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王武陽的自罪書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5-13 17:03      字數:2251
  一張羊皮紙,記錄了王武陽自己的悔過。

  因為用的是毛筆,有些地方,字體已變得模糊,但好在王武陽筆力蒼勁,憑大概的輪廓,基本還能認清。

  看到了上麵的內容,李弘文可以確定的是,查到了現在,翻案的關鍵,就在那“路成九”身上!

  王武陽的自罪書上,清楚記錄了他發現路成九有與“不明人士”的來往,並收受不明賄賂,而對方賄賂路成九是要做什麽,王武陽並不清楚。

  路成九自以為在西郊的交銀做的天衣無縫,孰不知西郊軍營的最高掌控者乃是王武陽。

  至於從何處知曉路成九收受了不明賄賂,已不可查,王武陽也並未寫明。

  這張羊皮紙,之所以被李弘文當作認罪書,是因為上麵記錄了王武陽對於路成九一事的心路曆程。

  起初,王武陽隻知道路成九收受賄賂,卻不知他到底收了多少銀子,知道這件事的第一時間,王武陽想向朝廷稟報,但是路成九雖然不是一直跟隨他的部下,卻也已經有了三年多的袍澤之情,受賄本就大過,更何論京城營這樣敏感的地方!

  王武陽的認罪書上是這樣寫的:

  "此事經我手送達天聽,成九必遭重罰,輕則免職,重則殞命,收受賄賂,乃大過,然,袍澤三年,我不忍為之。"

  明知路成九已違軍紀,甚至朝廷法度,但是因為袍澤三載,王武陽不忍讓路成九九這樣丟了性命,因此,才暫時將此事按下不表。

  王武陽不是不追究路成九,助他受賄,而是在不讓消息走漏的情況下,單獨找到了路成九,與他促膝長談,因此也就有了之前王連明所說的“父親將九叔叫來府裏,且加以訓斥”。

  軍營中人多口雜,為防止萬一,王武陽還未在軍營中與路成九談論此事,而是將他叫來了府裏,談話的過程已不可查,最後的結果,王武陽在羊皮紙上所寫是“成九已知罪重,痛哭流涕,誠心悔改,故決定向聖上隱瞞這一回”。

  最終路成九承認了受賄,也在王武陽麵前認錯,所以,王武陽最後決定,將此事隱瞞下來。

  王武陽確實犯了錯,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了錯,在自罪書的最後,王武陽留下一行字。

  “我雖與成九為袍澤,但食之用之,皆為百姓稅銀,王某自感愧對百姓,愧對朝廷,若將來成九不知悔改,再犯此錯,王某,願以死謝罪。”

  王武陽沒有在軍中安插人手,也沒有收受賄賂,如果說想扶手下的兄弟上正道也算收買人心的話,那王武陽確實收買了人心。

  但路成九的人心有沒有被王武陽所收買呢?

  在李弘文看來,沒有。

  不僅僅沒有,或許,路成九,就是那個害了王武陽,害了王家一家的人。

  正常情況下,或許是有人查到了路成九收受賄賂,而王武陽包庇部下,才使王家遭受了滅頂之災。

  但是,如果是那種情況的話,不僅是王武陽,路成九才該是承受最大罪責的人,可是當年的王家舊案中,從頭到尾就沒有出現“路成九”這個名字!

  真正受賄的人,脫了身去,而想幫他的人,成了受賄的人。

  李弘文略一思索,漸漸的,想明白了當年發生的事。

  首先,路成九收受周成淼賄賂,共三十萬兩,自認天衣無縫,實則不久後便被王武陽發現。

  接著,王武陽將路成九從軍營叫出來,與他談話,希望他能承認錯誤,並將賄賂退回。

  在那時,路成九確實承認了,也確實認錯了,王武陽自罪書上所說的“誠心悔改”,所指的,也可能正是路成九交出了那些賄賂!

  三十萬兩的賄賂,其中有幾萬兩已經被路成九所揮霍,隻剩二十餘萬兩!

  李弘文猜測,路成九大概是選了一個王武陽來不及處理這些銀子的時間,或許是深夜,又或許是王武陽身有要事的時候,將這些銀子當錯“悔過的證明”,交給了王武陽!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麽搜查王家時,查出了不屬於王家,甚至王連明都不知道的二十餘萬兩銀子!

  因為這二十餘萬兩銀子,和路成九受賄的事情,王武陽根本瞞著所有人!

  李弘文估計,路成九根本不是所謂的“誠心悔改”,三十萬兩銀子,短短時間內,已經被他揮霍掉幾萬兩,又或者路成九,舍不得用全部的賄銀陷害王武陽,最後還自己偷偷藏下了幾萬兩?

  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隻有王武陽和路成九兩人知道,為何突然一夜之間,群臣彈劾王武陽受賄?是誰走漏了消息?

  王武陽自己害自己?這絕對不可能,就算王武陽要自罪,也該說自己犯了包庇之罪,而不是連累整個王家。

  周成淼?也不可能,周成淼根本不知道銀子要交給誰,更不知道王武陽在此事中的作用。

  那麽,結果隻剩下一個。

  周氏商行背後的汪懷山,想要賄賂的,一開始就不是王武陽,而是副將路成九!

  而路成九收下了這筆賄賂,在被王武陽發現之後,路成九假意悔改,之後,也許路成九害怕正直的王武陽會將此事上報朝廷,又或許在和汪懷山商議以後,在一個王武陽來不及處理的時間,將銀子送到了王家府上,第二天,汪懷山安排群臣彈劾王武陽!

  京城軍受賄,引得先皇大怒,不由分說,下令將京城營大將軍王武陽打入天牢候審!

  王武陽被帶走時,心中是有數的,但他或許不知道,群臣彈劾他的,是受賄、收買人心之罪,而非包庇下屬之罪!

  那一天,王武陽自以為包庇之罪事發,他自己也不知會受到怎樣的懲罰,但是可以預見的是,他、乃至整個王家,都將背上汙名。

  因此,王武陽在被帶走前,告訴王連明,如果他有事,就離開京城,或許王武陽,不想子女活在百姓的指責中吧。

  最後,王武陽留下了這封自罪書的線索,他應該,也想讓王連明找到這封自罪書,讓王連明知道,他的父親,不是因為什麽貪欲、權欲,才犯了錯,而是,為了袍澤兄弟。

  在最後,王武陽還是希望守住,他這個父親的偉岸形象,不希望,讓兒女因為此事瞧不起他,記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