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張俊平的命題作文(1)
作者:向天行      更新:2020-05-15 09:50      字數:2263
  “看到這瀑布你們有什麽感想?”張俊平遙指百丈瀑布笑著向眾學子問道。

  “太壯觀了!”

  “這簡直就是奇跡!”

  “這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

  這些學子,從小就生活在開封府,別說百丈瀑布,就連山都沒見過。

  開封府外麵的小土包,都能被他們當成山,去遊玩半天。

  此時見到百丈瀑布的雄壯,偉岸,別說感受了,一個個早已經驚的說不出話來。

  能說的,也就是雄偉,險奇,壯觀,等詞語。

  張俊平也沒有強求他們再說感想,笑著說道:“除了你們說的不懶狀況波瀾壯闊,震人心魄,我看到的還有大勢!

  這瀑布飛流直下,就如同浩蕩大勢,不可阻擋!”

  “山長說的對,這瀑布就如同大勢,不可阻擋!

  任何人想要改變大勢,都必將被大勢碾壓,衝擊的粉身碎骨!”顧方和許榮都是大儒名士,瞬間就猜到了張俊平想要表達的深意。

  “爾等,都是讀書人,未來很多人都將要入朝為官!

  之前,我一直教導你們,要做一個為民請命,為官家分憂的好官!

  可是,這天下的官,什麽樣的官是好官,什麽樣的官是壞官?

  站在官家的角度,站在百官的角度,站在讀書人的角度,站在世家的角度,站在黎民百姓的角度,每個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

  清廉不貪,是好官!

  為治下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改善民生也是好官!

  秉忠和孝,耿直死諫,也可以說是好官!

  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官不惜名,武將不怕死!

  但是,僅僅不惜名,不怕死就能成為一個好官嗎?

  縱觀古今,有很多遺臭萬年的奸妄,也曾立誌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他們隻是在滾滾紅塵中迷失了自己。

  還有,很多流芳千古的名臣,為了心中的理想,在與大勢的碰撞中,粉身碎骨!

  今天,我給你們留一道題目,就以百丈瀑布之我見為題,做一篇策論!

  在滾滾大勢中,是順應潮流,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逆流而上,在滾滾紅塵,浩浩大勢中,你們是和光同塵,還是不忘初心?”

  張俊平的話,讓所有的學子陷入沉思,包括哪些教書先生,就連顧方、許榮這樣的名士大儒也若有所思的看著瀑布出神。

  “我們讀書習武,為的是什麽?

  咱們且不說什麽為先賢立言之類的話,其實大家都有一個更加直觀的目標,那就是金榜題名,改變自己已經家族的命運!

  我入朝為官,受官家信任,委以重任,其實最直接的一個目標就是改變家族命運!

  讓我的家族重新煥發生機,站在世家之列!

  但是,這隻是目標,而不是理想!

  我也有自己的理想,生而為人,也想有一番作為!

  我常常捫心自問,我想要做什麽,想要改變什麽?

  我能做到什麽,又能改變什麽?

  無論我想要做什麽,還是想要改變什麽,必然都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站出來反對!

  因為改變,必然會觸及許許多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代表的就是大勢!

  麵對如此大勢,我該如果去做,如何去改變?”張俊平的話很低沉,即像是在向眾學子,先生講述自己的理想,又像是在自我剖析。

  “如果說,粉身碎骨就能改變我想改變的東西,那麽我有沒有勇氣,去碰個粉身碎骨?

  甚至我有時候在想,難道真的隻能像商公一樣,焚身碎骨,才能成功變法?”

  顧方,許榮滿目驚訝的看著張俊平,好似第一次認識張俊平。

  變法!

  這兩個字,像是驚雷一樣,在兩位大儒耳邊炸響。

  曆史上,無數人想要改革,想要變法,最成功的無疑就是商鞅變法,但是最終商鞅也死在了自己製定的法律之下。

  兩位大儒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山長居然有如此雄心壯誌。

  此時才恍然,之前張俊平在開封府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變,或者說為了變革在進行的試探。

  真正令顧方兩人心服的是,張俊平想要變革,但是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聖寵,盲目的去改變什麽,而是小心翼翼的一次次試探。

  “山長……”

  “嗬嗬,兩位先生,不用驚慌!

  你我相處也有幾個月了,我不是莽撞人!

  我很惜命,做不出粉身碎骨渾不怕,但留清名在人間的壯舉!

  我剛剛隻是看到這百丈瀑布的一些感慨!

  我一直在想的是,難道大勢真的不可改?”張俊平看著麵露驚色的顧方和許榮,笑著說道。

  “學生顧方(許榮)見過山長,今日方知山長之誌!

  實在是令我等心折!

  山長的報複,我等雖才疏學淺,但是也願盡我等之綿薄之力,助山長一臂之力!”顧方和許榮對著張俊平深深一鞠躬。

  張俊平無意中說出來的理想報複,以及之前的行為,折服了兩位大儒,準備全心全意的輔佐張俊平。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張俊平的變革不是那種盲目的變革,而是在一次次的試探,在充分保存自己的前提下,進行的一次次嚐試。

  換句話說,張俊平的變革不是那種直接和大勢對碰,而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變革。

  這樣一來,變革的風險降到了最低,也讓他們看到了一絲絲成功的希望。

  顧方,許榮作為大儒名士,卻沒有進朝為官,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有自己的堅持。

  但是,在長久的堅持中,在紅塵的曆練下,在和浩蕩大勢的一次次碰撞中,兩人的理想雖然沒有泯滅,但是已經多了許多的圓滑。

  世事練達即文章。

  社會的錘煉,讓兩人看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本質。

  就在兩人即將無奈中選擇和光同塵之際,遇到了張俊平,此時被張俊平的一席話,震動了心神。

  才有了剛才的投效。

  “多謝兩位先生,我不敢向兩位先生承諾什麽!

  但是我願意和先生一起,去探索,去嚐試改變一些東西!

  讓這個社會,讓我大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張俊平笑著把顧方和許榮攙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