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開倉賑濟百姓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1      字數:2103
  方丈摒退了眾人後,與王零兩人促膝長談,但大多數時間兩人的問題和答案並不相符,王零理解不了那些複雜的禪宗密語,方丈也不太理解王零口中的新穎詞匯。但氛圍還是很和諧,王零簡要地描述了未來的宗教發展,也提出了自己希望的宗教的樣子,其實他了解的並不多。奈何那段記憶中的奶奶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耳濡目染之下還算能說出點一二三四。

  至於滅除宗教這種行為,王零是不可能做的。人總是需要信仰的,無非是信人還是信己的問題。

  方丈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心滿意足地離開,走的時候除了王零按照記憶寫的一些書籍之外,還有農業部的幾袋良種。王零最後提的問題,他沒有正麵回答,隻留了簡單的一句話:“你既有了決定,那找其緣由又有何用?”

  ……

  三輔之地的大旱致使民不聊生,長安城內的一斛穀值錢50萬,要知道冀州的糧價雖然高也不會高過一斛千錢,就這樣冀州人依舊活的很艱難,更別提長安人,易子而食已算平常,還有些食人者。這場災禍還是影響到了山裏的布置,不少潛伏於此的暗子還沒啟用就死於饑餓的亂民之中。

  災禍若是沒有真正讓皇帝看到,或許就不會鬧得這麽大,朝堂之上借此吸百姓血的官員大有人在。朝堂之上的權利還掌握在那幾個董卓舊將手上,如今他們也是各自手握重權,但很顯然那三人並不和,所有人都在等著他們之間火並。

  那個死諫的臣子屍骨未寒,但他的死終於讓那份寫滿了百姓血淚的奏章交到了皇帝手中。現在年僅十三歲的小皇帝劉協終於出手,向百姓展示了他的第一次手段,但也是最後一次。

  小黃門讀奏章讀的很慢,眼神四處逃避,若非劉協坐在他身後,他恐怕早就跪倒在地。念完整篇文章,小黃門早已大汗淋漓,看著坐在最前方的李傕等人沒有出言反對,大舒了一口氣。

  “你做的很好!”劉協的聲音很小,沒有讓旁人察覺。

  劉協將眼神望向那幾位西涼將軍:“諸卿有何良策?”

  沉寂的朝堂就如當年董卓之時,劉協看到朝堂那側幾個躍躍欲試的官員最終還是止步的時候還是歎了一口氣。

  “朕,”這個詞劉協用的還不熟練,或許朝堂內眾人都沒有把他當成皇帝,“欲出太倉米豆為貧人作糜。大司馬有何意見?”

  李傕上前道:“陛下英明!”這種麻煩事不知道皇帝總是詢問他,若是賈文和在此,肯定沒有這麽多麻煩事。

  於是事件就安排了下去,負責的人是侯汶,一個侍禦史。但是數日之後情況未見好轉,劉協沒有出門的機會,這些事都是那個小黃門出門的帶回來的消息。不是說非要重用太監,而是皇帝本來就沒有可信之人。

  於是一場由皇帝組織的打假活動在朝堂之上進行了,劉協派人拿了米豆各五升陳於案前。在做之前,劉協特意問了侯汶為何依舊有災民餓死,見侯汶死強不承認自己過錯。劉協用他簡單的算術算了一道題,侯汶的額頭就已經開始冒汗。

  等到兩盆煮好的粥放在劉協麵前時,侯汶已經跪地磕頭,但眼神卻瞟向前方的大人物。劉協知道動了他一人也無法改變現狀,隻好下令責打五十廷杖,令其戴罪立功,不然直接斬首。

  後來的事,劉協已經不清楚了,因為那天之後,宮室的出入就更難了,沒有人裏應外合給他傳遞消息。

  ……

  同樣在一地分發糧食的還有甄家,不過確是以物換物,發災難財的世家多不勝數,甄家也不例外。用家裏多年儲備的穀物,去換取平民百姓家的金銀珠玉,甄家肉眼可見的富裕起來。

  年僅十一歲的甄宓去見母親,力勸張氏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左右皆饑乏,莫如以穀振給親戚鄰裏,廣為恩惠也。”

  張氏嘖嘖稱奇,但還是拒絕說:“我們此舉是在收攏黃金以完成天河山之約,莫忘汝姊還在山上為質。”

  確實有這個吩咐,山上收攏黃金完全是在為推出貨幣做準備,而且恰好冀州之地經濟出現問題,出現金比糧賤這種奇怪的現象。

  提到天河山,甄宓的臉色陰晴不定。回到中山之後,張氏帶著家人仿佛建成了第二個天河山,除了沒有改過那個商人本性之外。

  不過這種善事該做還是要做的,特別是家裏人都認可小妹的想法時。當然也有兩全其美的方式,甄家除了每人限量免費的穀物外,還提供了用金子換取穀物的方式。

  與此同時,一封信送到了中山無極縣甄家,是甄脫的手信。張氏打開信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愧疚還是什麽且不管。她還是被裏麵的消息所震驚,至於甄脫和張方二人的兩情相悅她都不放在心上。

  張方這個張燕之子的身份卻在天河山,這已經說明很多問題。不管是雙方哪邊互相吞並,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對冀州而言。

  袁紹自西征黑山回來之後進行的就是軍改,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除了保留的猿部之外另增了龍虎二軍。王零的出現對北方的影響還不止這些,劉虞殘部夥同麴義大戰公孫瓚比之曆史早了整整一年,但結果還是一樣的,公孫瓚敗逃。幽州各郡的義士都殺了公孫瓚所安排的官吏,當然這些都是袁紹本部多日的布置。而新軍也沒給袁紹丟臉,第一次和公孫瓚交戰,就取得了大勝。不管是山地的追擊戰,還是叢林的埋伏,特別是水軍在戰役之中於渤海灣奇襲公孫瓚後方使其首尾不可相顧,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

  但是消化這些土地,比攻打要難的多,袁紹將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這個地方,前方交由麴義任性施為。但是公孫瓚下定決心死守,麴義也沒什麽辦法,隻能相持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