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簡在帝心
作者:向天行      更新:2020-03-18 20:38      字數:2351
  張俊平鎮壓了青皮,秩序變得井然有序。

  誰說老百姓不懂規矩,千百年的奴役,讓老百姓變成了最守規矩的人。

  他們要守村規,要守族規,要守地主的規矩,還要守官府的規矩,哪一項規矩不守,都活不下去。

  守規矩,才有可能勉強活下去。

  災民排著隊領粥,喝完粥的,被學子領進一旁的暖棚。

  所謂暖棚,其實就是行軍帳篷,暖和是不可能暖和,唯一好處是可以擋風,裏麵擠得人多了,倒也有一股暖意。

  牛二蛋,也就是剛才被張俊平拎著扔出隊伍的青皮,猶猶豫豫的想要領粥又不敢,走,餓了兩天肚子,離開可能就要被餓死,凍死。

  “愣著幹嘛?滾後麵排隊去!

  吃完粥,跟著去幹活,敢偷懶,打死你!”張俊平瞪眼嗬斥道。

  “哎!謝謝張大官人!謝謝張大官人,小的吃完粥,一定去幹活!”牛二蛋給張俊平磕了個頭,跑去後麵排隊。

  “年紀輕輕不學好,整天靠欺壓平頭百姓混日子有意思嗎?”

  “小的也不想啊!隻是小的沒有謀生的本事,又……又……”牛二蛋吞吞吐吐的說道。

  張俊平笑著接話替他把剩下的話說了出來,“又不願意出苦力是吧?我看你就是欠管教!

  這段時間好好跟著幹活,抻一抻你的懶筋!”

  牛二蛋這樣的人,就是缺少家教,沒有爹娘管著,變得遊手好閑,又長了一副好身板,才會變成青皮。

  要是沒有那副好身板,牛二蛋這樣的人,也就是乞丐的命。

  “謝謝張大官人!”

  “張大官人真是菩薩轉世!”

  “張大官人慈悲……”

  許多喝了粥的災民,沒有去暖棚,而是轉身衝著張俊平跪拜感謝。

  “爾等不用謝我,要謝就謝官家和大王吧!

  某是奉大王之命前來救助爾等!

  大王雖然年幼,但是受到官家的言傳身教,天性仁慈,雖身在皇宮,卻也一直掛念著受災的百姓!”張俊平環視四周,大聲說道。

  張俊平自然不能居功,皇城底下,你出來賑災,這不是和朝廷搶功嗎?

  “啊?大王居然會掛念我們?”

  “大王真是聖君啊!”

  “祝官家長命百歲!”

  “祝官家福壽永康!”

  一聽張俊平是受大王的委托,眾多受災百姓更加激動,一時間說什麽的都有,衝著皇宮的方向磕頭道謝。

  這些百姓都沒上過學,不識字,說的也都是平時聽來的詞,把自己知道的吉祥話,都拿出來說。

  “天災無情人有情!官家和大王都不會放棄你們!

  你等且安心,書院的學子會協助你等重建家園,幫你們度過難關!

  官家也會有恩旨下來!”張俊平又安慰了幾句。

  眾多受災百姓這才感恩戴德的走進暖棚取暖,等著一會學子來招募他們幹活。

  這時謝勘帶著年長的學子去勘察災情回來了。

  見到張俊平,忙上前行禮,“見過山長!”

  “不用多禮!謝先生你忙你的,我就是過來看看!”

  “是!”謝勘再次行禮,才站直身子,對跟在自己身後的學子吩咐道:“朱景順你和徐文煥、季慶林帶領五十名民夫去李家莊,幫助那裏的災民修繕房屋!”

  “是!”朱景順三人答應一聲,轉身去暖棚召集民夫。

  “汪嗣興,徐景龍,周浩元你們三人帶領五十民夫去錢家莊幫助那裏的災民修繕房屋!”

  謝勘有序的下達著一條條命令,很快,暖棚裏就變得空蕩蕩的。

  不過不要緊,後麵還有排著長隊等著施粥的災民。

  按照昨天製定的賑災章程,先救命,再救災。

  先把附近受災災民的房子修好,讓他們有遮風的地方,然後再清理官道積雪,以工代賑。

  張俊平沒有說話,在旁邊看著,滿意的暗暗點頭。

  這謝勘確實不錯,辦事很有條理,臨危不亂,是個幹事的材料。

  這次貢舉考試得了頭名,如果會試再能中個頭名,那麽基本上殿試就算不被點狀元,名次也不會低了。

  等謝勘安排完,張俊平才笑著衝謝勘點點頭,上馬離去。

  ……

  “這張伯安不錯!做事不居功!很好!”趙恒聽著劉娥轉述的皇城司奏報,滿意的點點頭。

  對張俊平的印象更加的好了許多,要是所有大臣都像張俊平這樣,他這個皇帝該有多省心?

  “是啊!這張伯安確實不錯!就是有時候,做事有點不講規矩!”

  “講規矩?那也得看什麽事情!

  若事事都講規矩,那麽就會想朕一樣,被他們束縛住手腳,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行!

  張伯安這次破壞規矩,破壞的就不錯,做了朕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

  朕看了那些奏章,心裏比三伏天吃了冰鎮西瓜還舒爽!”趙恒冷哼一聲,大聲說道。

  “陛下說的是,偶爾有人破壞一下規矩也是件好事!

  這事讓那些大臣們去頭疼吧!劉娥最懂趙恒的心,嬌笑著附和道。

  “傳旨,萬象書院替朕分憂,賑災有功,賞朕親筆書寫的屏風一麵,上等湖筆五百,上等徽墨五百,上等歙硯五百,澄心堂紙五百刀!

  另讓三司調撥一萬石糧食給萬象書院,讓他們替朕賑災!”

  這份賞賜可是夠大方的了,也比較附和書院的身份,筆墨紙硯全部都是貢品。

  徽墨,歙硯,湖筆,澄心堂的紙全都是宋朝最好的。

  當然了澄心堂的紙肯定不是南唐時的那個澄心堂紙,而是北宋仿製的澄心堂紙。

  即便是仿製的澄心堂紙,也是價格不菲。

  反正是,張俊平不舍的給學子們用這樣的筆墨紙硯。

  平時學子練字,都是拿毛筆沾水在青石板上練字。

  周懷政領命去傳旨。

  張俊平來到北門,北門負責人也是書院的教書先生,孫澤璋。

  張俊平來的時候,孫澤璋已經分好工,眾學子正在組織人生。

  場麵顯得有些亂哄哄的。

  “見過山長!”見到張俊平,孫澤璋趕忙帶著人上前行禮問好。

  “我過來看看,可有人搗亂?”

  “回山長!有幾個青皮來蹭粥喝,被學子們打跑了!”

  萬象書院的學子可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那是琴棋書畫,騎射擊劍拳腳樣樣精通,幾個青皮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嗯!對付搗亂的人,不用手軟,出了事我頂著!”張俊平點點頭交代道。

  “是!”孫澤璋點頭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