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四章:劉宏態度很重要
作者:權傾超野      更新:2021-03-27 23:36      字數:2476
  <b></b>朝堂之上,大司農算是露出了他的最後麵目,所有人都逐漸明白,這是張讓的狗腿子。

  從楊素舉報大將軍何進的三條大罪就可以看出來

  第一條結交近侍,貪汙受賄。

  第二條私通匈奴,賣國求榮。

  第三條欺君罔上,屯兵關外。

  每一條罪都是死罪,內外勾結,裏通外國,圖謀造反,這是曆朝曆代皇帝最討厭大臣們做出來的三件事。

  何進三條全中,莫說他是皇帝的大舅哥,就算他是皇帝的親爹,恐怕也活不下去了。

  更何況,在這三條罪之後,還有十七條大罪。何進就是死一萬次恐怕也不會抵消他的罪。

  按理說,這種舉報方式,以前也有,例如之前張讓當政還是奸臣的時候,全國無數讀書人像打了雞血一樣寫舉報信給朝廷舉報張公公。

  但沒有一封是真正到達皇帝那裏的。

  即便是當時的朝廷重臣舉報十常侍,也是困難重重,都被皇帝哢嚓了腦袋。

  可這位大司農的舉報,卻一路暢通無阻。很明顯啊,就是張讓幹的,就是張讓打算這麽幹。

  舉報信完好無損,一個字不差的擺在了靈帝劉宏的禦案上。

  大漢朝堂上,大司農楊素跪在正中央,一臉大義凜然的樣子。

  但心裏已經嚇得差點原地爆炸了。

  因為他知道,何進不是別人,是外戚,皇帝的鐵杆親戚啊,這要是不打算追究何進,就反過來追究自己了。

  更何況,就算是皇帝要追究,何進還隻是開始,這是一樁幾千乃至幾萬人的大案。

  想到張讓給他的那些名單,他的手都不由得發抖,冷汗直冒。

  偷眼一看,張讓竟然眯著眼氣定神閑,無動於衷。

  楊素不知道的是,劉宏是個什麽樣的人?

  當明君不夠格(沒啥能力),當昏君不夠資本(東漢末年,沒錢),當庸君又不是個傻子。

  總而言之,歸根到底他是一個普通人,這造成了他執政的悲哀,也讓張讓有機可乘。

  大肆提拔何進是有可能的,殺掉何進也是有可能的,一邊想做事,一邊又想貪圖享樂,永遠處於矛盾之中,這就是靈帝劉宏。

  亂而不損曰靈。

  什麽意思?國家亂了,但是還沒有傷害到根的。身為國君而不去治理,所以諡號為“靈”。

  劉宏駕崩後能得到這個諡號,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這樣,張讓還有什麽擔心的呢?

  果然,按照程序看完了所有早就已經知道的內容後,漢靈帝劉宏勃然大怒

  “豈有此理!阿父!查!立刻,監察司給朕立案,徹查!

  ”必須給朕一個交代,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朕隻給你們三個月時間!辦不好全部給朕去菜市場挨刀子!”

  “諾!”

  張讓躬身答應,底下的楊素長出了一口氣。

  漢末的行政效率一項都是很低的,不過若是掉腦袋的危險降到頭上來,就不一定了。

  楊素立刻答應一聲,緩緩退出去,現在,他可以放開手做事了,皇帝的態度很重要啊,既然皇帝這麽說了,他還有什麽後顧之憂呢。

  從拿人到審問,監察司可謂是風馳電掣,雷厲風行,頭天晚上何進就被弄進了張獄。

  他要做的事,就是借助他的身份,把問題搞大,無限製的搞大。

  弄到不殺何進,大漢就要滅亡的境界!

  一時間,監察司暗衛迭出,四處抓人。

  京師風雨交加,二話不說,抓進張獄就打一頓,管你認沒認,沒認再打,認了往死裏打。

  說同黨,說黨羽!

  可憐這些京城的官員,能有什麽謀反的意圖,說不定就是哪天上朝和大將軍何進說了兩句話,就被稀裏糊塗的抓了進去,稀裏糊塗掉了腦袋。

  最可怕的是,這些人也如同何進一樣,被逼問出了很多無辜的人,從官員到百姓,家中燒菜的,砍柴的,隻要是認識的,統統往鬼門關裏拉。

  於是乎,整個洛陽沸騰了,人人談起張獄,無不色變振恐。

  事情已經不是一個朝廷大將軍犯罪這麽簡單了。

  已經上升成了一個政治事件。

  漸漸的,何苗案波及到何進手下的五位諸侯。

  分別是袁紹,丁原,董卓,曹操,袁術。

  按理說,在東漢末年的官場上犯了事,隻要銀子給得夠,就算是天大的事,那也壓得下來。

  誰讓皇帝愛錢呢?

  可是,這一次,這八個人無論往上塞再多的錢,都壓不住了。

  袁紹等人不是傻子,不會巴巴的跑去京城挨這一刀子,一來二去,他們決定,反了!

  河北反了袁紹!

  並州反了丁原!

  淮南反了袁術!

  西涼反了董卓!

  隻有曹操一個人,窮的叮當響,沒錢沒兵沒職位,四處逃命……

  不是皇帝劉宏不收錢啊,實在是上麵有個張讓盯著,誰送錢走關係,先把他送你張獄裏麵去。

  中山王張讓是鐵了心要搞事情啊!

  很快,京師的人也傳消息過來了,張讓親自盯著這個案子,誰敢拿錢誰就準備下地獄吧。

  這個案子審得非常慢,楊素的能力不是吹的,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的態度,將朝堂之上三分之一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拉了進去,足足四萬多人。

  大概是誰都不願意表現出和何進有半點關係吧。

  ……

  中平二年年底,最後一次上朝。

  楊素將全部的審案資料遞交給了皇帝。並且不忘在朝堂上大聲道“

  陛下,臣以為,這些人賣國求榮,當誅九族!”

  他此話一出,所有大臣聞言都是一怔。

  誅九族太狠了,這樣殺會讓皇帝有損聖德的。

  劉宏每天被張讓洗腦,故意拿一些何進霍亂天下的文章給他看,此刻也是言簡意賅

  “準!”

  司徒王允立刻出列道

  “陛下三思,賣國求榮自當殺,但若是要誅九族,會有損天子聖德,於社稷不利。”

  皇帝還沒有說話,一旁的張讓倒是仰天大笑道

  “王大人說笑了,社稷是靠朝堂諸公一起勤勉執政撐起來的,不是靠赦免罪犯的。”

  皇帝劉宏點點頭。

  王允一臉驚愕,現在的朝廷恐怕已經完完全全的被張讓掌握了,充滿怒氣的看著張讓。

  皇帝劉宏眼見事情不妙,笑道

  “王大人,這江山社稷靠的可不是朕一個人的聖德,靠的是你們在場的所有人,若是你們當眾有人爛了,要投敵了,朕就算天天在孔老夫子的畫像麵前,也於事無補啊。”

  一時間,王允還真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要這樣的皇帝,有這樣的宦官,這大漢,不亡,那就出怪事了。

  群臣寒蟬若驚,王允跪在那裏呆若木雞。

  說實話,能在這三個月活下來的人,可能都是天選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