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首進書院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191
  到了第二天,用完早餐後,李弘文帶著傅吳二老去了鴻鵠書院。

  若是往常李弘文自己的話,他都是一路漫步走著去,路上看看有沒有靚女...阿不是,是路上看看有沒有好吃的好玩的。

  但傅吳二老畢竟年紀擺在這,隻能是坐著馬車而去。

  馬車在書院門口停下,傅吳二老也見到了書院門口那刻著商戶名號的石碑,對這塊“冠名讚助”的廣告碑嘖嘖稱奇,齊歎不知這世子殿下的腦子是怎麽長的,總有些新奇的想法,出人意料。

  書院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孩子們年紀都普遍較小,現在還都學著背書本上的詩經,待到年紀大些,便可學習策論經義,自打那刻起,就是在備考秋闈的路上了,所謂“苦讀十年”便是從這時算起。

  用作教室的那些房間之前,有一塊空地,麵積不小,旁邊豎著李弘文特意打造出來的鐵架秋千,還有單杠雙杠之類的健體器材,再旁邊還有幾方石桌,桌麵上刻著象棋的棋盤。

  秋千這東西傅吳二老都在肅王府見過了,可單杠雙杠卻還沒見過,正打算開口詢問李弘文,忽然有一人手持著銅鑼,走到空地中央,“當當當”地敲了三聲。

  隨著銅鑼聲傳開,教室內的讀書聲很快停了下來,孩子們歡快地叫著,打鬧著跑出教室。

  傅如南一呆,指著跑出教室的孩子們:“這...”

  李弘文笑道:“這是我製定的作息時間,學習一個時辰,之後休息一炷香的時間,期間學生可以出來院子裏休息玩鬧,授課的先生也能泡上一壺茶,如此往複,將每天的時間分開用。”

  這倒是奇特,大乾無論私塾還是書院,念書就是念書,除了上下學和午飯時間之外,其餘時間都要待在學堂之內,傅如南初見還以為是這些孩子太過頑皮,教書先生管不住。

  怕傅如南理解不了,李弘文道:“晚輩覺得,勞逸結合,要比一直死命看書的效率要高得多,所以才如此為之。”

  傅如南擺擺手,道:“世子不用多言,老朽也曾考慮到過這點,隻是沒有像世子這般,將時辰製定地如此詳細。”

  傅如南讀了一輩子的書,他也很明白,一直盯著書看,越看到後麵越記不住知識,所以他在教授皇子時期的李睿瀚、李睿淵時,也是鬆弛有度,不強求死記硬背。

  除了跑到院子裏玩耍的孩子們,也有教室裏的教書先生走出來活動身子,這些教書先生有的是之前教過李弘文的儒士,也有青州本地的老童生。

  一位出來活動身子的先生看見了李弘文,正欲過來行禮,走出兩步發現好像有什麽不對,抬眼再看,世子身邊站著的那位,是,是,是傅學士?!再旁邊那位,是吳大家?!

  這位教書先生揉了揉眼睛,確認沒有看花眼,此時他的心情就好比愛打籃球的少年見到了喬丹一般激動,快步走到傅如南麵前,微微躬身道:“晚輩魏臨,見過傅學士!”之後又朝著一旁的吳元柏見禮:“見過吳老。”

  吳元柏點了點頭,算是回應,傅如南則是咳嗽一聲,道:“世子在此,怎可先向我二人見禮,亂了地位。”

  魏臨這才想起來,自己太過激動,倒把這位世子殿下給忘了,轉向李弘文,拱手道:“見過世子。”

  李弘文笑著點頭,沒有在意之前魏臨無視自己的舉動,倒是他看著胡子也開始泛白的魏臨在傅如南麵前自稱“晚輩”,覺得也有些別扭,更有些好笑,自己無緣無故,和這幾十歲的魏臨成了一個輩分的人。

  傅如南年紀在這,且又是文界泰鬥,魏臨自稱晚輩倒也不過分,至於無視李弘文,實乃是見到傅如南太過激動了。

  除了魏臨,其它的先生得知傅如南、吳元柏駕臨書院,都過來打了照麵,其中多以晚輩自居,當然也有曾教過李弘文的,自身有名氣的儒士,則和傅如南平輩相交,傅如南不擺架子,和諸位先生相處的倒也愉快。

  倒是吳元柏對這種場合沒什麽興趣,目光一直在孩子們身上。

  李弘文看著吳元柏的模樣,也有些感歎,吳元柏年事已高,卻至今未曾娶妻,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生性不羈,就算到了死的時候,也要瀟灑地走,若是有了妻兒子孫,多了牽掛,反而走的不痛快。

  可吳元柏雖這樣說,但他卻很喜歡孩子,就像肅王府中的小月然一樣,尋常人想請吳元柏作畫都請不到,但吳元柏卻自己主動為小月然畫了一幅畫,如今的目光,也放在孩子們身上,透著慈祥,也帶有一些遺憾。

  今日來主要是帶傅吳二老看一看書院的環境,三人也沒待太久,等一炷香的休息時間過去,學生和先生們都回去教室內,三人也出了書院。

  書院現在還是以燕子山和李弘文從瀘州帶回來的孩子們為主,也有青州一些希望孩子成才的窮人家的孩子,但不多,年紀都比較小。

  這個年紀的孩子心思最是單純,傅吳二老都表示明日會來書院,試一試教授孩子們知識。

  當天夜裏,傅如南和吳元柏將在鴻鵠書院教書畫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青州無論書生仕子亦或是官僚富商、世家望族,都被這個消息震驚。

  起初他們隻是以為傅如南是在肅王府做客,卻沒想到會來鴻鵠書院教書,一時間有人打算到書院拜訪,有長輩決定讓自家的小輩退出青州書院,改到鴻鵠書院念書。

  起初還隻是青州本地的一些人到書院拜訪,傅吳二老有時還會見上一兩位,到後來不堪其擾,都躲在肅王府之中,不敢去書院了。

  到最後,連肅王也收到不少書信,大多是安陽各城的官員,甚至還有外府乃至京城都有人寫信找到肅王,聽聞傅如南本人親自教書,都想讓自家的子弟進入鴻鵠書院,哪怕花費再多銀兩也沒關係。

  這個時候,李弘文才明白,不論是之前楊世誠的話,還是傅如南自己的擔憂,都沒有錯,他終究是低估了那些想進入仕途或是想讓自家小輩進入仕途的人,對於傅如南這架通天梯有多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