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收回兵權!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162
  時辰一到,宮門大開,文武百官陸陸續續地進入皇宮,來到進行早朝的含元殿中。

  進入含元殿後便要噤聲,等後皇上駕臨,宰相汪懷山和禮部尚書何成安眼神交流了一會,何成安點頭之後,汪懷山便眯著雙眼,站在文官之首假寐。

  “皇上駕到~”

  隨著太監高湛尖細的聲音傳來,群臣紛紛一整神情,待乾皇李睿瀚在龍椅上坐下之後,百官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睿瀚象征性地擺了擺手淡淡道:“眾卿平身。”

  除了原本便不用跪的汪懷山外,百官紛紛從地上站起身子,矗立含元殿兩旁。

  太監高湛一揮拂塵,上前一步,用尖細的聲音高聲道:“有本啟奏~”

  殿中一片安靜,似乎今日之大乾國泰民安,萬事無虞。

  眼見無人發聲,高湛便回過聲來,眼神請示乾皇李睿瀚,是否有事吩咐。

  李睿瀚麵色中帶著難掩的疲憊,抿了抿雙眼,淡淡問道:“南越的使臣現到了何處?”

  台上禮部尚書何成安,朝他手下的侍郎使了個眼色,那人當即會意,從文官之列中走出,來到含元殿正中,朗聲道:“陛下,南越使團正在上京路上,今日便可到達京城,一切招待事宜,禮部已準備妥當。”

  李睿瀚點了點頭,昨夜勞累到半夜,現在精神疲憊,正準備說若是無事便退朝,台下的那名禮部官員又出聲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睿瀚看著那人問道:“何事?”

  這禮部官員一整袖袍,躬身拱手,朗聲道:“臣,彈劾肅王,未經朝廷允許,私自會見南越使臣,於禮不合,於理,更是不合,肅王手握兵權,既不歸京,也不避諱南越使臣,為大乾安定,臣,懇請皇上,收回肅王兵權!”

  禮部官員此言一出,含元殿中頓時一片嘩然,無論文官武將,都麵露震驚之色。

  數月前,曾有禦史台禦史彈劾肅王,當時那禦史懇求的是,收回肅王的封地安陽,交由朝廷管理。

  彼時雖然也讓百官驚訝,卻不及這次。

  封地,代表的是財富,財富可以用來養兵,但財富並不是立身之本。

  隻有實實在在的兵權,才是最大的傍身之物,禮部官員雖隻說收回兵權,隻字未提安陽府,但這卻是釜底抽薪。

  沒了兵權,肅王有再多的銀子又如何?兵,需要銀子養著,銀子,卻未必能換來兵理。

  文武百官各有心思,心中認為肅王有危險性的官員,亦或是另有計較的人,自是暗中拍手叫好,但那些黑麒軍一係出來的武將們,則麵含怒色,凝視那禮部官員。

  他們都熟悉肅王,深知就算肅王手握兵權,也隻會用在保疆衛國上,絕不會有什麽謀逆篡位的心思!若是肅王真想當皇帝,那如今...

  關於肅王的話題,在含元殿中一向是最敏感的,因為皇上放給肅王的權力實在太大,如今的安陽府,就像是一個國中之國,許多人暗中猜測,是不是當年爭皇位之時,皇上和肅王立下了什麽不為人知的約定,才導致肅王九年不曾回京,皇上也從未召喚過肅王。

  李睿瀚聽見這官員的奏事,眉頭一皺,今日,又有一場風波阿...

  太監高湛似乎也被震驚道,嘴巴下意識地微微張開,等李睿瀚喊了他的名字,才反應過來。

  李睿瀚喊了高湛一聲,向他頷首示意,高湛回過神來,快步下了台階,來到那禮部官員麵前。

  禮部官員一抖袖袍,從中拿出一封奏折,而後雙手呈給高湛。

  高湛從這官員手上拿過奏折,又返回去,呈給李睿瀚。

  李睿瀚拿了奏折,放在手上輕輕掂量,卻不曾打開,他不知道賀紫山繞路去了青州,也不知道肅王會見了南越使團,李睿淵沒有就此事寫密信給他,雖然如此,但他心中相信,他的親弟弟李睿淵,絕不會和南越勾結,謀逆皇位。

  李睿瀚眼中精光四射,看著站在台下,低著頭的禮部官員,心中思考。

  淵弟不會主動去見南越使臣,而這些南越使臣上門求見,出於禮儀,淵弟也會接見,這是無可厚非之事。

  壞就壞在,除了部分武將外,含元殿中,隻有他這位大乾之主和高湛兩人全然信任李睿淵,其它官員,要麽依附黨派,要麽是也希望肅王倒台。

  此事放在台麵上來說,確實是有理由懷疑肅王和南越勾結,處理不甚,後續可能泄露的秘密太多,李睿瀚沒有打開奏折,其實也是趁著這段時間在考慮對策。

  李睿淵看了一眼站在文官之列首位的汪懷山,汪懷山依舊假寐著,似乎此事無論什麽結果都與他無關。

  汪懷山是個真正的人精了,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什麽不太可能。

  李睿瀚打開奏折,隨意掃了一眼,接著看向武將一列,問道:“季橫,你覺得此事,如何定義?”

  季橫站在武將之列順數第三位,曾任黑麒軍左衛都統,隨肅王南征北戰,立功不少,又因忠肝義膽,如今擔任著京城禁軍統領的職位。

  季橫思量一番,出列道:“陛下,臣認為,南越使團進入大乾,沒理由經過青州,可見是有意為之,換個角度,肅王若是真有勾結南越之意,也不會光明正大在青州會見南越使團,必然會暗中碰麵,臣認為,這是南越使團刻意在分化朝廷和肅王間的關係。”

  季橫此言十分中肯,既沒偏袒肅王,也沒全盤否定禮部官員的說法,而是理性分析,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龍椅上的李睿瀚點了點頭,季橫說的話正是他心中希望的。

  麵對此事,有些話隻能從別人口中說出來,而不能由他自己來說,上次安陽府發生的杜峰貪墨案,影響不大,尚可以小事化了,他不追究,情有可原,而今日之事,則不一樣,若他還是偏袒肅王,恐怕這些年營造的表象,就會露出一些馬腳來了。

  而李睿瀚也清楚季橫的性格,和他的立場,因此,才特意點了季橫來說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