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銅山
作者:棲蟾      更新:2021-03-14 01:06      字數:3480
  農曆辛醜年,黃帝曆第4718年秋八月。

  一條貫穿嶺西山脈的隧道開始修建前的地質勘測,鑽探機將探洞深入到地下三十幾米,勘測人員在分析泥土層質時意外的發現其中帶有很多青銅碎片。

  兩天之後,省城曆史博物館的專家們到達現場進行實地探查,並發現有更多的青銅器件以及動物的骨骼遺骸出土,專家推測這地方存在一個規模極為龐大的古墓群,並調集周邊地區的考古工作人員進行發掘。

  可雖然有充分的準備,但這次考古工作進行得還是十分不順利,因為這些出土的青銅器物以及動物骨骼數量實在過於驚人,而且毫無坑道痕跡,連亂葬崗挖坑掩埋的痕跡都沒有,就好像是隨意堆積起來的青銅器和骸骨,找不到任何的人為順序。

  發掘工作剛開始兩周,就有一萬七千多件造型不一的青銅製器出土,另外還有很多已經拚湊不起來的動物骸骨,目前清理出來的骨頭重量就已經超過了兩噸。

  麵對如此多的文物出土,從各地趕到現場的考古學家們都是一頭霧水。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這裏應該不是什麽古墓群,而是一處古代戰場遺址,這些骨頭應該就是古代士兵的遺骸,但奇怪的是這些青銅器並不像是武器,史書資料也找不到有關於嶺西戰爭事件的記載。

  有專家提出疑問:“難道這是一個存在於我們認知以外的古代國家?”

  可如果真是古代戰場,像這麽慘烈的大戰也不可能一點記載信息都沒有,而且現在發掘出來的這些才是冰山一角,天知道這地底下還埋著多少東西?

  除了青銅器和骨骼遺骸,暫時還沒有其他的器件發現,也沒有玉器、錢幣、陶器等這些常見的陪葬品,就連石頭都很少摻雜。

  幾位考古界知名的專家分析了幾天,也沒理清楚頭緒,無法確定年代信息,也就無法確定這些殘骸和青銅器的身份。

  這是什麽時期的戰場,又是誰和誰在打仗?

  這個問題暫時不得而知。

  負責給出土文物整理編號的工作人員將幾百份報告送到燕大考古係羅教授的手裏,他看著這些報告和文物照片,緊皺著眉頭,也沒看出多少有用的信息來。

  “從清理出來殘骸和青銅器的數量來看,已經可以確定這是一處古代戰場的埋葬坑。”

  “這些青銅器和中原的青銅文明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們的年製似乎要更加久遠,造型也更加豐富。”

  目前的這些資料信息有限,羅教授隻能得出這樣的初步猜想。

  “我們現在還無法確定這個埋葬坑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得盡快安排人員進行排查理清,做好有序的發掘計劃。”

  盡管有太多的謎團,發掘工作還是得繼續,而且發掘時間無限期延長,原本計劃要在今年內開工的隧道施工也被暫時停止了。

  兩名手裏拿著金屬探測器的工作人員走進羅教授的帳篷裏,帶著些驚魂未定的表情說道:“老師,我們在嶺西的四個方向都進行了定點探測,發現以山頂為中心,方圓十五公裏的範圍內每個地方都有很強烈的金屬反應。”

  “如果不是探測器出現問題的話,這整座山埋著的應該都是青銅器。”

  “什麽?”

  聽到這話,羅教授顯得十分激動,眼鏡也從鼻梁上掉落下來,很吃驚的說道:“整座山都有金屬反應,這不可能,是不是你們的探測器壞了?”

  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要知道現在才清理了一小塊地方就有上萬件的青銅器出土,這座嶺西山如此之大,若是全清理下來,至少得有高達千萬件青銅器出土。

  不可思議。

  太不可思議了。

  “老師,我們發掘出一具保存相對完好的骸骨,已經清理拚湊起來了。”

  羅教授突然眼前一亮:“給我看看!”

  這位學生似乎是有什麽難言之隱,輕輕搖頭道:“我們沒拍照片,這具骸骨太詭異了,根本不像是人類,您還是親自去看一眼吧。”

  羅教授沒再多說,急忙戴上眼鏡趕到現場的工作帳篷中。

  用白布鋪起來的桌架上,各個部位的骨骼都按照順序拚湊起來了,這具遺骸的身高目測隻有一米三左右,腿骨很細,而且還少了一部分。

  頭骨狹長,竟然還有完整的鼻骨,看起來很高,還能明顯看出耳朵的輪廓,眼睛部位的骨洞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幾乎占據了半張臉廓,這樣的整個造型看上去十分奇怪。

  如同那學生所說的那樣,這根本就不像是人類的頭骨。

  羅教授目不轉睛的盯著麵前的這具骸骨,不禁疑惑道:“這頭骨的形狀很奇怪,全身的骨頭應該也沒找齊,肋骨去哪了?”

  幾名學生不約而同的搖頭:“老師,沒有發現肋骨,不僅是這具,我們清理來出來的幾噸骸骨中都沒有發現肋骨。”

  “那其他的頭骨呢?”

  “很多都已經殘破不全了,有幾個還能勉強辨認出來,但都是像這樣的形狀。”

  沒過一會,又一名考古隊員拿著一份紙質報小跑進來:“老師,我們進行了檢驗,發現這些骨骼中含有相對量的奇怪成分,而且這些骨頭還有很高的硬度,根本不像以前古墓出土的遺骸那般脆弱。”

  羅教授還是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著眼前的這具骸骨,頭也沒抬的說道:“跟這麽多青銅埋在一起,骸骨有點金屬反應很正常。”

  “不,不是銅元素,是硫磺和金剛石的成分,這兩樣占據了相對量的比重,隻有少量的羥基磷灰石和陽離子、陰離子。”

  “老師,這些骨頭的硬度要超過這些青銅器的硬度!”

  “什麽?”羅教授猛的將頭抬起來,伸手將那份報告拿了過來。

  現場人員聽到這個結果也無不驚訝,但凡能聽懂的人都知道這個檢測結果意味著什麽,說明這些骨骼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物骨骼,或者說不是純生物骨骼。

  “不,這不可能,隻是長時間掩埋在地下發生質變了,地球上任何生物的骨骼成分都不可能以硫磺和金剛石成為主。”

  羅教授扶著桌邊,他寧願接受曆史上真存在一個不被記載的國家,也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

  “怎麽會這樣,難不成這些骨骼遺骸真的不是人類的?”

  他還沒從震驚的情緒中反應過來,又有一份報告送來了:“羅教授,放射性同位素碳十四的衰變量檢測結果出來了,這些青銅器被製成的年代是在五千多年前,比後母戊鼎還要早至少兩千年。”

  “而且目前出土的上萬件青銅器物的造型沒有一件是重複的,它們毫無規律,唯一的相同之處是每件青銅器上都刻有九個圓圈。”

  羅教授更是震驚了,表現得很激動:“我的天呐,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他身邊負責檢測青銅器的另外一名教授說道:“老羅,我們現在可以確定這是一個失落的古代文明,是如此的絢爛,但從未被記載。

  我們的隊員還選取嶺西山四個方向一共十六處不同位置的探查,都有青銅和骸骨出土。

  我們在搞清楚這些青銅器的具體年代之前,得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整座山全都是由青銅器和遺骸堆積起來的。

  這就是一座平均高度一千三百米,橫寬超過十五公裏的巨大封土堆。”

  聽到這話,羅教授已經有點不知所措了,他今年六十多歲,還不知道能有幾年可活,但是他已經確定自己往後的日子都離不開這座山了。

  如此數量的出土文物,已經不是他一個教授能夠掌控的,說實話,現在哪怕是全國各地的所有考古學者都集中到這裏來也不夠用。

  這一點都不誇張,直徑十五公裏的範圍,開車繞一圈都得幾個小時,而且每挖下一鋤頭都有青銅器和骸骨,想起來都讓人頭皮發麻。

  他們是誰?

  從何而來?

  又是如何被滅亡的?

  他們不屬於中原文明,甚至有可能不屬於人類文明。

  無數未知的問題組成一個龐大的謎團,注定要讓很多考古專家、學者在此奉獻一輩子了。

  羅教授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過了好一會才吩咐道:“讓大家暫停發掘,先把清理出來文物進行整序標號,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仔細尋找青銅器上的圖文信息,這是我們分析所屬年代的重要依據。”

  “另外在具體的指令下來之前,這裏的一切都要被列為A級機密,所有參與發掘的工作人員都得嚴格保密,人員進入現場都不得攜帶手機。”

  說完這些,羅教授一陣恍然,上萬張照片和幾百份整理報告就足以讓人頭疼了,加上這一整座山的青銅文物和遺骸,更是讓人迷惑不解。

  無論多高深的學識,都經受不起這樣恐怖的文物數量。

  “如果這些真不是人類的骸骨,那麽現有的曆史都有可能會被改寫。”

  羅教授拿起桌上的一件青銅文物,定眼細瞧起來,九個不太規則的圓圈排列成一個奇怪的圖案。

  八個圓圈圍繞在外邊,一個圓圈在中間,像是一個散射著光芒的太陽。

  “這九個圓圈是什麽意思呢?”

  ……

  與此同時,正在山頂三號發掘位清理方形青銅文物的一名學生突然栽倒在地。

  另外幾名工作人員急忙查看,發現他已經暈死過去了,怎麽叫都沒有反應。

  大家認為他可能隻是中暑了,所以便讓保安幫忙叫了救護車,並讓兩個人把他給抬下山。

  比起這滿山的文物,有人中暑暈倒隻是小事,大家也沒注意到他的臉上正有數條細小的光紋正通過血管往他腦部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