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籌銀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463
  不愧是青州首富,財大氣粗,有錢就是橫。

  李弘文定定地看著楊世誠,心裏想著楊兄若是瘦那麽一點,帥那麽一點,知識多那麽一點,那應該也是不缺女人緣的。

  “楊兄,並不隻是銀子的問題。”李弘文開口說道。

  楊世誠不解,疑惑道:“嗯?那李兄還有別的用意?”

  李弘文慢慢說道:“大乾如今體製不太健康,商人和農民的後代進不到好的書院學習,隻會惡性循環,我辦這個書院,不隻是為了安置這些孩子,而是為了以後,哪怕朝廷中隻多上那麽幾個窮苦出生的官員,那也是好事,隻有窮人才知道窮人的苦,才會為窮人辦事。”

  還有一句話李弘文沒說,就是我李弘文也是窮過來的,因為他說出來楊世誠估計會當他腦子不靈光了。

  李兄你身為肅王府世子,生出來就含著金鑰匙,左手收錢右手弄權,你跟我說你窮過來的?

  雖然不是很懂李弘文的用意,但楊世誠還是點點頭:“李兄你就說我怎麽幫你吧。”

  給楊世誠的茶杯倒上茶,李弘文開口道:“我希望楊兄能幫我這書院,在青州各商號中募捐。”

  放下茶壺,李弘文接著道:"當然了,也不會讓各位掌櫃白出銀子,到時若是家中有適合年紀的孩子,可以送到書院念書,現在沒有,以後有了,也一樣可以。"

  楊世誠略一思索,這條件其實對商人不會有什麽吸引力,有閑錢的商人,哪怕孩子進不了青州書院,自然也能找好的私塾念書,但李弘文既然開口了,那他也不會拒絕,哪怕募集不到多少銀子,那他楊家一並出了便是。

  楊世誠一口答應:"好,明日我就邀青州商號的掌櫃一聚,再將結果告訴李兄。"

  李弘文拱手道:“勞煩楊兄了。”

  楊世誠擺擺手:“小事一樁,那李兄,我就先去了。”

  點點頭,李弘文起身送楊世誠出府。

  行至府門,楊世誠回過頭:“李兄留步,留步。”

  李弘文點點頭,忽而想起什麽,又叫住轉身登上馬車的楊世誠。

  楊世誠回過頭來:“李兄,還有何事?”

  李弘文思忖片刻,道:“書院不同鏢局,你可以告訴其它掌櫃,是我牽頭。”

  聽到這句話,楊世誠一喜,既然能說是小王爺出頭,那哪怕不為了讓孩子上學,那些掌櫃隻為和肅王府搭上關係,多多少少也會出些銀子。

  楊世誠點點頭,表示明白了,登上馬車離去,他決定盡快將這件事落實。

  過了半個時辰,青州某茶館之內。

  “楊少爺,昨天喊我們喝茶,今天又請客,是又有什麽事阿?”一嘴邊蓄著兩撇胡子的中年人,邊喝茶邊問喊他們來此處的楊家少爺楊世誠。

  楊家雖然在官場上上不了台麵,可在商界上可是實打實的龍頭,且楊世誠早就開始在楊家的各大鋪子裏管事,青州的這些商人,也要給他麵子。

  “是啊,楊少爺,有什麽好路子帶上我們?”

  “楊家是不是又有新動作了阿?”

  眾人紛紛應和,楊世誠坐在上首,市儈地笑著:“諸位掌櫃過獎了,楊家最近也是勉強過活。”

  “楊家勉強過活,那我們豈不是在撿破爛?諸位說,是不是阿?”

  “哈哈哈,正是。”

  楊世誠沒在意下麵掌櫃們的說笑,擺擺手,道:“今日請諸位掌櫃到此,是另有它事。”

  有人開口說道:“楊少爺就別賣關子了,直說吧。”

  楊世誠喝了口茶潤潤喉,慢慢道:“今日請大家來,是想請大家慷慨相助,在青州興建一家書院。”

  茶館中眾人麵麵相覷,我沒聽錯吧?這楊家少爺說什麽呢?建書院?

  “楊少爺,你確定你說的是建書院,不是建當鋪、客棧?”

  楊世誠一笑:“陳掌櫃說笑了,我又沒發燒,怎麽會說錯話呢,就是建書院。”

  你都說是建書院了,還說自己沒發燒?

  陳掌櫃開口道:“楊少爺,我們是商人,又不是搞慈善的,建什麽書院?再說了,不是已經有青州書院了嗎?”

  楊世誠微微一笑:“此間書院也並非我牽頭,而是小王爺的主意,我隻是替小王爺出麵罷了。”

  “誰?小王爺?”

  “楊少爺是說,肅王府的小王爺?”

  楊世誠笑道:“自然,我們青州,乃至安陽,還有別的小王爺?”

  原本對楊世誠這個提議噬之以鼻的各位掌櫃,此時卻是不做聲了,各自考慮著其中利害,既然是跟肅王府有關係,那事情就不那麽簡單了。

  過了許久,有人開口了。

  “我劉氏商行願出一千兩白銀,助小王爺興建書院!”

  有人起了頭,其他人也不猶豫,手上還有活動資金的,都紛紛跟著報出自己能出的銀子。

  “我青州客棧出二千兩。”

  “我吳氏商行出六百兩”

  “我何氏...”

  楊世誠看著茶館內熱烈地反向,滿意地點點頭,不出他所料,大家都覺得就算建了書院,自己家的孩子成了那酸書生也沒什麽用,但一旦跟肅王府扯上關係,那大家就積極了。

  向下壓了壓手,楊世誠開口道:“大家別急,來我這登記,晚些我再呈給小王爺知曉。”

  眾人聽聞,不再吵鬧,一個個在楊世誠準備的紙上寫下了各自的商號,還有出銀多少,也算是在肅王府混個臉熟。

  楊世誠這邊籌銀有進展,李弘文這還在想著其它的問題。

  建書院不是說有個房子上課就行了,關鍵的還有書院請些什麽樣的先生,師資力量夠好,學生學的效率也能更高。

  李弘文建書院不單單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在應該念書的年紀而念書,而是真的希望他們以後能夠成才。

  雖說送佛送到西,但救急不救窮,李弘文可以現在幫助他們,卻很難幫他們一世,人生的路,終究是需要他們自己走。

  按說肅王府的地位,請教書先生不難,但李弘文此時有個大膽的想法。

  “娘,你之前說過,父王以前的老師在安陽?”李弘文看著肅王妃問道。

  肅王妃麵色古怪:“弘兒,你不會想請傅學士來給這些孩子們教書吧?”

  傅學士乃一代大儒名士,如今的乾皇李睿瀚,肅王李睿淵,都是他的學生,當朝多少官員,見都難見上一麵。

  當初肅王妃說請傅學士,那也是想以肅王的名義請傅學士到青州做客,再循序漸進,哪怕傅學士願意來青州,到了肅王府,也要看他肯不肯教李弘文才行,若是他不願,就算是肅王也沒法強求,李弘文想請他來給這些孩子們教書,在肅王妃看來有些異想天開了。

  李弘文隻是點頭,就算希望不大,哪怕是渺茫,但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