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議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9      字數:2170
  李弘文查看了一番自己身上的裝扮,確認自己今日沒穿皇族的黑金色服飾,有些疑惑地站在那,搞不懂這劉管家怎麽認得自己。

  若說昨晚徐凝玉已差人事先告知了程飛燕今日要上門的事情,以免程飛燕出府去,兩人錯過,但是要說程飛燕特意差人在門口等著他,李弘文是不相信的。

  前幾天見麵,程飛燕還說出“你怎麽也來了”這種話,加上自中秋節的那次誤會以來,程飛燕一直都把自己當成出入青樓的“風流人士”,怎麽會讓管家來等著他呢。

  徐凝玉似乎看穿了李弘文的疑惑,溫柔一笑,道:“或許是飛燕把消息告訴伯母了?”

  程飛燕的父親程顯鎮守邊關,這點徐凝玉知道,程老將軍不管外事,這點是楊老夫人告訴李弘文他們的,所以徐凝玉才猜測是現在將軍府主事的朱夫人得了消息。

  李弘文表情有些古怪,道:“不會吧?程飛燕會特意告訴伯母,好安排招待我?”

  李弘文猜的一點不錯,要不是朱夫人恰巧問起,程飛燕還真沒打算接待李弘文,她隻是等著徐凝玉罷了。

  中秋節那晚徐凝玉是和程飛燕一起的,自然知道李弘文和程飛燕之間的誤會,夫君如此說,倒還真像飛燕的性子。

  成親之後,李弘文也把當時的事情解釋給徐凝玉聽了,表明了是楊世誠那貨口無遮攔,和他沒有關係,並再**證自己是沒去過青樓的,但那時候程飛燕待在京城,一直沒機會告訴她,正好借著這次機會,徐凝玉還打算和程飛燕說說,以挽回自己夫君的名聲呢。

  兩人說話間,馬車上的禮物已經卸了大半,朱夫人也從將軍府中緩步走出來。

  李弘文背朝著將軍府的大門和徐凝玉說話,還是徐凝玉先看到朱夫人,用眼神示意李弘文。

  李弘文回頭一看,就認出這位應該就是程飛燕的母親朱夫人了。

  原因無它,隻因程老將軍隻有程顯一個兒子,並沒有女兒,將軍府除了老夫人和朱夫人、程飛燕還有丫鬟,以外,並無其它女眷,再者朱夫人的年紀和麵相,肯定不會是老夫人,隻會是程飛燕的娘親。

  李弘文和程飛燕同輩,身為長輩的朱夫人卻出門相迎,李弘文連忙快步上前,道:“伯母是長輩,如此客氣,倒是顯得弘文無禮了。”

  朱夫人和善笑道:“世子殿下是貴客,自然要迎接。”

  徐凝玉在此時跟著李弘文的腳步上前,福身見禮道:“凝玉見過伯母。”

  “誒,”朱夫人應了一聲,笑道:“幾年不見,凝玉也出落的亭亭玉立了!”

  說話間朱夫人一眼看到了不遠處從馬車上搬下來的大箱小箱,嗔道:“世子殿下登門拜訪,還帶這麽多禮物,如何使得。”

  李弘文回頭看了一眼,他也得承認禮物確實是多的過分了,不然他也不會玩笑這是來程家下聘禮了。

  李弘文拱手道:“若是弘文一人的份,確實沒有這麽多,但這些禮物,還有父王的份,和外公外婆的心意,還望伯母不要見外。”

  既是肅王給程老將軍的,朱夫人便也不好插嘴了,隻得笑著伸手道:“別在府門外站著了,快請進府吧。”

  -----------------------

  李弘文踏進將軍府大門的同時,大乾的六部尚書和宰相汪懷山,也踏進了禦書房的大門。

  進入禦書房的這七位大臣,手上掌握著大乾朝堂絕大部分的權力,話語權非普通官員可比擬,每逢要事,下早朝之後,李睿瀚都會召集這七人,在禦書房議事。

  今日召集,無他,隻為商議今早南越使臣提出的比試一事。

  汪懷山站在最前方,其它六部尚書則一字排開,站在汪懷山身後,七人一同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李睿瀚坐於書桌之後,麵色淡然,擺了擺手,笑道:“免禮吧,眾位愛卿,對南越所提出以城池為賭注的比試,如何看待?”

  汪懷山神神在在地站在那,沒有急著開口,一如上早朝時的模樣。

  其它六部尚書,關係好的你看我我看你,亦或是低頭不語,沒人敢先開口,評論事關大乾國土的事。

  李睿瀚坐在椅子上,將一切盡收眼底,暗暗歎息,大乾人傑地靈,但遇上大事,竟無人為他分憂。

  沒有人先開口,李睿瀚便點名了:“吳愛卿,你何以認為?”

  被點名的是兵部尚書吳憶安,兩國邊境的摩擦,與兵部關係最大,李睿瀚便先點了他的名字。

  吳憶安眉毛微蹙,思慮片刻後,拱手道:“陛下,臣認為,此事於大局並無實際效果,不論我大乾和南越誰輸誰贏,都很難置邊關於不顧,南越使臣表麵上說設此些城池為緩衝區,然假設屆時我大乾得了南越的兩座城池,按約定,隻能管理,不能派兵設防,屆時若是南越派兵巡防城外,我大乾若是坐視,失之不過時間問題。”

  聽吳憶安的話,李睿瀚便知道他是提前思忖過的,吳憶安也是六部尚書之中,他最信任的人,兵部職權重大,等閑人李睿瀚不會讓他坐到這個位置。

  吳憶安的話很直白,撇開比試輸贏不談,假設大乾贏得了比試,接手南越的兩座城池,按照早朝上賀紫山提出的“緩衝區”的方法,兩國在這兩座城池中都不能派兵把守,以避免類似當下的衝突。

  但明麵上的話說的好聽,實際上,若是大乾得了這兩座城池,屆時南越派巡防軍在兩座城池外虎視眈眈,大乾難道信守諾言,不派兵前往?那樣的話,南越隻一個巡防營就能拿下城池,失而複得真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突施冷箭,是南越早就有的作風,而且在之前他們隻是在城外遊蕩,並未入城,也不算違約,大乾若是派兵把守,反倒在名聲上落了下風。

  有了人帶頭說話,其它尚書也不藏著掖著了,吳憶安的話說完沒多久,便有一人出聲道:“陛下,臣不讚同吳尚書的說法,此番比試,若是我大乾贏下,利大於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