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第二更)
作者:姒荒      更新:2021-04-18 12:07      字數:2189
  嬴政這一番話出口,頓時讓治粟內史官署的人,臉色一下子變得蒼白,半響說不出話來。

  現在的鹹陽宮,已經是當世第一大宮殿了。

  現在,聽這位爺的口氣,還要興建一個巨大的無比的宮殿,一想到嘩啦啦流出去的錢糧,這一刻的鄭國感覺心好疼,很疼。

  就像是有人在他的身上刮肉一樣。

  很疼,極致的心疼!

  “陛下,鹹陽宮已經夠大了,這樣的宮殿,已經配得上大秦帝國是皇帝的身份,老臣以為新建宮殿沒有必要!”

  這一刻的鄭國,義正言辭,就連聲音都比往常大了一些。

  隻不過,在這一道聲音之中,多了一絲顫音。

  “朕要移六國宮殿與鹹陽之側,渭水之畔,建立一座連綿不絕的宮殿群,彰顯我大秦泱泱大國之氣象。”

  這一刻,嬴政嘴角微揚:“朕的阿房宮當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

  這一刻,鄭國直接不想說話了,他發現,嬴政就是一個妄想狂,如此龐大的宮殿群,就算是將六國宮牆全部仿建也不能夠。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不僅是在鹹陽了,這已經從鹹陽建設到了楚地,才能達到一日之內,一宮之內,氣候不齊。

  鄭國熄火之後,其餘人都不在說這件事,在他們看來,這件事根本不可行。

  畢竟始皇帝,太過於異想天開了。

  而且,當下的局勢不允許這樣的浪費建設,而且皇帝也說了是有生之年,又沒有說是這一年,自然是抵觸不大。

  “陛下,萁子朝鮮不過是荒蠻之地,是否太過於大動幹戈了?”

  王綰出身儒家,縱然是在大秦帝國為官多年,但是心中難免會被儒家思想影響,而且,他若不是將博士學宮廢除了參政議政的權利,隻怕是反對者更多。

  畢竟那些人,已經丟棄了傲骨,丟棄了儒家真正的精神。

  儒家麽。

  講究仁義!

  但是戰爭不分仁義與否,在嬴政看來,戰爭必須要對自己有利,否則這一場戰爭,便沒有必須要存在了。

  而對於萁子朝鮮用兵,對於大秦帝國又大利。

  “朕看上了萁子朝鮮,在那裏設立一個郡,將其徹底的將其並入大秦帝國!”

  這一刻,嬴政從位置上站起來,一步一步的走下王階語氣激昂:“做事不能光看這一輩,現在的大秦帝國人口不多,自然是土地夠用。”

  “但是在土地改革推行之後,在三四十年之內,我大秦帝國的人口必然會爆發式增加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大地就顯得有些小了。”

  “帝國的劍,當為帝國的犁打下足夠的耕種的土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刀馬所至,皆秦土!”

  “朕有一個願望,不光是修成長城,與驪山陵,更有阿旁宮,但是朕希望,這些工程的勞力都不是大秦國人,而是不斷掠奪而來的奴隸。”

  “朕要用異族的無盡屍骨,鑄就萬世大秦,朕要用異族的鮮血,讓華夏族騰飛,所以,對於萁子朝鮮等異族,朕隻有一個想法: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說到這裏,嬴政對於海軍署的人,道:“派遣使者,讓萁子朝鮮的國王,前來鹹陽朝拜,若是不來,就以此理由開戰。”

  “若是來了,就言對方圖謀不軌,意圖刺王殺駕,大秦始皇帝令:當滅之!”

  “女人全部帶到鹹陽,等到戰爭勝利,可以賞賜給軍中將士——!”

  ........

  這是第一次,嬴政如此赤裸裸的露出了對於異族的態度,當真是嚇了群臣一大跳,一直以來,大秦對於異族的態度本來就堅定,但是從未向這一次如此的狠辣。

  始皇帝要絕其苗裔,滅其種,亡其國!

  但是,這一刻,他們想要反對都做不到,因為他們了也覺得始皇帝說的好有道理,對於異族就應該這樣。

  “臣代通武侯,代海軍署以及三十萬大秦樓船士,謝過陛下!”

  海軍署心裏清楚,戰爭就意味著戰功,而戰功便是大秦樓船士的立足之本。大秦銳士這些年,已經足夠的強大,但是這一次他們大秦樓船士,必將會迎頭趕上。

  其餘人對於海軍署露出了羨慕的眼神,畢竟大秦帝國之中,軍功才是最重的。

  這一點,根本毋庸置疑。

  “嗯!”

  看了一眼群臣,嬴政輕笑:“諸位愛卿,可有奏?”

  最近以來,始皇帝風格大變,變得更為的激進與果斷,這讓群臣心中隱隱有些不安,畢竟這樣的始皇帝,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當下的大秦,需要的便是確定。

  “陛下,臣有一事可奏!”

  這個時候,王翦走出來,對著嬴政一拱手,道:“陛下,對於儲君的培養當提上日常,大秦沒有儲君,對於帝國不利!”

  “臣這一次走遍關中,發現朝野上下對於儲君都有一定的期待,若是立儲君,當能起到一定的安定民心的作用!”

  驟然之間,整個書房之中出現了寂靜,這樣敏感的話題,也就王翦與蒙恬等人敢提,其他人就算是王綰等人都不敢提及。

  誰都清楚,長公子扶蘇與始皇帝政見不合,而其餘諸公子之中,沒有可用大才,這便是大秦儲君一直空缺的原因。

  更何況,這一次始皇帝扶蘇放逐於民間,卻又將皇長孫嬴君度接到了宮中培養,這樣的舉動,讓群臣看的迷迷糊糊,根本看不清楚嬴政真實意圖。

  此刻王翦提及,群臣噤若寒蟬的同時,將目光看向了嬴政,他們也想知道大秦儲君之位,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