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還君明珠
作者:四代重奸      更新:2020-11-21 22:40      字數:2331
  當陳金鬥等人到來的時候,張順帶領麾下眾將親自前去迎接。結果沒想到,雙方剛剛行完禮節。

  一個俊俏的小書童從人群中一下子蹦跳了出來,還調皮的向張順擠了擠眼睛,笑臉盈盈的施了一禮道:“公子,您的小書童來也!”

  張順抬眼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李香的婢女柳如是是也。

  原來她們得到張順準備出征的消息以後,擔心張順安危之餘,更是擔心張順再趁機帶回來幾個女子來。前車之鑒,不可不慎。

  三人思前想後,便隻好把柳如是派遣了過來。一來充當個眼線,二來省的張順總想一些有的沒的。

  其實按照計劃,李香本來以為這一次“舍我其誰”。那李三娘和竹兒需要養育小寶寶和十五,紅娘子剛剛懷有身孕,又不能離開根基抱犢寨。

  唯有李香最為清閑,有此機會。隻是她沒想到因為上次自己救了李三娘母子,反倒便被紅娘子哄著留了下來。

  一則紅娘子生怕孩子出生的時候,孩子和自己有了危險,無人照應。

  二則李香被李三娘的十五認為幹娘,紅娘子借機增進一下和李香的感情。

  三則借機斷了李香和張順獨處的機會,延緩李香懷孕的時間。

  李香有心推脫,奈何紅娘子一句“難道妹妹偏生幫的了三娘,就幫不了紅娘嗎?”給堵了回來。

  李香欲哭無淚,為了表明自己並沒有站隊李三娘。她也隻好一碗水端平,留下來再陪一陪紅娘子生產。

  一來二去,三人算計來算計去。竟然隻有柳如是最為清閑,可擔此重任,便把她派了過來。

  張順倒也要求不高,隻要身邊有女人就很滿足。見柳如是過來照顧自己,心中倒有幾分歡喜。

  等到眾人安排完畢,張順這才得意洋洋,把自己最近如何辯駁的嵩縣一幹人等啞口無言的事跡向柳如是顯擺了一番。

  柳如是聞言也深有觸動,她的學問本是學自當朝首輔周道登,亦頗看中那忠義之事。

  隻是她身為一個弱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跟了一個“賊頭子”,做了“賊婆子”本也是無可奈何。

  隻是她這心中多少也有點不舒服,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自己都有點看不起自己,更何況他人呢?

  如今她聽了張順的民、國、君及社稷四段論,反倒心中疙瘩盡去。

  是的,爺如今為民請命,欲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伐無道,誅暴君。行的是商湯周武的正道,豈可與亂臣賊子相提並論?

  一念至此,柳如是趕快給張順出了個主意,用以勸降那嵩縣知縣何複。

  按理說,嵩縣知縣何複雖然也有些本事,但是對於張順來說也不是必須之人。

  隻是這君臣關係和男女之事也差不多,得不到才是最好的。那何複愈是剛烈,那張順愈加想折服於他。

  張順聽了柳如是之言,不由拍手叫好。既然柳如是身著男裝,幹脆讓她假裝自己的書童,張順便帶著她前去拜訪那知縣何複。

  何複知他意圖,也不待見於他,隻是冷淡的說了一句:“坐吧,我意已決,你又何必多費口舌!”

  張順和他客套了兩句,這廝也不答不理,他便笑道:“我聽說商紂時期,崇侯、費仲、飛廉和惡來都是商朝的忠臣。然而世上卻很少有人稱讚他們忠心耿耿,反倒一個個辱罵他們助紂為虐。”

  “而商國的微子乃是紂王的兄長,卻背叛了商國,投奔了武王的周國。世人沒有譴責他的不忠不義,反而稱讚他的仁義。我才疏學淺,想向您請教這是為什麽呢?”

  知縣何複本來依舊不想理他,隻是沒想到他竟然辱及君主,不由大怒道:“商紂荒淫無度,酒池肉林;聖上隻有皇後嬪妃數人而已,甚至還把宮內的金銀拿出來發賣,以補貼國家。”

  “商紂暴虐無道,以炮烙之刑殘害百姓;而聖上卻說‘賊寇亦朕赤子’。商紂牝雞司晨,聽信婦人之言而不用心治理自己的國家;而聖上卻夙興夜寐,晝警夕惕,一心一意處理國家政事。”

  “商紂哪裏能和聖上相比呢?那商紂乃是亡國之君,而聖上必是中興之主!”

  張順前麵還聽的津津有味,直到知縣何複說到“中興之主”的時候,正在喝茶水的張順一下子就被嗆住了。本來張順以為用柳如是說給他的商周易鼎的典故,定然能說服此人。沒想到,這何複對崇禎皇帝這麽有自信。

  張順一陣亂咳,打斷了知縣何複的長篇大論。柳如是頗為乖巧,連忙走到後麵拍了拍張順的後背,給他順了順氣。

  等到張順理順了氣後,才看到知縣何複怒目而視。張順知道自己失了禮節,隻好解釋道:“實在對不住,你說的太好笑了,我一時沒忍住!”

  尼瑪!任憑知縣何複涵養如何之好,也承受不了張順這般嘲諷。他怒吼一聲,便撲了上來,誓要和張順拚個你死我活。

  柳如是本來就是一個柔弱女子,屬於那種“打一拳能哭很久吧”的存在。她見兩人動起手來,哪敢勸架?連忙就要慌慌張張喊悟空進來護衛。

  不曾想張順也是個練家子,他雖然比不上王錦衣、陳長梃等人,但是對付一個普通的文士還是手到擒來,他三下五除二就製住了知縣何複。

  說實話,也難怪張順失禮。聽到知縣何複嘲諷商紂是亡國之君,吹噓崇禎是中興之主,他實在是有點忍俊不禁。

  張順隻好正色言道:“非我辱你,一位帝王要是隻是依靠個人品德和勤政就能使得天下太平,那這天下也太容易治理了!”

  “如今大明外有韃虜威脅,內有流民四起,天災不斷,**不止。崇禎小兒不能力挽狂瀾,又何苦生在帝王之家?”

  “若他真要做那中興之主,也須問一問外麵遍地餓殍、問一問山間的背井離鄉的流民,他們答應不答應!”

  “‘闖王’‘闖將’也好,‘活曹操’‘八大王’也罷,雖然自稱梟雄,實乃不過中人之資罷了。你也曾與他們接觸一番,當知學問不及一生員,兵法武藝不及一千戶。若是往日,隻需派遣一總兵即可擒之。”

  “如今卻殃及五省,數位總督巡撫而不能製者,何也?朝廷無道,民不聊生,則攻守之勢異也。”

  何複聽了,也不再掙紮,沉默了半晌才低聲道:“你的意思我已經盡知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忠臣之道。如今也隻能‘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