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先土改,後行商,再行外爭!
作者:姒荒      更新:2021-04-18 12:07      字數:2201
  頓弱答應了一聲,然後離開了鹹陽宮。

  雖然他認為這件事,不應該這樣來,但是這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丞相府官署的工作,畢竟他隻是一個典客,而且伴隨著始皇帝兼並六國,化天下各族為華夏,他這個典客,已經很久沒有去典客官署了。

  他相信以李斯與王綰的見識,自然是清楚殺人的弊端,而且現在的大秦帝國之中,可以說是處處缺人。

  與其殺了,不如流放。

  畢竟各大工程正在不斷地推進,如今天氣轉暖,各大工程也將會在短時間之內一一開工,這樣一來,在加上各地的春耕,大秦帝國之中,必然會出現青壯缺少。

  今年的關中,不能在繼續征發了。

  畢竟這個時土地改革以來的第一個念頭,每一戶之中必須要留下足夠多的青壯,以保證所有的土地的全部被耕種,而不是到後來,有些耕地被荒廢。

  這樣做,不僅是體現不了土地改革的效果,同樣的也是一種極大地浪費。

  頓弱走後不久,嬴政都來不及將長案之上的竹簡都收拾掉,王綰便已經走進了書房。

  王綰走進書房,對著嬴政肅然一躬,道:“臣王綰,拜見陛下,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王卿,坐!”

  點了點頭,嬴政停下手中的忙活,對著王綰示意一聲,然後朝著內侍,道:“沏一壺米酒!”

  “諾。”

  始皇帝三十年的大朝,一直都沒有開始,以至於朝廷之中有些事情一直在積壓,這極大地影響了朝堂之上的運轉,也影響了國府官署的運轉。

  所以,這一次王綰趕來了。

  “王卿,匆匆而來,可是有何要事想要向朕稟報?”

  嬴政心裏清楚,這個時候的王綰是大秦帝國之中最忙碌的一個人,在這個時候,王綰既然前來鹹陽宮,必然是有大事。

  所以他沒有半點的拖延,直接朝著王綰直接問了出來。

  這是他們的君臣的默契,但凡是大事,君臣之間,除了最基本的禮節,剩下的都可以忽略,然後直接討論正事。

  “陛下,二月已經到了,啟耕大典定在何時?”

  聞言,嬴政沉吟了片刻,道:“老公輸人在何處,是否已經歸來?”

  他清楚,公輸仇前往北地郡等地率領著各地的工匠去推行火炕了,這一段時間,他很忙碌,一直沒有時間去關注。

  此話一出,王綰心中一愣,他沒有想到嬴政問了一句不著邊際的話,在他看來,公輸仇雖然執掌尚工坊,但是與啟耕大典關係不大。

  但是,此話是嬴政詢問,他作為臣子又不能不回答,於是連忙朝著嬴政,道:“稟陛下,老公輸在三日之前,已經率領尚工坊的工匠返回了鹹陽。”

  “想必正在做最後的整理,然後入宮朝見陛下!”

  聽到公輸仇已經回來了三天,嬴政沉吟了片刻,道:“啟耕大典,定在七天之後,讓治粟內史官署的人協助國府官署爭取早一點部署完成。”

  “諾。”

  啟耕大典隻是一個規矩,一個儀式,就算是沒有朝廷的啟耕大殿,各地的田地也早已經開始了準備。

  所以,對於啟耕大典,對於時間至上並沒有硬性要求。

  見到王綰要離去,嬴政囑咐,道:“同時準備一下明日的朝會,就當是三十年的歲首大朝!”

  “臣下去之後就準備!”

  點頭答應一聲,王綰遲疑了一下,對著嬴政,道:“陛下,武成候在關中大殺四方,牽連人數達到了十數萬,近乎於二十萬之眾。”

  “而馳道工程,直道工程等,都缺少大量的勞力,何不........”

  說到這裏,王綰欲言又止,嬴政自然是清楚王綰的意思,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顧慮,沉吟了片刻,他決定告訴王綰。

  畢竟王綰是大秦的丞相,君臣齊心協力,才能讓大秦帝國變得更好。

  一念至此,嬴政對著王綰苦笑了一聲,道:“這個道理朕也是清楚,但是即將要在關外推行土地改革,朕需要一柄讓天下人害怕的刀。”

  “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比死亡與殺戮更能夠震懾人心,更何況是二十萬人,二十萬老秦人,這是朕的態度,也是大秦朝廷的態度。”

  “誰敢頑抗,朕就殺誰!”

  ......

  “臣明白了,臣告退!”

  看了一眼王綰,嬴政點了點頭,對於王綰等人麵對殺了二十萬人如此淡然,他自然是心中有數,畢竟是經曆了大秦帝國統一的老臣,對於死亡,他們早已經漠視。

  對於他們而言,隻要是為了大秦帝國,所有的擋路者都可以死。

  甚至於包括自己。

  一直到王綰的身影消失不見,嬴政方才收回目光,朝著門口廊下的趙高,道:“去尚工坊,將老公輸請過來!”

  “諾。”

  點頭答應一聲,趙高離開了。

  而嬴政看了一眼長案下邊的壓著的帛書,心中生出了一抹期待,關中的土地改革已經結束了,他為大秦準備的那一件大殺器也是到了時候問世。

  隻要關中今年豐收,他的底氣才能更足。

  巍巍大秦,蒼茫人世間,利益才是最動人心的。

  隻要是關中因為土地改革而逐漸變得富庶,關外諸郡的反對將會不斷的減少,甚至於有人公開支持。

  畢竟,這個世界上比神鬼還要難測得的便是人心。

  而財帛動人心。

  在大秦帝國這個時代,土地糧食便是活下去的資本,也是最重要的財帛。

  一念至此,嬴政嘴角帶著一絲笑意,他相信逐漸的大秦帝國會變得更為的強大的起來,甚至於達成一個盛世。

  而想要成就盛世不光是用兵,還需要豐收,以及行商。

  大秦帝國的底蘊不夠,嬴政隻能一件一件來,先行推動土地改革,以保證農人豐收,然後行商天下,最後對外用兵。

  雖然大秦帝國的根本政策是重本抑末,但是在李康的記憶之中,他自然是清楚規範下的商賈,將會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對外戰爭,需要海量的錢糧,開放商賈一道,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