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事件·決心
作者:很簡單de      更新:2021-03-20 02:55      字數:2391
  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無疑是非常富有侵略性的一個朝代。

  或者說基本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有這種特性。

  秦朝尤其如此。

  南征百越、北禦匈奴,記載下來其實就是很短的文字。

  擴展開來就是無數的戰爭。

  當然,打仗,對於大秦來說並沒有什麽不好,秦國一直沿用的都是戰時政策。

  打贏了怎麽都有好處。

  白起那個不算,贏的太多了。

  總之在一統天下之前,戰時政策,讓秦國宛若一個戰爭兵器一般不斷滾動著,獲得的好處過多,將那些隱患都遮掩掉了。

  剛剛統一天下時,嬴政並沒有選擇轉移戰時政策。

  這本就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甚至於憑借這項政策的強大,當時他攥住了很多的權力,讓諸多貴族敢怒不敢言。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這些舊貴族有一個算一個,對嬴政都是非常不滿,可是他們不敢發表意見。

  當時嬴政對於這些事情看在眼裏,卻是權當沒看到。

  他那時候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神跡之年,大秦內部休養生息,新秦律下,大秦似乎變成了和平時期的政策。

  然而一些戰時製度嬴政其實保留了下來。

  一方麵休養生息的政策,雖然利於尾骨通知,對於當初那些軍隊,並不能夠提供對應的待遇。

  嬴政當時並不為此感到緊張。

  隻因為他知道戰爭從未結束。

  而今,在多方麵的因素下,國內的不安靜因素都被暫時清除。

  北方的勢力也被徹底養了出來,是時候進行收割了。

  這一次,他要一舉解決北方禍亂,磨練超凡軍隊,同時為國內的正式發展奠定局勢。

  至於說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嬴政並不是很擔心。

  西方可還有帝國正在崛起呢!

  離得遠,暫時不會成為威脅,同時可以留著警醒國內的文武百官。

  對嬴政來說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國。

  現而今,大秦的超凡軍隊已經磨礪得差不多了,更有蒙恬、王翦等將軍,在嬴政的傳授下,對照學習下,使得各自軍隊發生了實力上的蛻變。

  不過關於戰爭還是在今日才正式提起來。

  預計離正式出征都還有一段時日。

  在解決匈奴之前,嬴政卻是已經準備把西方那些人給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作為一個帝國的磨刀石而存在。

  至少在科技實力上去之前,這樣的對手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屬於極其好用的工具帝國。

  西方帝國:“???”

  此刻西方還在崛起的帝國對此毫無所知。

  嬴政恢複從容的姿態,一邊通過國運了解而今的大秦,一邊等待著文武百官發表完各自的意見。

  與他原先推測的差不多。

  神跡之年,一年休整時間,比得上正常和平盛世十幾年,甚至還超越許多。

  基礎有了,文武百官的心思自然也就起來了。

  限製於信息查的原因,他們沒有嬴政想得那麽複雜,隻是自然地有立功的想法。

  尤其是武將,給嬴政磨礪了一年,長槍早就渴望著可以飲血了。

  看軍心可用,嬴政輕輕敲了敲桌子,道:“今日大朝會,除卻對過去神跡之年的總結外,其次便是為了解決外患問題。

  “然而如何解決,卻是一個問題。”

  蒙恬自信道:“而今士卒經過聯合,較之以往,實力翻上十倍不止,自可除去一切外敵。”

  其他武將亦是紛紛表態。

  這可是難得的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早在一年前,嬴政就展示過天下之大,所以他們完全不擔心封無可封。

  這是嬴政這一年來奠定的公信力。

  至於說打敗仗?

  不可能!

  他們心裏完全沒想過這個可能。

  嬴政幽幽道:“超凡之力自大秦而起,然而神聖是平等的,所以其他地方,你等可知道發展的如何了?”

  文武百官都沉默了下來。

  太過於遙遠的地方,他們沒有足夠的信息渠道,哪裏能夠知曉的那麽分明。

  尤其是北方胡人,倘若能夠隨時知道他們的位置,早就已經解決這個麻煩了。

  很快,李斯開口:“雖然其他地方也在發展。

  “然而根據臣所知,鹹陽才是天地靈氣最濃鬱之所,越是外圍,靈氣越是稀薄,故而北方胡人發展再快,也應該快不夠大秦。”

  “確實如此。”嬴政輕輕點頭,算是肯定了他的說法。

  見狀,群臣都放下心來。

  前麵在內政方麵給嬴政說了一通後,他們心裏開始有了點陰影,怕再被打臉。

  在他們放心的時候,嬴政才悠悠開口:“然而,朕要你等出兵,可不隻是打勝即可,去年所說的長城停止建設,正是因為朕決定在今年徹底掃除禍患。”

  此話一出,群臣都遲疑了。

  打勝仗他們是有把握的。

  大秦銳士天下無雙,而今又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縱觀天下,誰人可擋?

  但消滅敵人跟打贏敵人是兩個難度。

  隻有蒙恬毫不遲疑,道:“臣保證,凡是被臣所遇上的敵人,不是跪地歸降,便是屍骨無存。”

  此語一出,帶有著強烈的殺氣與自信。

  旁聽的有儒生已經準備發表意見了,然後他旁邊的長輩看出情況,阻止了他的發言。

  他們是要名聲不假。

  但眼下反對大秦銳士出征,得到的可不一定是好名,更可能是千古罵名。

  在蒙恬之後,王翦等武將亦是表明自己的態度。

  但也有個別武將遲疑了。

  原因同上。

  李斯憂心忡忡地發表者自己的意見:“蒙恬將軍勇猛無雙,將超凡之力融匯貫通之後,其統帥軍隊已非凡人,然而並非每一個將軍都有此等實力。

  “更何況,胡人逐草而居,如同春天之野火,生生不息,要徹底清除禍患,難上難啊!”

  “朕自然是知曉的。”嬴政輕輕點頭,表示理解。

  這讓文武百官都鬆了口氣,心道陛下聖明。

  然後嬴政繼續道:“所以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朕決定這一次禦駕親征,督促你們解決敵人。”

  文武百官:“???

  “萬萬不可,陛下而今一身安危係於天下和平,怎可輕易置身於險地?”

  王翦苦口婆心道:“兵者,險地也!

  “還請陛下三思啊!”

  —分割線—

  大朝會一波詳細寫之後,整個大秦的情況都不用說明,可以直接進入戰爭預備階段,神跡一年都幹了啥基本都可以從這裏推論出來,某方麵來說,這是在節省字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