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認定了,就要全力以赴
作者:慕夏      更新:2021-03-30 19:36      字數:2152
  宋伊人回到西院,柳氏看她空著手。

  “老人家收了?”

  “我放那兒就離開了,吃不吃在於他。”

  柳氏想了想老人的樣子,也是個不好相處的,但他畢竟是老人,吃不吃是他的決定,送不送就是她們的態度。

  吃過飯,宋伊人回了自己房間伺候她的五位“信使”,五隻家夥五隻籠子,都很高冷,互不打擾,隻有聽到宋伊人的動靜,都爭先恐後地咕咕咕叫著爭寵。

  宋伊人也不知為什麽,每次都會第一個去看小白,先喂好它才依次去喂其它四隻,小白已經習慣主人對他的青睞,看到她打招呼是最積極的一個。

  看到小白就想起祁川,那個表麵高冷的小鮮肉,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官二代,長得出眾不說,有勇有謀。關於大越王朝七皇子,百姓提起都讚不絕口,茶樓的說書人都編成段子說,雖然說得有些誇張,把他形容成了身高八尺,頭大如鬥,三頭六臂,但也能看出在民間他的威名。

  就是這麽一位傳奇人物,卻對她動了心,有時突然想起,他對她始於顏值吧,如果沒有這張臉,他根本也不會注意平凡如她的農家女,即使她再有能力,他也許都不會多看她一眼。

  每想到這裏,她心裏那點兒朦朧的感覺便隨之消退,頭腦變得無比清醒。這個朝代商人的地位極其低賤,一個家庭隻要出個秀才,即使窮死也會被人高看,而一個商賈之家,即使富得留油也會被人瞧不起。

  宋伊人卻不管,肚子的溫飽都解決不了,要別人那點兒微不足的高看又能如何?隻有實實在在的物質才能解決一切!因此,她才不介別人怎麽看她,認定了這一行,就用盡全力做好它就是。

  第二批衣裳到貨,200套衣裳被壓的皺巴巴,新衣需要熨燙,宋伊人花10兩銀子買了把銅熨鬥回去。柳氏左燕秋第一次見這種像大勺一樣的東,都很好奇怎麽用。宋伊人把燒好的木炭裝進熨鬥,把衣裳鋪開,上麵放層潮濕的白布,然後用熨鬥在上麵來回輕輕移動,熨鬥滑過的地方,褶皺的地方變得平展。

  兩人試著用了幾次就上了手,用了半天時光熨燙完成。楊素一免費給配了一匹木質雕花獨立衣撐,各色各式衣裙掛在衣撐上隨風輕輕擺動,說不出的養眼。

  在她們熨衣裳時,宋伊人也沒閑著,她找了影子來,找了一些木板,自己簡易畫了張移動衣架,準備明天賣衣裳時,就掛在衣架上抬出去賣, 這樣衣裳不起褶皺,顯得與眾不同,高端大氣。

  沒想到影子做起木工活兒也說得過去,兩人叮叮當當一下午,做了一個長1米5,寬50厘米,高2米的橫杠掛衣架,樣子不是很精致,但掛衣裳比較實用。

  事實證明宋伊人這個方法又對了,當掛在衣架上的衣裳再次出現在靜川府的大街上時,又成了焦點。很多主顧都是上次買了,這次帶著親戚閨蜜來,這次買三件送香包一個,紈扇單獨賣,300文一把。

  宋伊人之所以這樣做,其實就是告訴大家,她家扇子也不便宜,上次買她衣裳的人占了很大便宜,讓顧客心裏得到極大滿足感。

  即使這樣,這次的衣裳依舊是搶手貨,200件男女衣裳,3天時間,基本賣完。最後賣得就剩了兩件男式和一件略有瑕疵的女式衣裳,這件女裙其實就是袖口抽了絲,留了一道痕跡,就被挑剩了。

  宋伊人也不在意,就這一件,沒人要,留著自己穿也好,至於其他兩件男裝,給影子留著,他跟著她風裏來雨裏去也辛苦。

  就在她準備收拾回去時,有一對母女模樣的走過來。

  “姑娘,你這衣裳賣嗎?”圓潤的中年婦人問她。

  “這衣裳袖口抽了絲,我準備自已穿。”

  做買賣講得你情我願,明白的告訴她們,買不買便隨她們。

  “娘,這衣裳是新款,咱們靜川府沒有,就袖口一點抽絲,回去拾掇拾掇就行,我想買。”

  年輕女子看樣子真要這件衣裳,宋伊人爽快地說:“既然小姐喜歡,同款式衣裳我賣15兩一件,這件少5兩銀子賣給你。”

  那年輕女子立刻說她買了,錢貨兩清,那對母子喜滋滋離開。

  回到家一算,這一次連本帶利賺995兩。女式衣裳依舊分三個價位,5兩銀子的偏少女裝40件,中年婦女款式的20件,每件10兩銀子,少婦款35件,每件15兩銀,除了一件有瑕疵的賣了10兩,還給韓買辦夫人留有一件淺紫色襦裙,其餘都賣光,男式長袍5件,每件20兩銀子,賣出3件,紈扇進了100把,每把300文,拋去成本485兩銀子,淨賺510兩。

  宋伊人依舊交給柳氏保管。

  “都是這次掙的?”

  “成本已付,這510兩銀子是純收入。”

  宋伊人把剩的男式和長袍和送人的那件沒算。

  從賣鬆子起家,不到半年趕時間去江南,運一次貨就賺這麽多,是因為宋伊人有眼光有魄力,使她能快速積累財富。去江南做生意的人何其多,沒有人能賺這麽多,再說山高路遠,多少商人有去無回。

  宋伊人不想天天跑去街上叫賣,她想有自己的店鋪。

  她打聽過,大越王朝對商人的管製很嚴格,這裏把商人分兩種,一種是坐商,另一種是行商,凡開店鋪的,不論物品的貴賤,都稱這坐商。像宋伊人這種來回打遊擊的就叫行商。不管坐商還是行商,都要進行歸類登記,以掌握了個人、家庭人口及資產情況。

  其中,對行商的管理要簡單很多,宋伊人在水洛時都是定點送貨,很少在街市出現,因此沒做過登記。但現在要開商鋪,該辦的手續必須辦清楚。對坐商,朝廷有規定,坐商與經營之物都要進行統一管理,比如打鐵的就集中在鐵作坊,賣肉的集中在一起......她這行屬於絲棉布帛,自然要歸於綢緞作坊,總之百工貨物買賣都有各自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