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4      字數:1248
  縱觀曆史,哪一個朝代都有它存在的特殊意義。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到唐末天祐四年,軍閥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的大唐王朝正式滅亡。此後,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朝代更替頻繁,華夏大地,哀鴻遍野。

  宋太祖趙匡胤在這種情況下策劃了陳橋兵變,從後周手中接過了國家統治權,建立大宋,逐漸統一了華夏大部分地區。

  宋太祖登基後,為了安定國家,勵精圖治,對外,多次發動統一戰爭,逐步統一全國,改變了五代十國以來在中國持續了幾十年的亂局;對內,宋太祖經過與群臣的討論,製訂了一係列精巧和微妙的政治製度。

  宋朝的政治製度設計之精巧和微妙,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政治、經濟、軍事、民生等方麵都設計了一係列比較先進的製度,並且在各朝皇帝的手中,這些製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優化。

  當然,在這些製度中,有一項製度的存在,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但也為宋朝的兩次滅亡埋下了伏筆。

  有人說,重文抑武的政策和募兵製的存在是導致後期宋軍戰力孱弱的主要原因。宋朝軍隊最多的時候數量達到一百二十萬之多。在遼、西夏、金、蒙古幾個同時期存在的國家中,宋的軍隊數量一直是最多。數量如此之多,為何還屢敗屢戰?難道真是戰鬥力太差?

  募兵製招收到的士兵多為災荒饑民,還鼓勵營伍子弟接替父兄當兵,或以罪犯充軍,病源缺乏時,也抓民為軍。一經應募,終身為伍。北宋規定,諸路募兵由長吏或都監實行,以“兵樣”或“木挺”為標準,選壯健者充禁軍,短弱者充廂軍。

  新兵入伍,即在臉部或手臂刺字,以標明軍號,故招募又稱招刺。宋軍內部實行挑選製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三等進行訓練考核,壯健有武技者可由廂軍升為禁軍,武技出眾者,優給賞物,可補闕階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馬軍降為步軍,又不及降為廂軍。老弱或陳低級別,或消除軍籍或降充剩員和供軍中雜役。這樣的製度下,按理說,軍人的戰鬥力不應該太低吧。

  但是,宋朝的戰敗經曆大家確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口中時常提到的靖康之恥,就是這時候發生的,並且宋朝時常敗給蒙古,金國,這也都是事實。就算有時候打了一場勝仗,但是最終還是會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這些都是正史中有記載的,但不能就此認為宋朝的軍事實力就弱。

  當時,宋朝內部朝廷的勢力發展特別不均衡,內亂很嚴重。又因為製度的原因,軍權集中在皇帝手中。一發生戰爭,臨時抽調武將去率領軍隊打仗,又怎能發揮出戰鬥力?

  宋朝時期,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欣欣向榮的。在當時的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可以和宋相比。可以說,如果當時的經濟沒有那麽發達的話,宋朝的統治早就已經瓦解了。在我看來,宋朝時期的經濟和文化可以說我國古代發展的巔峰,變成了軍事實力上的發展,可能也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麽不堪一擊,但是由於當時的政策,武將並沒有什麽樣的權力,朝廷內部鬥爭也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戰爭的不斷失利。

  每次讀曆史,都讓我為宋朝感到遺憾。所以,我想在這部書裏,寫一下我想像中的宋朝,這或許也能算是小小的改變一下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