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啟程
作者:海帶酒      更新:2021-04-01 22:33      字數:3142
  “你一定有很多疑問。”李世民說。

  玄奘訝然,隨他進了門,兩人這回沒有去會客室,而是到了隔壁的種植園裏。

  “李先生是故意的?”玄奘問道,他忽然發現,這個監督員比想象中的更有城府。

  “算是換了種方式實現目的吧。”李世民沒有直接回答,反問他道,“信使先生,你可曾有過這樣一些懷疑:沙漠如此貧瘠,鋼鐵從何而來?末日之戰已過數百年,汽車如何能留存至今?若不是那時留傳下來的,又是如何製造的?誰可能有能力製造它們?我們做不出一支鉛筆,為何卻擁有槍和子彈?我們的物資組成,為何是如此怪異失衡的結構?”

  連續的發問,令玄奘愈發震驚。想不到,對方竟然會觀察到這樣的細節。

  “我認真研讀過古文獻,發現其本身就存在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所看到的現狀,與根據其中描述所做的推演,也有著嚴重的脫節。長安姑且不論,沙漠中其他居民所擁有的很多東西,與如今生產能力極其不符。

  “如果將這些現象解釋為大部分產物並非由我們製造,而是把現成的拿來用,勉強解釋得通。但鋼鐵的冶煉不是小工程,長安至今也隻能製造小型產品。像車輛這種大型而又容易消耗的東西,隻取用現成的而不生產,最多二十年就要全部報廢。

  “我們避難所存在了多久?不是二十年,是六百多年。六百多年,我們總是能找到可用的車輛。”李世民注視著麵前的種植架,深深吸了口氣,說道,“這不禁讓我懷疑,長安真的存在了六百年嗎?會不會是,我們的曆史是編造的呢?”

  玄奘不想讓他困在自己的思維怪圈中,如實說道:“不會的,有很多證據,能證明廢土存在的幾個世紀是真實而連續的,避難所的曆史當然也不是編造的。”

  李世民撫摸著一片綠葉,輕聲道:“你隻是以信使的眼光,憑借你的所見所聞,從大局上這麽判斷。還記得我們討論過的避難所實驗嗎?後來我想,長安的實驗也許還要再加上一個條件,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將整個避難所的曆史重啟,以全新的變量,讓這裏發展出另一個路線。避難所確實延續了六百年,但每一次循環,大概隻有百年左右。這就能解釋車和槍都是從哪來的了,它們是實驗者投放的。”

  玄奘不禁愕然,好一會兒,才問:“李先生為什麽忽然就有了這樣的猜想?”

  “因為菩薩。”李世民說:“她提起兩年前我的地府之行時,我意識到閻王招魂、神昉傳經、觀音顯像和西天取經,這一係列事件有著緊密的聯係。地府之行正是取經的鋪墊,神昉來長安絕不是巧合。他們給出了難題,又主動展現了解決辦法,這樣我才會全力支持神昉取經。”

  玄奘忽然想起,自己身邊還跟著楊戩的棱鏡,卻欲言又止。他想不出什麽辦法提醒李世民,隻能由他繼續說下去。

  “對於現在的長安,最重要的顯然不是教化人心。然而觀音竟然向所有人灌輸這樣一種觀點——佛法比一切都更重要。”李世民嘲諷地一笑,說,“真的麽?隻要有大乘佛經,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我可不信。”

  “如果是這樣,李先生為何還要對取經作出積極態度?”玄奘問。

  “一是不得已,在菩薩麵前誰又敢說不;二是我有一種感覺,隱約間能看到這些事件之間的聯係,雖然很不明晰,沒法推出完整的邏輯……隻是一個直覺上的猜測。”李世民不覺摘下了那片葉子,揉碎在指間,“神仙們隻重視人心,是因為物質上沒有值得擔心的理由。我甚至覺得,這次長安之心即使沒有你的修複,最終也能安然度過危機,隻是會以另一種方式,也許跟佛法扯上點關係。

  “我仍堅持認為,長安避難所同樣是個實驗場。實驗的設計者不同於其他避難所,不是凡人,而是神仙。有什麽我們不知道的原因,讓他們選擇了這裏。也隻有神仙,才有能力保證避難所不合常理的物質供應,連續運轉六百年。他們的實驗,我想多半和傳揚佛法有關。”

  玄奘不禁在心中擊掌而歎,眼前這位監督員,竟然做出了如此接近真相的推論,實在厲害!

  但表麵上,他還是隻能裝出迷茫的樣子,繼續向李世民提出幾個疑問。而李世民的作答雖然不是滴水不漏,依然存在很多猜想和牽強的性質,但卻形成了一套勉強自治的鏈條,一座搖搖晃晃,卻直指真相的高塔。如果給他更多的信息,他一定能完善出正確的結論。

  “這場西遊之旅,已經無法回避,但我不想完全被別人牽著走。因此,我希望你能成為我的助力。將你安排在取經隊伍中,是想讓你幫忙辦一件重要的事。”李世民轉向玄奘,遞給他一個信封,“事關長安的文明傳承,請玄奘先生慎重對待。”

  玄奘收好信封,鄭重點頭。

  李世民又說:“玄奘先生,你不是長安人,我不能像命令其他人一樣命令你,甚至無法期望你能回來。這不是任務,而是請求。你是信使,見過廢土上的那麽多人類群落,應該能理解我對於延續的執著。希望我能活著看到你回來。”

  “我會盡力的。”玄奘說完,也取出一個信封遞了出去,“另外,其實我折回來是為了這個。希望在離開之前能拿到我的報酬。”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你真是個實際的人,我會盡快安排的。”

  離開李世民後,楊戩的消息果然接連送到,震得玄奘手腕都麻了。他回到自己的住所,關緊門窗,然後按照楊戩的要求打開了通話。

  “你們的談話我都聽到了。”二郎神的聲音還是那麽盛氣淩人,“想不到他一介凡民,居然能猜到如此地步。”

  “我也很驚訝。”玄奘答道,不知道楊戩對此會采取怎樣的態度。

  “他給了你什麽,打開看看。”楊戩命令道。

  李世民的請求當時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一封信傳達,大概是因為事情比較複雜。玄奘展開信,默默讀完。楊戩有棱鏡觀察,也不需要他照著念出來。

  看完信,玄奘有些為李世民擔心。這個秘密即使現在不被二郎神知道,在李世民死後,也會在記憶查驗中被看到。而他還不知道,自己的願望在被神佛獲知後,注定是永遠無法實現了。

  “有意思。”楊戩說,“想不到這次來長安,還有這麽一個意外收獲。”

  玄奘問:“二郎真君打算如何處置?”

  “我還在考慮。不過我可以保證,在他死前這事不會被其他神仙知道。”

  這下,玄奘真是看不透對方到底是什麽立場了。

  “你給他的信裏又寫了什麽?”楊戩繼續審問。

  “一份清單,裏麵有我需要的零件,用於組裝一些防身裝置。”玄奘如實答道,至於改裝FTB所用的那部分,他會在楊戩無法監視時完成,也不怕說出來。

  聽了玄奘對那些裝置的說明,楊戩默認下來,它們都是有一定必要,卻又不至於讓他專門提供的小玩意兒。既然玄奘能自己完成,也就不用他小題大作了。於是話題又轉到了其他方麵。

  玄奘卻腹誹道:裝備部分就這麽略過了?看看人家觀音給的都是什麽強力裝備,你竟然除了條假腿,別的一件也拿不出手嗎……

  兩人交談了近一個小時,將幾天以來無法通過文字傳輸的信息都說了個一清二楚,楊戩才結束了談話。隻是對於玄奘沒有提供神昉的信息,他不太滿意,要求玄奘上路之後加快進度。

  “近期需要注意的事,我剛才都用文字發過去了。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要暴露我的存在,明白了?”

  “明白。”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終於迎來了出發的那一天。

  長安的居民組成了隆重的送行隊伍,擠滿了避難所的地下車庫。樂隊敲響了戰鼓,無數彩帶從空中飄落。車手們跪在誦經機與引擎陣列前祈禱,用機油在自己身上塗抹出粗獷的紋路。

  人們高呼神昉的名字,一遍遍地向他膜拜。神昉則用一枝蓮花模型蘸取了清水,灑在取經隊伍的每個人頭頂;將香灰捧在掌中,吹向送行的人群,口中念誦祝福的經文,讓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世民帶頭開啟了一隻酒桶,用珍貴的啤酒為他們餞行。他握住神昉的手,道出送別之辭。神昉則再次向他許諾,必定取回真經,修成正果。

  隨著沉重的機械傳動聲,巨大的升降平台緩緩抬起,由一輛全地形車和三輛越野摩托組成的取經隊伍,就這樣漸漸離開人們的視線,升到地麵上方。

  引擎轟鳴,在飛揚的沙塵中,正式揭開了西遊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