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老戲精
作者:彈指一壺醉      更新:2021-03-20 11:24      字數:2176
  這回收站就是一方自有的地盤,保安也是橫行霸道習慣了,看到有人多管閑事,雙眼一瞪,不悅地罵道:“哪來的王八犢子,真把自已當根蔥,滾蛋!”

  “你特麽地和誰這麽說話呢。”蕭虎擼起袖子走過來,雙眼迸濺怒火:“要敲牙齒還是舌頭,你特麽地自已選,光天化日,你們牛掰了,是吧?”

  裏麵的寧家兄弟和劉老疤聽到動靜,一湧而出,看到眼前的情形,寧伯臣咬牙說道:“秦海,你不要找事。”

  “找事?我是路見不平罷了,真特麽地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人欺負老弱,你們眼瞎嗎?”秦海側開身子,那老人家被推倒在地上,還是仰躺在那裏。

  秦海瞟了一瞟,又覺得哪裏不太對勁,但還是轉頭說道:“回收站不就是回收垃圾的,怎麽,隻做金屬?不愧是寧總,幾時投資了這麽大的場子,房子賣不賣得掉也無所謂。”

  他這是哪壺不開偏要提哪壺,寧伯遠的臉色倏地變了,那邊廂,蕭豹已經將老人家扶起來,秦海嘴角一翹道:“行了,我今天就說到這裏,以後多幹人事。”

  這不明擺著罵他們不是人嗎?寧伯臣終於忍無可忍,一個掃堂腿便掃向秦海,秦海麵色不改,避都不避,直接一記鞭腿過去,空氣中炸裂有聲,驚出一聲響來。

  那寧伯臣沒想到他這麽硬實,倉惶之中想要避開,秦海這才慢悠悠地揮出雙手,使出一記太極雲手,所謂四兩撥千斤,一推之下,那寧伯臣也蹬蹬蹬地退後好幾步。

  “寧總,勸勸令弟,別和我過不去,我這雙手沒輕沒重的,萬一哪天失手怎麽辦?”秦海皮笑肉不笑道:“寧總,我們就先告辭了。”

  那寧家兄弟幾時在他身上討過好,現在看到他如同見到瘟神,剛才一時衝動,還賠了一輛瑪莎拉蒂出去,寧伯臣想要動,就被他哥拉住了:“算了,進去。”

  這口氣就憋在心裏了,看他這氣鼓鼓的樣,秦海暗自好笑,那天大火衝天,玄真閣被燒的那天晚上,他也是這個德性,如今就是讓他們多嚐幾次憋屈的味道罷了。

  砰地一聲響,回收站的大門合上了,秦海轉身看著那大爺,拍拍手道:“沒事吧?這種大的回收站就不要來了,找個小點的這些全能賣了,人家隻收貴的。”

  老頭拍著屁股上的灰,一拍之下,竟然有氣勁外露,聽著有響聲,秦海不動聲色,讓蕭虎去回收站要個袋子來,還真要來了,替這老頭把這一水的廢品重新裝好,打上結。

  “嘿嘿,沒事,沒事。”老頭嬉笑著說完,突然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蕭虎趕緊說道:“別啊,老爺子,我們幫你再找個地方把這些東西賣了,換個地方。”

  “換個屁呀,老爺子也不圖這點錢,剛才白演戲,讓咱們把戲砸了。”秦海拍著手,指著那老頭脖子上的一塊頗大的玉說道:“就這玉圭,就得值多少錢,老爺子,白瞎我們的心。”

  那老頭從地上爬起來,拍著腿上的灰說道:“唉呀,多好的事就讓你們攪和了,年輕人就是氣血重,反正他們的錢不訛白不訛。”

  擦,蕭家兄弟這才反應過來,這老頭是想碰瓷!

  光天化日的,一個敢推,一個敢倒!

  秦海也是氣得咬牙,他剛才下車後走近才看到老頭脖子裏吊的這塊玉圭,又看到他手腳肌肉,不像一般的老人家,骨瘦如柴是一回事,那肉如虯龍是另一回事。

  把一身筋肉練得肉貼骨,而且筋肉分明,這是弱不禁風的老頭?這是國術中的高手。

  臭老道都沒有這種筋肉,再看那玉圭,就更讓秦海斷定這老頭不一般,這玉圭其實也是玉器,但是古代用精致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製禮器。

  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圭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石鏟和石斧,古學界將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許多玉鏟及方首長條形玉器都定名為圭。

  形製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

  近了,看他脖子上這塊長約十五厘米,頂部有蝙蝠,可一眨眼,那紋路又像飛龍,中間的紋路又像雲山霧海,底部則像山水畫,山巒重疊,頗有潑墨的感覺。

  一塊短小的玉圭,上、中、下都有設計,盡在一玉之中,這玉圭的設計了得,秦海心裏一動,不顧得這老頭還在嘀咕他們壞了他的事。

  他一步往前,伸手一抹,那老頭勃然大怒,差點一巴掌揮過來,秦海的手已經觸上了,感覺到那一層水漬,心裏一驚,這不是道家四寶中的玉圭嗎?

  玉圭有許多,唯獨這道家做大道場時用的玉圭不一般,道長說它是神物,此玉圭還能隨著一年四季節氣的變化,而變幻出不同的顏色。而且在春秋之時,圭身之上往往會出現一層汗水,古時隻有舉行特大道場時才能用上一次。

  這道家四寶是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硯,哈硯,之前秦海還用它在賞鑒會上一展身手,這玉圭剛才已經說過了,至於這玉印,玉印為白印,印身印麵,潔白無暇,上麵刻有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體陽文大字。

  據說這枚玉印是和氏壁的廢料刻成,有夜食四兩朱砂,日蓋千張黃表的功效,其最後一次出現,是在明朝,明朝洪武年間,玉印曾被收入皇宮,明太祖朱元璋意欲將其改製成“奉天承運文寶”的皇帝玉璽。

  但刻印匠第一天將印刻製成“奉天承運文寶”六字,而第二天印麵之上便奇怪的變成了“九老仙都君印”六個篆體陽文之字。

  如此三刻三試,印麵仍然是“九老仙都君印”六字,明太祖朱元璋萬般無奈,又心中疑慮,於是隻好乖乖派人將其送歸給茅山道士手中,之後就沒了它的下落。

  而玉符又叫鎮心符,上刻篆體陰文“合明天帝日敕”六字。合明天帝日與古代五行五方之說符,古為信物,或兩半對合為一,或畫上符篆,也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