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五章 保媒(二)
作者:姚穎怡      更新:2020-03-18 08:10      字數:2279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陳氏笑道:“欣欣妹妹乖巧懂事,婚姻大事全憑家中長輩做主。五夫人想得周到,可不就是要問過他的心思,若是他們兩個不願意,咱們再是覺得這門親事好,也是白搭。”

  這件事便就這樣說定了。

  待到陳氏走後,霍柔風越想便越是覺得兩個人合適。

  張家是家傳的武功,上麵幾代都曾給高門大戶做過侍衛,張亭和張軒父親早逝,他們從小就跟著叔父張升平。

  吳欣欣出自吳家庶出的四房,雖然有些家資,可是她的親事高不成低不就,除非兩情相悅,否則有官身有功名的人家不會與之結親,可若是找個尋常的小門小戶,又擔心女婿太過平庸,以後要靠老婆的嫁妝度日。

  而張亭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張家雖然不是高門大戶,可也是清清白白的正經人家,張亭不但機靈而且能幹,又是在霍柔風手下做事,兩人成親,有百利而無一弊。

  吳家是商人,他們會有這樣的算計,霍柔風覺得很正常。

  她讓人叫來了張升平,把這件事一說,張升平便笑著說道:“隻要張亭自己樂意,我就一百個讚成,他們兄弟娶媳婦的錢,我一早就給備出來了。”

  這件事倒是也不急,因為薑伯儒就在回陝西的路上,張亭自是也要回來了。

  隻是聽張升平這麽一說,霍柔風就想起了張軒。

  她對張升平道:“你給張軒寫封信,讓他回來吧。”

  張升平大喜過望,雖說張軒在廣東也很好,可是他這個做叔父的,難免也會擔心。

  待到展懷從甘州回來的時候,展愉和薑伯儒也到了陝西。

  他們沒有來西安,而是直接去了隨雲嶺的軍營。

  相對而言,那邊比起西安更加安全。

  雖然霍柔風也想跟著,可是展懷沒有答應,他自己去見了展愉。

  從隨雲嶺回來的時候,薑伯儒和張亭與他一起回到西安。

  霍柔風和薑伯儒說了一會話,便叫了張亭來見她。

  剛剛提到吳欣欣的名字,張亭的臉就紅了,霍柔風翻個白眼,顯然這兩人早就互通款曲了。

  “你們什麽時候好上的,為什麽瞞著我?”她問道。

  張亭的臉更紅了,著急地說道:“五夫人,我們不是您想的那樣。就是有一回吳家拉轅的老馬受傷了,您讓從馬場裏找了一匹馬給她,馬場裏的馬遠比吳家的馬要好了許多,可是下次她再來的時候,卻一定要把馬再換回來,我說五夫人已經把馬送給您了,不用再換了,可是她卻說那匹老馬從她小時候就在,您給的馬雖然好,可是她舍不得那匹老馬,這次回去就不讓它拉轅了,放在家裏養老。”

  “那次我就覺得她的人特別好,有情有義......”

  霍柔風又張大了嘴,原來媒人不是她,而是一匹馬......

  張亭和吳欣欣的親事就這樣定下來了,霍柔風便打發人去置辦宅子,張升平聽說後急忙過來,連說使不得,他給張亭存的銀子,足夠置辦一處小宅子了。

  霍柔風道:“吳家的嫁妝少不了,你有銀子不如給張亭置辦兩家鋪子,讓他們手裏多點餘錢。至於我那份,是一定要給的,我高興,愛給什麽就給什麽,你別嘰嘰歪歪的。”

  張升平跟在霍柔風身邊多年,知道她的脾氣,也就不再推辭。

  可是張升平還是沒能領悟霍柔風“愛給什麽就給什麽”的真實含義。

  霍柔風先是讓人在西安給張亭置辦了一座一進的宅子,她去看過,覺得那宅子太小了,剛好隔壁的宅子也要賣,於是她大手一揮,便讓人買了下來。

  兩座宅子都是一進,且隻隔一道牆,打通了便成了一座大宅子。

  吳家聽說以後,便找了風水先生過來看過,叫了工匠翻修。

  張升平急得不成,他們叔侄三人雖然沒有賣身契,可是眾所周知,張亭是給霍家當過小廝的,直到霍九爺變成霍九娘子,張亭和張軒才從小廝變成護衛。

  可是在外人眼裏,張亭就是下人,這麽一座大宅子,對於張亭而言就過了。

  這裏是西安,既不是京城也不是杭州,外人不會說張亭太過張揚,而會把矛頭指向展懷和霍柔風。

  張升平勸說霍柔風未果,一天剛好在前院遇到展懷,便快走幾步迎上去,把這件事說了。

  沒想到展懷聽了以後,哈哈一笑,道:“無妨,就按五夫人的意思去辦吧,她高興就行了,至少外邊的人說什麽,不用去管。”

  真是笑話,自家老婆的銀子,想給誰花就給誰花,還用看別人臉色嗎?

  果然,沒過多久,西安城裏便傳出風言風語,無非就是說展懷行事鋪張,奢靡無度。

  展懷冷笑,讓人去查,看看這些話是從哪裏傳出來的,若是百姓們說的倒也罷了,可若是當官的,這件事他不會善罷。

  這一查還真是查到了源頭,就是西安的幾個文官府上傳出來的。

  這就不是閑言碎語那麽簡單了,這是故意放出風來的。

  展懷和霍柔風要起事,西安便是他們的大後方、大本營,這裏必須要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展懷正愁找不到機會,索性趁機把被查出的幾個人拾掇了一番,他長在國公府,展家與所轄地方上的官員打了多年交道,展懷自幼耳熏目染,這些伎倆信手拈來,把西安的官員小洗了一遍。

  張吳兩家籌辦親事的時候,被明和帝打發到河南平亂的赫剛卻遇到了他沒有想到的麻煩。

  去年冬天,河南的幾個地方全都遭遇了難得一見的雪災,死了成千上萬的百姓。不久便傳出觀音落淚的奇事,緊接著就有皇帝弑父弑母的流言傳了出來,新君初立,朝廷賑災不利,百姓們怨聲載到,聽說那些流言之後,便再也忍不了,其中一個叫張寶辰的人掀竿而起,無家可歸的百姓們紛紛響應,不過一個月,張寶辰的義軍便增加到一萬人。

  明和帝讓赫剛來平亂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張寶辰義軍已有一萬人,加之在此之前剛剛發生無錫米市米商暴動的事情,明和帝便以為這次也和無錫一樣,隨便派個人便能鎮壓。

  可是赫剛和他的錦衣衛還沒有到達河南,便得到了準確消息。

  張寶辰並非尋常農民,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太平會河南分舵大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