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刮目相看
作者:橘貓永不為重      更新:2021-03-10 21:15      字數:2143
  鑒定這幅唐寅的《秋風紈扇圖》,江寒更多的是采用找破綻的方法,沒辦法,他的年紀擺在那裏,文學修養比不上那些精研此道的專家,他隻能出此下策。

  黃教授有意提點江寒,他指著這幅仕女圖,對江寒講解道:“唐寅的作品融合了宋代院體技巧與元人筆墨韻味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他的人物畫往往具有很高的寫實功力,畫中的人物不僅形態準確,同時獨具神韻。”

  他又給江寒指了指幾處細節,開口道:“這幅臨摹作品雖然畫得很像,卻呆板無神,缺少一絲神韻。要知道,作品往往和畫家的人生經曆息息相關,畫家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當中。臨摹的作品往往形似而神不似。”

  黃教授沒有藏私,他把鑒定此畫的過程由易到難,一點一點分析給江寒,包括一些鑒定古畫的小竅門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他。

  有了黃教授的指點,江寒這次再看向這幅臨摹之作,他也能發現畫家落筆的生澀,侍女神情的呆板,這是之前他沒注意到的。

  黃教授和江寒還在那裏探討書畫的鑒定知識,一旁的胡正誌有些站不住了,他想打斷兩人的談話,又有些顧忌黃教授的地位,整個人像隻熱鍋上的螞蟻。

  江寒早就看到了,但是他沒說,雖然胡正誌是在氣急之下說出的那些話,但是江寒可沒有那麽大的氣量,晾他一下也無妨。

  終於,黃教授把該講的都講完了,胡正誌第一時間出聲問道:“黃老,我這幅畫還值錢嗎?”

  黃教授倒是好說話,胡正誌問他他也不隱瞞,直接回道:“這件《秋風紈扇圖》雖不是唐寅的真跡,也是清代名家臨摹的精品,也能值個一百來萬,可惜不曾留款,不然價格還能漲點。”

  黃教授可不是隨口一說,這是有市場依據的,在這之前,一幅清代王翬仿唐寅的《竹溪高逸圖》賣出了112萬元,還有清代高簡的《仿唐寅筆意》也賣出了115萬元。這幅《秋風紈扇圖》比之前麵兩幅臨摹得更加細致,可惜沒有落款,不然最少能賣到150萬元。

  聽到黃教授的分析,胡正誌的臉色總算好了一點,雖然依舊虧錢,但是多少能撈回一點本錢。

  其實胡正誌之前並沒有說實話,他的確是在國外拍賣會上拍到的這幅仕女圖,但是隻是個很小的私人拍賣會,參加的人並不多,買下這幅唐寅的作品也隻花了三百萬,賣家保證這幅畫經過科學方法驗證,絕對有四五百年曆史,他這才畫大價錢買了下來。

  現在想來,賣家隻是玩了個文字遊戲,這張《秋風紈扇圖》仿作采用的是明代的紙張,有四五百年曆史不是很正常嗎。還好,這張畫還能收回一百萬,不然胡正誌想要死的心都要有了。

  小心翼翼卷起畫軸,放回長條木盒,胡正誌灰溜溜地抱著木盒走出了鑒寶室。

  “小江,可以啊!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水平,我們這些老家夥可以退位讓賢嘍!”孫家成打趣道。

  “哪裏,哪裏,孫老又在說笑,我這次隻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以後還需要各位前輩多多指點才行。”江寒倒是很謙虛,他的確還有許多不足,這次如果沒有鬼眼的幫忙,他鐵定翻車。

  李宏義也出聲說道:“老孫說的沒錯,我們在你這個年紀可沒有這麽厲害的眼力。”作為江寒在古玩協會的領路人,李宏義還是很看好江寒這個年輕人的。

  就連一直沉默寡言的古玩協會會長唐盛海都難得的出聲誇獎了道:“繼續加油,有什麽玉器類不明白的可以來問我。”

  江寒借著這次難得的機會,終於得到了幾位前輩的認可,被允許參與後麵的鑒定。

  古玩圈說到底它還是個圈,在這個圈裏,你就不得不和其他人產生交集,正是這些交集才讓一些人記住了江寒這個人。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古玩需要專家幫忙鑒定,這次古玩交流會,江寒和四位專家一共鑒定了十四件古玩,有真有假,除了第一件綠度母銅鎏金佛像江寒沒有參與鑒定,其餘的古玩他也在一旁鑒定。

  短短時間,他就從四位專家身上學到了很多古玩鑒定上的知識,江寒深感這次交流會來的值了。

  見沒有人需要幫忙鑒定,四位專家坐在雅間裏喝茶聊天。

  聊著聊著,李宏義向其他人透露道:“小江啊!他在一周之前撿漏到一把邵大亨的蓮子壺,最後賣給了何玉軒何胖子。”

  “還有這事,不對呀,以你老李的個性,這把蓮子壺你居然不出手?”孫家成有點不敢置信。

  李宏義哈哈一笑,解釋道:“何胖子答應把他的清雍正胭脂紅釉小碗借給我研究,我才肯把這把蓮子壺讓給他。”

  眾人都知道何玉軒多麽寶貝那隻清雍正胭脂紅釉小碗,為了買下江寒的蓮子壺,居然同意借出他的心頭肉,可見這把邵大亨的蓮子壺必然是紫砂壺中難得一見的精品。

  說道這裏,李宏義想起江寒還帶了藏品過來交流,便提議讓江寒把他帶的藏品給幾位專家欣賞欣賞。

  江寒有些不好意思,從口袋裏拿出天眷通寶、靖康通寶和子岡牌,這三樣東西都不大,放在口袋裏也不占地方。

  “這三件古玩是我前些天的收獲,算是撿了個漏吧!”江寒很是謙虛。

  起初,四位專家還有說有笑,當江寒把他的藏品遞給他們鑒賞時,幾位專家都愣了。

  他們本以為一個剛入行的年輕人能有什麽了不起的收藏,不曾想江寒不聲不響間就拿出了三件頂級的古玩。

  黃教授和李宏義還好一點,兩人一個是書畫鑒定專家,一個是瓷器鑒定專家,對古錢幣和古玉有了解,但沒有那麽直觀。

  孫家成和唐盛海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古玩行摸爬滾打了半生,天眷通寶、靖康通寶和子岡牌他們也沒見過幾次,倒不是說非常值錢,隻是說流傳下來的數量不多,想要鑒賞也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