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一百五十三章 一體窮困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5:05      字數:3032
  嶽小雲做了這麽多年的壞死,見過生生死死的事也不是小數,生與死不斷穿梭著我的周圍,他時常嗅著死亡的氣息也觸摸著生的希望。每當無奈地看著生命一步一步在走向死亡時,我是如此強列在感受著痛苦的味道,嶽小雲告訴自己說“我一定要狠,而且一定要比別人更狠,隻有如此,他才可以活下來。無論在哪個世界,這都是強者的世界,弱者永遠都是沒有活路的。”

  世人在為了活下去拚命的努力,努力的工作,辛勤的勞動中,經曆著世間的百態。在我們失意絕望抱怨哭泣時,我們是否體會到真正的痛苦,很多的人根本上沒有真正痛苦過,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痛苦。痛苦而哭,還未稱得上真正的痛苦,真正的痛苦,是在精神與肉體上一點點地侵蝕著你的心,你是如此清醒地感受著,卻無可奈何。

  做哪一行愛哪一行,做了窮人,就得世世代代體會窮人的痛苦,除開你像東強和嶽小雲這樣通過卑鄙的手段讓自己變得富有。隻有變得富有了,你才會變得強大,你才會少受些痛苦,你才能不讓自己痛苦,才能讓別人痛苦。想要活得越好,想到過得更好,在此過程中我們承受的痛苦就會越多,這便是真實的生活。

  嶽小雲也有他自己的苦,百姓也有百姓的苦,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苦,可是能不讓人痛苦,我們為何要讓別人痛苦呢?你們應該相信上帝指使的話,在死亡線上掙紮的人知道什麽上無奈,挨餓的人知道饑餓的滋味,窮苦的生活讓人痛苦。如果單單是體驗,那是一種樂趣,與真實的痛苦截然相反。普通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真正的貧窮的滋味的,隻有貧窮的人才會知道貧窮有多麽的可怕。

  馮褲子隨便一瞥,又看到一個可憐的老人,這老人枯黑、幹瘦的臉上布滿了象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當他知道再沒有種糧了,深陷的眼睛裏立馬露出了淒楚與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以前的時候大家族們可不會這樣對這些百姓的,百姓們都是為家族勢力們服務的,大家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可是現在家族看來是想要拋棄這些人了。

  看來是真的要變天了,天上的烏雲在舞蹈,早已按耐不住將被釋放的心情,地上的人們迎來的是天色變暗,陰沉壓抑,陰天,總有種失落的感覺,心情也隨之下沉,陰天,是人們靜靜思考的好時機,陰天,總是預示著要下雨;不一會兒,雨就從天而降,打破了這種沉悶。天氣陰沉沉的,心情很憂鬱,而這些百姓們卻久久不願離去,望著變得陰暗的天空,心裏仿佛被一塊沉重的石頭填充著。

  馮褲子歎了一口氣,唉,又是一個傷心的日子,天氣不好,叫我的心情怎麽個好法?讓我們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視”,這些可憐的人都在看著自己,可是馮褲子明明特別討厭嶽小雲,還是什麽也不能做。他最多不過發發牢騷而已,他畢竟是馮府的人,他的身份挺尷尬的,他不可能跟站出來跟馮府對著幹的。他隻能看著,什麽也不能做,他狠狠地咬著銀牙,心裏別提有多不是滋味的。

  看著老人幹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幹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裏不知飽嚐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猶如耙犁一般的破傷的大手抓著自己來的背簍,他想要反抗卻又無力反抗,現在的老人很像以前的馮褲子,在馮府麵前這些人不過是一個可憐蟲而已。看著這些老百姓們,有的人捧著一個破了又被重新鋦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裏滲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他們一把年紀了,誰能想到有一天還有受此侮辱,還要看別人的臉色,這些人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家庭付出了這麽多,看了真是讓人心酸。

  馮褲子相信一個人要是缺德事做多了,一定會遭到報應的,而這一切都是嶽小雲做的,與他沒有任何的幹係。

  真的不再放糧了嗎?很多的人還是不死心,還在期待著馮府的人會改變主意,有的人不相信這是馮老爺的意思,覺得這隻是嶽小雲的主意。很多的人想要讓馮老爺來主持公道,可是馮老爺哪裏是這些人想見就能見到的,何況這些人隻是一芥草民而已,更是不可能得到老爺的接見的。後來,聽說馮老爺有發過話,哪怕外麵的事鬧得再大,都由嶽女婿親自處理。還吩咐馮府上上下下的人都聽嶽女婿的安排,誰要是不聽他的話,就是不聽馮府的話。

  馮老爺都這麽說了,馮府的人還有誰不服,不聽話的,大家隻能看著沒有人再敢說半個不字了。馮褲子是很怕他舅舅的,他更是不可能去找自己的舅舅說理去,以他的身份他又能說什麽,就算是說了又有什麽用。

  馮褲子再怎麽看不過去,也是沒有用的,對於這些可憐的人,他想不出任何的辦法來幫助他們。百姓靠著土地為生,現在有人更是打起了這些莊稼漢的主意,這就是大唐的商人,這就是所謂的富人。看著眼前這些,稀疏口胡須,還有那象征著悲劇色彩的苦命痣,都無不打上了他們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的烙印。

  這就是一個繁榮強盛的大唐帝國,何以能長期與東方諸國並立的奧秘所在,由於繁榮,由於富強,由於穩定,由於強權統治。大唐世族和鄉野庶民的種種差距,這些東方世族與庶民有著天壤之別,是我們這些人想像不到的。唐國世族在戰爭後不斷的積累財富,他們很多的人成為一方的富強,更是成為大唐的頂梁柱,這些人生活變得越發的奢侈,就連出行也要講排場。當然,他們是有條件這樣做的,這是他們掙來的,也是他們應得的,可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而不斷的壓榨百姓,勢必會遭到百姓的反感。

  為什麽大唐如此的繁榮與強盛,可是也不過存在了幾百年,想來就是統治者為富不仁,才會導致如此的結果。雖是到了大唐盛世,可是世族庶民還是過著一般艱苦,一般流血的生活。所有的世族子弟,都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不需要像老一輩的人要經過浴血奮戰才能換來幸福。現在的世族子弟隻要學會如何去做生意就行,隻要學會做生意,不怎麽敗家,維持一個家族的繁榮確實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有些世族子弟不甘心,他們想要更富有,想要得到更多,於是就會出現像嶽小雲這樣的人。他們自稱是改革者,其實就是加大的壓榨百姓力度,以謀取更多的財富。這種小小的改變,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可是卻加深了唐國世族與山野庶民中的矛盾,甚至可以說是激化了百姓與管理者之前的矛盾,原本就不是很深的根基開始動搖了。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永遠不會溶為一體,這就是封建社會最大的矛盾。

  放糧這樣的事對各大世族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可是卻讓各大家族與百姓間有了一種聯係,大家相安無事的穩定和諧,使唐國世族和鄉野庶民都沒有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世族中沒有分化出東方那樣的新地主,也沒有產生東方那樣的士人階層;庶民雖有怨言和不滿,但卻從來沒有發生過幾乎同樣落後的隋國那樣的群盜暴動,或隋朝洛陽那樣的百工起義。

  大唐建國幾十年,唐國朝野沒有改變這種“一體窮困,同甘共苦”的願望,世族還是願意幫助這些百姓,讓他們生活得更好的。百姓得到了好處,世族也得到了名聲,本來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平民如此,世族更如此,都希望和諧共處。嶽小雲敢不放種糧出來,這也是說得過去的,畢竟馮府並沒有欠這些農民的糧,就算是追究到官府裏,馮府也不怕。馮府有多餘的糧食,多放些種糧出來,這是馮府的本份,也是馮府的情份。馮府要是沒有多餘的糧食,也不可能倒貼著給百姓種糧,馮府的存糧不足,百姓大可以去別的府上去領,隻要不影響農事就行。

  嶽小雲主張是,頂風立威,自己才能站穩腳跟,馮府的尊嚴,還有他的尊嚴就是要在此時確立。嶽小雲相信這些百姓一定會找到別的法子拿到種糧的,現在他們可能生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隻要過了今天相信這些人的氣也不消停些。嶽小雲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幾乎全部改變了唐人百姓的生活方式,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為種糧擔憂過,而今天這些人開始為種糧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