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借計使計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5-02 03:30      字數:2189
  做的多錯的多,這句話李弘文確實說過,倒是被李睿瀚靈活運用了。

  可是,如今李弘文剛剛著手調查王家舊案沒多久,卻沒想到又要離開京城了。

  李睿瀚又道:“你且不用擔心,我相信憑你的能力,不消幾日,便可管理妥當,到時便可回京了,朕會另派人手接管。”

  李弘文是李睿瀚在朝堂內部的眼睛,也是擊破汪懷山計劃的利劍,演戲還可以,李睿瀚可不能真的讓他一直待在邊關。

  言外之意,李弘文隻需要先過去把基礎打好,留下便於管理的環境,而後李睿瀚可以派信得過的人接手管理,這個信的過的人就好挑選了,不用苛求他的才能,隻要他不蠢,能按李弘文留下的框架打理便可。

  君命不得不受,李弘文隻得拱手道:“臣遵旨。”

  “嗯,”李睿瀚點了點頭,道:“另外一件事,百官還提議調程顯回京,你如何看?”

  這件事李弘文已經聽李景洛說過,並未猶豫,開口道:“此事太子殿下已和臣提過,臣以為,那所謂的三條理由,不過是冠冕堂皇罷了,正值邊關局勢有變,朝廷更不應大意,就算要調動守將,也應該等局勢穩定了再行商議。”

  李睿瀚摩擦著手上的玉扳指,沉吟道:“可是朕覺得,北涼那邊,程顯加上陳擎蒼,兩人合力,最為保險,再調江峻去南邊,也是一樣,而且,程顯確實有很久沒見過家人,一直將他放在南麵邊關,難免顯得朕不近人情。”

  調回京城過不了多久,你還不是要派他去洛山...

  李弘文心裏嘀咕,嘴上卻不是這樣說,他道:“近不近人情,陛下不妨問問程老的意思,想必對於南越邊關的局勢,程老應當也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程長青是對南越專家,他要是覺得可行,那就絕對可行,而且他還是程顯的父親,近不近人情,他也最有發言權。

  “這個提議倒是不錯,”李睿瀚點了點頭,微微一笑,似乎很滿意李弘文的點子。

  片刻之後,李睿瀚又道:“今日,景洛又向朕請求,說要去你府上小住兩日,看來,你這個堂兄,很得景洛喜歡呐。”

  李景洛確實勤學好問,有時候問到朝堂上的事情,李弘文也會旁敲側擊地告訴他該如何通過表象,看到大臣們真正想做的事,李景洛也聰慧,近來成長不少,連帶著也很聽李弘文的話,比如李弘文曾借機告訴他,不要覺得看上去老實的人,就一定是老實人。

  鄭偉一直形影不離地服侍李景洛,李弘文希望自己的話,能夠讓李景洛多一個心眼,不管鄭偉真的是有鬼,還是隻是他多疑了。

  李弘文道:“太子殿下天資非凡,隻是單純了一些,這些年在宮中待的悶了,想要出宮,也屬正常。”

  似是吐氣不暢,李睿瀚拍了拍著胸口,繼而歎了口氣,道:“景洛生性善良,朕又無暇教他,隻能靠你這個堂兄,多多幫扶了。”

  李弘文還未說話,李睿瀚便擺手道:“好了,你先下去吧,出發之日,朕會另外告知你。”

  李弘文並未多想,告辭離開。

  在他走後沒多久,李睿瀚忽然手按著胸膛,劇烈咳嗽起來,臉色漲紅不止。

  一旁的高湛嚇了一跳,高聲呼道:“禦醫,傳禦醫!!”

  ----------------

  李睿瀚的情況沒有外泄,一切如常地進行著,第二天,李睿瀚也如常上朝了,隻是麵色有些蒼白。

  今日早朝,群臣再度提議調程顯回京,但是李睿瀚卻未再猶豫,一口回絕了這個提議。

  昨日有了李弘文的建議,禦醫看診之後,躺在床上休息的李睿瀚決定,征詢柱國大將軍程長青的意見,當然他不是親自出宮去見,也沒勞動程長青老人家,而是派了高湛帶了口諭前去將軍府,他的身體情況,他不想任何人知道。

  到最後,高湛麵色古怪的帶回了程長青的話。

  關於邊關的守將調動,程長青持和李弘文一樣的看法,不宜調度,起碼此時不宜,而對於李睿瀚表示不讓程顯回京,有些不近人情的說法,程長青說了這樣一段話。

  “大乾養他育他,他爹我拚到五十歲,還在戰場上,他這小子隻不過這麽幾年功夫,若是敢喊累回京,老夫打斷他的腿!”

  有了程長青這話,李睿瀚再也未動調程顯回京的念頭。

  但是對於派遣李弘文去接手南越城池,李睿瀚倒是答應了下來。

  還有七天,就是之前和南越使臣約定好的一月之期,到時候,大乾可派人接手原屬南越的兩座城池。

  按正常速度,從京城出發,到達靠南越的邊關,需要四五天的時間,若是趕一些,也需三天多的時間,還要留出時間,調度邊關士兵,前往交接,李弘文過了今夜,便要從京城出發,前往戍業府邊關。

  早朝結束沒一會,李弘文便接到了聖旨,命他前去邊關,聖旨上還寫著,命程顯最大限度地協助李弘文,力求早日治理好兩座城池。

  邊關守將隻認皇命,聖旨上不寫清楚,哪怕李弘文是肅王的兒子,程顯也不會聽他的。

  接了聖旨之後,前來傳旨的高湛走上前笑道:“世子殿下,邊關路遠,尚需四日,過了今夜,殿下就該出發了,陛下說,若是世子希望,也可回肅王府一趟。”

  安陽府在承天府和戍業府之間,前往邊關,是要經過安陽府,但最近的路,不會經過青州,李睿瀚這是顧及到肅王和肅王妃的感受,讓李弘文先回家打個招呼。

  雖然明麵上說是緩衝區,但是邊關畢竟是邊關,隨時都隱藏著危險。

  另一麵,李睿瀚駁回了調度程顯回京的提案,汪懷山提前計劃的想法沒有成功,隻能重新找別的辦法,將程顯調回京了,這一步,是汪懷山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不過禍福相依,起碼把李弘文這個麻煩人物給調走了,這樣一來,汪懷山的布置就不用那麽小心謹慎,且緩慢了,李弘文不在,每日都待在皇宮中的李睿瀚,不可能有辦法知曉他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