過渡階段,但是,這絕對不是大秦帝國應該出現的東西。

  “諾。”

  握在手中,相裏鞍如獲至寶,來到大秦帝國這些日子,更是入主少府,他自然是清楚關於嬴政的傳聞。

  望著神色欣喜的相裏鞍,嬴政也有些感慨,還好他是一個皇帝,要不然,就憑李康這一知半解的記憶,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隻有他這種,站在帝國的權力巔峰,一聲令下,莫敢不從,才能將這一知半解的記憶,發揮到極致。

  畢竟他一聲令下,連長生藥都有人不斷地求取。

  ……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沉吟了片刻,朝著趙高,道:“傳小說家巨子!”

  “諾。”

  小說家,也就是一群寫手,之前嬴政沒有看不起,也沒有太過於在意,但是得到了李康的記憶,卻發現這些人有大用。

  一旦利用好了,將會是一種極其強大的武器,甚至於對於一直以來,嬴政思謀的普法一事,有很大的幫助。

  甚至於能夠打破一直以來的弊端,甚至於打破千年封建王朝的弊端。

  自古以來,皇權不下縣!

  哪怕是大秦帝國,別說是山東諸地,就算是關中之地,皇權的影響力也僅止於縣而已。

  縣以下,朝廷根本無力管轄。

  後世的皇朝,更加的不如大秦帝國。

  但是有了小說家就不一樣了,等到造紙術以及印刷術出現,推出報紙之後,將會打破這一切。

  真正的掌控整個大秦帝國!

  而且手握報紙,在普法之後,大秦掃盲運動必將會推行,到時候,輿論便會徹底的掌握在大秦帝國手中。

  這才是嬴政的目的。

  所以,嬴政對於小說家巨子很看重,畢竟隻要是對大秦有利,就算是他對一個農夫低頭,嬴政也覺得沒有什麽。

  作為始皇帝,嬴政根本不在意天下人眼中的看法,仁君,暴君,又如何。

  他想要的隻是做一個好皇帝,讓大秦帝國萬世永昌。

  其他的,和他關係不大,而且以他的命格,就算是這個天下所有的罪惡加身,他也擔負的起。

  ……

  “臣小說家巨子李俊拜見陛下,陛下萬年,大秦萬年!”走進鹹陽宮書房,李俊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

  “巨子不必多禮,入座!”

  “臣謝過陛下!”

  此刻的嬴政雖然平靜,態度和藹,但是李俊心中多少有些擔憂,他心裏清楚,這位主太霸道了。

  這個時候,麵對始皇帝,他也不清楚始皇帝意欲何為。

  看著坐立不安有些惶恐的李俊,嬴政,道:“巨子,現如今,諸子百家大多臣服我大秦朝廷,不知小說家意下如何?”

  “稟陛下,我小說家一直臣服大秦,臣也一直是陛下的臣!”

  李俊心裏清楚,他終究是太弱了,不管是儒家還是秦墨等世之顯學都低頭了。

  此刻他要是反對,隻怕是下一刻必將會被嬴政下令斬殺。

  所以,在第一時間,他乖乖的低頭了,而且極為的恭敬。

  “愛卿能夠如此想,朕很高興,朕這一生,可謂是殺人無數,死的人夠多了,也不想殺人了。”

  說到這裏,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俊,道:“從今日起,小說家入秦,朕打算成立新聞署,小說家入新聞署,由你負責。”

  “陛下,不知何為新聞署?”李俊沉默了一會兒,朝著嬴政一拱手,道。

  對於這個新聞署,他很多事情都不清楚,他心裏清楚,想要辦好事情,必須要清楚嬴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