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治河
作者:未風塵      更新:2022-05-19 23:34      字數:2202
  人世間從不缺苦難的人。

  尤其是在這花樓,莫說那滿倉兒,那其他諸多的女子……可又有幾人是不苦的?

  若能安逸生活,誰又至於淪落風塵?

  寧遠當然很清楚此一點,所以,在那叫做滿倉兒的女子訴諸苦難的時候,他幾乎是麵無表情的。

  直至滿倉兒離開,他才有些不悅。

  數名學子毆打一教數算的人,知縣嚴守行反而判了被打的人,拉去修築堤壩,被大水衝死了。

  這……還有天理嗎?

  還有王法嗎?

  “朕來這醉春樓,為的是眼見這世間的繁華,卻不想遭遇了這樣的事。”弘治皇帝隨口說道。

  那麽……要管嗎?

  怎麽管?

  啊,前幾日朕去醉春樓,見到了一個姑娘?

  亦或者直接交代下去,教各部去審查那祥符縣的知縣?

  不好管的!

  因為他來這醉春樓本身就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所以,在那滿倉兒跪求的時候,他才一直無動於衷。

  管不了,最起碼當下隻能裝作不知道。

  當然,自這滿倉兒的言語,可以聽出一些端倪。

  第一,開封府那邊遭了水災。

  第二,那祥符縣的知縣嚴守行,似乎有很大的問題啊!

  第三,便是天下學子反對科舉改製的事宜,也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嚴峻。

  “開封府出了水災的事情,朕是知道的。”弘治皇帝說道。

  朝廷這邊,每日的公文太多了,各地的各種事情層出不窮,一般時候,內閣那邊多會根據事態的嚴重與否來判斷是否上報。

  就如那開封府的水災,按照其知府的奏疏來看,似乎不是很嚴重,大概有幾千畝地被淹,受傷百姓幾十人,無人傷亡。

  如此事態,總的來說……太正常不過了,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可通過那滿倉兒的言語來看,開封的水災似不是一般的嚴重啊。

  至少當下可以判斷……有人死了,開封那邊卻沒有上報。

  除此外便是那祥符縣知縣嚴守行了。

  身為朝廷命官,竟然這般徇私枉法?置大明律於何地了?

  “咱大明的諸多士大夫中的一些人,很是不錯啊……”

  弘治皇帝呢喃似的說著。

  無論是那開封府知府,還是下麵的祥符縣的知縣,皆是科舉出身。

  讀了一肚子的聖賢書,到頭來就是這樣做地方官、父母官的?

  欺上瞞下,打壓百姓?

  “走吧,今日……收獲頗豐啊!”

  弘治皇帝起身,麵色淡然,看不出所以然。

  出來醉春樓,寧遠、朱厚照二人走在後麵,低聲言語著。

  “殿下,管不?”

  “不管。”

  “嗯,不管就對了。”

  寧遠笑了笑,一切皆在不言中。

  天下苦難的人很多,若未見到也就罷了,可親眼見了,親耳聽了,又豈能枉然不顧?

  不多時,回宮後的弘治皇帝轉而來到內閣,三位閣老起身見禮,卻被他抬手免去了。

  “朕近日來,很是疲乏,有些怠慢朝政了。”

  弘治皇帝說道:“近日來,可有什麽要事?”

  三位閣老沉默著。

  要事?

  若說這要事,除了第二個試著推行新稅法的房縣,還有什麽呢?

  結果房縣那邊的問題被不聲不響的解決了,三把刀子齊下,打的人毫無反擊之力。

  “回陛下,近日來一切承平,無大事。”半刻後,劉健開口。

  “嗯!”

  弘治皇帝應了一聲,便坐了下來,隨意翻閱奏疏。

  前麵幾分倒是相安無事,沒什麽大事,直至看到開封府的奏疏,他的眸光微微一定。

  開封知府馬龍上書,提及開封一帶臨黃河,且在夏日經常決堤,故,請朝廷這邊下撥銀兩,趁著而今水位不高,修築堤壩,以擋洪水。

  “黃河水患,連年不休,可有法子一勞永逸啊?”弘治皇帝問。

  三位閣老又是一陣沉默。

  若說這黃河水患的問題,由來已久了。

  其中在宋朝的時候,十分的嚴重,甚至於北宋朝廷的滅亡都跟此有關。

  因為……在北宋的時候,黃河改道了!

  此事說起來無關緊要,但,試想,一條寬幾十丈,綿延數千裏的大河改道,所經由的流域將是怎樣的麵積。

  再者,這改道可不是隨便找一條路徑流的,要重新衝出來一條河道,大水便會遍布蔓延,無數百姓與耕地皆要遭災。

  所以,自唐五代以來,各朝代都在努力的治河。

  稍微值得慶幸的是,有明以來,這黃河……還算安穩,小的災難不斷,大災卻是不多,整體損失,還在朝廷可接受的範圍內,影響不大。

  但……這玩意的不徹底解決,始終是個大危害啊!

  天知道什麽時候一場大水,衝垮堤壩,滔天洪水蔓延大地,後果將不堪設想。

  “自古來治水皆是難事,想要一勞永逸……”

  劉健說著,搖了搖頭。

  這事……不大現實。

  從古至今都未解決的問題,大明,又能有什麽法子呢?

  “若新稅法能順利推展開來,朝廷庫府的銀子將變多,若可以的話,在這黃河容易決堤的路段,大修一番,倒也無妨!”

  弘治皇帝緩緩開口:“三位師傅看一看,尋一個合適的人選,仔細探查一番,核算好費用所需!”

  直白一些便是……準備開幹!

  但在此之前,先具體考察一番,也好心裏大概有個數。

  三位閣老自也沒什麽好說的,商議起來,最終決定由工部尚書徐貫出馬,去開封那邊進行考察。

  晚些時候,弘治皇帝離開,三位閣老將工部尚書徐貫叫了過來,嚴肅吩咐。

  “此間事宜,很是重要。”

  “務必盡心盡力,將此事處理好。”

  工部尚書徐貫聞言,自是心知肚明。

  近來,隨著新稅法的推行,無形之間,一股大勢已然在醞釀了。

  接下來,不出意外的話,便可能是科舉改製。

  為何要改製?

  因為傳統的科舉製,存在著種種弊端,就如通過科舉出來的朝廷大員,在處理諸多事宜上麵……能力不足!

  在這等關鍵且敏感的時候,若傳統讀書人這邊再無任何作為的話……怕不是會有許多人被替換掉。

  說不好聽些,而今朝廷所碰到的任何問題,傳統的儒家弟子都應傾盡全力,至少……找回些顏麵啊!

  “三位師傅放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徐貫說道:“若治水不利,下官便不回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