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觀棋不語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12 12:05      字數:2144
  到了慈寧殿後,柳太後見到李景洛和李弘文兩個孫子同時前來,果然十分高興,拉著兩人的手,讓他們坐下。

  但正如李景洛自己說的,請安之後,他就要去念書了,柳太後也知道李睿瀚對她這個孫子很嚴格,但儲君乃是國之未來,雖然很想和兩個孫子一起說說話,但也沒有強留。

  “奶奶,堂兄,景洛先去了。”李景洛向柳太後行了一禮,和兩人告辭。

  “去吧,若是累了,便歇一歇。”柳太後看著小孫子,滿眼都是心疼。

  李景洛答應一聲,朝李弘文點了點頭,帶著鄭偉和另一位貼身太監,轉身去了。

  看著李景洛離去的小小背影,李弘文道:“太子殿下如此懂事,是大乾之福。”

  “唉,”柳太後麵色有些難過,道:“是大乾之福,隻是苦了景洛...”

  有些事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肅王曾和李弘文說過,他身為皇室,有些責任是他必須擔的,李弘文還好些,而李景洛則更甚,作為太子,一日都不能懈怠。

  李景洛離去之後,李弘文攙著柳太後坐下,問道:“奶奶最近身子可好了些?夜裏應當睡得著了吧?”

  提起這事,柳太後笑容洋溢,道:“哀家好多了,多虧了你這個小家夥,哀家真是好奇,難道睿淵在青州讓你學的是醫術不成?”

  “這倒沒有,”李弘文笑道:“就是一個朋友的偏方,我見奶奶症狀相似,便想試試,大體上隻是一些膳食上的改變,不會有什麽弊端。”

  柳太後眉眼彎彎地笑著,身體好了,精神便佳,誰又不想多看自己的兒孫幾眼呢,說不定,不消過上幾年,她還能抱上自己的重孫。

  “哀家預感,今年是個吉祥年,你成親了,景洛一天天地也在進步,睿淵也要回來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李弘文初聽沒聽出什麽來,片刻後,驚訝道:“父王要回京城了?”

  這事李弘文可沒聽誰說過,來了京城之後,倒也給母妃寫過信,隻是母妃從未提過此事。

  “對,”能見到多年不見的二兒子,柳太後很是開心,道:“昨日哀家收到了睿淵的來信,睿淵信上說,今年中秋,要帶樂瑤回京,大家一起吃頓團圓飯。”

  李弘文微微愕然,怎麽突然間父王又決定要回京城了,汪止荃不久前才去的安陽府,飛馬澗就那樣放在那,讓汪止荃肆無忌憚地探查,真的可以嗎?

  “怎麽了?”柳太後見李弘文有些走神,出聲問道。

  “啊?沒、沒什麽。”李弘文回過神來,道:“回來也好,奶奶還有外公外婆都這麽多年沒見過父王和母妃了,不過我想父王應該待不了太久。”

  這點柳太後也知道,雖然不知道具體什麽事,但那麽大的安陽府,還需要李睿淵管轄,他離不了太久。

  “回來就好,能見一麵,哀家也就滿足了,”柳太後嫁的是皇帝,皇家最是無情,曆史上有多少太後,兒子離了京後,一生就再也見不到一麵,柳太後隻能安慰自己,能見到李睿淵,已實屬不錯了。

  --------------

  聊了一會後,慈寧殿的嬤嬤走進來通稟道:“太後,陛下派人請世子殿下前去文華殿。”

  李弘文精神一震,看這時辰,應當也快退朝了,在那之後,就是李弘文和孟青易的棋比。

  李弘文站起身來告退,道:“奶奶,弘文...”

  “去吧,”柳太後握住李弘文的手,柔和道:“不要有太大壓力,盡力而為就好,皇上不會讓朝臣太過分的。”

  李弘文點了點頭,輕聲告退,走出了慈寧殿。

  太監不得進入太後寢宮,萬許隻能在殿外候著,見到李弘文出來,萬許很快便迎了上去,道:“世子殿下,咱家帶您去文華殿吧?”

  “嗯,”文華殿李弘文還沒去過,伸手讓萬許帶路。

  先前被派來傳話的那太監也沒說什麽,任由萬許自請帶路,近來宮裏都有消息,說萬許和肅王府世子搞好了關係,被高總管所看重。

  到了文華殿外,萬許停下腳步,躬身道:“世子殿下,咱家就不進去了,預祝殿下馬到功成!”

  此時殿中必然都是滿朝文武,裏麵也有侍應太監,萬許有自知之明,在殿門外停了下來。

  “借萬公公吉言。”李弘文點了點頭,抬步向殿中走去。

  文華殿比含元殿還有保和殿都要小上一些,畢竟隻是用來給太子讀書的大殿,隻需安靜便可,殿中眾人皆已就位,旁觀的官員沒有之前鬥詩那次那麽多了,文武分列站在左右,殿中已經擺上一張方桌,兩張座椅,孟青易已經在一方等著,賀紫山等人,就站在他身邊。

  李弘文行至殿中,拱手道:“臣李弘文,參見陛下。”

  李睿瀚坐在主位上,揮手笑道:“既然來了,也不耽誤時間了,便開始吧。”

  李弘文應了一聲,一揮袍尾,在位置上施施然坐下,表情淡然,倒真像是一位象棋高手。

  賀紫山朝孟青易點了點頭,孟青易走了過來,卻並未直接坐下,而是朝著李弘文拱手道:“世子之詩才,青易佩服,今日,再向世子討教棋藝,請世子賜教!”

  自打見到賀紫衫等人開始,孟青易在李弘文麵前一直謙遜有禮,李弘文心底是挺佩服孟青易的,點頭道:“請。”

  兩人分別落座,大乾是東道主,鬥棋又是李睿瀚提出來的,為顯大乾胸懷,孟青易執紅棋先行,李弘文則執黑棋。

  首局開始,孟青易也不知是試探,還是棋藝如此,先手便是當頭炮,李弘文直接上馬,如此快速的動作,讓旁邊的文官心中都頗有微詞,雖然是該這樣化解,但你起碼下慢一點,做出在考慮的樣子呀!如此不謹慎,恐要吃虧!

  但今天是下棋,不是鬥詩,觀棋不語真君子,諸位文官就算再有意見,也隻能在心裏說說,是不能像鬥詩時那樣交頭接耳,出言議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