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渡河(修)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1      字數:4296
  “久仰大名!”王零隻是略微吃驚,不過也理所當然,印象裏賈詡確實是在這個時候離開李傕的。他仔細審視著麵前的中年文士,似乎想從麵前的這人身上找出一點毒士的風采,但是並沒有,言談舉止之間盡是書生意氣,反而渾身透露著一股正義的氣息,讓他覺得很是奇怪。

  “有你在,那我就放心了!”王零言不由衷地說道。

  順勢從包中拿出一張地圖遞給了段煨,王零解釋道:“這是弘農至長安的地圖,並不詳細,我們在上麵標注了一條退路。李傕此時應該正與董承楊奉等人交戰,他們劫回皇帝未果,必然會找你們的麻煩!這條路並不是大路,但與之相比並不會繞遠。兩百餘裏,你們西涼騎兵全速的話天亮前應該就能回到華陰。”

  “這……”在火光下,段煨打開了那張地圖,僅一看便被驚到了,然後拿著地圖讓賈詡看,“文和,你看……”

  賈詡看了看地圖,上麵的山川河流很是詳細,哪些路可以走也都有標明,他拜道:“謝過二位!”

  “小事而已,撤退對你們來說不過是很容易的事,特別在你賈詡的幫助下!這些也隻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王零笑著看了一眼賈詡,很想把他綁走,但是這不是個好機會。

  “我們這裏也有剛救下的一批官員,你們此行可以一並帶過河嗎?”段煨指著一個方向問了句。

  “有多少人?如果隻有十幾人的話,我們可以帶過去!若是上百人的話,你們可以等等,等到漢帝讓李傕郭汜停戰,再把他們送過!”

  “隻有二十餘人而已,其他人或遭毒手,或已遣散!”賈詡帶著他們走到一處火堆附近,圍在那裏的幾人看到他們過來,整理了衣服站了起來。

  “問候就不必了!我問你們是要隨段將軍回華陰,還是要渡河去跟隨皇帝陛下?”王零搶先問道。

  “陛下正值危難之際,我等願效死!”司隸校尉管郃拱手說道。

  “不需要你們去效死,漢帝此時正在渡河,你們現在也幫不上什麽忙,想要過去的話,聽我們的就行,少說話,別問問題,天亮之前我把你們送到皇帝麵前!”王零說道。雖然對於王零的態度頗為不喜,但是這些官員並沒多說什麽。

  賈詡不知何時領了幾位女子來到王零身邊:“她們乃是陛下的家眷,也無心留在此處!”

  “你們損失這麽大,就是為了她們?”王零說出了他的推測。本來給段煨的計劃就是派疑兵不斷地去騷擾李傕,所以傷亡應該會控製在數百,但看這滿營傷兵,肯定是和李傕他們正麵打了一場。而且其中一位女子看賈詡的眼神明顯還有著別樣的感情,似乎是感激。

  “你不妨問問她們的意見?”王零拍了拍賈詡的肩膀,然後把這些官員編到了自己的軍隊中。

  沒過多久,賈詡再次帶著那幾名女子過來:“還是拜托小兄弟走這一趟了!”

  “若是不放心的話,你也可以隨我們一同走!陛下念在你的功勞定不會苛責於你!”王零鬥膽相邀。

  賈詡笑著搖了搖頭:“陛下確實寬宏大量,但終究還是小孩子!他可以饒恕我,但群臣並不會!畢竟……”說到最後,他也隻是歎了一口氣。

  “也罷!”看到賈詡這個樣子,王零還是放棄了,畢竟請人出山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

  段煨和賈詡陪同王零他們走到了可以望到河岸的邊上。“送君千裏,終須一別!”王零和雷恩拱手拜道。

  “拿我等就告辭了!”段煨說罷就要回去。

  “等等!我先前之邀,還請忠明將軍與文和兄多多考慮。若是不願,則可奪潼關以拒李郭,聯合張濟而圖謀之,如此長安各地可盡歸將軍之手。然長安百姓皆困苦,望將軍善待之!”王零叫住了段煨。這個計策有很大的可行性,潼關就在華陰不遠處,依山河而拒之,足可當十萬軍,全看段煨如何考量。

  “我會考慮的!”段煨騎上馬。

  “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忠明兄不會考慮的!”留在原地的賈詡笑著作揖道,他說著與段煨之前截然不同的觀點。

  “為何?”王零問道。

  “你隻知其忠,然不知其明!”賈詡搖了搖頭,段煨的心思還是他這個老夥計最明白。

  “受教了!”王零再拜,和這些聰明人說話就是很舒服。

  “那小兄弟,告辭!”賈詡拱手。

  “後會有期!”王零同樣拜別,帶著人逐漸隱入夜色之中。

  “後會有期嗎?有趣!”賈詡看著他們消失,輕撫著胡須喃喃自語。

  而此時的隊伍裹挾著皇帝已經到達了河岸邊,劉公見到隊伍到了,趕緊安排人讓皇帝百官上船。此地並不在茅津的黃河渡口,而是在一個淺灘地,為了防止船擱淺,這裏臨時建了一個小的船塢,隻是條十數米長的浮橋,便於上船而已。

  “陛下?”劉公小聲呼喚著,劉協在路途中因為過度勞累而昏睡了過去,沒有了百官爭吵的聲音,沒有將士求賞的聲音,也沒有妃子們恐懼的聲音,他睡得很熟。

  船塢處秩序井然,王零早在臨走前就安排好了一切,那些官員還想爭取什麽的,全被打暈扔進船艙裏,畢竟大部分都是旱鴨子,早暈的話就不會暈船了。軍隊是最後上船的,每條船留了五名士兵,為了看住這些官員不動什麽手腳。

  船隻都是民用的中小型船隻,塞了十幾個人就已經滿滿的了,而最少的裏麵隻有七人。是劉協所在的船隻上,除了舵手和兩個水手,隻有劉公和鐵錘以及劉協和一個小黃門。

  等到董承和楊奉帶著人姍姍來遲時,這一百三十餘條船已經離開岸邊朝著北岸駛去。不過還給他們留了七八十艘船,也算是給他們一條活路。

  “董承,為何他們會給我們留這些船隻?”楊奉來到岸邊,看著遠方的船隊,火光雖然明滅可見,但水麵之上已經離得很遠,至少駕船追是很難追的上了。

  “必是陛下之令!身陷賊營,卻仍為我等考慮!”董承說著眼淚就要流出來。

  “得了吧!百官又不在,你還裝什麽?這裏隻有這麽點小船,連部隊三成都帶不走!”楊奉嘲諷道。接著他扭頭下令:“徐晃,你帶人斷後,我等先攜帶家屬上船。舉火為號,你們在撤回來。”

  徐晃盯著這個他的同鄉也是老上司的眼睛,黯然道:“諾!”他被拋棄了,不管是作為內奸的身份被發現也好,抑或是單純讓他送死也好,他知道他等不到那個信號了。他早已做好了去死的準備,是為了保護漢帝,但卻不是為了這個人。

  看著楊奉和董承聯袂朝著船上跑去,徐晃跪倒在地:“朱公!公明不能完成汝的托付了!”

  他朝著北邊磕了三個響頭後,帶著軍隊朝著後方不斷逼近的西涼軍衝了過去。

  深夜的遭遇戰極其棘手,但是對於騎兵也是一個削弱,徐晃親持大斧迎敵,連續斬殺數人後,被李傕用長槍刺於肩部。那一擊帶著無可阻擋之勢刺穿了肩胛骨,但是李傕想要拔卻沒有拔出來。

  徐晃高吼著:“賊子!”然後另一隻手的大斧順著長槍的方向扔了過去。

  李傕想要躲閃卻來不及了,用腿踢開長槍,長柄擊中了旋轉的大斧,使其軌跡偏移了一點,而這一點使得李傕險而又險地躲過了致命威脅。

  “duang~”的一聲,大斧擊中了李傕的頭盔,他瞬間雙耳失聰,從馬背上墜了下來。這讓西涼軍慌亂了起來,趁此機會徐晃的手下把徐晃偷偷救走。

  王零他們來到河岸邊,東邊的戰事還沒結束,在他們這裏甚至能聽到陣陣的喊殺聲。

  岸邊不遠處的樹林裏藏著十幾條小舟,這是王零給自己準備的後路,撤開掩蓋的樹枝雜物,他們推著這些船隻入河。此時河水甚是冰涼,甚至岸邊的部分出現了些許浮冰。

  “抓緊上船!”王零厲聲喊著在那邊遲遲不敢下水的幾人。

  “河水冰冷徹骨!還請先讓長公主與弘農王妃上船!”兩個宮女說道。

  王零看了看她們的衣著,這些衣服都見不得水,隻好歎了一口氣:“把船劃回來兩支!”

  在將她們送到船上後,王零他們才跳上船,而此時下半身都已經凍得麻木了!

  “感覺冷的話,可以去望著著河對岸的火光,那是我們的目標!”

  搖搖晃晃的船隻還是晃醒了劉協,他不是沒在外麵逃過,當年十常侍之時,他與兄長也曾在外麵流落,但那時也沒現在讓他感覺到寒冷,孤獨。

  “陛下!”小黃門驚喜地叫到,他的嘴裏還塞著一些食物,幾個殘渣噴的到處都是。劉協見慣了他的這種作態,倒是不以為奇。小黃門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早年餓的太久,所以吃相難免不雅觀。

  他看著這狹小的船隻,對麵那個慈眉善目的老人看到他醒來後,微微俯首:“陛下恕罪,船隻狹小,恕在下不能行全禮!”

  “無妨!”劉協看著劉公尊敬的樣子大舒了一口氣,他怕的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看小黃門的待遇都如此,想必不會虧待於他吧!

  劉公指著船上的那些糕點說道:“陛下請先用膳吧!”

  劉協看了看小黃門,小黃門喝了一大口水將食物咽下去後說道:“陛下,沒問題,我已經吃了很多了!味道很不錯,可以和雒陽南宮裏的糕點媲美。”

  看著劉協遲遲不敢下手,劉公率先做起了示範,他伸手掰開一個放到自己嘴裏。劉協有模有樣地學著,他低下頭小心地吃著糕點,宛如一隻小倉鼠,這讓他又回想起了傷心事。

  “敢問先生,百官群臣以及家屬是否有這等食物?”劉協小心地問著。

  劉公搖了搖頭:“並無,但我等已在河北岸邊為諸位準備好了熱食。陛下不必稱我為先生,叫我劉惠即可!”

  “劉惠,劉公可是漢室後裔?”劉協興奮地問道。

  “不是,但卻是與劉氏皇族有一點淵源。先祖曾被皇帝賜婚娶下公主,我氏宗族便從那時改的劉姓!”劉公仔細地想了想才說道,真的是血緣稀薄,嚴格來說真的不算是皇室宗親,因為不入族譜。

  “那皇叔……”劉協很興奮,但是劉公阻止了他這種衝動:“陛下,臣不敢妄稱皇叔,天下劉姓者不知何幾,若開此先例,天下豈不亂哉!”

  “也是,那朕……”劉協想要封賞,劉公再次製止了他的行為:“陛下,君權不可妄行,臣無功於天下,僅借力迎陛下便其受封賞,將士會怎麽想,群臣會如何看?自董賊霍亂朝綱以來,侯爵多如牛毛,比光武之後所封賞的侯爵加起來都多。”

  “陛下,臣知道你想犒賞將士,讓眾人得以歸心。然人之欲無窮盡,得了縣侯便想要關內侯,得了關內侯又盯著徹侯,而徹侯之上便是王了!高祖曾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陛下!”劉公大拜道。

  “那朕要賞你什麽好?”劉協漲紅了臉,他想做點什麽。

  “臣早已是該死之人,陛下親政後寬待萬民,便是對在下最好的賞賜了!”

  劉協拔出了頭上的那支簪,將它放在了兩人之間:“朕……我隨身最珍貴之物便是生母王氏所留之簪,現以此為誓,親政後必將與民休息,勤政不輟!”

  “願陛下牢記此誓!常以此勉勵自己!”劉公流出了欣慰的淚水。

  “敢問劉公是否有入仕的想法?”劉協問道,他想要更多忠於他的人。

  “陛下,臣年事已高,且德才皆不如朝中重臣,不可因私而忘法!河對岸的物資是臣留給陛下的最後一份禮物,陛下可以借此來收攏將士與群臣之心……陛下手裏必須有一支絕對忠誠於你的部隊!這樣方能使董賊李賊之事不再發生!”劉公詳細地給劉協講了他的計劃。

  劉協頻頻點頭,聽完後恭敬一拜:“謝劉公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