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兩極反轉
作者:橘貓永不為重      更新:2021-03-10 21:15      字數:2156
  許多喜歡收藏古玩的人,往往深受傳統文化熏陶,看到自己國家的文物流失海外,總想著帶它回家,這位大叔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位藏友,你幫助海外流失文物回國的舉動確實非常了不起,不過它可能回錯家了,這尊銅鎏金佛像並不是我國的文物。”孫家成語出驚人。

  那位大叔整個人都懵了,孫加成孫老說的話他怎麽有點聽不懂,什麽叫回錯家了。

  反而站在一旁的江寒似有所悟,明白了孫老話中的含義。

  孫老望向大叔繼續說道:“準確的來說,這是一尊來自尼泊爾的綠度母銅鎏金造像,地位相當於我們佛教裏麵的觀世音菩薩。”

  怎麽會這樣,整了半天,這原來是件外國文物,大叔難免有點失望。

  看到他失望的樣子,孫老安慰道:“你也不必太過失落,這座綠度母銅鎏金造像雖然不是我們國家的東西,但是它確實是一件文物。製作時間大約為尼泊爾沙阿王朝中期,相當於我們清代乾隆時期。距今也有兩百多年曆史了。”他又指了幾處風格不一樣的地方給大叔一一講解,果然都和清朝的工藝有所區別。

  要知道,佛教作為與基督教、教並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誕生於古印度區域,後來才慢慢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亞洲受其影響最為深刻。

  佛教傳入各國以後,結合各國本土的文化演化出了不同的教派,教義也有所不同,以至於凝聚信仰的佛像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就好比說是華夏佛教就分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還有藏傳佛教三種佛教,每個佛教又分為好些宗派,雖然都是歸屬佛教,但是信仰的教義卻有所不同,供奉的佛像也造型各異。

  而這些特色信息往往代表了佛像的身份,正因如此,孫老才能根據這些代表身份的信息,在短短時間內,就分辨出這尊銅鎏金佛像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尼泊爾。

  之前孫老說這不是我們國家文物的時候,江寒就已經隱約猜到了佛像的來曆。

  這尊銅鎏金佛像的帽子上鑲嵌著細小的綠鬆石,衣著服飾帶有強烈的藏傳佛教氣息,所以第一眼看上去才會有風格迥異的感覺。

  佛像的麵部還殘留著綠色的塗層,和氧化後的銅綠色不同,這是天然礦物提取的綠色,應該是佛像原本就被塗上的顏色。種種細節加在一起,江寒猜測這是藏傳佛教中的綠度母造像。

  可惜他的閱曆和知識儲備仍舊有限,隻能鑒定到綠度母造像就結束了,至於它真正的所屬國家,江寒就沒法鑒定出來,所以孫老給藏友分析講解的內容對江寒同樣幫助不小。

  說到綠度母,她是一個藏傳佛教中的一個代表人物,又叫作救度速勇母、救八難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信眾多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一帶。

  佛像上的金漆雖然已經脫落,但是通過殘存的一鱗半爪,也能想象到當時它是多麽得璀璨生輝、光彩奪目。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裏,寶相莊嚴的綠度母佛像接收著眾多信眾的香火供奉。

  要知道能用上銅鎏金工藝的佛像在古代也不多見,每一件必然是古代頂級工藝師的嘔心瀝血之作。

  聽到這尊銅鎏金佛像的確是件文物,大叔的心情總算好了一點,起碼這是一件真東西,他連忙向孫家成請教:“孫老,那這件佛像還值錢嗎?”

  孫老先是問他道:“買這件綠度母銅鎏金造像,你花了多少錢?”

  大叔也不隱瞞,如實說道:“換算成人民幣,花了大約五十萬。”

  孫老一笑,恭喜道:“那你算是走大運了,這件綠度母銅鎏金造像最少能賣到兩百七十萬人民幣,這還是在國內的拍賣行價。如果拿到國外拍賣行去拍賣,可能會賣到六十萬美金,甚至更多。”

  其實很多玩古玩的藏友都有一個誤區,以為隻有我們國家的古董才值錢,事實上華夏文物隻是全球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很多其他國家的文物也有很高的價值,甚至一些冷門國家的文物最近幾年價格正在持續走高。

  就拿尼泊爾的文物舉例子,這幾年國內的拍賣行賣出了許多件尼泊爾的文物,成交的價格持續上升,其中一尊尼泊爾馬拉王朝早期釋迦牟尼立像更是在前幾年香江的拍賣會上,拍出了8020萬港幣的天價,刷新了內地尼泊爾文物的曆史最高拍賣紀錄。

  可見收藏文物的全球化正在成為一種趨勢,有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加入,古玩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漲,有眼光有能力的藏家會在這個古玩的黃金時代混得風生水起。

  聽到孫老的話,大叔有點懵,沒想到這件來自尼泊爾的綠度母銅鎏金佛像,居然能賣到那麽多錢,本來還以為自己這次鐵定打眼了,還會血本無歸。不曾想,來了個峰回路轉,自己這應該算是撿漏了,還是個大漏。

  大叔小心翼翼抱起佛像,深怕沒拿穩掉到地上,對幫忙鑒定的孫老千恩萬謝,然後高高興興地走出了鑒寶室。

  其實,像這位藏友的例子在古玩圈並不少見,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血本無歸,古玩行業就是這樣,永遠充滿著驚喜和意外。

  這件尼泊爾的綠度母銅鎏金造像,作為今天交流會鑒定的第一件藏品,算是開了個好頭。

  這才第一件藏品,隻是在旁邊看著,江寒就已經從孫老那裏學到了很多古玩鑒定方麵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書上沒有的,是前輩們日積月累的經驗之談。

  孫老剛回到座位喝了口茶,第二位藏友就抱著一個長條木盒走了進來。這種形製的木盒一般用來裝字畫,顯然他帶的是字畫類的古玩。

  黃教授站起身來,對其他三位老友笑著說道:“看樣子輪到我出場了,希望是件不錯的東西。”和孫老一樣,黃教授也帶上了手套,他也有自己的放大鏡。

  玩古玩的藏友,手套、放大鏡是必備裝備,江寒來之前就準備好了。