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觀音顯像
作者:海帶酒      更新:2021-04-01 22:33      字數:2671
  人們平和的心境被打破,都憤怒地看向聲音發起處,見是一個髒兮兮的長發老頭,不由得議論紛紛,還有人欲上前將他趕走。

  神昉卻是喜笑顏開,將民眾勸回後,快步奔向老人處,行了個大禮,說:“老師父見諒,貧僧自幼念佛,所見僧人皆講的是小乘佛法,卻不知大乘佛法如何。老師父既贈我佛寶,若能再將這大乘佛法點明一二,貧僧自當感激不盡。”

  老人說:“你這小乘佛法,隻可勸人向善,驅人煩憂,卻不能度亡超升。我這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凡夫大眾修了我大乘佛法,才可勘明至理,解百冤之結,消無妄之災。莫說這茫茫大漠,就是百般災厄,萬般妖魔,也能超脫破滅,另辟淨土,重明之火。”

  聽了這話,就連一旁的李世民也激動起來,上前細問:“老師父此話當真?”

  老人這一段話,一一對上了他所操心的幾大治理問題,尤其是最後提到的另辟淨土,可不就是他最關心的移民大計麽?

  先前神昉講經,雖然能讓長安居民心境平和,減緩了封閉的地下生活導致的種種問題,但李世民知道這終究不能治本。特別是老人提到的超度逝者、淨化亡靈一事,和清除罪孽、消解災厄的效果,正是他最需要的。

  如今見識了佛寶顯靈,他對老人自然再不生疑,也和一心追求佛法的神昉一樣,追著老人詢問大乘佛法的奧義。

  老人反問道:“長安雖和諧安穩,也有不少人潛心向善,但李世民你可曾記得當年地府之行,閻王傳予你的使命?如今實現的又有多少?”

  李世民又驚又喜,驚的是這位老人居然知道自己去過地府,喜的是此時終於有人確切地承認,當年的地府之行並非幻夢,總算解開了他多年的心結。

  “老師父身懷佛寶,談吐不俗,一定是仙人下凡。地府之行,我自不敢忘,這幾年間也不懈努力,隻求將長安治理妥當。但能力所限,諸多困難依然無法克服,還請仙師多講些大乘佛法之妙!”他激動地說。

  老人搖頭道:“大乘佛法何等精妙,豈是單單用於治理的工具?你過於急功近利,隻怕這佛法給了你,也領悟不得真諦。我佛如來雖有心宣揚正果,也須你這長安眾生堅定信仰,苦修佛心才是。”

  神昉跪倒在地,向老人深深一拜,說道:“請老師父明示,隻要求得這大乘佛經,貧僧哪怕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老人讚許地點點頭,雙手合十,念誦了一段經文,忽然周身遍布五彩光華,將四周映照得有如幻境一般。

  耀眼的光芒散去後,老人先前所在之處已經空無一物。人們正奇怪他到哪兒去了,忽然有人感受到頭頂灑下萬道佛光,趕緊呼喚左右去看。

  隻見一名身披白袍、腳踏祥雲的仙人飄在人群上空,這仙人玉麵紅唇,生得俊美和善。長發垂肩,白衣勝雪,眉目間盡顯莊嚴。她一手捏了個法印,另一手托著寶瓶,瓶內斜插著一枝青翠欲滴的楊柳。一朵巨大的蓮花托在她盤起的雙腿下,緩緩旋轉。

  正是觀音菩薩!

  人群沸騰起來,大家齊齊拜倒在地,口中念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玄奘同樣混在跪拜的人群中,說服自己放下心理潔癖,不讓對方看出他的動作神情有什麽不妥。

  隻是看著觀音那半透明的乳白色肢體外殼,關節處露出的精密構造,還有那投影而成的蓮花座,他不由得開始思考:為什麽派來的隻是個化身?

  不過她的本體也已經改造得不似人形,這個化身反而更符合人們印象中的觀音形象,而且顯露出這麽多神性,已經足夠震懾了。

  觀音俯視著不停磕頭的民眾,朱唇輕啟:“爾等凡民聽好,我佛如來為宣揚正果,普渡眾生,今造大乘佛經,存於天竺大雷音寺。若有不畏艱險,肯去西天取經者,將得正果金身,成濟世之業。”

  說完金光一閃,菩薩已不見了身影,隻留點點梵香。

  人們陸陸續續從地上站起來,興奮地談論剛才的奇景,慨歎今日能見觀音菩薩一回,必得佛祖護佑終生,死而無憾。

  李世民拍去膝上的塵土,抬起頭,看見神昉已經來到自己跟前,誦了聲佛號,懇切說道:“大人,貧僧今日目睹神跡,心下激蕩不已。又受菩薩賜寶,佛音感召,實在久久不能平靜。貧僧現向大人請願,誓將抵達西天聖地,為長安求得大乘真經!”

  “我雖孤陋寡聞,卻也知天竺距此不止萬裏之遙,而且一路妖魔橫生,困難重重。大師真願為長安踏上取經之路?”李世民嚴肅問道。

  觀音說出取經一事時,他心中躍出的最佳人選自是神昉無疑。他毫不懷疑神昉信仰之堅定,但神昉才來長安兩年,對這個避難所恐怕沒有太高的忠誠可言。

  然而神昉直起身,朗聲說道:“長安是我所見最美之處,此間眾生最具慧根,若不能將大乘佛法傳入長安,才是愧對我佛良苦用心。貧僧在此發誓,若不能將真經帶回長安,貧僧將粉身碎骨,魂消魄散,永世不得超升!”

  隨後取香拜佛,又以菩薩所賜寶物為信,在誦經機前再次重複誓言。

  見他態度如此決絕,李世民不禁深受感動,扶起神昉,共同向下方的民眾宣布西行大計。眾人聽後,紛紛讚揚神昉大師一心向佛,忠賢無雙。

  玄奘看他們在人群的歡呼聲中退進大門,想必是急著商討取經事宜,應該忘了自己的存在。這樣最好,他趁機趕緊離開現場。看了這麽長一段演出,聽了那麽久別扭的仙式官腔,他真是受夠了。

  不知道觀音的真身是否也在長安。楊戩那條緊急警告隻提到了她已到達長安,卻沒來得及說清具體情況。

  現在隻看到了一個觀音化身,所謂化身,當然是隨便扔出幾個都沒問題。因此盡管戲已演完,取經的任務已經傳達到位,按說一切都進入了尾聲,玄奘卻還是不敢放鬆警惕。

  李世民貴為一城之主,眼界比普通居民要開闊許多,又受了這麽多年的技術熏陶,本來不該被一個機械化身唬成這樣。

  但這隻是玄奘的看法。他將心比心,也理解在李世民看來,佛家的科技與避難所的科技是真正的天壤之別。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已經和仙術魔法無異。因此,凡民終究還是會臣服於神佛的天威之下。

  人間的科技發展,永遠製約於技術奇點和神佛的監視,始終無法突破穹頂。巨大的區別,幾乎已將出自本源的人和神劃分為兩個物種,何等的悲哀。

  想那些都太遠了,他必須恢複原有的實力,才能改變這一切。眼下西遊已經確定,如何進入這支遠征隊伍,才是玄奘應該關心的大事。

  除了編些理由說明自己能為神昉做貢獻以外,他倒是還有另一條路可走。當初以信使身份進入長安,既是為了某些行動上的便利,也是給自己留個退路。他還可以再利用這個身份離開長安,找個借口與神昉同行。

  反正二郎神的主要目的隻是讓他跟在神昉身邊。

  之後的幾天,一切都呈現出令人不適的平靜,沒有人找他麻煩,也沒有危機需要他處理。玄奘享受著難得的清閑,在長安四處遊玩,仿佛自己真是長年生活在這裏的居民一般。

  但是終於,廢土助手的震動還是打破了這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