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場簡單的戰鬥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1      字數:2096
  靈鷲寺外,正值春末,路道邊的桃樹上還殘留著為數不多的花朵,隻是現在也無人欣賞。往日香火鼎盛,鍾聲渺渺的寺院現在也緊閉大門,在圍牆上還有來回巡邏的士兵,一片肅殺的景象。

  與趙大擔心的完全不同,張燕一點都不慌張,甚至還在文殊殿安心聽住持講經,與他一起的還有數十名渾身煞氣的將士,他們都是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人,每個人身上還有著斑斑血跡。

  殿內的味道並不好聞,但是住持還是不急不緩地講完了整篇佛經。張燕睜開雙眼,沒有提什麽問題,起身帶著眾人離開。對於這些佛經,張燕是不懂的,但他最近還是經常聽,因為隻有在此時他才能平靜下心去想事情。

  他的手下遠不止陶升這一個叛徒,但到了如今這種地步,也有張燕自己暗中推動。圍攻的數千人裏,人心並不齊,甚至出發點目的也都不同,有些人隻是單純反對他實施的變革,而有的人反對的是張燕本人。

  張燕對這些都了然於胸,他其實也不想太動腦子,因為覺得很累,而且他並不擅長這些事。他也曾下山去請過,抓過,威逼過一些名士,但他們有些的脾氣比他還大,一言不合就拔劍自盡,到現在也隻有一些狗頭軍師,所獻的策略非讒即媚。所以對於趙大請了劉惠一家上山,他是很羨慕的,而且這些年天河山的變化也徹底讓張燕知曉到一個道理,僅憑手裏的刀劍是守不住這裏的。

  王零的身份趙大給他點明過,張燕對此毫不在意,因為張燕本身就不是跟隨張角起兵的,最早的領路人其實是張牛角。但是戰爭是殘酷的,張牛角為飛矢所中,將死之際,把數萬人的姓名交給了他,也是從那一天起,世上少了褚燕,多了一個張燕。

  在張燕躲入靈鷲寺之時,方丈出乎意料地站在了張燕這一方,不僅派人給張燕的傷員治傷,而且還拿出了壓箱底的食物庫存,還派僧人幫助修建防禦工事,隻為了得到一個承諾,不在文殊院動幹戈。

  對於這個簡單的要求,張燕自然答應。靈鷲寺本身修建地地形就處在山腰,本身便是易守難攻之處,再加上寺內有自己開墾的農田和水源供給,除非對方團結一心,不然守上數月沒有半點問題。

  智遠和尚是偷偷從地道溜走的,那條路對於身材並不高大的張燕更合適,但是張燕本身便是以自己為餌,所以他自己不能離開,這是條件。若他消失,那麽他所做的一切才會成為無用。

  張燕能做的,除了每日抵抗一下正麵的攻擊之外,也隻有等了。等著敵人自己犯錯,等著那一支軍隊的到來,給這不足一個月的亂象畫上一個句點。至於未來的發展是否會如張燕所想,他不清楚。

  於此同時,趙大帶的部隊,行軍速度確是越來越慢,一是逐漸深入到大家都不熟悉的地形,二是趙大逐漸地聞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沿途的普通民眾看到他們來是又驚又喜,五味雜陳,還是在趙大拿出一些糖果賄賂了幾個小孩子才得知了想要的答案。

  與趙大以及劉言錫他們估計的恰好相反,張燕的改革非但沒有失敗,而且進行的很順利。他首先畫了一個餅,一個和鄰居家差不多的餅,由於雙方近年來交易的頻繁,在天河山附近的民眾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那裏實行的政策。

  接下來就是逐步推廣種地的方法,用的人還是那些從天河山回來的飛燕軍,他們有些帶著家人來到了天河山,但絕大部分還是跟隨了張燕,作為改革先鋒隊。接著普查人口,處理那些不做事的人,和王零來天河山時幾乎是翻版。

  這些行為,所有人都沒有反對,因為這都是好事。但張燕的屬下還不知接下來要做的事,收攏軍隊,簡單而言就是中央集權。這卻完全惹惱了眾人,本來隻是暗地裏的大家互相埋怨,但在有心人的組織之下,就成了逼宮。

  趙大一路上的眉頭都沒有鬆過,他身邊可交流的也隻有以前的那些兄弟,讓他們打仗還好,揣測人心的事他們也難說出個一二三。

  不管怎麽想,張燕這麽著急地實施這些確實很奇怪,就算他自己一個人掌握了黑山六成以上的士卒。最先到五台山的探子發回的消息才是讓他決定慢行的原因,張燕和那些人的戰鬥實在太像演戲了。

  “難道張燕真的要對我們動手?”趙大不禁自問。沒人能回答他這個問題,至少前路並沒有陷阱等著他們,趙大還是下令繼續前進。

  等到他們這些人來到五台山時,出現在那些叛軍的視野後,局勢瞬間逆轉,沒有人傻到不把他們放在眼裏。

  但是該打還是要打的,脫節的軍隊,各懷鬼胎的軍隊撞上正規軍,毫無疑問,一觸即潰,甚至沒有造成太多殺傷。

  而在叛軍中的矛盾也開始爆發,勉強捏成一塊的軍隊四分五裂,每個人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就和之前一樣。張燕在瞭望塔上看到這個場麵,暗自罵了幾句:“正是因為你們總是這樣,老子才想改變的。”

  張燕的後手開始出現,本來便混亂的叛軍突然開始互相攻擊,那些首領身邊的人突然發難,直接擒下首領,製止了更多傷亡的產生。

  大局已定,張燕走出了靈鷲寺,看著一個月間由於戰鬥所造成的的損失,隻能暗自歎了一口氣,之後的重建任重而道遠。

  帶著僅存的飛燕軍,張燕對叛軍進行了合圍。但這畢竟是天台山,所以張燕放任了那些士卒的逃亡,隻是將他們的兵器留了下來。對首領的處置,張燕的處理更加簡單直接,沒有問什麽,也沒有聽他們解釋,親手砍了那幾個人。

  趙大看著熟悉地一幕發生,沒有去參與。而是準備率軍回去,這場簡單的戰鬥沒有造成傷亡,甚至戰鬥時間還不到一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