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殺人償命?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2565
  呂嘉問話音一落,戶部尚書薛向、兵部尚書吳充便同時出列讚同呂嘉問所言,一時間整個大殿隻剩下呂嘉問等人的聲音。

  “哼,敢問幾位大人,本官與李大人何曾說過讓朝廷不秉公處理此案了?”禮部尚書王力上前一步氣憤的回擊道。

  “對,我與王大人隻是說要低調處理,何曾說過要徇私舞弊了?”刑部尚書李常也上前一步向著呂嘉問等人質問道。

  “對,你們這是對禮部王尚書、刑部李尚書的隨意揣測。”工部尚書孫覺也出言力挺王力、李常。

  “哼,你們自己心中是什麽想法本官十分清楚!不就是擔心破壞大遼與我大宋現今的關係,害怕惹起大遼高層的不快嗎?”吏部尚書呂嘉問回首暼了一眼王力、李常等保守派右翼分子,不屑的說道。

  “也不知道某些人究竟是大宋的官還是大遼或者西夏的官?有些人啊,胳膊肘永遠往外拐,照本官說,這樣的想法真的是讓人不恥!”戶部尚書薛向也是上前譏諷道。

  “對,低調處理,誰不知道你們說的低調處理是要大而化小、小而化無?哼,你敢說你們不是這個意思?”兵部尚書吳充的不屑表達的更為直接。

  “本官乃我大宋禮部尚書,李常李大人乃我大宋刑部尚書,豈能容你們這樣含沙射影的詆毀?”王力怒氣衝衝的吼道。

  “你們這是對本官與王尚書的誣陷。難道幾位大人不知道隨意誣陷堂堂從二品大員該如何論處嗎?”刑部尚書李常此言很是毒辣,直接將言語上的爭執提高到構陷當朝大員的高度。要知道,隨意構陷當朝大臣可是大罪。

  百官們聽到李常所言都是噤若寒蟬,整個朝堂上鴉雀無聲。樞密院官員及三衙武官們更是不敢發出半點聲響,深怕引火燒身。趙頊以及宰執們卻依舊不動聲色的看著他們的爭執。

  “哼,本官也不是嚇大的!李大人還是不要在這裏耍你刑部尚書的官威了!”不出所料,吏部尚書呂嘉問磁性的嗓音在朝堂上氣氛緊張到姐姐的時候響起。隨後,朝堂上氣氛頓時為之一鬆。

  “幾位大人稍安勿躁。各位都是我大宋肱骨之臣,在朝堂上如此爭吵成何體統?”首相呂惠卿製止的聲音在李常要出聲反駁前響起。

  在朝堂上,首相的威嚴僅次於皇帝。派係鬥爭沒到你死我活程度的情況下,首相的聲音還是可以一錘定音的。當然,前提是不涉及到利益爭鬥。

  如此情況下,對於呂惠卿這個首相出聲製止他們爭吵這樣的小問題,王力、李常、孫覺心中再有不滿也必須停下爭吵。如若不然就是挑釁首相威嚴,呂惠卿絕對會與他們不死不休。呂嘉問、薛向、吳充自然也不再多言。整個朝堂立馬安靜了,緊張的氣氛卻已經不複存在。

  趙頊看著眼前這個場景,心中很不是滋味。呂惠卿在朝堂上一句話的效果竟然不比他這個皇帝差多少,雖然趙頊清楚內情,但心中又如何會沒有感覺?

  “呂相公所言極是,大家同殿為臣,還是要以和為貴。回歸到此次案件上,本相以為,此案涉及太廣,稍有不慎便會行差踏錯,我等還是要慎之又慎為好。”副相呂公著在眾人的注視下向趙頊作揖後朝著呂惠卿說道。

  “慎之又慎?不知呂副相所謂慎之又慎該當何解?”副相章惇聞聽呂公著此言坐不住了。

  “本相認為,爭對此案應該做多重考慮。其一,如果死者死因與契丹人無關且其中也無甚陰謀,此案便交由開封府查明真相,找出真凶,給死者以及百姓們一個交代。其二,如果死者之死與契丹人有關,那就需要與大遼使節團嚴正交涉。其三,如果此案背後有陰謀,那就更要搞清楚背後之人的目的。”呂公著聞言,慢條斯理的說道。

  呂公著話音一落,滿朝文武一片讚同之聲,都認為呂公著所言甚為全麵。就連一眾宰執們也不由暗自點頭。

  “本相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還請呂副相解惑!”章惇雖然也覺呂公著所言甚為不錯,但有些問題還是要提前問清楚。

  “章相公但說無妨。”呂公著抬手示意章惇直言。

  “敢問呂相公,如果此案當真是契丹人所為,不知呂相公認為該如何與大遼交涉?”章惇直視著呂公著的眼睛問,顯示出異於往常的攻擊性。

  章惇話音一落,大慶殿中又變的針落可聞。章惇話語上是問如何交涉,實質上問的卻是對大遼是選擇強硬還是軟弱的外交政策。這可是現在最敏感的話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保守派改革派的根本上的爭端,是一直以來兩派的焦點之一。

  “我大宋與遼國已經和平近百年,維護宋遼和平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宋遼邊境已經平靜那麽久,邊境的大宋子民更不應該再次走入戰亂。故本相認為,在考慮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我大宋應該理性對待此案。如果此案真是契丹人所為,那就在不影響和平的前提下,必須要大遼給我大宋一個交代。”呂公著的言語完全出乎了章惇的意料,也讓章惇準備好的駁斥之語憋了回去。

  章惇默然不語,而大慶殿內所有人都用一種詫異的眼神望向呂公著,可見,呂公著的這番言論確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呂相公所言甚合朕意。眾卿對呂相公之提議不知可還有何不同看法?”趙頊意味深長的看了眼呂公著,而後高聲道。

  “啟奏陛下,臣還有疑惑想請呂副相為下臣解惑。”新任尚書左右司郎中淩誌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出列奏道。

  “哦,淩卿還有疑惑?說來聽聽。”趙頊意味深長的說道。

  “臣想問呂副相,不知呂副相覺得,如果此案真是契丹人所為的話應該讓大遼給我大宋一個什麽樣的交代?”淩誌所言讓殿中所有人顏色大變,就連趙頊的神色也不由為之一變。

  “本相…”

  “淩卿此言何意?”趙頊抬手阻止呂公著發言,故作不知其意的問道。

  “啟稟陛下,臣是指如若死者真是契丹人所殺,呂相公是打算讓契丹人殺人償命,還是要以此事作為籌碼與大遼談判獲取賠償作為交代?”淩誌不顧蘇遠承的阻撓,直言不諱道。

  “住口,呂相公豈是你能質疑的?”刑部尚書李常指著淩誌吼道。不僅僅李常,其他人聽到淩誌這直白的問題已經不是用勃然變色能形容了,很多人眼中已經是一片森寒。

  這個問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刻意忽略的。為什麽刻意忽略?當然是有著重要原因的。自古以來,一直有句老話叫殺人者償命,說是這麽說,可是現實真的是如此嗎?在涉及兩國和平的問題上,你談殺人者償命?你怕是擔心兩國和平太久了吧?

  “肅靜。不知淩卿以為如何?”趙頊平靜的直視著淩誌,語氣淡漠。

  “臣以為,我大宋百姓的生命無價,且不應該作為我大宋與大遼談判的籌碼。”淩誌視眾人殺人般的眼光如無物。

  “那你主張…”呂公著望著淩誌,遲疑道。

  “殺..人..償..命..”隻聽一個字一個字從淩誌的牙齒間蹦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