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七百八十章 馬化明你個奸商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5:01      字數:3129
  張大看了嶽小雲,這話確實是他說的,聽起來這個馬化明也挺無辜的,顯然是受了嶽小雲的慫恿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都是這個嶽小雲突然說了些有的沒的,這才是誤導了大家的認知,讓這些沒有見過世麵商人們誤以為岸上的人都是些猴子。隻是這個馬化明說要與這些猴子嘻戲,這事也太扯了,哪有拿東西砸別人,還說這是與別人嘻笑的。他深知道這事鬧大了,隻怕別人不追究,要是追究了,大家都討不得好。

  聽了他的話後他更是生氣了,嘻戲,你們就是這樣與別人嘻戲的嗎?看著真是慘無人道,張大的臉都被氣得發青了,他不禁是感慨道:“我真不知道你們是怎麽想的,一個人讓人無語也就算了,沒有想到你們兩個都這麽讓人無語,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麵,卻又不是如此。可是你們要是見過世麵,你們出來乍道怎麽能做出這樣的事來,讓人太不省心了。”

  大家這時才把注意力轉到被扔中的人身上,也不知道這個人受此一擊,是死是活,隻怕不是重傷,卻也是腦殘了吧。換成是誰要是受這麽一下,隻怕都不會好受的吧,張大隻是希望這個人能很快的醒過來,可別是出什麽問題來。隻是想到馬化明剛才的姿勢,這下手也太重了點,對方能不能好過來,真是不好說。

  張大心裏的憤怒不知道朝誰發,於是喝斥眾人道:“都散了吧,別看了,大家是不是沒事,沒事把自己的貨理一下,別圍在甲板上讓別人誤會了。我們是來做生意的,可不是來惹事的,這點大家應該搞清楚。”

  眾人多是做過交易的,各有熟識的經紀、歇家、通事人等,不多時,海船入港,張大繳完了稅,罵罵咧咧回來。嶽小雲問起,方知當前倭國正處於奈良時代,此期間曆代天皇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為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的阿三的文化。李世民自己受阿三的影響也就算了,受大唐的影響連周邊的國家無不受到了阿三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麽阿三可以迅速的崛起的原因。

  一個國家認同了一個文化,會影響到周邊的國家,這就是上帝指使說的社會的影響力。一個人宗教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特別有一個國家的推波助瀾,這個宗教就會大肆的發展起來,不知道要怎麽來形容這種文化的影響力。這隻在古代才會出現,也隻有在封建社會才會出現的獨有的現象,我們後人是很難理解的。不過我們學習曆史,就應該了解曆史,更應該承認曆史,這就是曆史吧。

  雙方往來頻繁,遣唐使赴唐的航線主要有三條,前期多走北路,後期則改走南島路或南路。(1)北路。這是自漢和三國以來,大唐和島國交通的早期航線。從難波、北部九州的築紫起航,經壹歧、對馬島至濟州島,然後沿朝鮮半島西南沿岸北行,自漢江口、甕津半島起,折而向西,橫渡黃海,至山東半島之登州或萊州登陸。或自漢江口繼續北行,越過鴨綠江口,西航,到遼東半島之南端,通過廟島列島,到登州。此路航期長,但多沿海岸航行,較為安全,這也是張大選擇的路線。(2)南島路。由北九州的築紫沿九州島西海岸南下,經奄美島、琉球,越東海直達長江口岸。(3)南路。由北部九州的築紫橫渡東海,到達長江口岸。南島路和南路航期雖比北路短,但海難事故較多。

  從而出現了島國第一次文化全麵昌盛的局麵,此時的島國社會儼然處於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時對後世的積弊也在形成,班田製難以形成,天皇專職國家的經濟發生動搖,中央集權體製因內訌逐漸削弱。於794年,天皇遷都於平安京標誌“奈良時代”結束,開始“平安時代”,幾乎與大唐佛教的發展是同步。也就是道教被完全打壓後,道教從此一蹶不振,而陰陽師在島國雖有發展,卻也無法撼動佛教的影響力,此時全國大興造寺、造像,堂皇的繪畫、華麗的裝飾藝術,今天仍見於奈良的寺院和正倉院寶物中,這是後話。

  奈良時代和大唐一樣,這是一個和平的時期,大家都在發展國力,為以後的繁榮盛世做準備。對於來經商的商船,島國是非常歡迎的,他們需要大唐的商品,大唐也需要島國的商品。大家各取所需,也算是和諧發展,卻也是相安無事,特別是今天如此不和諧的場麵也是少有發生。雖然,島國的人受了傷,對方也沒有想著要訛詐商船的意思,至少暫時看來是這樣的。

  它地處島國的南部,土地肥沃,所轄域內又有數不清的水道、湖泊和運河,再加上最近幾年一向風調雨順,所以這裏也算是一個富裕的地方。而位於島國中部的新潟縣,雖不是島國府城,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島國大城之一。較大河流有信濃川與阿賀野川,有水城之稱,是島國海側的海運交通要道,為島國海沿岸唯一的一個開港地區。再加上另外幾條水陸幹道也匯經此地,因此交通極為發達,可稱得上是水運樞紐,商貿要道。每年從此經過的商戶、旅人更是數不勝數,極大帶動了此地的經貿活動,所以有不少的商船是選擇在這裏停泊。

  在新潟縣,大小車行、碼頭、船戶極為繁多,遍布全城各處。從事這一行的車夫、苦力、船工更是多如牛毛,有數萬人之多,而下麵被扔的那個應該就是其中一位靠碼頭為生的人。島國的商人把目光都集中在大唐的商品上,雖然有人是受了傷,更是並沒有影響彼此的生意,可以想像得出船工的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般重要。

  大家散了後,各自上岸找尋發貨去了,隻有嶽小雲路徑不熟,沒有見過世麵,也無處可走,就留在船中看船。

  正悶坐間,猛然想起:“我那好幾簍衣服,自從到船中,還不曾開看過,會不會散失了?雖然他對自己的貨沒有多少的信心,可是趁著眾人不在,打開來看看吧。”

  他叫水手在艙板底下翻了出來,打開竹簍一看,衣服多是好好的,並沒有發黴變臭,也沒有人動過,隻是有些受了潮。看著天氣不錯,他放心不下,索性把貨是搬到甲板上麵來,讓它是曬曬太陽,免得貨生潮發黴了。他把籮筐擺到甲板上來,雖說隻是幾個籮筐卻也是紮眼得很,船的一個角紅焰焰的,遠遠望來,就是幾點火光,一天星鬥。

  可就在這時,一陣吵鬧聲從前邊不遠處傳來,仿佛有什麽人起了爭執,附近的一些船員和商人有好奇地圍了過去。就在這個時候船上一個出貨的人不知道怎麽搞的跟島國人發生了矛盾,雙方是吵嚷起來,這些倭人嘰裏呱啦說過個不停,也不知道在說什麽。可是看樣子他們顯得很生氣,想來是船上的人是惹到了他們,他們這是在與船上的人評理來著。

  嶽小雲眉頭一皺,當即兩手倒背,麵無表情的一轉身,心想關我屁事啊,打算就此回住處了。可是未等他走出兩步遠去,就一聲惡聲惡氣的話語非常大聲的傳來,都是他聽不懂的話,嶽小雲心裏覺得好笑,多大點事,用得著這麽生氣嗎?生意上扯皮的事很多,這樣的事張大也是斯通見慣了,本來也沒有放在心上,可是他是船長。船上的事便都與他有關了,所以他不能裝作不聞不問,他也不想自找麻煩,可是事到如今也隻能是硬著頭皮上了。

  嶽小雲自幼便聽鄉人提過倭寇,傳說中這些倭人狀如魔鬼,無惡不作,兼且精通各種妖術,官軍遇之辟易,不料此時竟在眼前,頓覺膽戰心驚,氣不敢出。隻見其中一個倭人伸出手來狠狠地抓住船上的一個商人,嶽小雲認識這個人,這個人叫做馬化明。嶽小雲與這個人接觸過,雖然他們都是出來混的,可是他並不喜歡這個人,這是一個偷奸耍滑的奸商。

  這裏的人大部分都是做正經生意的,可是難免也會混雜進一些無良的商人,這是避免不了的。嶽小雲出來隻是想要見見世麵,加上想要看看外麵的世界,這不是大唐,加上他對倭人也是有了解的。雖說他是一個幫派的老大,可是他也不敢隨意的替人出頭,加上他並不喜歡這個姓馬的家夥,最好這些人打死這個孫子才好。於是他便是問道:“共有幾個倭人?”

  張大數了數,道:“十七個。”

  嶽小雲聽了很是意外,隻差是一個激靈是嚇得是把嘴裏的東西都噴出來了,他沉吟道:“怎麽來了這麽多人,你們到底是做了什麽事,我看我們還是先避一避才好。”

  張大吃驚道:“這是大唐的船隻,我們是有通商的自由的,這是在我們的船上,諒他們也不敢造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