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電影國內上映
作者:扁擔長板凳寬      更新:2021-03-11 21:33      字數:2267
  《水月洞天》劇組位於蘇市的賓館中,出院已有多日的甘韜,徹底卯上了,平攤在床上的城市地圖。

  他那不完全的記憶中,有娛樂圈的眾多緋聞八卦——比如某女星愈演愈烈的軍旗事件,和幾年後的某門事件。

  有華夏十餘年間發生的國家大事——比如前不久的非典。

  更有很多國產電影所獲得的票房紀錄和口碑——比如高達幾十億票房的《戰狼2》,《我不是藥神》!

  可這些記憶,都不是他現在所需要的。

  他現在最需要的,是關於城市發展變遷的記憶。

  海市哪裏會蓋起商務中心?江省的超級市場規劃?浙省哪個偏僻地方會一鳴驚人,這些都是他現在急切需要的。

  因為,搞電影院不是一個錢,兩個錢,而是很多錢,他要利用腦中不為人知的bug,盡所能的將手裏的小錢用到最大化。

  “既然下定決心,就不能徒工而反!”

  他赤紅著雙眼,呢喃聲,開始點燃一隻煙,抽完,又扔掉,接著將城市地圖上的某個地方圈了個圈。

  就這麽一遍遍不厭其煩的重複著。

  “咚咚”

  “誰!”

  他驚問的瞬間,一股腦的將床上的地圖合了起來。

  “張強。”

  “來的正好,地圖上的圓圈就是我這幾天研究的結果,具體成不成,還得你們實地看一遍。”

  門開後,他望著幾天來,一直滯留在蘇市的張強、甘軍。

  雖說,他已下定決心要握住一張王牌在自己手裏,但他並沒想著要事事親力親為。

  所以,甘軍就適時的加入了進來,不是打工仔,而是真正的股東之一,投資額為20萬。

  他、張強、甘軍三人的投資額分別為180萬、100萬、20萬,總計三百萬。

  三人幾乎傾家蕩產。

  而且,他和張強正準備申請銀行貸款,要不是《水月洞天》的拍攝日夜緊張,他甚至要打破當初做一個真正演員的誓言,再去搞一輪走穴商演。

  可見,已經魂歸故裏的李荷,給了他多大的衝擊!

  “哎呦,真給我說著啦,你這走的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

  甘韜、甘軍兄弟倆悶頭抽煙的檔口,張強稀罕的看完地圖,一拍腿笑道。

  甘韜抬頭問:“是不是不謀而合?”

  “真他娘的英雄所見略同!”

  張強自誇完,道:“海市這些大都市,已經被那些大老板占領,三條小魚小蝦貿然進去,都不夠別人塞牙縫,還是小城市好,咱們熬幾年,等別人在過來時,我們早已站穩腳跟。”

  “沒那麽容易的,首先,我們對這行不了解,還有就是,國產電影票房依舊不僅氣,影響影院收益,反正從今天開始,前三年,咱們不指望賺錢,就悶頭幹事。”

  他吐了口煙,繼續道:“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找一個懂這行的經理人,另外得實地考察,其它地方不去,就去這三省一市,如果海市競爭太強,可以放棄。”

  他將白淨的右手拍在城市地圖上。

  一路下樓,將兩人送上麵包車,他問甘軍道:“哥,你拿這多錢,嫂子知道吧?”

  甘軍硬氣道:“不知道能咋的,燒烤的生意本來就是你送我的。”

  他點點頭,將車門拉上,衝車內的兩人揮揮手。

  事情已然如此,說多了沒用,初創的同心公司,也需要有個甘家人,和他關係一直要好的甘軍在合適不過!

  樓梯口的轉彎處,他停下讓開位置,讓冷著張臉下樓的蔣冰柔先走,這已是他最大的禮貌。

  上回的事情發生後,兩人已經完全沒了交談的興趣,他也知道,《水月洞天》拍攝結束,他在周易公司,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透明人。

  他業已做好了解約的準備,如果周易指望他能拿出八十萬違約金,那是癡人說夢。

  兩天兩夜沒合眼,精神鬆懈下來後,一夜到天明。

  劇組的氣氛很凝重,主創人員在沒初進組時的嘻嘻哈哈,甘韜倒是無所謂,一如以前的大口吃飯,大聲講話,全不把凝重的氣氛強加到自己身上。

  扒拉口被日頭曬的溫熱的盒飯,他問張勁、蔡少紛道:“你倆準備啥時候結婚?”

  蔡少紛問張勁:“啥時候?”

  他無奈道:“你能不能先講好普通話,在學別人說話!知道鸚鵡學舌啥意思不?”

  “啥意思?”

  他剛想解釋一番鸚鵡學舌,口袋中的手機一陣叮鈴。

  “哎,王導,您好!”

  來電是許久未見的王帥,兩人合作後真是一次沒見過,關鍵是一南一北,真走不到一起。

  “真的,哎呦,好事,我絕對服從導演和製片人的安排,讓往東絕不往西!”

  掛掉手機,他一臉喜色的扒了口粗糙的盒飯。

  時隔近三年,他的第二部長篇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竟然通過審查要在國內上映了,你敢信?

  當然,這要歸功於大老爺們對於電影審查的改革,可能是大老爺們認識到國產電影不能再這麽萎靡不振。

  (論商業電影票房被好萊塢吊打,好不容易一些劇情電影可以在國外獲獎,卻又不能在國內上映,在這麽下去,別商業電影沒起來,在將劇情片搞的一蹶不振,那不是完犢子了)

  所以,從2003年開始,經過電影人的努力,和大老爺們的想改變之心。

  電影初審劇本不再是以往的整套劇本,而隻需千來字的概述,不是一些特別電影,也不需要再提供電影拍攝時的圖片、和片段。

  以往不能在國內上映的一些影片,也適時的陸續上映,王帥導演的《十七歲的自行車》在炎熱的夏季提交劇本後,通過審查,可以上映。

  當然,影片名得改成《自行車》!

  至於王帥打電話的意思有兩層,一個是同喜,另一個則是邀請他這個主演,簡單的配合一次電影宣傳。

  作為電影男一號,宣傳方麵,他當然是當仁不讓,何況合同就涉及到配合宣傳這一條款。

  更關鍵的是,這是他主演的影片,第一次在國內上映。

  天可憐見!

  從1999年的《蘇州河》開始,到《十七歲的單車》、再到《紫蝴蝶》,他眼巴巴的等了多少個日夜,就指望讓國內的觀眾,可以在大熒幕上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