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九百九十六章 李小文事件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5:03      字數:3014
  劉哥自認為對公司內、外一切事務明察秋毫,喜歡對任何事情高談闊論以表示自己無所不能,可是他卻不想做事,這就很奇怪了。在他的眼裏,待在這裏的人都會自然的廢掉,會失去自我,最後成為像他一樣的廢材,變成毫無用處的人。他明明知道待在這裏人人變成這樣,為什麽他還要待在這裏呢?很多的時候我都想要問他,你這是為什麽呢?

  商行裏的人每天閑著也是閑著,我們是有時間做點私事的,比如說我記流水賬,小文出去幫人拉貨,劉哥給人算命,青姐賣雜貨,大媽們最閑。一心二用者,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與進步,個人就業形式、投資渠道逐漸多樣化,許多夥計除固定工作外還在商行之外有一項或幾項兼職,一心二用甚至多用,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放在本職工作上的時間及其有限。這樣的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老板的肯定與認可。

  劉哥特別喜歡三心二意,身在曹營心在漢,處於一個公司不能安心工作,這山望著那山高,隨時準備跳槽。偏偏又沒處可去,手裏也沒有任何的項目,可是他天天就想著接點私活,一會兒讓我們去值班,一會兒讓我們去賣水果。後來看來,他說的所有的事,他自己都沒有做的。

  陸羽沒事就把這些事記下來,這就是自己人生的流水賬,多沒意思的人生啊。

  已經沒有一個定量的目標,而是一個定性的方向,規劃指出了發展中的主要方向,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選出的重要人才。但不設太多的數量指標,就算有數量指標,也不是硬性的,關鍵是選出最適合人才,最適合共虧集團的人才,這才是集團想要做的工作。如經濟發展指標,要是沒有相應的人才,都是無法實現的,人才就是集團的未來,也是決定共虧集團走向何方的重要因素。

  常常是實際完成數字與規劃的數字不一致,一般規劃的要低,可惜這裏是炬城,這裏畢竟是一個小城市。目前的五年規劃,是為未來五年有一個指導性的文件,指出了發展重點和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今後五年的一個綱領性文件,以後這就成為了共虧集團引進人才的重要手段。

  楊小西對這事的認識就比較全麵,五年規劃的意義就是它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創舉,適合炬城城情的發展。規劃不會規定硬性指標,而是指導性的文件。畢竟大唐已經是市場經濟了,不可能還按“五年計劃”講,否則其他國家不會承認你的市場經濟地位的,不過現在也好多國家沒有承認,至少三哥不會承認我們。

  來點實際的不吹不黑的說,大唐是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實行的是武則天式市場經濟,是以市場調節為主,官場調控為輔。五年規劃算是朝廷對地方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以保證國家經濟健康,穩定,快速和可持續性發展,一個企業倘若沒有人做事這是不行的。

  徐有這一呸問題就來了,表麵上說得好聽是人才引進,是提升集團管理層水平的大事,其實還不是在場的幾個大人物的鬥法大會。誰家沒有幾個親戚,大唐在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不止是共虧集團需要人才儲備,大唐朝廷也需要人才。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需要人才,所有的商行都要人才,人才如此的重要,怎麽得到適合自己的人才,這注定是一件大事。

  徐有為什麽發脾氣,他是有資格在這個時候發脾氣的,唐縣令讓他去管理共虧集團,沒去的時候還不知道這裏的情況這麽複雜。他到了集團後才知道集團裏根本就不是他想像中那樣,現在說的是人才,就拿人才來說事。提起人才徐有就有一肚子的火,就他這個火爆脾氣,他也不怕得罪人,反正他就這樣了,上也上不去了,也不可能下去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每次喝了酒提到共虧集團他就得爆粗口:“現在這個集團裏哪裏,裏麵的人都是官家的親戚,都是各個家族裏的三姑四婆。這些人來集團說白了就是來拿工資的,並不是來做事的,隻要你不讓他們做事那都好說,你要是讓他們做事,他們就找各種的理由拒絕做事。”這樣一個集團你說能不虧嗎?做事的沒有,吃幹飯到處都是,你還說不得罵不得,就連徐有這種火爆脾氣,到了共虧集團後也是收斂許多。

  他剛到共虧集團的時候,本想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他擼起袖子就是幹,就是抱著這種態度進集團的。你想幹,別人未必想幹,集團裏的人都是些懶人,他們可不想跟著這個新來的領導一起幹。下麵的人不聽話,自然也就有了矛盾,他當時就把不願意做事的李小文給吼了,本來上級教訓下級是一件小事。偏偏這個下級不是一般人,他是上一界李縣丞的侄兒,李縣丞自然要找他說道說道,當天晚上就帶著李小文去找他了。

  徐有一看這人居然是李縣丞的侄兒,這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說起來他們兩家還是親戚。三個人坐下來談了一個晚上,這就算是秉燭夜談了,事情說開了也算是順利解決了。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徐有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共虧集團居然是一個小世界,說起來他徐家在炬城也是大家族,可是他進了共虧集團這個小世界後,他還真就囂張不起。徐有後來才弄明白,炬城就這麽大,這些人難免還能跟你扯上點關係,之前不知道,打聽下來都是不能得罪的人。

  李小文的事件讓徐有明白了一件事,他是來共虧集團做事的,不是讓他來大義滅親。唐縣令雖是希望共虧集團能有所改變,可是並沒有讓他徐有來改革,來大刀闊斧來趕人的。他心裏肯定不是滋味啊,徐有臉上也是挺無奈的,這與他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徐有來到共虧集團後第一次感歎,他隻是想要做點事情,怎麽就這麽難啊。其實,李小文也沒有太大的毛病,小夥子還是不錯的,隻是喜歡偷懶而已。

  徐有本想著找個人殺雞儆猴的,他才是露出了本相,想要狠狠地治一下下麵的人,卻不想是如此的收場,他滿臉掩飾不住的愁容和憤懣。

  李小文挺冤的,他就是偷了一下懶,卻是被逮了個正著,他以前都是這樣幹的,偏偏是今天讓徐有給看見了,這才是弄出這事來。

  徐有當時也挺以裝的,說是要把李小文給開除了,這可是把李小文給惹急了,以為新來的領導要找自己的麻煩。李小文不知道徐有是上麵下來的,反是想到自己舅舅可是在上麵當縣丞,李小文也不慣著徐有,當時衝上去就準備把這徐有給打了。可笑的是,李小文也就是大唐小青年,隻是嘴上的功夫,一天天說他要收拾這個,收拾那個,反正是誰也不服,誰能想到就是一個菜。

  他哪裏是徐有的對手,徐有三下五除二就把這小子給收拾了,打得這小子是趕緊服軟,說自己錯了。李小文後來一直都有一對熊貓眼,據說就是讓徐有揍出來的,當時的場麵據說挺血腥的。李小文眉骨都打折了,誰讓他

  徐有也學乖了,到了共虧集團一段時間後,他也搞清楚了,哪些人自己能指揮,哪些人是自己都指揮不動的。徐有沒有辦法,能指揮的人他就多安排點事,不能指揮的人他就少安排點事,這樣集團也就勉強運轉起來的。有的人做事多,有的人做事少,可拿錢卻都是一樣的,如此一來難免卻會產生矛盾,好在這是大地朝自古以後不能說的潛規則。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別人關係在這裏,所以他可以少做事多拿錢;你上麵沒有關係,你就得多做事,否則你的工作就不保。雖然下麵的人有情緒,可是還是能理解這個規則的,大家也不說破,也就這樣了。畢竟,大家來共虧集團還不是想要得到一份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誰也不想去惹事鬧得不愉快。說白了就是沒有關係的人呆在這樣的集團,你隻能乖乖地做事,隻能認命了。

  誰都知道,這個世界是現實的,小城市裏出生的孩子,真正有能力的都去大城市了謀生路了。沒有本事的人隻能呆在家裏吃老本,進共虧集團這樣的朝廷大商行,有口飯吃。從小的時候父母就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讓他們要好好地讀書,以後考取功名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其實,這事也暴露出了大唐體製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被認為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且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