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豬哥同誌
作者:莫名一遇秋月      更新:2022-05-22 11:46      字數:3460
  “亮兒!”見侄子如此失禮,諸葛玄有些急了,正要說什麽的時候,瀟文遠卻揮手阻止了他,並說道。

  “孔明既然要學藝,不知道田主簿和王別駕可否?”

  聽瀟文遠要讓自家侄兒去隨田豐和王修學習,一邊的諸葛玄心中可是狂喜萬分的。

  田豐和王修是何人啊?或許在青州外名氣不大,但是這些天在青州的見聞後,諸葛玄可是非常清楚的,那田豐和王修不僅有大才,並且還是自家主公最信任的左肩右膀,自家主公這等意思不就是想把自家侄子也當心腹來培養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呢。

  隻可惜,讓諸葛玄想暴起罵人的是,諸葛亮卻是搖了搖頭也點了點頭,那意思有些耐人尋味,就是瀟文遠也看不懂這小家夥的意思,也就出聲問道,“那何人能為師?”

  “何人都不能為師。”

  好吧,這話狂妄的差點把諸葛玄給氣哭了,也就慌忙要跪下請罪。

  瀟文遠當然不計較這些了,不過也被這家夥的狂妄給弄的一愣一愣的,心中還是感歎一句,真不愧是武侯啊…

  “吾之師,除龐德公與黃師(黃承彥)外,非青州牧不能!”

  好吧,諸葛亮的突然一句,卻事讓瀟文遠和諸葛玄都有些懵了,而瀟文遠卻不認為這高傲的小家夥是在拍馬屁,畢竟這諸葛亮怎麽看都不是那阿諛奉承之人,也就出言問道,“那龐德公和黃承彥的大名本州牧也是多有聞及,確實是良師益友,隻是,為何本州牧也是一個呢?本州牧除了會耍一下嘴皮子,卻是見得有什麽能耐哦。”

  “州牧大人自東萊起,興農桑,重工商,招流民,開水利,屯兵甲,無不養精畜銳,以待天時,敢問州牧大人大誌於何方?”諸葛亮的答非所問卻是讓瀟文遠和諸葛玄都皺起了眉頭,諸葛玄是因為這問題太敏~感了,雖然現在天下十三州,有十二個州的州牧都是這麽幹的(最後一州是司州,那是皇帝管的直隸),這天下軍閥割據幾乎已經成了定局,但是這明著來說,可就有些不該了。不過諸葛玄卻不能出聲提點自己的侄兒,畢竟他發現了,自家主公依舊興致勃勃的樣子呢。

  沉吟了一會兒的,瀟文遠才含笑說道,“孔明,我之大誌,是青州鐵騎所踏上的土地,不管是北麵的關外,還是西麵的西域,南麵的蠻夷,皆為我大漢之地。我大漢之民,不管是販夫走卒,甚至是乞丐,也要比之域外之人高之一等。”

  如此野心勃勃的宣言卻是讓諸葛玄愣神幾許,而諸葛亮更是目光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即就開口說道,“明公大誌卻是讓人歎服,隻是,明公之青州厲兵秣馬已久,今天下各州風煙四起,不知明公何時出兵平逆?”

  這小家夥,說是平逆,那平逆之後呢?這小家夥是在慫恿他瀟文遠出兵戰地盤呢。

  雖然不知道他是否真心,不過和曆史上的諸葛亮稍做對比,就立馬明白了,這個諸葛亮絕對不是一安分的主,而曆史上的諸葛亮也不是安分之人。

  如果他安分,那在擇主的時候就不會挑選實力最弱的劉備了。雖然諸葛亮選擇劉備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掌控欲~望極強,畢竟那個時候劉備就是喪家犬,有他諸葛亮的幫助,劉備還不將諸葛亮捧上了天?當然,這是演義上的看法,如果按曆史上的看法,諸葛亮長於政略,兵略上就顯得比較謹慎,甚至可以說是規規矩矩。所以在曆史上劉備手下第一謀士並非諸葛亮而是法正和龐統,不過法正和龐統都先後去世,最後劉備重用諸葛亮也分內外,當時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就將內事交給了諸葛亮,而兵甲之事卻交給了李嚴,(這有點像孫策托孤,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問周瑜。)這李嚴可是不得了的人物,李嚴在諸葛亮自己的評價中就說,嚴有江東美周郎之才,由此可見李嚴的厲害。隻是後麵李嚴權欲極強,劉備死後就與諸葛亮爭權,最後失敗被罷免了官職,這才導致諸葛亮在蜀漢獨攬大權。

  如果當時在隆中之時諸葛亮選擇的是曹操,那憑著諸葛亮的能力和手段,要在文臣如雲謀士如雨的曹魏中立足,那也是輕易而舉的事情,加之曹操這等慧眼識英雄的雄主又怎麽可能錯過諸葛亮這等人才?

  所以說,諸葛亮絕對不是一名安分的主,他主張天下三分,為的就是能有一個長期混亂的世道,讓他盡顯腹中才華。

  當然,這並非說他諸葛亮無能,至少蜀漢在他手上曆經數十年而不倒,那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那還是劉備已經死了,蜀漢主力部隊在夷陵被陸遜一把火給燒沒了,蜀漢正值外憂內患之際,諸葛亮卻憑著他的手段先平定內患(士族鬧騰,特別是以李嚴為首的益州士族集團一直對劉備帶來的中原集團有敵意。劉備在的時候還能靠名望和威信鎮壓,不過劉備一死,土著們就開始鬧騰了,這和東漢孫氏這外來集團和江東集團一直對抗如出一撤,這兩國家還真算是一對難兄難弟呢。),然後力主和東吳修好,再糾集重兵於漢中防禦曹魏的大軍,這才漸漸穩定蜀漢的局勢,也才有了後麵的七出祁山和薑維的九伐中原。

  其實可以簡單來說,那個時代別人眼中的蜀漢就隻有丞相諸葛亮,至於皇帝劉嬋嘛,如果古人懂得用‘嗬嗬’,那一定會,嗬嗬…

  總之縱觀諸葛亮一生,雖然是鞠躬盡瘁死而無憾,但是更多的可以看出諸葛亮這人就是一名為了能舒展心中抱負而不顧大義(漢獻帝在曹魏),同時也不顧大勢(當時天下十之七八在曹魏手上),妄圖逆流而上的妄人,當然,是非常有能力的妄人。(諸葛粉們罵吧…)

  而現在這小家夥居然這個時候勸他瀟文遠動手,這都不知道按的是什麽心思呢。

  瀟文遠不動聲色,依舊淡然含笑地盯著諸葛亮看,而諸葛亮依舊是雲淡風輕地正視瀟文遠,完全看不出剛才就是他說出那種大逆不道的妄言。

  隻是,此時諸葛玄卻被自家侄兒弄得大汗淋漓了,要知道現在可是冬天。

  好一會兒的,瀟文遠才出聲說道,“天子體欠,天下如何,卻是未嚐得知,青州安分守己即可。”

  瀟文遠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天子身體不好,天下會變成什麽樣,那就隻能拭目以待了,現在青州安分守己就可以了。

  這不急不躁,兩麵皆可的回答卻是讓諸葛亮嘴角微微一翹,似乎對上了他的胃口一樣。

  接下來諸葛亮倒是沒有再往這上麵扯,也不提拜師還是投效的事情,就與瀟文遠閑聊著一些事情,例如他在荊州求學的事情,又例如好奇瀟文遠在青州的各種政策。

  而瀟文遠也隨了他的意思,就與其閑聊了,同時也了解到諸葛亮在諸葛玄在劉表幕府任職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拜黃承彥和龐德公為師,隻是家父諸葛珪之死,讓他不得不和諸葛玄回琅琊治喪,隨後又因為青州與琅琊甚近,諸葛玄才會應瀟文遠的征辟而來青州的。畢竟諸葛亮要守孝三年,這段時間他這個叔父為了就近照顧諸葛亮一家,也就應了瀟文遠的征辟。

  總的來說,諸葛亮現在還不能出士,這跟諸葛玄過來青州為的其實就是想看看著瀟青州值不值得自家叔父效力,同時也是他諸葛亮對瀟文遠一次考察,事後他還要回琅琊守孝,畢竟這可是一個百事以孝為先的時代,如果他諸葛亮現在出士,那必遭天下人唾棄,不管他的才華有多大都一樣。

  慢慢了解後,瀟文遠倒是有些失望,因為就算說得諸葛亮投效自己那也得三年後,不過,至少現在這一見也算是結下了善緣,或許將來諸葛亮會來投吧,不過那也是後話了。

  當天色漸暗,在瀟府中用過晚膳後,諸葛亮和諸葛玄就上了馬車,回官驛去了。

  一路上,諸葛玄苦口婆心地對諸葛亮說道,“亮兒,若不是主公心胸廣闊…你這等口不遮攔卻是要不得啊。”

  “叔父,亮兒省得。不過就算亮兒再如何放肆,那瀟青州也不會為難我等的。畢竟叔父可是瀟青州征辟來的賢士,瀟青州自發家以來一直非常愛惜名聲,所以肯定不會為了一些言語而突而為難我等的。”諸葛亮依舊雲淡風輕地說道。

  “或許亮兒說的對…”諸葛玄不可置否地苦笑了一下,他知道自己這個侄兒是非常聰明也非常有主見的人,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說話才好。

  “叔父,您看著青州如何?”諸葛亮倒是突然轉移了話題。

  諸葛玄沉吟了一下就回應道,“此青州,世外桃源也,民眾殷實,豐衣足食,商賈雲集,不出數年,必富甲天下。”

  “青州官吏如何?”諸葛亮再問。

  “田豐、王修皆為治世能臣,糜竺亦是一方能吏,主公更是百年難得一遇之雄主也,餘下百官多為清廉愛民之徒,卻是應了那‘物以類聚’之語。此青州官場卻是天下一絕,他處無法相比也。”

  “兵甲之事呢?”

  “雖不甚了解,不過前些天偶遇小隊青州軍,見其衣甲鮮明,正氣淩厲的,卻是虎狼之師,京城禁軍也不過如此。”

  “那叔父再看現今京城呢?”

  “……”諸葛玄沉默了。

  “天子體欠,兩位皇子幼弱,可下麵王侯將相們卻忙於爭權奪利,不顧天下百姓民生,世家門閥多為貪得無厭之輩,不顧劉漢江山之根本,而青州卻大力治民,壓仰豪強,大興商農,發展軍力,這一邊是厲兵粟馬,可那一邊卻反過來了。若是天子崩天,叔父你說,這天下會如何?”

  諸葛亮的話卻是讓諸葛玄愣神許久,最後輕聲說道,“亮兒,慎言。”

  “叔父隻管輔佐瀟青州好好治理就是了,亮兒真的很好奇那瀟青州會在那個時候幹出什麽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