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就像回家一樣
作者:浮雲奔浪      更新:2022-03-31 14:54      字數:2216
  這琉璃燈在玉虛宮,不過照明之用。但元始天尊所用之物,自非尋常燈盞,作為交換已是綽綽有餘。元始天尊道:“道友新鑄之燈,雖是混沌罕有奇寶,卻非任誰都能善用。此琉璃燈或可彌補此缺。”

  “那……我就厚顏收下了。”

  本質跟盤古開天斧一樣,太始蓮燈的使用條件,的確高的有些誇張。而聽元始天尊的意思,用琉璃燈的燈芯燈油合之,或許能稍微降低一點門檻。

  但幽蓮那邊還有一盞元燈,真要有什麽須得交給小輩做的事,謝雲書直接用那一盞就好。至於元始天尊的琉璃盞,不如留著另備它用,不必為了一盞燈毀掉另外一件寶貝。

  於是,他把琉璃燈收下後,就即刻正色應道:“還請天尊告知娘娘行宮方位,我與內子當親往拜會,以將輪回規矩與天條結合。”

  “可。童子何在?”

  “掌教老爺?”

  白鶴童子規規矩矩袖手而立。元始天尊吩咐了一聲,即見童子安排好九龍沉香輦,載著謝雲書夫妻直往三界天外而去。至於楊戩兄妹是第一次拜會天尊,是以就留在玉虛宮,先認一下師門再下山協助薑子牙的封神大業。

  而過了許久,就連九龍沉香輦拉車疾馳,都讓人覺得時間有些漫長。終在祥光瑞氣四射的雲團之上,青鸞繚繞,彩鳳飛旋。雕梁畫棟間,隱約可見一處莊嚴宮殿, 不知在雲煙何地。李憶如遙遙感應, 已覺一股與七彩石息息相關的莫大神力,正處殿堂之中,令人莫敢輕忽。

  當然對李憶如來說,就隻有親切柔和。畢竟她是真正借助寶蓮燈, 拿到七彩石好處的, 天然就跟女媧大神親近。

  不久之後,到了地界的輦車就停了下來。謝雲書拉著李憶如走下, 就見著九條金龍拉扯自行返回了玉虛宮。而謝雲書則按部就班, 跟李憶如一道往媧皇宮走去,但在邁過石柱華表之時, 眼前陡地豁然開朗, 卻是別有洞天,滿目衝巒疊翠。

  就在風光秀麗的世外仙境當中,放眼望去正中央,才是一處清淨宮殿, 周圍花香鳥語, 飛禽走獸無不和睦共處, 儼然一派祥和向榮景象。

  “我就說嘛, 哪裏有大神非得孤零零住在天上, 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道理?”

  連嫦娥獨居的廣寒宮, 都時常有人拜訪。李憶如另見洞天, 頓時覺得正常了許多。

  而她話音未落, 隻覺額心一暖, 一位仙姿綽約,烏發雲鬢如黛, 五官完美無瑕,又端莊肅穆的女神, 已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青蔥玉指,撫在了她的眉心。

  沒有多餘的華麗墜飾, 一身簡潔素服的女媧,輕撫著李憶如腦門, 莞爾道:“你這小女娃兒, 卻是個活潑精靈的,當真不似仙神。”

  “本來我就是我家娘娘造的,肯定更像人一點。”

  能夠這樣悄無聲息接近,又不會引起謝雲書兩人顧忌的, 此地卻也隻有女媧一個。李憶如由著她揉了揉腦門,嘴裏依舊不甘示弱:“再說了, 這裏三界的神仙也有很多怪人啊, 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

  “豈可一概而論?”

  性情古怪的散仙,不論與人多親近,都會天然認定自己是仙。哪怕是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都不例外,這是從根上決定的。而李憶如就沒拿自當過神族,一切的思維習慣都是從人族的觀念出發。

  女媧感慨道:“仙凡之別,不在其行,更在其心。人之為人, 不問出身, 而在‘持得’。”

  “什麽持得?”

  李憶如被女媧說的稀裏糊塗,謝雲書卻即刻吐槽道:“女媧大神誇你道性不變而已, 一直當自己是個喜歡自作聰明的傻瓜,一樣很難得。”

  “是麽?”

  “各安其分”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而有必要扛擔子才去做女媧後人, 否則就當自己是個尋常富家婦人。李憶如一向分的清楚,柔柔一笑而後不服氣地爭執道:“誇我聰明就聰明嘛,雲書哥你別夾帶自己的調侃。”

  “……”

  反正這姑娘一誇人就喘,謝雲書已經習慣了。女媧卻似乎很喜歡李憶如的個性,不由問道:“你們所來之處,又是怎樣造人?”

  “就像傳說一樣摶土和水,加上我家娘娘一點點靈力……”

  李憶如如數家珍地給女媧聊了些自家事,將家鄉的風土人情都給女媧描繪了一遍,完全沒拿自己當外人:“總而言之,兩邊的人界秩序各有優劣吧?”

  “原來如此,汝界絕地天通,乃為避免種族之爭。”

  一想起天庭如今境遇,女媧不由淺淺歎息, 道:“當初玉帝亦心懷仁德抱負,歲月變遷之下, 仁君亦不再為‘人’君。”

  “娘娘指的人,原來是這個意思。”

  李憶如恍然大悟, 理解道:“不管是權力還是修為之類, 大家變厲害了就很難受約束。心思野了,那便回不到過去了。我不怎麽會說話,但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

  “所以,你很招人喜歡。”

  女媧造人之時,肯定是希望人如初生一般,不至偏門錯路。

  再次輕輕拍了拍李憶如腦門,女媧這下才回過身離去,話鋒一轉道:“新天條選擇了你,看來亦非偶然因異域女神血脈之故。爾等來意,吾已知曉,將生死簿予我即可。”

  “那就有勞娘娘了。”

  輪回之道,謝雲書已借幻瞑座浸淫一段時日,算得鑽研頗多。

  但要從女媧親手寫天條的氛圍中,再次親身感受天地律令的成型過程,無疑比謝雲書靠反曼陀羅法陣去自己揣摩,來得更加係統完整。簡單來講,謝雲書是在新天條現有的框架上修改,女媧則純屬自己原創,自然更貼近三界大道本源。

  謝雲書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生死簿遞了過去。但見女媧立足不移,周天靈氣呼應而至,依照謝雲書和元始天尊的約定,大幅度限製了外界幹涉生死簿的可能,並且確立少數幾種能夠修改生死簿的情況。

  不過,謝雲書考慮了一下,發現還有個問題。

  “娘娘,聽說地府的生死簿,會根據灶王爺與巡天天官的記錄,即刻調整好人壞人的壽數福運,以作賞賜報應。這樣絕對不讓更改,是否也有不利?”

  女媧大神稍一停頓,但有感於這數萬年來天庭變化,又堅定不移地以神力書寫起神文。

  “汝是否願意汝之一生,乃由地府判官在生死簿上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