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三百零八章 探知父親心意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4:56      字數:3180
  長孫氏終是逃不過冤魂的索命,早早的離逝了,就算是李世民這個薄情寡義的男人也很想看一看,當年那場骨肉相殘的悲劇事件,包括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在史官筆下究竟是一副什麽模樣。為此,當玄武門之變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後,李世民終於還是抑製不住內心的強烈衝動,向當時負責編纂起居注的褚遂良發出了試探。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褚遂良為諫議大夫,兼知起居注。

  太宗問曰:“卿比知起居,書何等事?大抵於人君得觀見否?朕欲見此注記者,將卻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畢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耶?”

  遂良曰:“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

  黃門侍郎劉洎進曰:“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結果天下人都忘記了,史書也沒有記下,太宗成為了天下第一帝。

  貞觀史臣確實曾經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對玄武門之變前前後後的曆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篡改。而篡改的主要方向有三個:一,對李世民加以美化和粉飾;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加以醜化和歪曲;三,對有關玄武門事件的許多關鍵性細節加以改動和增刪。有的人說長孫氏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可卻被李世民寫了進去,他想要告訴世人什麽。

  是自己的老婆攛掇著他才發動了此政變,還是想要告訴別人長孫氏不過是個虛有其表的女人,或者是想要讓長孫氏一輩子不安。如果,真如現在的愚蠢的記者所說李世民深愛著自己的長孫氏,他明知做這樣沒有道德淪常的事她內心一定會過意不去的,她真要是寵妻的話,她就不能讓自己老婆做如此沒有底線的事。

  也許,想想李世民對史書進行了多少的篡改,凡是重大的曆史細節都被其動過手腳,所以像“楊文幹事件”、“毒酒事件”、“昆明池密謀”、“傅奕密奏”、“秦王密奏”等一係列事件都被他改得麵目全非了,一切曆史重大事件都變得雲山霧罩、撲朔迷離,並且引起後世史家和學者的廣泛爭議,甚至屢屢被指斥為杜撰和造假。

  表麵上他是一個英明神武,睿智過人的皇帝,可是實際上卻是一個自私自利,承諾算計的小人,為了給自己留一個好名聲,肆意的勾結史官篡改曆史,這樣的人怎能被稱為千古一帝。李世民需要告訴自己和世人,他誅殺建成、元吉的行為並不是一場爭權奪利的殺戮,而是一種鋤奸懲惡、濟世安民的義舉!

  夫妻二個騙得了天下人,卻騙不了自己,他們這一生都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他們的良心會不安嗎?有良心的人自然會感到不安,可是沒有良心的人卻永遠不會覺得有什麽不妥,進而言之,恰恰是毫不避諱地、大張旗鼓地將這段曆史昭示天下。他才能減輕自己內心的負罪感,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寧,也才能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獲得一種道德解脫。

  長孫氏為了大唐卻也是心力交瘁起來,她不得不付出自己全部的精神,組建唐門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唐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它就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一般,需要有一個人來照顧它,保護它,並讓它茁壯成長。這並非是沒有意義的事,相反這事對於大唐的發展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孫氏要創建一個新的唐門。一個以暗殺為主的殺手組織,這裏專營暗器、尤其以毒藥為主,最初長孫氏也沒有想過要創立唐門的。

  長孫家族本是為隋朝賣命的一個殺手組織,他們家以前的工作主要以監視為主,而李淵也是他們家監視的對象。本來他與李家也沒有什麽交集的,也許是李淵發現了自己正被長孫家監視,雖然這些都是背地裏之事,不能擺在明麵上。李淵發現自己的生命一直就掌握在別人的手裏,不僅是他還有他的家人都並不受自己掌控。一想到這裏李淵就頭皮發麻,感覺到了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他深知如果自己要是坐以待斃的話,自己隻能是死咱一條。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煬帝征伐 高句麗時,李淵在 懷遠鎮督運糧草。同年農曆六月, 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李淵奉隋煬帝之命鎮守 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

  在此期間,李淵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恰好有詔書命李淵去隋煬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淵因病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隋煬帝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麽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

  李淵知道以後日益恐懼,從那以後他便知深知自己已經已被隋煬帝給盯上了,並不被皇帝信任。因此無節製地飲酒、收受賄絡、甚至自甘墮落去逛紅樓,自汙以自保。

  李淵的低調做人,卻也給了李家積攢實力的機會,如果不是因為李淵一再的隱忍,這才是給了他圖謀天下的機會。大業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隊伍蜂擁而起,隋煬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孤立了,而悄悄做事的李淵也在起兵的行列。如果他不是想要起後,他不會不斷的收編軍隊。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試想看,如果李淵沒有反的心思,他會明目張膽的收編如此多的軍人。李淵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他不像李世民這般急功近利,正是因為李淵的穩重,才讓他贏得了護國大將軍的名聲,也讓他在百姓中的名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 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給突厥看他們閑暇時的射獵馳騁。李淵有另外挑選善於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此事更讓李淵的名聲大振。

  以前大家隻知太原有一個李淵,可是此戰之後,百姓卻知道了天下有一將軍叫做李淵,李淵可以說是步步為營,走得細致。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李淵奉命率兵征討曆山飛賊 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 河西郡的雀鼠穀,李淵大獲全勝。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如果李淵一早就謀反了,那他隻能背負一個反賊的句號,卻不能讓天下人信服於他。李淵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也是李淵能活下來,更能取得偉業的原因。李淵之子李世民、李建成知隋必亡,暗中結交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各種人才。父子兩個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把我們大地朝的國粹戲劇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

  天下英豪知李淵的名聲慕名而來,可是如今亂世也不能隻結交豪傑,逃亡之人未必並非是無用之材,隻有把天下的英雄都聚集起來,宏圖可成也。

  兩個兒子卻不知道父親的謀劃,他是一個急於求成的人,看著自己的父親的勢力逐漸是壯大起來,兩個兒子卻也是著急起來。就他們看來父親就是個溫吞的性格,看著父親不緊不慢的樣子,兩個兒子卻也著急,並暗自謀劃起來。

  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晉陽縣令劉文靜密謀起兵。看官看到這裏也就看明白了,仿佛一切的一切都是李世民謀劃的,沒有李建成什麽事,不知者自然就認為李世民是起兵的***。李世民是李家成事的關鍵人物,這太子之位自然就應該由他來坐,李建成隻是一個坐享其成的小人而已。李世民越是想要遮掩看客們就越是覺得唐史太過的蹊蹺,沒有多少可信度,李世民的欲蓋彌彰也讓他光輝的形象受到後人的質疑。

  起兵造反的計策確定後,李淵還不知情,李世民想實情相告,又擔心李淵不聽,看到這裏就覺得好笑。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議,裴寂就選了晉陽宮的幾個美女,乘李淵喝醉酒之後,陪他過夜。然後,裴寂把李世民的謀劃告訴了李淵,李淵大驚。裴寂說:“安排宮女侍奉,事情暴露後是要殺頭的,我這麽做就是為了要勸你下定決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機向李淵匯報了整個計劃,李淵開始時堅決不同意,還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報官,李淵這戲演得真是高明,果然是一個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