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陶謙之囑
作者:輕風化雨      更新:2022-04-09 16:22      字數:2182
  糜竺肅容道:“陶府君年事已高,先前受驚於曹賊屠城,當眾暈倒,引發舊疾,雖經調理好轉些許,然未痊愈。

  今曹賊退兵,猛然大喜, 精神頓歇,忽感不適,兩番之下,恐損壽元!

  呂布其人無信無義,又無處落腳,此番前來徐州,必有所圖, 不可不防。

  吾與元龍私下商議, 皆以為將軍入主徐州之事,宜當速行之,若拖延日久,恐有差池!”

  麴義聽完眉頭微皺,心中隱隱記得陶謙確實是在曹操退兵後不久去世的,這才有了讓徐州給劉備的橋段,看來自己確實應該抓緊一些了。

  麴義一念想罷,心中醞釀情緒,而後臉上神情傷感道:“當今天下,戰亂紛爭,王綱不振,諸侯並起,民不聊生,吾本一腔熱血,投身軍中,隻求戍邊逐韃,保邊境清寧, 不受外族侵擾, 平生之願足矣!

  可事與願違, 歲月空轉,半生蹉跎,仍四海漂泊,一事無成,幸得諸位部下齊心相輔,又有孔北海暫借高密,方才落腳!

  然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焉能仰他人鼻息苟活,而不自強耶?可恥也!”

  麴義說完猛然起身,三兩步走到糜竺身前,躬身抱拳,雙眼含淚,語氣真誠道:“吾知先生高義,救危扶困,濟貧拔苦,還望先生看在往日情分,教之!”

  糜竺得麴義稱讚,又見麴義如此真誠,心中大為感動,急起身相扶,斂容說道:“糜竺不才,今蒙將軍抬愛,必效全忠以報答之!”說完納頭就拜。

  糜竺和陳登早就已經決定投身麴義,隻不過一直沒有機會當麵向麴義說出罷了。

  麴義大喜,扶起糜竺,以手拍糜竺臂膀道:“今得先生,吾心慰矣!”

  話落,二人重新落座,糜竺方繼續說道:“吾與元龍商議,當務之急事有二:其一為將軍與府君之女婚事,陶府君雖誠誠君子,絕無反悔之心,然世事難料,生米熟飯最為穩妥。

  若婚事一成,則徐州之事便為將軍家事,進攻退守,可堵悠悠眾口,對於日後諸多謀劃,更是大有裨益!”

  麴義聽完點頭同意道:“此事亦在吾心中久矣,待明日見過陶府君安頓好徐州之事,吾必遣公佑親至徐州商議迎娶之事,隻不知先生所說之二為何事?”

  糜竺繼續說道:“這第二件事較之第一件更為緊要!”

  “哦……?”麴義頓時來了興趣,說道:“還請賜教!”

  糜竺頓了頓,而後字斟句酌道:“諸公明日入城,其餘皆不打緊,唯有一事不可不防!

  曹賊圍城,無論呂布出力多寡,陶府君知其無處容身,恐看在援助之情,留其暫屯徐州,如此一來,於將軍而言便大不利也!

  呂布驍勇而無信,其手下兵將甚廣,久經戰陣,爭強好鬥,雖難比將軍帳下諸將豪傑,亦不可不防。

  若其真在徐州得一城而居之,招兵買馬,聚草屯糧,以呂布之秉性,日後必為將軍大敵也!“

  ”嘶……!“麴義聽完倒吸一口冷氣。

  對於呂布的到來,無論是麴義自己還是成公英等人,都認為其是想爭奪高密甚至青州,可聽完糜竺的一番分析才發現,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呂布忽然成了麴義全據徐州的最大障礙。

  如果沒有曹操圍徐州,呂布來投一定是圖謀高密和青州,但是現在對於呂布來說,似乎有了更好的選擇。

  麴義想罷出聲問道:“先生可有解決之法乎?”

  糜竺輕輕搖頭回道:“此事關鍵在於陶府君,吾出來之時,元龍已去麵見府君,陳述利弊,但結果若何,尚不得而知!”

  麴義想想也對,現在陶謙尚在,陳登也不可能明說要把徐州讓給自己,更不能表現得太過,所以隻能吹吹風,說些呂布無義之類沒營養的話,但是呂布對徐州有恩,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最後結果怎麽樣,或者是陶謙心裏是怎麽想的就不知道了。

  麴義想罷歎息一聲,而後說道:“陶府君留呂布與否,非吾等所能左右!”隨即又話鋒一轉笑道:“即使陶府君真留呂布在徐州又如何,曹操吾尚且不懼,何況呂布耶?”說完臉上神情充滿自信。

  糜竺原本聽到麴義歎息心裏微微一沉,剛想勸說不要氣餒,忽又聽到麴義如此表態,心中暗讚:“真成事之主也!”

  二人又聊幾句,因糜竺還需回城複命,麴義也不好多留,隻囑咐城中之事一切拜托,便送走了糜竺。

  待糜竺走後,麴義坐在案幾前沉吟一會,然後向門外喊道:“請成公軍師前來議事!”

  ……

  城中,陶謙斜靠在床頭,額頭上敷著一塊巾帕,雙眼緊閉,臉色蒼白,唇無血色,神情頗為疲憊。

  而在床前躬身侍立二人,模樣相若,年歲稍長者穿青,年約三旬往上,稍幼者穿藍,年約三旬左右,皆麵帶憂愁。

  此二人正為陶謙二子,長子名商,次子名應,皆未出仕。

  陶謙慢慢睜開雙眼,掃了兒子一眼,而後輕聲歎息道:“剛才陳元龍之言吾二人以為如何?”

  原來卻是陳登剛剛勸說完陶謙離去。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陶商試探著回道:“呂布反複無常,殘暴忘恩,遠說那丁建陽,董賊,王司徒皆受其害,近說禍亂冀州與袁紹反目,種種劣跡,不勝枚舉,故孩兒覺得陳元龍所言有理!”

  陶謙聽完麵無表情,又向陶應問道:“汝做何想?”

  陶應聽問,側頭看了兄長一眼,然後唯唯諾諾道:“孩兒與兄長一般意見!”

  陶謙聽完輕輕咳嗽兩聲,陶商見此趕忙取過水杯雙手捧與陶謙。

  陶謙喝了一口溫水,咳嗽稍止,輕聲說道:“天下分崩,諸侯並起,徐州乃四戰之地,有誌者皆欲據為己有,以圖發展。

  吾年輕之時,亦有大誌,抗北宮伯玉,征韓遂,討邊章,滅黃巾,累遷徐州刺史,封侯拜將,意氣風發!

  然年歲漸高,心氣返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方有今日之禍!

  汝二人皆非成大事者,今後當甘於平庸,不出仕,方可無事,切記!”

  “諾!”陶商陶應趕忙應諾。

  陶謙想了想又囑咐道:“汝二人為兄長,芷兒那裏平日要多加走動,親近親近!”

  說完疲憊的閉上雙眼,揮手示意二人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