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置若罔聞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1719
  從今日早晨開始,整個京都汴梁城內都是議論紛紛。議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幾件事情上。

  其一,昨日朝會上討論的內容以及晚宴上的發生的場景經過發酵,傳遍了整個京都。

  其二,與西夏使節的談判今日正式開始。

  其三,夜市凶殺案在孟嚐的調查下已經水落石出。原本趙頊命開封府限期三日破案,而孟嚐僅僅一日便已經查明案情。這使得孟嚐的威名更上一層樓。

  其四,副相範純仁與部分官員士子正式對外提及建立忠恕學派的設想。

  從範純仁等對忠恕學派的闡述中,明眼人都知道這學說是範純仁以自己所學為基礎,以忠君愛民思想為根基發展而來。讓他們驚駭的是,在範純仁學說中竟有王安石新學的影子,這無異於在朝廷內外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幾件事哪一件都不是小事!在平常時期,這任何一件事情放出來都是能引起舉國關注的大事件,何況現在這些事都已經擠在了一起。

  而後幾日,在朝野沉浸在呂公著與範純仁正式分裂的動蕩中的時候,宋夏談判迅速落下帷幕。

  開封府帶回去協助調查夜市案的一眾親曆者也陸續從開封府走了出來,當然,其中也包括蕭楚等五名契丹人。

  夜市案就這麽悄無聲息的了結了,再沒引起任何波瀾。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討論也因為開封府宣布結案而逐漸趨於平淡,再沒有引起一絲漣漪。

  於此同時,京都皇宮中的那位對宮外的動靜置若罔聞。整個皇宮中傳出來的命令也皆是由都堂中的宰執們發布,趙頊竟然沒有哪怕任何一絲動靜。

  一直到宋夏談判、宋遼談判結束,到後來的西夏使節、遼國使臣離開京都,趙頊都再沒有露過麵。如果不是談判結束後,文書送到宮中交由趙頊禦覽蓋章後方才能生效,文武百官真的以為趙頊出了什麽意外了。

  這一切,實在太過不同尋常。作為一國之君的趙頊竟然在宋夏談判、宋遼談判的過程中未發表過任何意見,這能正常嗎?

  就這樣,文武百官們就這麽看著兩國使節離開了京都。

  遼國使臣們雖然是帶著大宋的歲幣離開的,且一眾使臣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但微笑中怎麽都帶了一絲不自然。

  按理說,遼國使臣此來大宋的目的是達到了的,按照談判結果,大宋如數提前繳納歲幣,為何他們還會如此?隻有負責與遼國談判的曾布等人才清楚遼使臉上的那絲不自然究竟是為何。

  夏國使節團離開的時候整個使節團成員的臉色都很是凝重,有些人的臉更直接是哭喪著的。從談判結果來看,夏國使節如此表現也實屬正常。

  宋夏兩國和約規定,宋夏邊境黃河以南土地正式劃歸為大宋疆域。自和約簽訂之日起,夏國以良馬交換大宋歲賜,以締結友好盟約等等。

  從結果來看,此次大宋與兩國談判無疑是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果。尤其是與西夏的談判,無疑是鞏固了前線的戰果。

  踏上回程的西夏使節團中,一眾未參與談判的年輕官員對談判結果很是不滿,他們沒有想到,此次談判竟然是以這樣喪權辱國的結果收場。

  “沒想到我們此次出來竟然成了國賊,你們看看這結果,負責談判的大人們怎麽有臉同意這份結果的?”其中一年輕人氣憤的對著身旁的人抱怨道。

  “唉,我又何嚐不是這麽想?我們還有什麽臉麵回到夏國?”旁邊的人歎氣道。

  “你們別這麽說,大人們也不想的,這也是情勢所迫。”旁邊一年紀稍微大些的官員輕聲嗬斥,此人年近中年,在西夏使節團中算是年紀稍長的幾人之一了。

  “什麽情勢所迫,都是借口。”最先說話的年輕官員不屑的說道。

  “你們是不知道,據我聽說,一開始梁乙逋等幾位大人與宋人談判時可是寸步不讓,為此僵持了兩日。到第三日談判中途,梁乙逋大人是得到了什麽意外消息方才退讓的。”隻聽中年官員繼續道。

  “什麽得到了意外消息,我聽那梁勇說,那日是大宋皇城司突然送來的消息。那些宋人看到消息後態度便大變,變的越發趾高氣昂。而梁大人看了消息後方才退讓的。”旁邊又一人插話道。

  “……”

  另一邊,回程的遼國使節團中,知曉談判內情的成員臉上並沒有太過興奮,反倒是不知內情的年輕人們對成功完成此次任務感到很是興奮。

  耶律乙辛此刻感覺很是憋屈,原本可以圓滿完成的任務,就因為契丹族這五個年輕人,差點功虧一簣。雖然成功帶回了歲幣,但還是要以五百匹戰馬來彌補契丹族年輕人的錯誤。而這些,都是不可能出現在和約中的。不得不說,這個錯誤的代價有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