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薅羊毛
作者:向天行      更新:2020-03-18 20:38      字數:2206
  “哈哈哈····劉叔父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要是小侄再不應允,倒是我的不是了!如此,我帶那些學子向劉叔父表示感謝!”張俊平看著著急的劉美,哈哈大笑著說道。

  “不用謝,不用謝,為官家培養人才,為朝廷做事,我劉美,甘之若飴!賢侄要是看得起我,就千萬不要和我客氣,再有這樣的事,盡管和我說!”劉美拍著胸脯慷慨激昂道。

  張俊平笑了笑,眼珠一轉,既然劉美這麽慷慨大方,總不能讓他失望,於是笑道:“劉叔父,小侄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學子們還缺少一把學習劍術的長劍,一事不煩二主,要不劉叔父也一並幫學子們解決了?”

  “噗!”劉美直接吐血。

  如果劉美知道後世名言,一定會大罵張俊平,薅羊毛也沒有逮著一隻羊猛薅的啊?你就不會換一隻羊?

  “劉叔父,你沒事吧?可千萬要注意身體啊!身體才是為官家效忠的本錢!不然,劉叔父空有一腔效忠官家的熱血,卻也隻能空歎,有心殺賊無力報國!”張俊平連忙扶住劉美,關心道。

  “我無事,隻是最近有些上火,吐出這口淤血,心裏頓時舒暢了許多!賢侄不要擔心!至於賢侄剛剛說的長劍,這是小事,我讓管家去打造·······不知賢侄需要多少長劍?”

  “三百口長劍即可!再有不夠,小侄自己想辦法!”張俊平原本想說五百口長劍的,後來看劉美都吐血了,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幹脆改口,隻要了三百口。

  “好!三百口長劍,我明日就讓管家送到書院去!”劉美咬著牙說道。

  “多謝劉叔父!”張俊平抱拳感謝道。

  “不用謝,賢侄還有事嗎?如果沒有別的事,叔父這裏還有些公務,就不留你了!”劉美直接趕人,不敢讓張俊平繼續留下,誰知道他一會還會提什麽要求。

  “既然劉叔父公務繁忙,小侄就不多打攪了!告辭!”張俊平抱拳告辭。走到門口,又轉回身來,看著劉美,把劉美嚇了一跳,以為他又要提什麽要求,誰知,張俊平輕輕一笑,“劉叔父可要多保重身體啊!每日不妨像官家一樣,喝一杯加蜂蜜的熱牛奶!”

  “好,好!有勞賢侄掛心了!”劉美心中一暖,這張俊平還不錯,比家裏幾個臭小子好多了,還知道關心自己的身體。

  張俊平離開殿前司衙門,心情很是不錯。

  他沒有回家,而是直接來到外城,萬象書院。

  這幫老學究,居然敢拿戰馬,弓箭來為難自己,真是欠收拾。

  宋朝不禁刀劍,像書生使用的長劍,還有弓箭這些東西,隻要有錢都能買到,唯獨是戰馬,這東西整個大宋都缺!

  一匹上好的戰馬要一百貫,就算是不好的戰馬,也要三四十貫錢,三百人,就算是買一般的戰馬,那也是上萬貫錢,幾個老家夥,欺負他張家沒錢。

  卻不知道,學習騎馬,射箭,不一定非得要去買,去軍營一樣可以學習。

  是,普通老百姓不能進軍營,可是製度是製度,有句話叫做,製度就是拿來破壞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隻要有心總有應對的辦法。

  “諸位先生,戰馬和弓箭的事情,都已經解決了,每隔三五日,可以讓學子們去神龍衛練習騎馬射箭,自有軍中高手教導他們騎馬射箭。

  學子們需要的長劍,明日也會送到,某每日下值後會親自來教導他們劍術!”坐在書院的茶室裏,張俊平頗有些得意的對幾位大儒說道。

  “還是山長有本事!不僅輕易解決了戰馬和弓箭的問題,連帶教授騎射之術的事情也解決了,老朽幾個先前還在憂慮,由誰教導學子們騎馬射箭以及擊劍之術!”幾位大儒互相看了一眼,還有顧方出麵,捋須笑道。

  “嗬嗬!這些都是小事,我這個山長,就是給諸位先生做後勤的,讓諸位先生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去教導學子!以後學子的教導,可就要拜托幾位先生了!還望先生們能夠嚴加教導,讓學子們早日成才!”

  “說到教書育人,我等也有數十年的經驗,定當盡心,不負山長所托!”顧方捋須,滿臉傲氣的笑道。

  “如此甚好,教書育人的事情,就勞煩諸位先生了!”張俊平嘴上附和著,心裏卻是之撇嘴,吹牛不打草稿,還教書數十年,你們一個個才多大?

  這些大儒,年齡最大的顧方也不過五十多歲,就敢含著教書育人數十年。不過這話也沒法較真,教書十年以上,就可以說數十年,這個數還是很有講究的。

  和大儒們交談一會,張俊平又去看了看正在緊張趕製的高低床。

  此時碩大的院子裏,擺滿了剛剛進來的木材,數十個木匠正在緊張的加工高低床。

  萬變不離其宗,高低床其實也是由榫卯結構連接起來的,對這些木匠們,都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隻是,書院需要的數量比較多,時間又趕得比較緊,這些木匠才會有些緊張。

  “劉大匠,不知何時能夠完工?”

  “見過張官人!”劉大匠見到張俊平,忙向他行禮問好。

  “不用多禮,書院所需的桌椅,床榻櫥櫃,不知何時能夠完工?”張俊平回了一禮,再次問道。

  “回張官人,書院所需的家具數量龐大,我等雖日夜趕工,也需要兩旬左右的時間!”

  “兩旬·····”張俊平沉吟了一下,開口問道:“劉大匠,不能再提起一些時日嗎?可以多找一些工匠過來!多開銀兩就是了!”

  “回張官人,若是平時,倒也好找,隻是如今,張官人城外建酒坊,劉家衙內建那什麽鬥牛場,拉走了許多人,還有城中其他人家所需的工匠,如今能找到四十八人,已是小老兒的麵子大了!”劉大匠再次躬身回答道。

  “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除非·······除非張官人能夠從官匠作坊哪裏找人來!”劉大匠猶豫了一下才開口說道。

  “官匠作坊?”張俊平愣了一下,才想起來,這是大宋,像劉大匠他們這樣的人都是匠戶,每年都要到官匠作坊去服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