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危機
作者:輕風化雨      更新:2020-04-22 13:01      字數:2177
  成公英看著呂岱,眼神頗為玩味,反問道:“定公可知先登營乎?”

  其實以呂岱的心智,有些事情是瞞不住的,所以成公英與孫乾一早便商議妥當,準備將情況如實告知。

  呂岱乃真誠君子,若想取得其信任,定要以誠相待!

  呂岱見成公英如此坦誠,心裏反而有些錯愕,原本隻想試探一二,何以直接承認耶?

  要知道此時已快進入徐州地界,雖然陶謙與麴義並無仇怨,但成公英等人的身份畢竟敏感,若被有心人知道,很容易生出不必要的麻煩。

  成公英見呂岱微微愣住,拱手說道:“定公兄乃君子,與君子相交貴在誠也,故不忍相欺爾!”

  呂岱聽完神情肅然,拱手回道:“二位以誠相待,岱必保守秘密,絕不外傳!”

  成公英聽後大笑,回道:“若不信定公,焉能實言而告耶,勿生疑也!”

  呂岱聽完,心中感動,笑而不語!

  隊伍繼續趕路,三人皆騎馬慢行,邊走邊聊,隻聽呂岱問道:“今麴將軍占據高密,又新得齊國,看似實力倍增,然冀州有袁紹,幽州有公孫瓚,皆與將軍大仇,至死方休。

  西邊兗州新為曹操所占,勢頭正盛,徐州陶府君雖魄力不再,然自保足矣,麴將軍正當其中,身邊尚有孔北海居心叵測,可謂如履薄冰,不知以何破局耶?”

  成公英聽呂岱主動問起麴義,心中微動,自信道:“北海孔文舉,仁人君子,博學多才,談古論今,品評時事,當仁不讓,然於軍事一途卻不足道哉!

  實不相瞞,若非麴將軍心存感恩之心,北海早已納入將軍治下也!

  幽州公孫瓚,暴虐不仁,窮兵黷武,不足為懼,更因殺害劉虞而天怒人怨,其早晚必死於非命!

  冀州袁紹,忠讒不分,乃沽名釣譽之徒,空有謀臣猛將,卻不知善用,見小利而忘義,做大事而惜身,似此這般,即便擁有整個河北,亦可一戰而擒也!

  曹操先有刺董之實,後有討董之名,今據兗州,可謂強敵,然兗州亦為四戰之地,比之高密更甚,麴將軍有何懼哉?

  至於陶府君,定公剛才亦言,其魄力不再,自守之徒爾,徐州何去何從,猶未可知也!”

  呂岱聽完成公英一番言論,並未作出評價,而是繼續問道:“敢問麴將軍之誌若何?”

  成公英聽完與孫乾相視一笑,以手指天道:“不可限也!”

  呂岱聽完,眼中精光一閃。

  ……

  膠縣,位於高密以東,因為臨近膠州灣,因此得名。

  在膠縣城郊一處草房,數人坐於其內。

  居中一位大漢,麵色黝黑,微微短髯,頭裹青布巾幘,扶膝而坐。

  側首一人對著大漢說道:“承公,今高密有兵數萬,張郃太史慈亦領兵返還,實力強盛,吾等人少,焉何能勝?

  那袁紹口口聲聲出兵相助,然其遠在冀州,何以助之?

  其子袁譚雖在青州,卻剛經大敗,自顧不暇,更不能至,吾等若貿然出兵,豈不自尋死路乎?”

  大漢聽完突然哈哈大笑,回道:“汝等不懂也,今袁紹占據冀州,又大敗公孫瓚於龍湊,逼其退守幽州,滅亡隻在朝夕!

  若公孫敗亡,冀幽皆歸袁紹,彼時攜兩州之威,橫掃青州,吾等焉有抵抗之力乎?

  今袁紹大勢未成,吾等同意招攬,並出兵相助,乃雪中送炭也,待來日袁紹成事,豈能忘卻吾等今日之功耶?”

  眾人聽完表情各不相同,其中一人疑問道:“話雖如此,然吾等攻打高密,何來勝算耶?既無勝算,何談今後耶?”

  大漢聽完雙目微凝,反問曰:“吾何時曾言攻打高密?”

  眾人聽完麵麵相覷,疑問道:“袁紹派人數次而來,皆要承公出兵高密,莫非有變乎?”

  大漢聽完回道:“袁紹隻言襲擾麴義,阻其繼續壯大,並未言明如何行事。”

  眾人聽完臉上一喜,之前反對出兵,皆因麴義太過強大,與之硬拚勝算全無,今不用攻打高密,那麽答應袁紹又有何妨?

  一人急忙問道:“若依此言,吾等如何行事耶?”

  大漢聽問猛然起身,身上湧出一股強大戰意,大聲回道:“即刻整頓人馬,吾等攻打劇縣!”

  “劇縣?”

  眾人互相對視,大為不解,打劇縣與麴義有什麽關係?

  大漢見眾人不解,心中得意,開口解釋道:“孔融暗弱,兵馬匱乏,與之交戰勝算頗大!

  麴義能屯高密,皆賴孔融收留,前番田楷來攻,其親領大軍增援,方保北海無虞!

  今吾等再攻,麴義定不會坐視不理,必領兵援,彼時麴義趕來吾便退兵,其若退走,吾便再攻,足可牽製其發展也!”

  眾人聽完恍然大悟,皆呼高明,遂按大漢指示紛紛離去,整頓兵器人馬,準備攻打劇縣。

  看著眾人離去,大漢負手而立,麵色得意道:“吾管承雖為一海賊,亦要將整個北海攪得天翻地覆!”

  ……

  成公英一行人連日趕路,終於快到徐州,在一三叉路口,隊伍停下。

  呂岱下馬對成公英和孫乾拱手說道:“向西為徐州治所郯縣,而吾去廣陵卻是向南,故隻能在此分別也!”

  成公英與孫乾同樣下馬,抱拳回道:“定公大才,隻此歸隱大為可惜,吾先前亦說,麴將軍胸懷寬廣,誌向遠大,極有招賢納士之心,若定公來投,必才盡其用,委以重任,望定公能夠三思之!”

  一路走來,成公英和孫乾一直對呂岱進行招攬,隻是不知呂岱為何遲遲不肯答應,如今即將分別,成公英才會說得如此直白。

  呂岱聽完鄭重點頭,回道:“二位先生之意,岱已盡知,必慎重思之,再作做決斷!”

  話已至此,多說無益,三人當即拱手致意,灑淚而別。

  呂岱一行十餘人奔廣陵方向而去,路上坐在暖車之內的呂夫人終於忍耐不住,掀簾問道:“二位先生誠意相邀,夫君何以如此猶豫耶?”

  呂岱聽到夫人相問,重重歎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