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九百七十九章 羅帥品茶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5:03      字數:3047
  像羅縣丞這樣的讀書人,他是不可能知道百姓的疾苦的,他根本就想像不到炬城這樣的城市,一個星期沒有人來棺材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炬城也沒有幾家棺材鋪,能選擇開棺材鋪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兩家都是共虧集團的營生。一個星期沒有人來棺材,也就是說一個月估計也就隻能賣四口棺材,還有兩家鋪麵做棺材的生意,這生意不虧就怪了。

  既然是共虧集團的生意,整合一下資源開一家店就行了,可是共虧集團的人不這樣想。他們非得開兩家店,兩家店還要競爭搶生意,為了搶對方的生意,既然還弄了個“買一送一”的活動,這不是賠本賺吆喝嗎?

  當然,羅縣丞可不在意對方是賺還是虧,更不在意這個所謂的共虧集團是怎麽做生意的,他隻想著會不會有人來,兩個人拚單把生意做了,這樣他會節省很多的錢。

  既然你這兩天沒有賣出棺材,為什麽沒有人來買棺材呢?羅縣丞這就想不明白了,眼看著可以省一大筆錢,可就差一個人來拚單,這該如何是好呢?天無絕人之路,上天給了自己這樣一個機會,眼看就要實現了,隻差一個人就能拚單成功,這讓人要如何放棄。反正羅縣丞就很難放棄,這不他一直不走,就呆在棺材鋪裏東看西看的,東問西問的,你當他真的很閑嗎?他也不閑,他真的很忙的,隻是這棺材的優惠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

  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一個堂堂的縣丞在一個棺材鋪裏一呆就是好幾個時辰,不僅他著急,老板也挺著急的。老板慢慢地也了解到了羅縣丞的需求,他隻需要一口棺材,他隻想要買一口棺材,他隻想付“買一送一”一半的價格,他...真的挺難纏的,大部分的人遇到這樣的事,到最後如何始終遇不到拚單的人,買家最終隻能狠心放棄。隻有少數像羅縣丞這樣的,始終不願意放棄的,哪怕這會耽誤他許多寶貴的時間,哪怕等到最後也沒有人來。

  可是,共虧集團是一個很講原則的集團,老板既然製定了這樣的規則,他就不會輕易的打破,管他是誰來棺材。如果是圓滑一些的老板,可能受不了羅縣丞這樣難纏的人,為了打發他離開,可能會雇個人來拚單,這便解決了客人的煩惱。隻是羅縣丞不知道的是,老板真是不可以這樣做,這老板太實在了,真是拿出血本賭氣做活動。買一送一並不是噱頭,老板這般賣棺材,他的心也是在滴血,真是虧大了。

  所以,他不可能再雇人來拚單了,做為共虧集團的成員,他為了在炬城站穩腳跟,他可是虧著本在賣棺材。客人買一送一老板已經很虧了,要是再讓他找人來拚單,如此虧上加虧的事, 哪怕是共虧集團的成員也幹不出來。這共虧集團本就是一個奇葩集團,他們真的不怕虧錢,聽說這些錢都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國家的錢的。

  就算是大唐國的錢,也著不住他們這樣虧的,可謂是大唐大了什麽樣的集團都有。一個小縣城開了兩個棺材鋪,還是同一個集團,還要打價格戰,這真是共虧精神的體現,把共虧精神發揚光大了。羅縣丞萬萬沒有想到這共虧集團居然是朝廷的營生,要是知道朝廷就這樣做生意,要是知道他們就是這樣虧錢的,像他這樣精明的人隻怕得被當場氣吐血。

  可惜他知道得晚了,不然他是萬萬不會接手這個集團的,這集團就是一個大坑,而且還是宇宙級的大坑,羅縣丞的一世英明都毀在這個集團手裏了。而這個時候,羅縣丞並沒有放棄,想到能占一個很大的便宜,這樣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口棺材,真是千值萬值了,此時此刻的他心裏還是美滋滋的。他可不管老板這樣做生意會不會虧死,他隻想著這棺材他今天是要定了,人就得自信。

  羅縣丞臉上浮現出一抹自信,這棺材本大人買定了,誰要跟哥拚單。老板是一個客氣人,生意不成仁義在,哪怕生意做不成,迎四方賓客還得把自己的禮義做好,這是大唐人做生意的原則。老板見他一直沒走,看得出他還是挺看中自己的棺材的,隻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不管他家裏有沒有死人。趁著便宜的時候買二口棺材,不管是送老人還是留給自己都是不錯的選擇,畢竟錯過了今天的活動力度,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遇上。

  老板一直在勸羅縣丞趕緊下決心,看他猶豫不決的樣子,真的挺替他著急的,遇上喜歡的東西,一定不要輕易放棄,不然一定會後悔的。為此,老板給他沏了一壺濃茶,也許是看出他會糾結很久,或者覺得他不會輕易的下決定,所以多給他抓了幾顆茶葉。既然覺得他要待很久,就得好好的招待客人,這是老板做生意的原則,對於老板來說虧不虧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東西賣給需要他的人,客人喜歡才是最重要的。對於很多老板來說,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也許這單生意談不成,可是能多交一個朋友,何樂而不為啊!

  老板隨口問了句:“閣下喝茶嗎?”

  羅縣丞心想不喝白不喝,討價還價還得費些口水,見對方如此的熱情他也就答應了。

  唐代是稱呼煮茶時第一泡出來的茶湯,以備曾味和止沸,有時也直接用來奉客。陸羽《茶經·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盂)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是書《六之飲》:若坐客數“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羅縣丞平時也喝茶,他也不覺得這東西有什麽好喝的,可不知道為什麽今天這茶喝起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特別的順口。要不是心裏有事,也許這茶品起來,就越發不一樣了,以前他們這裏的人把茶當成一道菜來吃。茶是老百姓家裏很再平常的東西,在大唐的山裏滿山遍地都能見到茶葉,因為太過普通了,所以就沒有人把它當一回事。

  當老板說給他沏茶的時候,羅縣丞到是看了他一眼,並不把對方的話當一回事,還以前對方沒有什麽可招待自己的,於是才拿了最低賤的茶葉來招待自己。他並想要拿自己的身份來壓人,這才是一直沒有亮出自己是縣丞的身份,對方要是把自己當成普通人,用茶葉來招待自己,這也挺合情合理的。

  大地朝人不喜生冷之物,一定要喝開水、熱茶。 神農嚐百草,經常中毒,內髒顏色劇變,卻能以茶葉解毒。這種傳說深植人心,所以喝茶成了古人飲料的首選。茶葉原產於丘陵,漢代四川產茶。西漢王褒的《僮約》一文,是王褒與家丁鬥氣的遊戲文章,文中提到“武陽買茶”,卻是了解漢代生活的重要資料。唐代以前,因為交通運輸不便,茶葉不新鮮,所以唐人喝茶時,要放些薑片、鹽,可能真把茶當成了解毒藥。當時的茶來自江南,利潤不低,平民百姓不見得喝得起,而在炬城這卻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

  按照其說,東漢末年四川已經有了人工養殖的茶園,但當時的茶葉更象是被當作蔬菜,用蜂蜜或者其他醬料蘸著吃。從“烹茶”這個詞,我們又可以想象,也許最早的茶就是種水煮菜,就象“上湯娃娃菜”。後來人們對湯羹類食品的營養價值漸漸了解,當地人也漸漸地習慣了茶湯的味道,很多的人更喜歡喝湯而不是當菜來吃,這道菜就從吃菜變成了喝湯。

  炬城的人很早就煮茶來吃,加上大唐的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也能接受一定限度的浪費。就算是把茶葉倒掉而隻喝其湯,也算不上是奢侈的行為,換作以前估計國人還真是舍不得,可是大唐百姓還真有這樣的底氣,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浪費就浪費些吧。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本地的茶很多,價格也特別的便宜,大家都消費得起。

  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對於當地人而言茶葉的好處不言而喻。也不是誰都喜歡喝茶的,好在老板問羅縣丞喜歡喝茶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對於喜歡喝茶的人,願得知己人,煮茶品人生。老板是一個有意思的人,他賣的雖是棺材,可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口味。茶還不是大眾都認可的東西,加上生產的工藝不同,烹荼盡具不同煮出來的味道也有差別。

  做任何事,喝任何東西,都得有知己才行,沒有知己再好的東西也沒有味,有了知己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滋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